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对它的防治国内外均十分重视。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HBV是部分单链的DNA病毒,其基因组编码了表面抗原蛋白、核心抗原蛋白以及内源DNA聚合酶等蛋白质。乙肝表面抗原蛋白(HBsAg)是病毒的外壳蛋白,在乙肝病人的血液中能形成直径约22nm的表面抗原颗粒。用它作为抗原给动物注射,可使动物产生专一性抗体。  相似文献   

2.
用一个表达型质粒在酵母中合成了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_sAg)),其载体利用酵母酒精脱氢酶15′边侧区域作为启动子转录HB_sAg的编码顺序。在酵母中合成的蛋白质被装配成颗粒,具有的特性类似人类细胞所分泌的22μm颗粒。 B型肝炎病毒是由一个含有病毒基因组(部分为单链的约3200bp长的DNA)的核结  相似文献   

3.
HBV是一个含有部分单链区的环状双链DNA病毒,由表面抗原蛋白与脂构成的表面外壳和含核心抗原蛋白与病毒基因组的核心组成。编码病毒外壳蛋白即表面抗原的编码区是个大的开放读码区,它可分为S基因、preS2区和preS1区三部分,有三个相应的、彼此位相相同的翻译起始密码子ATG,分别编码分子量为24K和27K的主要S蛋白,  相似文献   

4.
<正>戊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单链核糖核酸构成的无包膜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会导致人类的急性肝炎。当前市面上无戊型肝炎疫苗(HEV)可用。HEV繁殖缺乏合适的细胞培养系统,HEV假衣壳(ORF2蛋白)既可以在大肠杆菌、也可以在昆虫细胞中产生,在猴子抗病毒和避免人感染HEV方面这种伪衣壳都是有效的。我们计划开发一种新的抗HEV感染的疫苗,其使用腺相关病毒(AAV)作为HEV衣  相似文献   

5.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来控制性状的遗传.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双链的DNA,有的是单链的RNA,极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DNA.现已发现的单链DNA病毒有:动物的小DNA病毒、植物的双生病毒、X_(174)噬菌体等,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单链DNA.前两者的DNA为线状分子,后者的为环状分  相似文献   

6.
从痘苗病毒天坛株分离了晚期11k蛋白编码基因的启动子,以痘苗病毒天坛株为载体,构建了双价的重组痘苗病毒。分别在7.5k和11k蛋白基因启动子的控制下,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EB病毒的膜抗原。用重组痘苗病毒免疫的家兔,同时产生对这两种抗原的抗体。免疫电镜下观察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颗粒。  相似文献   

7.
Torque Teno Virus(TTV)是环状、无囊膜的人类DNA病毒,是首个感染人类的单链DNA病毒。TTV具有高流行率、全球分布、基因组异质性以及宿主泛嗜性等典型特点,但是其复制机制、基因组异质性的原因、感染机理和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从TTV病毒流行情况,包括传播途径和流行率、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及异质性等方面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 传播病毒性肝炎是使用血浆蛋白制剂最令人担心的问题之一。甲型肝炎病毒血症时间短,除非输入潜伏早期的血液,不会传播病毒。乙型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因长时期的病毒血症,可持续数年甚或终身,传染个体的百分率高。尽管制造部门检查了献血员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浆蛋白制剂中仍可能含有一种或多种肝炎病毒,特别是凝血因子制剂,因制造时需保持其蛋白质活性,通常没有灭活肝炎病毒的步骤。 分离血浆蛋白的低温乙醇法被世界各国作为经典方法沿用迄今已40多年。以人血浆为原料用Cohn法制备的免疫球蛋白不传播病毒性肝炎是众所周知的,但近年来某些报道使人们对此产生了疑虑。除白蛋白外,都有传染病毒性肝炎的报导。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昆虫体系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组建的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非融台蛋白基因转移载体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成功地插入粉纹夜蛾(Tn)NPV中,HBsAg基因在感染了重组病毒的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离体细胞以及粉纹夜蛾和蓖麻蚕等虫体中获得了表达,免疫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22nm颗粒。感染重组病毒的蓖麻蚕预蛹每克蛹重可产HBsAg蛋白1.6μg。表达产物经DEAE-纤维素层析得到的HBsAg粗提物可作临床检测用,再经抗体亲和柱层析可得到纯的HBsAg。  相似文献   

10.
<正>包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蛋白质,是包被病毒体的剩余产物,它以非感染颗粒的形式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因此HBsAg的检出,并不是感染病毒存在的明确标志。在急性和慢性感染的早期,患者血清中可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并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由于HBV复制的降低,血清中HBsAg消失  相似文献   

11.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共价闭合环状DNA的持续存在和病毒介导的宿主免疫反应钝化,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很难治愈。现有的核苷(酸)类似物或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法难以实现高比率的HBV表面抗原清除。目前正在研发的核心蛋白变构调节剂有望大幅度降低血清表面抗原。本文就HBV核心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核心蛋白变构调节剂的分类、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危及中国及世界各地人们的健康,它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几年来临床证明乙肝表面抗原蛋白(HBsAg)疫苗能有效预防此病传染。基因工程疫苗已迅速发展,HRsAg基因在酵母细胞、哺乳动物细胞及重组牛痘病毒中的表达都已获得一定成功。我实验室继乙肝病毒DNA克隆鉴定以来,也在上述各细胞系统获得  相似文献   

13.
丁型肝炎病毒(HDV)属于缺陷性RNA病毒。HDV RNA是由单链基因组RNA和互补的反基因组RNA组成的闭合环状分子,具有酶活性,能自身催化断裂,进行滚环式复制。反基因组上的可读框编码大小两种抗原。HDV的装配需要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帮助,其包膜是HBV表面抗原。HDV感染者可同时有HBV感染,这种双重感染可加重肝脏损害和病情。  相似文献   

14.
TT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TV是1997年Nishizawa发现的一种与人类隐源性肝端正有关的新型肝炎病毒,TTV为单链DNA病毒,无包膜,基因排列与鸡贫血病毒CAV相似,可能为人类第一种环状病毒,基因序列全长3852bp,有3个开放读码框架,TTV按基因结构分G1-G9等9型,各型又分2-3个亚型,不同种属的基因分型有差异,TTV有血源性=肠源性等感染途径,感染者均伴有ALT的异常,但大部份无肝脏损害的生化、组织学证据,TTV在肝内复制,不整合于宿主的肝细胞中,确切的致病机理不详,关于TTV的研究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5.
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1,HSV-1)中,感染细胞蛋白8(Infected cell protein 8,ICP8)是由UL29基因编码的一种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 strand DNA-binding protein,SSBP),该蛋白在病毒复制中必不可缺,具有维持单链DNA的稳定性,并与其他病毒蛋白相互结合,促进病毒复制室的形成,介导晚期基因的表达。除此之外,ICP8还具有促进UL9编码的起源结合蛋白(Origin binding protein,OBP)和UL5/UL8/UL52蛋白的酶活性,与UL12蛋白共同介导链交换等功能。本文就上述目前国内外对HSV-1 ICP8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ICP8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转录 反转录     
有机体的遗传信息一般都编码在由缠绕成双螺旋的两条长链所组成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由四个码编成,这四个码是不同的化学单位,叫做碱基。在正常细胞中要合成某种蛋白质,遗传信息是以DNA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与它对应的单链分子核糖核酸(RNA),然后再从RNA链译成特定的蛋白质分子。即由DNA→RNA→蛋白质。由DNA→RNA称为“转录”,由RNA→蛋白质称为“翻译”。反转录是遗传信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即同上述信息的转移从DNA→RNA这一经典过程相反,因此称“反转录”。例如,在RNA肉瘤病毒进入机体后,通过依赖于病毒RNA的DNA多聚酶,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DNA,然后再以DNA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荧光检测U41蛋白的细胞内定位,RT-PCR检测U41RNA的表达时相,DNA结合试验检测U41蛋白对单、双链DNA的不同结合能力,对人类疱疹病毒7(human herpesvirus 7,HHV-7)U41的部分功能进行分析鉴定.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无论在HHV-7感染细胞或HHV-7 U41转染细胞,U41蛋白都是仅在其胞核中呈弥漫性分布.在分别加入环己酰亚胺(cycloheximide)和磷甲酸(phosphonoformic acid)作为蛋白合成和核酸合成抑制剂的感染细胞中,U41的表达时相检测结果显示,U41蛋白在HHV-7感染细胞中是一早期表达蛋白.通过DNA结合试验发现,U41蛋白能结合单链DNA而不能结合双链DNA.提示U41的主要功能是保持DNA模板的合适构型,以便DNA的延伸和病毒DNA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
尹和平 《生物学通报》1989,(6):19-19,40
乙型肝炎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之一,我国也是高流行区。现在对本病的认识与研究逐渐深入,已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仅就乙型肝炎的病原(乙型肝炎病毒)和与疫苗有关的两个问题简述如下: (一)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属DNA病毒,该病毒与其相关抗原颗粒在电镜下分三种不同形态:直径为22nm小球型颗粒、直径为22nm长为200nm的管状颗粒和直径为42nm的大球型颗粒(又称Dane颗粒)。一般认为Dane颗粒是完整的病毒。这三种形态病毒颗粒的衣膜均由表面抗原(HBsAg)组成,不含核酸。Dane颗粒衣膜内为27nm的核心,核心部分包括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内源性DNA模板及相应的DNA聚合酶。据研究HBV进入肝细胞浆脱去衣膜,其环形  相似文献   

19.
病毒蛋白脂酰化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红  叶荣 《微生物与感染》2014,9(2):122-130
脂酰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主要包括棕榈酰化、豆蔻酰化、异戊烯化和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共价结合4种方式。不同的病毒蛋白可发生不同类型的脂酰化,其生物学功能也会发生相应改变。棕榈酰化通常能增强病毒跨膜蛋白的疏水性,调节这些蛋白的胞内运输及定位,进一步影响病毒感染过程中的膜融合、病毒颗粒装配及释放等步骤。豆蔻酰化则可调控病毒蛋白表面的正电荷强度,使病毒蛋白与脂质膜的亲和力改变,如preS1豆蔻酰化加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丁型肝炎病毒(HDV)的受体识别能力及感染性,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Nef豆蔻酰化为病毒感染及免疫应答所必需。异戊烯化能使病毒游离的蛋白与膜结合,并介导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如大HDV抗原(L-HDAg)异戊烯化有利于其运输至内质网膜上,与HBV表面抗原(HBsAg)及HDV RNA共同形成HDV颗粒。此外,一些病毒蛋白与GPI通过共价结合形成复合物,GPI基团可改变感染细胞的膜结构及胞质内磷脂构成,如GPI与朊蛋白(PrP)结合导致细胞型朊蛋白(PrPc)交联或羊痒疫朊蛋白(PrPsc)聚集,与朊病毒引起的海绵样病变有关。进一步了解病毒蛋白脂酰化机制,有利于设计和开发以此为靶点的特异性抗病毒新药。  相似文献   

20.
家蚕细小病毒样病毒(Bombyx mori parvo-like virus,BmPLV)是一种二分病毒,该病毒在家蚕中肠柱状细胞核内复制和包装,感染的细胞核呈现过分膨胀、细胞核孚尔根浓染等细胞病理学特征。病毒粒子直径20~24 nm,无囊膜呈球型。基因组为单链线性双分子DNA(VD1、VD2),分别独立包装在各自的衣壳中。病毒编码四个非结构蛋白NS1、NS2、NS3和pol(DNA聚合酶),一个主要结构蛋白VP及次要结构蛋白P133。其基因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可形成与BmPLV复制有关的"锅柄形"结构,以及含自身编码的DNA聚合酶的序列,推测该病毒与腺病毒复制方式相类似,依靠共价蛋白为起始物完成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