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20%的妊娠因为自发流产而中止,其中约50%是因为染色体异常所致.夫妇中的一方为平衡的染色体异常携带者时,即可能产生不平衡的配子和胚胎,临床症状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如不育、反复流产、甚至产出染色体综合症的患儿.以临床接诊的一对具有反复自然流产史夫妇为研究对象,常规进行精液、激素水平检测.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用RPMI 1640培养基进行短期培养,经低渗、固定处理制备染色体标本片,对染色体数目和结构进行核型分析.选用特异的21qter和14qter DNA标记作为探针,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FISH分析.运用FISH技术对患者精子细胞进行研究,配合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精细胞DNA组份进行检测,分析配子中遗传物质的组成及各种类型配子的比例.结果发现女方核型正常为46,XX,男方核型为罗伯逊易位的携带者45,XY-14,-21,+t(14;21).患者外周血体细胞的分裂相染色体FISH显示一个细胞中分别存在1个红色的21qter和1个绿色的14qter杂交信号,另外有1个红色和1个绿色信号共同存在于一条由易位形成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上.在患者精液样本的精细胞FISH研究中,可以观察到5种不同类型的杂交信号,异常的配子的种类与理论推断相同,但各型所占的比例有其特点,结合精液中精细胞流式细胞术的分析表明,平衡的单倍体配子占71%,不平衡的配子占29%.通过国内外文献资料统计,对罗伯逊易位染色体的常见和罕见类型进行综述,为其生育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引起流产所能观察到的遗传因素,主要是染色体异常。近年来,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发现,具有平衡易位的夫妇容易造成流产。 本文报告的就是因反复流产而前来求诊的一对夫妇,经检查,女方为t(2;7)平衡易位携带者,其家系3代中有4人均有同样的平衡易位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任国庆  王素佳  宋黎丽 《遗传》1989,11(6):29-29
本实验室发现一例“YXY, 1(2;12)(g37;ql5)引起妻子习惯性流产的病例,并对其父毋进行了细 胞遗传学检查。本病例经湖南医学院医学细胞遗传学国家培训中心鉴定为国内外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4.
染色体臂间倒位是染色体结构畸变的一种 较为多见的类型。据文献报道,目前人类第1,2, 3, 4, 5, 7, 8, 9, 10, 11、13, 14, 15, 16, 17, 18, 19号染色体以及X与Y染色体均存在臂 间倒位L2,3, 5-7,10,12-147。但12号染色体臂间倒位 尚未见正式报道。现将我室发现的一例核型为 46,XY,inv(12)(p11g13)的患儿的细胞遗 传学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例12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琪  陈国宏  刘莉  张学余  李碧春  吴信生 《遗传》2003,25(5):521-525
小麦主要经济性状大多属数量性状,是受 微效多基因控制的。为了探索小麦常用亲本配 制组合时各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于 1980年选用了江苏、浙江两省普遍采用的UP 301、泰山1号、908、早白、白壳早、短秆早6 个品种作为杂交亲本,研究并分析了主要经济 性状的遗传参数,为有效地选配亲本,提高育种 成效,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一例t(3; 22) (p21; q13)平衡 相互易位的家系。先证者,男性,一岁半,淋巴 细胞及皮肤成纤维细胞G带分析结果:核型均 为46, XY, t(3; 22)(p21;q13)或46, XY,t(3; 22)(3gter” 3p21::22813” 22gter;2 2 pter” 22gl3::3p21” 3 pter );先证者母亲(图1)与 外祖母核型均为46, XX, t(3; 22)(p21; q13) 或46, XX, t(3; 22)(3gter、3p21::22813一 22gter; 22pter~ 22813::3p21一3pter)。经银 染与G带复合显示技术,先证者及母亲的22der 可见清晰的AgNOR区。先证者的父亲与舅父 G带分析核型正常。在此情况下,有生育正常 婴儿的可能,但必须作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7.
8.
人类染色体A组之间发生平衡易位的报道 极为罕见[[1.2l。我们检查到一个家庭祖孙3代1 号染色体短臂与3号染色体长臂发生整臂互 换。该家系的平衡易位携带者均为男性,染色 体组型46, XY, t(1;3) (1pter*cen、3pter, 1 qter、cen一3gter)pato  相似文献   

9.
石玉平  马绍武 《遗传》1993,15(4):9-10
患者 女,23岁,已婚,因继发闭经就诊.患者系第4胎,第4产,足月顺产.家人述患者于15岁时来过一次月经,持续3天,量少,以后再未来潮.服过多剂中药,未见效果.患者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婚配。母亲怀孕期间无患病史及不良因素接触史,其余家族成员中无类似情况。 体检 一般情况良好,智力中等,身高165cm,体重46kg,指距169cm,无蹼颈,两侧乳房及乳头未发育,无腋毛。心肺正常,肝脾无肿大,阴毛极稀少,阴蒂大小正常,阴道深度6—7cm,子宫约2×1  相似文献   

10.
人类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多为表型正常,其最显著的遗传效应是流产及生出染色体异常的子女。我们在男性不孕症的研究中发现一例核型为46,XY,t(1;5)(p12;q31),inv(12)(q15 q2405)的平衡易位携带者并伴一条12号染色体臂内倒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石玉平  马绍武 《遗传学报》1993,20(6):488-492
本文对一便生育过先天愚型儿的个体刊进行了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先证者拥有t(14;21)用一个短臂增大变异为15号标记染色体。通过G-显带、C-显带、Q-显带、硝酸银染色及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特异控针pY3.4对先证者基因组DNA的斑点杂交和中期染色体的原位杂交,证实变异部分由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易位所形成,从而排除了巨大随体的存在或其他染色体参与重排形成变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常规显带与染  相似文献   

12.
符生苗  符惠  群肖翰 《遗传》1991,13(3):37-37
本文报道一例t(2;6)(p14;q27)平衡易位致自然流产的女性,并对其家系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该核型经湖南医科大学医学细胞遗传学国家培训中心鉴定为世界首报核型。 先证者 女性,26岁,结婚2年因自然流产2次而就诊。夫妇非近亲婚配,表型和智力正常,身体健康。婚后第一次娠妊2个月时无明显诱因流产,第二  相似文献   

13.
运用表面铺展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tnplex,SC)的电镜技术对一位46,XY,t(11;18)平衡易位携带者性细胞进行SC观察,分析了30个精母细胞(从早粗线期→晚粗线期)中SC图象,这些精母细胞中均显示了1个性二价体、20个常染色体二价体(SC)和1个四价体。对其中的21个四价体配对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有20个四价体发生部分异源配对,其中4、14和2个四价体分别发生在早、中和晚粗线期,发生在早粗线期的异源配对是一种直接的异源配对,与以前报道的发生在晚粗线期经联会调整的异源配对不同。并对该患者发生生殖失败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遗传》1984,6(5):26-26
人类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多为表型正常,其 最显著的遗传效应是流产及生出染色体异常的子女。 我们在男性不孕症的研究中发现一例核型为46, X介 t(l; 5)(p12; q3l), inv(12) (q15 82405)的平衡易 位携带者并伴一条12号染色体臂内倒位。现报告如 下。  相似文献   

15.
Gouw等于1973年首次报道了t(6;18)(p22;q12)病例。同年,Nakagme等也发现了t(6;18)(q27;q11)核型。迄今国外共发现至少9种关于t(6;18)核型。而国内尚未见公开报道。 作者从遗传咨询门诊病人中,检出一例至今未见报道过的t(6;18)del(18)综合征患者。现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包湘兰  张咏  焦永风 《遗传》1989,11(5):37-37
先证者李x,男,28岁,因婚后1年多其妻无明显 诱因流产2次而就诊。体检:身体发育良好,智利正 常。其妻表型正常0先证者之母共妊娠4次,流产2 次,生育2个表型正常的男孩,先证者之弟尚未结婚。  相似文献   

17.
1徐道觉初探哺乳类,路奎特面对兽中王徐道觉常常想起Mathey(墨梯)和日本人牧野先生在细胞遗传学早期的困难时代执着追求的精神,他们几乎把自己的大半生都投入到哺乳动物细胞遗传学和细胞分类学的工作中。但是,囿于技术上的困难,他们花费很大力气而往往事倍功...  相似文献   

18.
人类和哺乳动物细胞遗传学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在进入了一个更高更新阶段──分子细胞遗传学的阶段。徐道觉(Hus,T.C.)在1979年著文把这一学科的发展大体上划分为:低渗前时期(1952年以前),低渗时期(1952~1959),三体时期(195~1969)和现代时期(1968年以后)4个时期。回顾这段历史中的若干重大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细胞遗传学的重大影响,显然是很有意义的。在举步维艰的初始阶段早在1888年,德国解刮学者瓦尔代尔(Waldeyerl根据细胞有丝分裂和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染色体这一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一例遗传性t(15q;Yq)的家族遗传病。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进行G-显带、C-显带、Q-荧光显带、Ag-NOR、X小体、Y小体等项检查,其染色体除先证者具有正常女性核型外,多余出Y长臂的荧光区部分,核型为46,XX,—15+t(15q;Yq)。家族中的5名主要成员中,3名男性均有一条与先证者相同的衍生染色体,核型为46,XY,—15+t(15q;Yq)为Y长臂部分二体型,其表型正常,并有生育能力。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佑举  .贾玉珩 《遗传》1988,10(4):31-32
Gouw 等于1973年首次报道了t(6; 18) (p22;g12)病例。同年,Nakagme等也发现 了t(6;18)(g27;qll)核型。迄今国外共发现 至少9种关于t(6;18)核型。而国内尚未见公 开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