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京津水源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空间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京津水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空间分异大、突发性强等问题,以河北省平泉县东北沟典型小流域为例,采用GIS技术与CSLE模型对其土壤侵蚀进行二维空间模拟及侵蚀规律研究,并对模型模拟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确定性系数>0.85,模拟结果可信度高;小流域侵蚀模数为2359.24t·km-2·a-1,属于轻度侵蚀,侵蚀主要源于15°以上坡面,占侵蚀总量的92.1%;土壤侵蚀模数随坡度先逐渐增加,当坡度>45°时,土壤侵蚀模数有减小的趋势;土壤侵蚀模数空间异质性显著,坡耕地侵蚀模数最大,为6112.90tkm-2·a-1;荒草地占总面积33.2%,侵蚀量却达总量的74.9% ;59.3%的侵蚀来自阳坡和半阳坡,而阴坡半阴坡仅占流域侵蚀量的16.2%.研究为利用CSLE模型对小流域土壤侵蚀进行空间模拟提供技术范例,为京津水源区土壤侵蚀规律研究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伪步甲危害在地形梯度上的差异, 探讨草原上不同地貌部位在伪步甲灾害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在RS和GIS 支持下, 以国产ZY1-02C 卫星P/MS 和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为基础, 运用ArcGIS 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 将遥感解译的数据与高程、坡度和坡向三个地形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 对研究区草原伪步甲灾害分布现状的地形梯度空间分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高程和坡度梯度上, 伪步甲危害呈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 即“中间高,两边低”, 分别在海拔1000 m-1200 m 和坡度3.3°-6.1° 范围内伪步甲危害最为严重; 而在坡向梯度上, 严重危害区随着坡向变化的分布趋势接近平缓, 在整个坡向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预测入侵生物的潜在地理分布、快速评估其高脆弱性区域是实现入侵生物前瞻性风险预警的重要手段。MaxEnt生态位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境风险评估方法,操作简单,预测精度较高,但模型对数据的质量和数量过分依赖。以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对象,引入地理探测器显式描述评价因子的空间关联规律和贡献度,结合MaxEnt生态位模型,提出一种混合生境风险评估模型(Geo-MaxEnt),并与单一MaxEnt生态位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地理探测器模型显示,海拔(0.56)、土地利用(0.43)、最热月最高温度(0.36)和年平均温度(0.30),对烟粉虱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各因子对烟粉虱生境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海拔和土地利用PD值最高,是影响烟粉虱生境的主要驱动因子。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强化了各个因子的影响力。(2)单一MaxEnt生态位和所构建的模型总体精度分别是94.86%(AUC 0.91)和98.13%(AUC 0.94),相较之下,所构建的模型精度略高,表明所构建的模型是合理的,具有高度的可靠性;(3)对于高风险区,混合模型优于MaxEnt模型,但两者在空间分布方面高度... 相似文献
5.
6.
利用泾河流域1986、1995、2000、2008年4期遥感数据和转移矩阵分析方法,在GIS平台上,对该流域近23a的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和空间化表达,结果表明,泾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整体呈南高北低,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由上游向下游递增的空间变化趋势,表现出与流域地貌特征,土地利用/覆被和环境禀赋相关联的地理特性和空间异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全流域生态承载力呈逐年降低趋势,尤其以2000年以后下降趋势明显,但流域内部不同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及其各类土地生态承载力的变化幅度与趋势各有不同;3个时段内(1986-1995年、1995-2000年、2000-2008年)流域各类土地生态承载力转换频繁,转向趋势明显,且以2000年为拐点,前两时段以林地和草地生态承载力向耕地和建筑用地生态承载力转移为主,后一时段以耕地和建筑用地生态承载力向林地和草地生态承载力转移为主,导致近23a来泾河流域生态承载力及其内部组成变化均较大,说明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是流域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导因素,而1999年以后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则是2000-2008年该流域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青霉素发酵生产机理及其动力学微分方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模拟青霉素分批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动态的细胞自动机模型(CABGM)。CABGM采用三维细胞自动机作为菌体生长空间,采用Moore型邻域作为细胞邻域,其演化规则根据青霉素分批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机理和动力学微分方程模型设计。CABGM中的每一个细胞既可代表单个的青霉素产生菌,又可代表特定数量的青霉素产生菌,它具有不同的状态。对CABGM进行了统计特性的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均证明了CABGM能一致地复现动力学微分方程模型所描述的青霉素分批发酵菌体生长过程。最后,对所建模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碳循环模型已经成为研究森林碳循环的必要手段。森林碳循环模型可以分为统计模型和过程模型,其中过程模型以其完整的理论框架、严谨的结构分析和清晰的过程机理,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从地球化学过程模型、陆面物理过程模型和生物过程模型等3个方面综述区域尺度到全球尺度(本文称为大尺度)森林碳循环过程模型研究进展,论述了各类模型的主要特征、优缺点以及应用现状,探讨了森林碳循环模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森林碳循环过程模型的主流研究方向。可为不同空间尺度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拟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以及为森林碳循环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碳封存能力和环境变化的直接指标,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且在不同地形上有分异性。然而,人类活动及地形对秦巴山区植被NPP变化的影响研究尚且不足。采用CASA模型,综合利用线性趋势分析、转移矩阵和残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秦巴山区2001-2022年长时序NPP时空动态和地形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NPP变化的相对贡献率,主要结论如下:①秦巴山区2001-2022年的NPP空间分布表现为中间高,四周低,均值为585.11g C/m2,并以4.30g C m-2a-1的速度增加。②林地有最高的年NPP均值,而退耕还林区域具有最高的NPP增长速率(8.17g C m-2 a-1),表明退耕还林是秦巴山区NPP增长的有效措施;③NPP随海拔和坡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分异性。在海拔3400m以下,植被NPP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增加,而当高程超过3400m时,植被NPP显著减少,坡度在10°-40°范围内植被NPP的多年均值和变化趋势较高;④秦巴山区NPP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对NPP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7.81%和62.19%,其中人类活动导致陇南等生态脆弱区NPP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森林不仅调节流域的水文循环过程而且对流域的生物化学循环过程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森林流域通过林冠层截留、地被物层过滤、土壤入渗以及河岸植被缓冲带等环节,对降雨径流中的泥沙、有机物、污染物质进行有效的过滤、吸收和净化,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回顾了国内外森林植被变化对小流域水文化学循环的影响研究,尤其是森林经营活动如采伐等对流域的河流水温、悬移质泥沙含量、溶解养分等方面的影响.多数研究认为森林采伐方式不同河流水温受影响程度不同;溶解养分与森林采伐的方式、地点及采伐流域的类型密切相关.特别指出河岸植被缓冲带在森林流域水质保护中的重要性,它的存在可以维持河流水温、有效防止和降低地表径流中携带的泥沙、污染物、有机质等进入河流,从而达到保护水质的目的.目前,我国在森林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化学循环影响领域的研究还主要侧重于森林减少泥沙效应方面,在森林的水质保护效应方面,多数的报道都集中在森林生态系统各要素(如林冠、地被物、森林土壤等)对大气降水化学物质输入的影响,而对小流域尺度森林植被变化(如采伐)对水文化学循环影响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还很少. 相似文献
11.
广东南澳岛中华楠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澳岛中华楠次生林样地的调查,从种群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等方面分析了中华楠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种群年龄结构呈倒J型,幼苗和小树阶段个体数量多,中树和大树阶段个体数量少,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幼苗阶段死亡率高,大树阶段死亡率较低,且相对稳定。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的变化趋势相似,均出现2个高峰,最高峰出现在幼苗的第Ⅰ龄级,第2个高峰出现在中树的第Ⅴ龄级。中树第Ⅵ龄级死亡率最低,生命期望值最高。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积累死亡率单调上升,种群从第Ⅷ龄级开始逐渐进入生理衰退期。种群的死亡密度和危险率曲线变化趋势与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基本一致,前期和中期震荡,后期趋于稳定。对种群未来2、5和8年的时间序列预测表明:中华楠种群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2.
13.
2006—2011年间对中国广东省的木材腐朽菌资源进行了7次调查,期间共采集木材腐朽菌标本900余号,经鉴定,共发现多孔菌219种。文中提供了这些多孔菌的名录,其中包括寄主和采集号。 相似文献
14.
粤北蚁狮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多年来对粤北蚁狮的调查和试验,研究了粤北自然界穴蚁蛉的生活史,蚁狮4种生境类型,5目数十种昆虫食物分布和坐等式的捕食方式.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饲食量一定时,饲食频率增大1倍,蚁狮个体发育历期缩短20%,35天内幼虫结茧化蛹率提高41.75%.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2002年5月5日在广东省和平县、2003年5月20日在广东省肇庆鼎湖山,采集到一批蝙蝠标本,其中三叶小蹄蝠Aselliscus stoliczkanus和金管鼻蝠Murina aurala为广东省新记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蝙蝠三新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于 1 999年 1 0月、2 0 0 0年 4~ 1 0月 ,分别在广州市郊和粤北地区采到标本 1 8种 32 5号 ,其中大耳菊头蝠 (Rhinolophusmacrotis)、普氏蹄蝠 (Hipposiderospratti)和小伏翼 (Pipistrullusmimus) 3种为广东省第一次发现 ,应为广东省新记录[1] (至此 ,广东省翼手目应有 2 8种 )。1 大耳菊头蝠RhinolophusmacrotisBlyth(封面照片 ) 1 999年 1 0月 2日和 2 0 0 0年 8月 5日采于龙门县平陵镇地藏旁洞内 ,海拔 1 50m ,捕获 2♂ 1♀ ,采集号为广 991 33… 相似文献
17.
18.
The presented model based on an earlier one (Korzeniewski, B. and Froncisz, W. (1989) Studia Biophys. 132, 173-187) simulates concentration changes in time of chemical compounds and thermodynamic forces during respiration of cell suspension in a closed chamber. A set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solved numerically describes the utilization of oxygen up to anaerobiosis and the behaviour of the system after a sudden pulse of oxygen. Flux control coefficients for most important reactions (enzymes) of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were calculated. A good qualitative and (when a direct comparison is possible) quantitative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can be observ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from the simulation: (1) Wilson's steady state model is not in contradiction with sharing of the control over the respiration between some steps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ATP/ADP carrier from equilibrium. (2) The overshoo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lta microH+ time-course after reoxygenation can be explained without using the lag-phase kinetics of ATP-synthetase. (3) A 'hot region' (sharp changes of many parameters) can be distinguished when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approaches zero; only cytochrome oxidase is clearly sensitive on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all its range. (4) Control over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is shared mainly between inputs of the system (ATP utilization and substrate dehydrogenation) and the proton leak.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杂志》2015,(11)
以辣椒品种海泡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大棚人工控制方式,在春季分别设置持续干旱日数(10、15、20、25、30、35、40、45、50 d)和补水量(0、2、4、6、8、10、12、14、16 mm)2因素9水平的干旱均匀试验,分析了各处理对辣椒死苗率、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确定了辣椒春季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和等级指标。结果表明:辣椒死苗率与20 cm土壤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r=-0.73);辣椒死苗率与持续干旱日数的回归关系显著,与补充水量的相关性较小,持续干旱日数可以作为辣椒春季干旱指标;随着持续干旱日数的增加,辣椒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下降趋势,辣椒相对产量损失呈明显加重趋势;辣椒轻度、中度、重度干旱灾害等级的临界值分别为持续干旱日数27、32和36 d,经对比验证,该干旱灾害等级指标与历史灾情相符。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放射卫生防护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放射卫生防护现状,为全省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保护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的身体健康.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现场调查和监测的方法,对省内的22家医院核医学科工作场所的放射性污染水平和空气比释动能率进行测量.结果:部分医院个别测量值偏大,如控制区域辐射水平最大值为43p Gy/h,表面污染最大值为89.9Bq/cm2,其测试点也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限值,并无测出严重污染的工作场所或区域.结论:广东省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辐射防护监测基本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放射防护管理较完善,正常条件下能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但放射防护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