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e NOS、MMP-9表达及CD34+微血管密度变化的影响,探讨电针促进大脑缺血皮质区血管再生的机制。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I/R组)、模型+电针组(I/RE组)、模型+电针+e NOS特异性拮抗剂L-NAME组(I/REL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90min后将I/R、I/RE和I/REL组分各为再灌注1d、3d和7d三个亚组。取大鼠"百会"穴(GV 20)及左侧"四关"穴(合谷LI 4/太冲LR 3)为电针穴位,刺激时间为20min/d,最长持续7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脑缺血皮质区e NOS、MMP-9和CD34表达,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脑缺血皮质区e NOS mRNA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I/R、I/RE与I/REL组大脑缺血皮质区e NOS mRNA及蛋白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呈进行性增加,与I/R组比较,I/RE组各时间点e NOS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在L-NAME作用下,I/REL组e NOS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I/RE组。再灌注后1d、3d,I/RE组MMP-9表达明显低于I/R和I/REL组,7d时I/RE组MMP-9表达较I/R、I/REL组升高。I/RE组各时间点CD34+微血管密度升高较I/R组显著,I/REL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I/RE组。结论电针可通过上调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皮质区e NOS和MMP-9表达,促进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电针动员SD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至外周血的作用研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百会"穴(GV 20)及左侧"四关"穴(合谷LI4/太冲LR 3)为治疗穴位。腹腔注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阻断PI3K/AKT通路。19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组(I/R)、缺血+电针组(I/RE)及缺血+电针+LY294002组(I/REL)。脑缺血90min,根据再灌注时间,将各组分为再灌注24h、48h和7d三个亚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和外周血CD34+EPCs数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髓AKT、磷酸化AKT(p-AKT)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蛋白含量,免疫荧光共聚焦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区CD34+微血管密度。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24h和48h,大鼠骨髓和外周血CD34+EPCs数量较Sham组明显增多,EA组骨髓和外周血CD34+EPCs数量在各个观察时间点均较I/R组明显增多,I/REL组与I/RE组比较,骨髓及外周血CD34+EPCs数量无明显增高。I/R组大鼠骨髓p-AKT和eNO含量在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较Sham组明显增多,I/RE组p-AKT及eNOS较I/R组明显增多,I/REL组与I/RE组比较,上述蛋白表达明显减少。所有组于各观察时间点总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此外,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大鼠大脑皮质缺血区CD34+MVD较Sham组明显增多。EA组CD34+微血管密度较I/R组进一步增加,I/REL组与I/RE组比较,CD34+微血管密度明显减少。结论电针可通过进一步激活骨髓PI3K/AKT信号通路动员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骨髓EPCs至外周血,促进脑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能否动员至外周血进而归巢到缺血脑区。方法线栓法制备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130只SD雄性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模型+生理盐水组、模型+DIL-acLDL组。荧光共聚焦技术观察1d后骨髓腔内细胞摄取DIL-acLDL的情况;1d、2d、3d、7d观察骨髓、外周血CD34+DIL-acLDL+双阳性细胞及缺血大脑皮质区DIL-acLDL+阳性细胞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各组大鼠大脑缺血侧及未缺血侧皮质区CD34+血管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比较各组大鼠大脑缺血侧及未缺血侧皮质区CD34mRNA表达。结果生理盐水组荧光共聚焦结果为阴性,DIL-acLDL组1d后骨髓腔内观察到红色标记的DIL-acLDL+阳性细胞,并分别于1d、2d、3d、7d后在骨髓及外周血中观察到CD34+DIL-acLDL+双阳性细胞,在缺血大脑皮质区未检测到DIL-acLD L+阳性细胞,但3d、7d缺血大脑皮质侧CD34+血管及CD34m 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未缺血侧(P0.01,P0.05),且表达量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多(P0.01)。结论DIL-acLDL可标记活体大鼠骨髓腔内细胞,且骨髓腔内EPCs可动员至外周血并促大脑缺血皮质区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促进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海马区血管再生的机制。方法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CXCR4特异性拮抗剂AMD3100药物组、AMD3100+电针组。线栓法制备右侧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大鼠“百会”穴( GV 20)及左侧“四关”穴(合谷LI 4/太冲LR 3)为电针穴位,刺激时间为30 min/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PCR)检测各组缺血海马区SDF-1α、CXCR4 mRNA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CD34+VEGFR2+EPCs源性血管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电针组SDF-1α、CX-CR4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其中电针组各时间点相对模型组增高更为显著(P<0.05)。 AMD3100+电针组缺血海马SDF-1α、CXCR4 mRNA表达在再灌注后1 d时明显高于电针组( P<0.05),但后逐渐下降,7 d时明显低于电针组( 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再灌注3 d、7 d海马CD34+VEGFR2+EPCs源性血管表达明显增多( P<0.05)。与电针组比较,AMD3100+电针组再灌注后7 d CD34+VEGFR2+EPCs源性血管表达明显下降( P<0.01)。 CD34+VEGFR2+血管表达变化与SDF-1α的表达变化显著相关(R=0.784,P<0.01)。结论电针可通过上调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海马区SDF-1α/CXCR4的表达,促进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NOS在白藜芦醇促进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血管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模型+白藜芦醇组(I/RB组)、模型+白藜芦醇+eNOS特异性拮抗剂L-NAME组(I/RBL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2h后腹腔注射白藜芦醇,连续7d,以再灌注后24h、48h、7d为观察时相点。对I/R、I/RB和I/RBL组大鼠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HE染色观察大脑缺血皮质区病理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eNOS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CD34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eNOS mRNA表达。结果 I/RB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eNOS蛋白及mRNA、VEGF蛋白表达较I/R组明显升高,侧脑室注射L-NAME阻断eNOS作用后,I/RBL组eNOS、VEGF表达较I/RB组降低。同时,白藜芦醇可有效促进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缺血损伤后脑组织病理变化,增加CD34~+微血管密度。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上调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eNOS和VEGF表达,促进脑微血管再生,发挥缺血损伤后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嘌呤受体配体门控性离子通道7(purinergic2X7 receptor,P2X7R)和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3,NLRP3)炎性小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减轻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6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大鼠"百会"、"合谷"和"太冲"为电针穴位。采用Bederson行为学评分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Western blot和RT-q PCR检测大脑缺血皮区P2X7R、NLRP3蛋白及m RNA表达情况,ELISA检测脑内IL-1β和IL-18含量,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脑内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24h,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模型组大脑皮质缺血区P2X7R和NLRP3 m RNA和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电针治疗可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P2X7R和NLRP3 m RNA和蛋白表达的升高。ELISA测定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脑皮质缺血区IL-1β和IL-18含量明显降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脑缺血再灌注后24h,电针治疗可明显减少大脑皮质缺血区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结论电针可抑制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内P2X7R、NLRP3表达的上调,削弱小胶质细胞激活,减轻炎症因子分泌,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杨蕾  翟茜  江涛  邓斌  王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0):3826-3829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组(MCAO)、电针处理组(EA+MCAO)三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后6 h、24 h、3 d和7 d取材,运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缺血半暗带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以及M1/M2型特异性标志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数量表达增加(P0.05,vs.sham组),形态从静息状态的分支状转变为圆形的阿米巴状。M1型标志分子i NOS主要表达于缺血再灌注后24小时(P0.05,vs.sham组),M2型标志分子Arginase主要表达于缺血再灌注后7天(P0.05,vs.sham组)。电针预处理上调Arginase的表达水平,下调i NOS的表达水平(P0.05,vs.MCAO组)。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电针预处理促使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由M1向M2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拴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后适应(IP)组。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细胞数量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缺血后适应组凋亡细胞数量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缺血后适应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发生,此作用可能与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MD3100阻断SDF-1/CXCR4轴后,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IR组)、AMD3100组(IRA组)、生理盐水组(IRN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将IR、IRA和IRN组分为再灌注12h,1、3和7d四个亚组。HE染色观察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CD31在缺血半暗带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AC133mRNA表达。结果与IRN组比较,IRA 12h外周血中AC133mRNA显著升高,第1d升高达峰值(P0.01),IRA 3dAC133mRNA表达比IRA1d显著减少(P0.05);与IRN组比较,IRA组CD31阳性血管密度在第1d无显著变化(P0.05),第3和7d血管密度显著减少(P0.01);IRA 7d梗死区由大量坏死神经细胞和泡沫细胞填充,坏死较严重。结论持续注射AMD3100能动员干/祖细胞快速进入外周血,但可能抑制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血管再生,加重梗死区坏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3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后适应(IP)组。利用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应用Westernblot检测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后p38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细胞数量和p3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IP组凋亡细胞数量和p3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P〈0.01)。结论:缺血后适应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发生,此作用可能与下调p38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孕酮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层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孕酮(progesterone,PROG)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缺血/再灌(I/R)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预防(pretreatment)组,防治(pre+posttreatment)组,治疗(posttreatment)组,地塞米松(DEXA)组.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测定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4h后脑皮层水、钠、钾、钙含量.结果与DMSO组相比,应用PROG预防及防治组均能明显降低缺血皮层的H2O(P<0.01)、Na+(P<0.01)、Ca2+(P<0.01)含量,升高K+(P<0.01)含量,而治疗组虽能明显降低H2O(P<0.05)、Na+(P<0.01),但降低Ca2+(P>0.05)和升高K+(P>0.05)的效果不显著.DEXA组的结果与PROG预防或防治组类似.结论用PROG预防或防治能显著减轻I/R引起的脑水肿.  相似文献   

12.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NGF和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 PNS治疗组和模型 尼莫地平治疗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皮质、海马等区域NGF和bFGF蛋白表达.结果:缺血2h再灌注46h后,脑内海马和皮质区的NGF表达降低,PNS能显著上调海马、皮质区及丘脑区域NGF的表达.缺血2h再灌注46h后,bFGF的表达各脑区无明显差异;但PNS能显著上调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胼胝体区域内bFGF的表达.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PNS能上调缺血脑组织内NGF和bFGF表达,尤其是促进了NGF的表达,这可能是PNS对脑缺血后损伤神经元的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TrkA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Src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血管内线栓技术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大鼠"水沟"、"承浆"穴,侧脑室注射TrkA受体及下游信号通路的拮抗剂,K252a拮抗TrkA的作用、Wortmannin拮抗PI-3K的作用、U0126拮抗MEK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海马Src磷酸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大鼠皮层和海马神经元Src磷酸化水平异常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电针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Src磷酸化异常增加水平,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电针能明显减少Src磷酸化水平(P0.05);分别脑室注射TrkA抑制剂、PI-3K抑制和MEK抑制剂预处理后,能有效翻转电针对皮层神经元Src磷酸化异常增加的抑制作用,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减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Src磷酸化,通过激活TrkA/PI-3K和TrkA/MAPK通路抑制Src的活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预处理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通路的变化以及该通路抑制剂对电针预处理的脑保护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单侧阻断大脑中动脉120min,再灌注24h制备大鼠大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I/R)模型;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水平的变化;侧脑室注射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神经行为学评分(Garcia标准)及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比评价脑损伤程度。结果:电针预处理使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增高,脑梗死体积比降低(P<0.05);可上调Akt磷酸化水平,I/R2h达高峰(P<0.05)。侧脑室注射PI3K/Akt抑制剂LY294002,拮抗电针预处理的脑保护作用(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增加Ak(tSer473)磷酸化水平,在缺血再灌注早期上调PI3K/Akt通路可能是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的产生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内Bax,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讨 bcl- 2基因家族成员 bax,bcl- 2的表达产物 Bax、 Bcl- 2与电针抗缺血脑损伤的关系。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拴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 )阻塞 -再灌注模型 ,并用 TTC及 HE染色观察缺血及电针后梗塞灶的变化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内 Bax,Bcl- 2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及电针对该分布的影响进行观察。发现 :1.行为生理学观察 :电针组大鼠神经缺损 Bederson综合评分明显低于缺血组综合评分 (P<0 .0 5 ) ;2 .TTC染色表明梗塞灶中心位于尾壳核 ,累及大脑皮层 ;HE染色计算缺血组梗塞灶体积为 74.72± 3.6 7m m3,电针组为 5 2 .6 6± 1.81mm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3.大鼠 MCA阻塞 30 m in再灌注 48小时后 ,缺血组及电针组梗塞灶中心 (尾壳核 )偶见 Bax及 Bcl- 2免疫阳性细胞 ;缺血组半影区 Bax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P<0 .0 1)。 Bcl- 2免疫阳性细胞数反应性上调 (P<0 .0 5 ) ;电针组半影区 Bax的表达与缺血组相比下调 (P<0 .0 5 ) ,但仍高于对照组 (P<0 .0 5 ) ;Bcl- 2的表达与缺血组之间无差异显著性。海马 CA1区神经元 Bax,Bcl- 2的表达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电针有抗缺血脑损伤的效应 ,其分子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半影区 Bax的表达而相对降低 Bax/Bcl- 2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孕酮(PROG)对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P2X7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4组(n=12):正常组、假手术组、I/R组和I/R+PROG组。采用改良Pulsinelli’s 4血管闭塞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Y-型迷宫检测学习与记忆成绩;免疫荧光法观察海马区P2X7受体蛋白表达;羟胺氧化法测定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学习记忆成绩、海马区P2X7阳性表达细胞数、海马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学习记忆成绩显著降低(P<0.01);与I/R组相比,I/R+PROG组学习记忆成绩显著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海马区P2X7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与I/R组相比,I/R+PROG组海马区P2X7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海马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I/R组相比,I/R+PROG组海马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PROG可明显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区P2X7受体蛋白表达和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张世  张根葆  包丽丽  吴娟  王海华 《蛇志》2010,22(4):332-335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蛋白C活性的变化及其检测意义。方法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假手术组(SH组)及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每组10只。线栓法制备左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右侧颈总动脉取血,离心后取血浆50μl,于-20℃冰冻保存,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活性;余血浆2 h内检测凝血功能各指标。结果 IR组大鼠蛋白C活性较NC组及SH组明显降低(P0.01),SH组PC活性较NC组也降低(P0.05);IR组较NC组及SH组PT、APTT明显降低(P0.01),FIB显著增高(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C活性明显改变,检测血浆PC活性的变化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氢饱和生理盐水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250-300g)随机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I/R组),氢饱和盐水治疗组(HS组)。采用大鼠线栓法右侧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模型),于模型90 min时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再灌注同时,I/R组腹腔给予生理盐水10 m L/kg,HS组腹腔给予氢饱和生理盐水10 m L/kg。24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断头取脑后,TTC染色法检测脑组织梗死体积(n=10)。选取缺血半暗带处大脑皮层组织进行相关指标测定(n=10)。HE染色观察大鼠缺血半暗带脑组织形态结构,测定缺血半暗带区域氧化应激反应,选取指标为SOD,MDA;并观察缺血半暗带区域炎症反应,利用Elisa方法测定该处TNF-α,IL-6含量。结果:TTC染色证实,右侧MCAO明显诱导大鼠脑局灶性缺血(P0.05)。与I/R组相比,HS组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P0.05),显著降低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P0.05)。与I/R组相比,氢饱和生理盐水治疗后,很好的保持了缺血半暗带区域细胞结构完整性,明显提高了SOD含量(P0.05),有效降低了MDA水平(P0.05),并且减轻了炎症因子TNF-α,IL-6含量(P0.05)。结论:氢饱和生理盐水可有效的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涉及氢气在缺血半暗带区域的选择性的抗氧化应激作用,以及抗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孕酮(PRO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和PROG+MCAO组(n=40)。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MCAO模型,PROG+MCAO组于建模型前30 min按8 mg/kg腹腔内注射PROG。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0、24、48、72 h,通过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大鼠脑组织中双孔道结构域钾离子通道3(TASK3)mRNA的表达。结果:PROG(8 mg/kg)可显著降低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4、48、72 h时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MCAO组再灌注各时间点脑组织TASK3 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MCAO组相比,PROG+MCAO组再灌注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中TASK3 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多(P0.05)。结论:PROG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缺陷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脑组织中TASK3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阻滞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对肺缺血预处理的影响,探讨NOS在肺缺血预处理效应中的作用.方法:4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成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组(LNNA组),观察各组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歧化酶(SOD)活力,肺组织湿干重比(W/D),肺损伤定量评价指标(IQA),肺组织NOS活力以及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PC组与I/R组比较,MDA、W/D、IQA下降(P<0.05或P<0.01),SOD活力上升(P<0.05),总NOS(TNOS)、原生型NOS(cNOS)活性明显增高(P<0.05),电镜下肺组织损伤较轻;而预先用L-NNA(LNNA组)后使上述改变发生逆转.结论:左旋硝基精氨酸可以拮抗肺缺血预处理的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NOS可能是介导肺IPC效应的重要酶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