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以体内产生抗核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目前未明,一般认为是遗传、环境、内分泌、感染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狼疮样肾炎小鼠模型与人SLE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等有着相似特点,是研究SLE、筛选抗炎免疫药物较理想的实验性病理模型。本文对近年来狼疮样肾炎小鼠模型制备的方法及评价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SLE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出现中枢感染前长期使用泼尼松治疗,曾误诊为狼疮脑病应用激素冲击治疗无效;治疗过程中出现狼疮活动,激素加量后症状缓解。结论 SLE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感染相关症状与SLE表现部分重叠,腰穿脑脊液墨汁染色找隐球菌和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试验是诊断的主要手段。及时诊断和有效抗真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SLE的发病机制,通过测定SLE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浆中的IL-17以及IL-23的表达水平,研究SLE患者体内的IL-17以及IL-23水平是否异常,并探讨其在SLE疾病中的作用.通过研究有望为SLE患者的治疗在细胞因子方面提供方向.方法:SLE组33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中IL-17、IL-23的水平,收集整理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按照SLE患者疾病活动度、有无狼疮肾炎和抗ds-DNA阳性与否以及补体水平进行分组.结果:活动期SLE患者血浆中的IL-17以及IL-2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SLE非活动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非活动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狼疮肾炎组和非狼疮肾炎组患者血浆中的IL-17和IL-2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IL-17和IL-23的水平在肾炎组和非肾炎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抗ds-DNA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间IL-17和IL-23水平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补体C3、C4水平高值组与正常组间IL-17和IL-23水平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IL-17和IL-23表达水平在SLE患者活动期血浆中表达有明显增高,提示IL-17和IL-23可能参与了SLE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与疾病的活动度有密切的关系.是否有肾脏损害以及抗ds-DNA抗体阳性与否、补体水平的高低与否可能对SLE患者血浆中IL-17和IL-23的表达水平影响较小.通过此研究我们可以在SLE的细胞因子治疗方面有进一步突破,进一步明确SLE的发病机制,为SLE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对策,需要构建实验动物模型。本文通过分析各种模型的优点和缺点,为选择性应用动物模型提供指导,从而更利于对该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疯狼疮(SLE)伴发急腹症临床表现的认识,总结诊断和治疗此类病例的经验。方法:对18例SLE伴发急腹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并发急腹症临床表现多样化,可以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肠穿孔,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等。治疗后16例病情得到控制,2例死亡。结论:SLE伴发急腹症预示病情危重,对此应提高认识,尽早诊断;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旨在模拟人类疾病特征,是研究者探索该疾病相关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其治疗措施的重要工具。经典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包括药物型、低氧型、手术型等,进来也出现一些新的模型,但这些动物模型都存在着不同的缺陷,不能很好地全面模拟人体肺动脉高压的特征。本文归纳总结了经典的造模方法和近年来出现的新方法,并且分析了各种模型的优势及其局限性,力求为今后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合适的方向,使其能更好地符合人类疾病特征。  相似文献   

7.
肝癌至今仍是全球高死亡率癌症之一。动物模型特别是小鼠模型是研究肝癌生物学特性、发病机制、新药筛选和治疗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各种小鼠肝癌模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肝癌的相关研究,但是现有模型都有一定不足。缺乏与人类肝癌高度相似且经济适用的动物模型严重制约着对肝癌的深入研究。随着基因修饰技术的发展,小鼠肝癌模型的构建更加快速、容易和方便。本文拟对用于肝癌研究的各种小鼠模型进行概述,并着重强调基因修饰小鼠肝癌模型的构建,以期为相关癌症基因功能研究、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研发肝癌模型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幽门螺杆菌(Hp)研究中,动物模型可以复制Hp相关疾病,研究Hp致病机制、药物治疗效果以及评价Hp疫苗治疗和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各种Hp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由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综合征,肾脏受累时称为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是SLE最严重的并发症,可显著增加死亡率,因此寻找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靶点至关重要。微小RNA(microRNA, miRNA)是一种非编码RNA,广泛参与不同的生物学和病理学过程,如细胞增殖和凋亡、生长发育、信号传导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狼疮肾炎患者的血液、尿液中存在多种显著变化的miRNA,可调控肾系膜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炎性因子,对狼疮肾炎的疾病进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miRNA在狼疮性肾炎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进行综述,并展望其未来作为治疗靶点应用于临床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病因未明且与年龄相关的不可逆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认知和记忆功能丧失为主。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效用的探索已成为现代脑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其复杂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学变化对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提出了重大挑战。本文就常用实验动物种类的特点、多种动物模型的甄选和模型构建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评述。AD常用动物模型可分为自然动物模型、物理干预模型、化学干预模型、基因干预动物模型,以及其他类型。本文对这些模型构建方法、病理变化情况和适用实验类型进行总结和评述,希望能为研究者选用和建立实验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耐药性癫痫是临床上癫痫防治的重大难题。癫痫动物模型是研究癫痫发病机制及筛选抗癫痫药物和探究药物作用机制的有力工具,6Hz角膜点燃癫痫模型是一种优良的耐药性癫痫动物模型,被美国NIH推荐用于评价新药对抗耐药性癫痫的筛选工具。然而,迄今国内外未见6Hz点燃癫痫动物模型的系统报道,现从该模型的发展历史、制作方法、症状表现、致病机制和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供一种探究耐药性癫痫发病机制和筛选耐药性癫痫治疗药物的有力工具和标准模型。  相似文献   

12.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是运动神经元选择性死亡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神经性疾病,是成年人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已有很多学说讨论其发病机制,并且建立了ALS动物模型。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和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入,各种治疗策略在ALS模型实验中得到实践并有望用于临床。简要综述了ALS治疗方法在转基因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严重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健康产妇足月分娩的脐带血(UCB)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制备间充质干细胞(MSCs)。MSCs培养到第三代时,取样UCB-MSCs,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性质鉴定显示:UCB-MSCs高表达CD29,CD90;不表达CD34和CD45。收集生长良好的第三代UCBMSCs。(5.0-6.0)×10^7个细胞加入100ml含1﹪人血白蛋白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6-10d,一疗程;3-6个月后再用第2疗程。结果通过UCB-MSCs输注,使现有方法治疗无效的2例严重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症状完全恢复。第1例SLE伴严重狼疮肾,狼疮脑10年,双下肢水肿,皮肤坏疽,溃疡深达骨面,剧痛难眠1年。经治医生动员她截肢保命。UCB-MSCs治疗后10d,病情明显好转,双下肢水肿几乎全部消退。治疗6个月后,11处坏疽、溃疡的疮面10个疮面基本愈合。10个月后患者的坏疽,溃疡的疮面全部愈合,能自由活动,进入正常生活。第2例SLE伴狼疮肾,狼疮脑4年,一年来贫血严重,靠每周输血维持生命。UCB-MSCs治疗二个疗程后,咳嗽,呕吐症状明显好转,浮肿和双侧胸腔积液消失,各项检查指标基本正常,不需要输血治疗。恢复休学多年的学习生活。二者均随访8年,病情稳定,没发现复发症状。结论 UCB-MSCs治疗2例严重性红斑狼疮,取得一定的疗效;这种新的技术可望成为治疗严重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鼠疫菌的研究多围绕致病机制、疫苗效果评价及鼠疫治疗方案选择展开,而合理有效的鼠疫动物模型正是这些实验研究的基础与前提。研究者构建了包括小鼠、豚鼠及非人灵长类模型在内的多种动物模型,而这些模型也为人类认识、防御及治疗鼠疫菌提供了帮助,特别是一些经典动物模型沿用至今。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动物模型由于存在某种问题而逐渐被淘汰。本文就鼠疫菌动物模型构建以来,不同模型的优势与不足及其应用展开综述,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内脏痛是内脏器官受到机械性牵拉、炎症、痉挛、应激和缺血等刺激所致的疼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症。与躯体痛相比,内脏痛的产生、维持和调控机制更为复杂,因此是目前疼痛基础研究领域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建立符合临床内脏疾病病理生理学特征的实验动物模型对研究内脏痛的产生、维持、调控机制及筛选相关内脏疾病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内脏痛动物模型主要按照造模刺激方式进行分类,分为炎性内脏痛模型、电刺激性内脏痛模型、机械扩张性内脏痛模型及缺血性内脏痛模型等,且每种动物模型具有不同特点。本文就近年来内脏痛基础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及特点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内脏痛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为更深入研究内脏痛的复杂机制及筛选相关治疗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结核病(tuberculosis,TB)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所致,是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TB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建立恰当的动物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探索TB发病机制、研发全新高效疫苗,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实验和理论依据。兔TB模型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动物模型之一。综述了兔TB模型构建特点及应用进展,从免疫机制和可行性角度深入分析兔TB模型的优势及其局限性,同时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通过构建兔TB模型用于药物研究、疫苗研发和TB治疗方案评价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的特点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动物模型的目的是在实验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AD实验动物模型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AD治疗药物的筛选。随着AD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完善的AD动物模型也在陆续出现。近年来出现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属于AD的病因模型,但也不能完整复制出AD的所有特征。最大的缺憾在于缺乏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和在某些转基因模型中(尤其是单转基因模型)无广泛的神经元丢失。虽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到tau蛋白,但从未发现成对螺旋纤丝(paired helical filaments,PHF)。  相似文献   

18.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效果显著,但其治疗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胃溃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及模型评价体系,对促进中医药在此领域的发展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了胃溃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制作与评价方法,对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肝郁脾虚证等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进行总结,发现目前的胃溃疡动物模型存在中医辨证分型不够统一、造模思路与证型局限、造模方法标准不一、模型病证结合不紧密、模型评价体系不规范等问题,并提出模型改进意见,以期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肾纤维化为慢性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所必经的共同病理路径,病理改变包括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肾纤维化的理想动物模型对慢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治疗药物的研发等存在现实意义。目前,肾纤维化动物模型包括药物或毒物诱导、手术模型以及基因敲除等多种模型,不同动物模型肾功能、肾组织病理等方面各具特点,尚无法完全模拟人类慢性肾疾病,这提示慢性肾疾病发病的复杂性,对于其病理机制认识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卵巢癌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其中75%的卵巢癌患者检出时即为晚期。目前该病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同时临床治疗效果较差,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重大疾病。借助卵巢癌动物模型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是阐明其发病机制或者筛选有效的诊断、治疗措施的重要手段。目前,按照制备方法分类,该疾病模型主要分为有自发型、诱发型、移植型、基因干预型等四类造模方法。该模型所选择的动物主要有小鼠、大鼠、鸡、东方田鼠、长爪沙鼠等。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综述了卵巢癌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并介绍了各种方法制备的动物模型的评价标准及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