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狂犬病病毒和狂犬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病毒和狂犬病梁秀梅(内蒙呼伦贝尔大学021008)于潜(内蒙呼伦贝尔盟教研室021008)狂大病是狗、狼、猫、狐等动物之间的传染性疾病。人能得狂犬病,多数是因被疯犬咬伤或被染此病的猫抓伤所致。狂犬病病毒由狗的唾液或猫爪侵入人的身体,沿末梢神经而...  相似文献   

2.
狂犬病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狂犬病是一种古老的流行病,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引起.人类患者多因病畜咬伤而感染,出现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3.
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100%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主要综述了狂犬病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及其形态、结构与功能,并详细阐述了狂犬病病毒与毒力、感染及免疫有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5.
PCR检测伪狂犬病病毒DNA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 (PRV)gB基因的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 ,以闽A株细胞培养毒为模板 ,筛选最佳反应条件 ,建立了检测PRV的PCR方法 应用该方法对Fb、Bartha、BJ、GD、V2F4、S、S3、SR、Buk、Shope、Norden、MinkⅢ、HB、F8、F9、F12等毒株的细胞培养液进行基因扩增 ,均获得了分子量为 2 81bp的特异性目的DNA片段 ,而对Vero细胞与FMDV、SVDV、HCV、PRRSV、JEV、PPV等病毒进行检测 ,结果均为阴性 ,没有出现交叉反应 对PRV毒株扩增的产物测序 ,结果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 ,证明PCR扩增产物和方法的特异性 对 1994~ 2 0 0 0年期间送检的临床样品和保存的PRV毒种 ,用病毒分离、双抗体夹心ELISA和PCR等 3种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前 2种方法检测为阳性的 ,PCR检测均为阳性 ;PCR检测为阴性 ,前 2种方法检测也为阴性 ;可是 ,前 2种方法检测为阴性的 ,PCR却检测出部分阳性 ;经x2 检验 ,证明PCR检出率明显高于前 2种方法的检出率 对PRV闽A株细胞毒提取物DNA进行检测 ,其最低检出量为 15 8pg 对 1999~ 2 0 0 0年期间广东、福建、海南等省的 31个大中型猪场送检的 191份病料进行检测 .结果病料阳性率为 2 6 2 % ( 50 191) ,猪场阳性率为 71% ( 2 2 31) 实验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PCR技术可用于伪狂犬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6.
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囊膜RNA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人和哺乳动物致命性的脑脊髓炎。现有研究表明囊膜病毒颗粒从感染的细胞中出芽释放时会携带许多可能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宿主蛋白。尽管先前已报道某些宿主蛋白可掺入到狂犬病病毒颗粒上,但还没有系统地鉴定狂犬病病毒颗粒上的蛋白质组成。为了理解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在病毒培养和蔗糖密度梯度超离心纯化的基础上,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纯化的狂犬病病毒颗粒(SRV9弱毒疫苗株)上的蛋白质组成。除了检测到狂犬病病毒编码的五个结构蛋白以外,我们还检测到了50个宿主编码的蛋白。按功能可将其分成十类:胞内转运蛋白(14%),分子伴侣(12%),细胞骨架蛋白(24%),信号转导蛋白(8%),转录调节蛋白(12%),钙离子结合蛋白(6%),酶结合蛋白(6%),代谢作用蛋白(2%),泛素化蛋白(2%),其他功能的蛋白(14%)。利用免疫印迹方法对病毒颗粒上的4个宿主蛋白(肌动蛋白,微管蛋白,微丝结合蛋白和热应激同源蛋白70)进行了验证。本研究首次鉴定了狂犬病病毒颗粒上的宿主蛋白组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该病毒复制与感染机制。  相似文献   

7.
陶晓燕  唐青 《病毒学报》2011,27(2):184-188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是一种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狂犬病病毒属基因组长约12 000个核苷酸(nt),从3′端到5′端编码5个结构蛋白:核蛋白(N)、磷蛋白  相似文献   

8.
狂犬病病毒反向遗传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向遗传学是相对于经典遗传学而言的。经典遗传学是从生物的性状、表型到遗传物质来研究生命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反向遗传学则是在获得生物体基因组全部序列的基础上,通过对靶基因进行必要的加工和修饰,如定点突变、基因插入缺失置换等,再按组成顺序构建含有生物体必需元件的修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们对狂犬病病毒的病原性和免疫原性了解尚不够透彻,因此进一步提高常规疫苗的免疫原性和降低成本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干扰素(IFN)在抗狂犬病免疫中有何作用?一旦病毒进入神经系统,抗体是否还具有保护作用?狂犬病毒糖蛋白(Rabies Virus Glycoprotein, R. G)是不是唯一的保护性抗原?暴露前和暴露后两种疫苗的发展前景如何?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属成员(Lyssavirus)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全球99%以上人狂犬病是由该属主要成员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近年来,我国RABV毒株多样性明显增多,但是现有狂犬病疫苗对不同毒株(特别是新出现的毒株)免疫保护效果尚不清楚。为研究目前商品化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对RABV街毒株是否具备交叉免疫保护能力,本研究通过制备不同进化群、不同宿主来源的3株街毒株GDMMD16、NMALSF01和NeiMeng927A的细胞毒,分别对免疫过aG株和/或PM株狂犬病疫苗的23份人血清进行狂犬病荧光抗体病毒中和实验,结果发现所有血清对GDMMD16、NMALSF01和NeiMeng927A街毒株的中和效价均高于WHO推荐的标准(0.5IU/mL),表明上述2种商品化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对3株RABV街毒株具有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制备伪狂犬病病毒(PRV)单克隆抗体,为PVR防控奠定基础。方法:用PRV疫苗毒株Bartha-k61免疫小鼠,取免疫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并制备腹水,用病毒中和实验检测单克隆抗体(腹水)对PRV的中和作用。结果:通过细胞融合,共得到11株针对PRV的杂交瘤细胞。中和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对于PRV弱毒株Bartha-k61还是强毒株AV25,2株杂交瘤细胞产生的腹水都表现为明显的中和效应;但2株单抗的中和能力不同,其中1株杂交瘤细胞腹水的中和效价为1∶16~1∶32,另1株的效价为1∶4。交叉反应显示,11株单克隆抗体中,2株与单纯性疱疹病毒存在明显的免疫反应,1株与猴B病毒的gD蛋白存在明显交叉反应。结论:制备了PRV的单克隆抗体,并获得了对PRV具有中和作用的单克隆抗体,以及能与其他疱疹病毒交叉反应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3.
口服狂犬病疫苗的开发为人类大规模免疫提供了一条廉价途径。据美国Thomas Jefferson大学和美农部的P.B.McGarvey及其同事介绍,利用一种食用植物可生产理想的植物衍生的口服疫苗。目前,该大学研究小组利用根癌土壤杆菌介导转化方法遗传工程获得了表达糖蛋白(G-蛋白)基因的番茄植株。这种蛋白包被于狂犬病病毒ERA病毒株的外表面。转化番茄子叶及组培物再生植株的果实和叶中似乎均含有G-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酿酒酵母表达系统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G,可获得大量无致病的抗原,为研究新型狂犬病疫苗提供条件.构建Tat-G融合基因,通过EcoR I和Xbd I酶切位点克隆至pYes2表达载体中,醋酸锂法转化酿酒酵母,URA3筛选鉴定阳性克隆,阳性重组子经半乳糖诱导20h后,提取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融合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糖蛋白基因在酿酒酵母中可能表达为2种形式的蛋白,yGⅠ和yGⅡ,分子大小分别为66 kD和56 kD,Western blot显示在56 kD处有特异性条带.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初步判断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的跨膜TD区和膜内编码区对RV-G蛋白分子的正确折叠和免疫活性等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提高yGⅡ蛋白的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贾茜  徐葛林  赵伟  吴杰  郑新雄 《病毒学报》2006,22(4):256-261
用不同的动物模型研究了具有专利的重组人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SO57、SOJB对不同狂犬病病毒株的中和作用,100IU/kg的SO57能100%保护被中国街毒株SBD攻击的中国仓鼠;首次用小鼠模型模拟人体被狂犬病病毒攻击后的治疗情况,在小鼠被CVS及中国街毒代表株攻击后,SO57与HRIG具有相近的对小鼠的暴露后保护作用;同时结果显示HRIG对SBD株攻击的保护率不能到达100%,仅使用疫苗是不能对感染病毒的小鼠百分之百的保护;SOJB与SO57 1:1联合使用未显示比SO57单独使用更好的保护效果。SO57极有可能在中国代替HRIG用于狂犬病病毒暴露后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本研究对1931~2009年间分离于中国20个省区的167株狂犬病病毒的N基因序列进行进化分析,以探讨中国狂犬病病毒株的基因分型和分组情况、时间和空间的动态进化。结果显示:从中国分离的毒株都属于基因1型狂犬病病毒,可以分为2个进化分支共计8个组,分支Ⅰ包括1~4组,分支Ⅱ包括5~8组;选择压力分析表明中国狂犬病病毒处于较强的净化选择约束下,狂犬病病毒N基因中的核苷酸突变主要是同义突变;运用贝叶斯中的马尔科夫链的蒙特卡洛方法估计中国狂犬病病毒N基因核苷酸的平均碱基替代率为4×10-4替代/位点/年,共同祖先出现的时间不超过2000年前;迁移分析表明中国狂犬病病毒株存在跨地域传播。  相似文献   

18.
Yu C  Li SJ  Wang DM  Tang Q  Tao XY  Li H  Zhuang Y  Zhou JZ  Wang Y  Tian KC  Tang GP 《病毒学报》2011,27(6):549-556
分析贵州省25株狂犬病病毒的核蛋白基因(N基因)序列,探讨贵州省狂犬病流行特征与狂犬病病毒变异情况。以RT-nested PCR检测来自贵州省2005年至2010年不同地区的病人脑组织、病人唾液以及犬脑组织标本狂犬病病毒RNA,经测序与拼接后得到25条N基因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N基因序列进行分析。25株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在核苷酸及氨基酸水平上彼此的同源性分别为89.3%~100%和98.%~100%;与国内其他省已发表基因1型狂犬病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8%~99.1%和88%~99.7%,与已知的基因1型狂犬病病毒比较,25株病毒核蛋白氨基酸序列发生了若干位点的取代。进化树分析显示,同一地区内与相邻地区,以及同一时间段与相邻时间段内狂犬病病毒N基因进化亲缘关系相近。25株贵州省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均属基因1型,其核蛋白在基因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水平上均有变异,且这些变异具有地域和时间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9.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古老的人畜共患病,至今仍在世界上多数地区广泛存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在与宿主长期博弈的过程中,狂犬病病毒进化出了多种有利于自身存活的手段。天然免疫反应是宿主机体的第一道屏障,逃逸天然宿主免疫反应是病毒生存的重要策略。尽管目前已经有了部分解析,但是人们对狂犬病病毒逃逸宿主免疫反应机制的理解仍不够全面,限制了对狂犬病的有效治疗和防控。现总结近年来狂犬病病毒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探讨狂犬病病毒各个蛋白在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狂犬病病毒抗体胶体金检测试纸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一种特异、便捷、快速的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方法,对犬等动物免疫狂犬病疫苗后的抗体水平监测提供参考。用醋酸锌沉淀法沉淀狂犬病病毒CVS11,Sepharose 4FF进行层析纯化。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的胶体金,标记纯化的狂犬病病毒,喷于试纸的结合释放垫 (金标垫),将SPA (葡萄球菌表面A蛋白) 和纯化的兔抗狂犬病病毒IgG分别喷于试纸的T (检测线) 处和C (对照线) 处,组装试纸条。用制备的试纸条对261份犬血清进行检测,与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 (RFFIT) 检测的结果一致;对已知效价的犬狂犬病毒中和抗体 (VNA) 大于0.5 IU,结果为阳性;对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 (VNA) 小于0.5 IU/mL的血清,结果为阴性。制备的狂犬病病毒抗体胶体金检测试纸检测犬血清抗体,具有特异、便捷、快速的特点,能够检测出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大于0.5 IU的血清,适用于临床犬血清抗体水平监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