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冷暴露后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以及对水通道蛋白-1(AQP-1)和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1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室温(23℃±2℃)对照组和-25℃ 2 h冷暴露组(n=6);记录冷暴露后大鼠直肠温度;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肺组织AQP-1和AQP-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冷暴露后大鼠的体心温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超微结构亦发生改变,基底膜明显增厚,肺泡I上皮细胞(AT-I)核固缩,肺泡Ⅱ上皮细胞(AT-Ⅱ)胞浆空泡化增多;冷暴露后大鼠肺组织AQP-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AQP-5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急性冷暴露肺组织AQP-5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与寒冷暴露引发肺组织结构损伤可能存在一定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形态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NAC干预组3组,每组10只.模型组经舌下静脉注射5 mg/kg脂多糖制备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NAC干预组在注射脂多糖后1h腹腔注射NAC(200 mg/kg),注入脂多糖后12h处死大鼠,取左叶肺组织,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和TGF-β1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肺泡间隔增宽,腔内有少许出血,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充血水肿,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NAC干预组肺部炎性细胞浸润、渗出、出血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模型组肺组织TGF-β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NAC干预组TGF-β1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AC可显著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这可能与其降低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病理形态学、湿干比等的影响,探讨其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6只,采用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法复制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盐酸对照组(对照组)、LPS损伤组(损伤组)和葛根素+LPS组(葛根素组).结果:光镜下见对照组肺泡结构清晰,肺泡腔及支气管腔未见明显炎细胞及渗出物.LPS组镜下可见肺组织水肿,表面可见暗红色点、片状出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明显增厚,葛根素+LPS组损伤较LPS组明显减轻.LPS组湿干比较对照组增高,葛根素组湿干比较LPS组降低.LPS组AQP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减少,葛根素组肺组织AQP1蛋白表达较LPS组明显增加.结论:葛根素对脂多糖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褪黑素对大气细颗粒物(PM 2.5)暴露大鼠肺部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机制,本实验将48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NS对照组、PM 2.5组及褪黑素(MT)组,通过气管向肺内注入PM 2.5悬液构建大鼠肺组织PM 2.5染毒模型,并通过灌胃MT溶液,采用肺组织HE染色、ELISA法及蛋白印迹等方法分别检测肺组织病理改变、TNF-α、IL-6、IL-1、MPO、SOD及MDA表达以及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显示:(1)与空白对照组及NS对照组比较,PM 2.5组大鼠肺组织出现明显损伤改变,MT组大鼠肺组织损伤较PM 2.5组明显减轻;(2)PM 2.5组大鼠肺组织TNF-α、IL-6、IL-1表达出现明显增加(p0.05),MT组较PM 2.5组TNF-α、IL-6、IL-1表达明显下降(p0.05);(3)PM 2.5组大鼠肺组织SOD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及NS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MPO及MDA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与PM 2.5组比较,MT组大鼠肺组织SOD表达出现增加,MPO及MDA表达下降(p0.05);(4)PM 2.5组P65蛋白表达出现明显上调(p0.05),而MT组较PM 2.5组P65蛋白表达出现明显下降(p0.05)。由此得出结论,PM 2.5能通过介导肺组织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导致肺组织损伤,且与活化NF-κB相关,褪黑素能显著抑制PM 2.5所致NF-κB活化,减轻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改善PM 2.5暴露大鼠肺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腔滴注不同浓度的PM2.5对小鼠海马组织损伤的炎性机制。方法: 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鼻腔滴注方法进行染毒,每次染毒前测量体重,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M2.5染毒剂量分别为1.5 mg/kg BW和7.5 mg/kg BW,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隔天染毒一次,共12次。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水平。HE染色和电镜观察肺和海马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用抗体芯片技术测定海马组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PM2.5鼻腔滴注染毒对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肺组织结构也无明显病理改变。而在海马组织中,低剂量和高剂量PM2.5暴露均能导致海马CA3区神经元排列紊乱,并存在神经元细胞周围突触数量减少,小血管周围水肿等超微结构变化。利用抗体芯片检测海马组织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海马组织中CX3CL1、CSF2和TECK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MIG和sTNFR1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中炎性因子CX3CL1、CSF2和TCA-3等显著升高(P<0.05),而Leptin、MIG和FASLG等显著降低(P<0.05)。结论: PM2.5鼻腔滴注可诱导小鼠海马组织结构损伤,其作用途径可能为嗅脑通路,引起海马损伤的炎性机制可能与TNF-α和IL-6等促炎因子的显著升高和sTNFR1 、FASLG等炎性疾病标志物的显著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纳米炭黑颗粒复合寒冷暴露对小鼠肺部组织结构及其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Ctrl)组、单纯冷暴露(C)组、低剂量染毒(L)组、低剂量染毒复合冷暴露(LC)组、高剂量染毒(H)组、高剂量染毒复合冷暴露(HC)组。采用吸入式气管滴注染毒方式,一次性滴注纳米炭墨颗粒染毒液40 μl,浓度分别为0.45 mg/ml (L)和4.05 mg/ml (H)。冷暴露方式为4℃暴露,4 h/d,连续20 d。暴露结束24 h后称重、取样,进行相关指标测定。采用试剂盒法测定小鼠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肺组织块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组织结构改变。结果:所有冷暴露处理组小鼠的体重均显著低于所有非冷暴露组(P<0.05),对照组及单纯染毒组小鼠体重均在实验开始14 d后明显升高(P<0.05),单纯冷暴露组与纳米炭黑颗粒染毒复合冷暴露组小鼠体重均在14 d后趋于稳定。HE检测结果表明,单纯纳米炭黑颗粒染毒组及染毒复合冷暴露组小鼠肺泡腔内均有黑色颗粒沉积,高剂量染毒复合冷暴露组可见肺泡结构破环,排列凌乱,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SOD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染毒组及高剂量染毒复合冷暴露组GSH-Px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染毒组、低剂量染毒与高剂量染毒复合冷暴露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两因素方差分析提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SOD活力及GSH-Px活力显著降低(P<0.05);随着温度的降低,肺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4℃间歇性冷暴露与纳米颗粒物暴露对肺组织SOD、GSH-Px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均无交互作用。结论:纳米炭黑颗粒复合寒冷暴露可导致小鼠肺部炎症反应加重,氧化应激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冷暴露介导小鼠回肠机械屏障损伤及其机制。方法: 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冷暴露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冷暴露组均置于(24±2)℃,湿度为40%的气候室内,冷暴露组小鼠每日移至(4±2)℃的气候室内3 h,连续冷暴露三周。三周后采集小鼠回肠组织,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小鼠回肠组织结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回肠组织紧密连接、炎症细胞因子、核因子-κB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冷暴露小鼠回肠组织环形肌层变薄,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绒毛长度变短,隐窝深度增大,出现组织纤维化;与对照组比较,冷暴露小鼠的回肠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p-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 冷暴露能够损伤小鼠回肠组织紧密连接,破坏机械屏障的完整性,其机制与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内皮素-1在神经源性肺水肿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armarous 闭合性颅脑损伤模型致大鼠重度、弥漫性颅脑损伤,检测血浆、肺匀浆中ET-1的含量,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ET-1的表达.结果:大鼠重度弥漫性颅脑损伤后1 h起血浆及肺匀浆中ET-1含量增加,6 h达高峰,24 h以后略有下降,但是,在48 h内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伤后1h起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间隔增宽,有以中性粒细胞及单个核细胞为主的白细胞浸润,6 h最明显;24 h、48 h肺充血、肿胀,肺泡腔内充满大量嗜伊红的蛋白渗出物.免疫组化显示:ET-1在实验组较对照组阳性表达增强,光密度值增高,以6 h最显著.结论:ET-1介导的炎性损伤机制在神经源性肺水肿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雌孕激素对ALI大鼠II型肺泡上皮细胞钠通道(epithelial Na+channel,ENaC)α亚基,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肺泡内液体清除的机制。方法:雌性未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静脉注入生理盐水8 mL/kg)、ALI模型组(静脉注入油酸0.1 mL/kg)、雌孕激素联合组(在油酸注入前12 h、36 h皮下注射1∶1 000雌孕激素混合液0.1 mL)。建模后6 h处死大鼠,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肺湿重/干重比值、肺系数,肺组织匀浆中α-ENaC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及血清BNP、TNF-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肺水肿、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肺湿重/干重比值、肺系数及血清中BNP、TNF-α表达增加,而α-ENaC mRNA及蛋白明显降低(P<0.01);雌孕激素联合组与ALI模型组比较,肺水肿、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要轻,肺湿重/干重比值、肺系数、BNP下降,α-ENaC mRNA及蛋白增加(P<0.05)。结论: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可上调α-ENaC mRNA及蛋白的表达,减少BNP表达,促进肺泡内液体的清除,为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治疗和监控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急性PM2.5暴露对C57BL/6J小鼠和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小鼠肺炎症和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为防治PM2.5暴露所致急性肺损伤提供靶点。方法 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M2.5染毒组、酒精性脂肪肝病(AFLD)模型组和AFLD+PM2.5染毒组(AFLD+PM2.5)。连续8周给予小鼠Lieber-DeCarli饮食建立AFLD模型,对照组和PM2.5染毒组给予对照饮食。从第9周开始,通过气管滴注法对PM2.5组和AFLD+PM2.5组小鼠连续7 d进行PM2.5染毒;对照组和AFLD组小鼠同时气管滴注生理盐水。末次染毒结束24 h后将动物处死。测定小鼠血细胞计数水平;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用ELISA试剂盒检测3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IL-6和TNF-α水平;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组织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PM2.5急性暴露导致小鼠肺泡间隔增宽。与对照组相比,PM2.5染毒组和AFLD-PM2.5组小鼠血中白细胞和单核细胞百分以及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氨溴索给药方式对大鼠机械通气肺部炎性因子释放及肺组织湿/干比值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静脉组、雾化组和对照组,各15只。对照组:大鼠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插管,并行单纯机械通气4h;静脉组:大鼠麻醉后从尾静脉泵入氨溴索,气管切开插管后行机械通气4h;雾化组:大鼠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插管,通过自制装置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并行机械通气4 h。各组机械通气后放血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计算肺湿/干重比(W/D)。收集支气管灌洗液(BALF)并检测TNF-α,IL-1β和IL-6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静脉组和雾化组大鼠支气管灌洗液中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但此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静脉组和雾化组大鼠肺组织W/D比也明显降低(P0.05),但雾化组大鼠肺组织W/D比明显低于静脉组大鼠(P0.05)。结论:氨溴索静脉给予和雾化给予都能显著降低大鼠机械通气时肺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W/D比,而且雾化给予较静脉给予更能减轻大鼠肺组织的W/D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疗法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氧化应激指标及促/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n=6):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HBO治疗组采用Feency法建立大鼠TBI模型,假手术组只开放骨面,不予打击HBO治疗组大鼠于脑损伤后6h采用动物高压舱,以3ATA压力纯氧治疗60min。所有动物于手术后24h处死,分离脑组织,取伤侧脑半球行组织匀浆,分别测定匀浆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O的含量以及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及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结果:与损伤对照组相比,HBO治疗使SOD、NO以及IL-10水平升高,同时降低脑内MDA及TNF-α、IL-6、IL-1β的含量结论:HBO治疗可抑制TBI后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同时,HBO治疗可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可减轻损伤脑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助于减轻TBI后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臭氧急性暴露对大鼠肺部细胞的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过滤空气暴露)、臭氧暴露组(0.12 ppm、0.5 ppm、1.0 ppm、2.0 ppm、4.0 ppm)共6组,每组6只。以不同浓度的臭氧对大鼠进行动态染毒4 h后,取肺组织并分离单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利用彗星实验、微核试验和DNA-蛋白质交联实验进行DNA和染色体损伤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肺组织中8-OHdG含量从臭氧暴露浓度为0.12 ppm起即显著增加,在0.5 ppm时达到最高值。随着臭氧暴露浓度升高,彗星拖尾率逐渐上升,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DNA-蛋白质交联率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2.0 ppm时达到最大值;而肺部细胞微核率尽管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臭氧暴露在较低浓度(0.12 ppm)时即可导致大鼠肺部细胞的DNA损伤;而在较高浓度(4 ppm)时却未见显著的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肾脏再灌注损伤模型肺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prague-Dawly(SD)大鼠3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A组)、肾脏再灌注损伤组(B组)和EPO预处理组(C组),每组12只。A组大鼠只打开腹腔,游离双侧肾蒂但不夹闭;B组与C组都建立了大鼠肾脏再灌注损伤模型,且C组在夹闭肾蒂前2 h腹腔注射人重组EPO(5000 U/kg)。术后24 h,处死大鼠,检测肺内氧化应激水平。结果:A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肾小管结构正常,未见明显上皮细胞肿胀、脱落,肺泡结构基本完整,肺泡间隔未增厚,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组鼠毛耸立,无光泽,饮水量减少,肾小管结构破坏消失,肾小管扩张,可见大量蛋白管型,肺泡结构破坏,肺泡腔缩窄,肺泡间隔增厚,组织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大鼠精神状态有所恢复,一般状况尚可,肾小管损伤较B组轻似,肾小管坏死区域有所减少,坏死偶见,肺泡壁轻度破坏,结构较为清晰,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组与C组大鼠的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 HO)-1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都显著高于A组,C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B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5),而C组SOD和GSH-Px的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5),A组与C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EPO用于大鼠肾脏再灌注损伤模型能缓解肺内氧化应激状态,促进肾功能及肺组织恢复,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大气污染对动物的致病机制,对BALB/c小鼠采用无创性气管滴注PM2.5颗粒悬浮液的方法,构建大气污染致炎动物模型。方法 将15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M2.5低度组(2.5 mg/kg)、PM2.5中度组(5 mg/kg)和PM2.5高度组(10 mg/kg)共5组,各剂量组气管滴注第3天,第7天、第21天、第35天、第49天,气管滴注操作完成后24 h采取组织样本,采用ELISA、肺组织病理HE染色的方法,来验证无创性气管滴注方法的可行性和致炎模型构建成功与否。结果 本建模方法,成功率高达96%。采用气管滴注法,建模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与气道滴注时间的延长和剂量呈正相关。PM2.5暴露后,肺内有大量淋巴细胞聚集及吞噬颗粒的巨噬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各暴露组分别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组比较,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6、肺组织匀浆中TNF-α水平增高,高剂量组差异最显著。结论 本实验用气管滴注法建立小鼠致炎模型成功,并证明此方法简单、可靠,可广泛用于小鼠呼吸系统重复滴注,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大气污染及其他致炎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模型并筛选出敏感检测指标。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0组,其中9组以气管内滴注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另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造模8、12、24、36、48、72、96、120 h后的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12h造模组与空白组的BALF中的多形核白细胞(PMN)百分比和蛋白浓度。结果:造模后BALF中的TNF-α、IL-6的浓度随时间延长显著升高且均在24 h达到峰值(P0.01);肺组织病理损伤也逐渐加重,12 h已出现明显的肺泡损伤、肺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12 h模型组BALF中PMN百分比和蛋白浓度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在该实验条件下,气管内滴注LPS 8 mg/kg,12 h后即可建立ALI模型,可通过检测BALF中的TNF-α、IL-6浓度及肺组织的病变程度等指标进行模型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建立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大鼠肺组织中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和具有CCCH锌指结构域的蛋白质12d(ZC3H12D)表达水平的变化来讨论二者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LPS注射60 min、120 min和180 min组,获取各组大鼠肺组织,行湿干重比值(W/D)检测、ELISA检测、病理(HE)检测确定肺损伤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blot对NDRG2和ZC3H12D在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各LPS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W/D比值显著升高,180 min组比值最高,为5.68±0.52(P0.05),血清和肺匀浆中TNFα和IL-1β含量明显增加(P0.05);损伤组肺泡壁增宽,炎细胞浸润明显;肺组织NDRG2和ZC3H12D在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都呈相降低后回升的趋势,180 min组NDRG2和ZC3H12D,蛋白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0.37和0.44倍(P0.05)。结论: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可同时下调肺组织中NDRG2和ZC3H12D的表达,并且NDRG2和ZC3H12D具有潜在的相关性,提示两者可能存在互相调节的机制,并通过调节NF-κB通路对肺损伤的大鼠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回输后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研究肌肽对IRI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27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制作IRI模型,大鼠失血至40mmHg→雌持20min→放置1h→全血回输→维持3h→处死。大鼠处死后取血浆检测MDA浓度,取肝、脑、肺、心、肾、脾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比较肝、脑、肺、心、肾、脾组织切片HSP70阳性细胞数;取肝组织提取RNA比较肝组织HSP70及炎性因子mRNA表达量。结果与再灌损伤组相比,肌肽治疗组肝、脑、肺、心、肾、脾组织切片HSP70阳性细胞数及HSPa5、HSPala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MDA浓度及IL-6、TNF-α、NF-κB1、SCYA2、SCYA3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肌肽可以抑制IRI后MDA的生成、从mRNA水平促进HSP70的表达、抑制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杭州市中心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大鼠肺部的损伤及其对内质网应激通路的激活作用。方法:在杭州中心城区采用大容积空气颗粒物采样器将PM2.5颗粒采集于石英纤维滤膜上,将收集的PM2.5洗脱于超纯水中,再经真空冰冻干燥处理。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PM2.5低剂量组(5 mg/kg BW)和高剂量组(25 mg/kg BW)。采用气管滴注法进行染毒,每周1次,连续染毒4周。末次染毒24 h后麻醉动物,取左肺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化学比色法检测右肺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ELISA法测定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磷酸化蛋白激酶受体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C/EBP同源蛋白(CHOP),肌醇依赖酶1α(IRE1α),X盒结合蛋白1(XBP1)蛋白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PM2.5染毒均能导致大鼠肺部出现明显的肺泡壁增厚、肺泡腔缩小、间质增生和炎细胞浸润,且随着染毒剂量增加组织损伤加重。PM2.5染毒组大鼠BALF中T-AOC含量和SOD活性呈剂量依赖性下降(P<0.05);而BALF中的LDH活性则呈剂量依赖性上升(P<0.05)。PM2.5染毒导致大鼠肺部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释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高剂量PM2.5染毒组大鼠肺组织中GRP78、磷酸化PERK(p-PERK)、磷酸化eIF2α(p-eIF2α)、CHOP、IRE1α和剪切型X盒结合蛋白1(XBP1-S)表达显著升高,而未剪切型XBP1(XBP1-U)表达明显下降。结论:杭州市中心城区PM2.5染毒可引起大鼠肺部的炎性损伤,上述损伤可能与肺部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通路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吸入低浓度SO2后引起气道损伤以及气道反应性的变化与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n=8):对照组和SO2组。对照组暴露于正常空气中。SO2组暴露于含量为1.0mg/(m3·h)的SO2室内空气中,每天6h,连续3d,第4d测大鼠气道反应性,采集血清、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留取肺组织。分别进行BALF细胞计数,测血清中P物质(SP)的含量,作肺组织病理切片行HE及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SO2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的气道反应性增高(P〈0.01),BALF中细胞总数明显升高(P〈0.01);血清SP含量显著增加(P〈0.01)。肺组织病理切片UE染色显示SO2组支气管粘膜下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提示SO2组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吸入SO2诱发大鼠出现气道高反应性,气道内感觉神经源性炎症是其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