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摸清STLV-1感染现状,从而有效地降低STLV-1在猕猴、食蟹猴群中的的感染率。[方法]采用STLV-1ELISA法对猕猴、食蟹猴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本中心送美国BioReliance公司的2455只出口猴血清,103份血清呈STLV-1抗体阳性,19份血清呈STLV-1抗体可疑,其余血清均为STLV-1抗体阴性。[结论]猕猴、食蟹猴群中STLV-1的平均感染率为4.97%,其中猕猴STLV-1感染率为2.7%,食蟹猴STLV-1感染率为5.4%,是猕猴STLV-1感染率的2倍;随着年龄的增长,猕猴(食蟹猴)STLV-1的感染率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工驯养条件下食蟹猴B病毒抗体水平变化规律,便于有效控制自繁食蟹猴的BV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409只对不同月龄自繁食蟹猴,采用BVELISA法进行BV抗体监测。结果新生仔猴刚出生时均携带不同程度的BV抗体,但随着月龄的增加,BV抗体水平开始下降,至5月龄时BV抗体阳性率降至最低(12.3%),之后BV抗体水平逐渐升高。结论人工驯养条件下食蟹猴B病毒抗体水平呈由高到低再升高的趋势,5月龄时断奶可最大限度地获得BV抗体阴性猴。  相似文献   

3.
恒河猴STLV-1血清抗体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我国恒河猴STLV-1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对537只野捕恒河猴,365只繁殖猴和44只D型逆转录病毒抗体阳性猴作了STLV-1血清抗体检查.结果 10岁以上恒河猴的STLV-1抗体阳性率(15.5%)高于10岁以下的恒河猴(6.2%);雌猴的STLV-1抗体阳性率(17.5%)高于雄猴(5%);D型逆转录病毒抗体阳性猴群的STLV-1抗体阳性率(34.1%)高于野捕猴群(8.8%).结论在我国的野生和饲养恒河猴群中广泛存在STVL-1血清抗体阳性动物,其抗体阳性率与动物的年龄和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巢式PCR方法检测圈养的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和猕猴(Macaca mulatta)中猴D型逆转录病毒(Simian Type D Retrovirus SRV)和猴泡沫病毒(Simian foamy virus SFV)。方法针对SRV-env和SFV-pol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外引物,然后再设计特异性内引物。将外引物扩增出的片段克隆到PJET1.2blunt载体中作为阳性对照,运用NCBI中BLAST软件比对测序结果。用巢式PCR方法分别检测食蟹猴和猕猴中SRV和SFV。结果发现食蟹猴中SFV感染率为65.2%,SRV感染率为9.5%,猕猴中SFV感染率为60.5%,SRV感染率为12.8%。结论圈养的食蟹猴和猕猴SFV的感染率均较高,SRV感染率很低。  相似文献   

5.
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十分重要的生物医学资源。由于与人类在生理生化、免疫、遗传等方面近似,猕猴是重要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之一。然而,猕猴作为自然宿主,易感染D型逆转录病毒(simian type D retrovirus,SRV)和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simian T lymphotropic virus,STLV)这两种逆转录病毒,并可能会影响AIDS猕猴动物模型等的研究结果。猴B病毒(ceropithecine herpesvirus1,BV)对猕猴及动物从业人员均有危害。云南省拥有较大规模的中国猕猴繁殖种群。基于以上原因,建立SPF级别的中国猕猴种群十分必要。该文应用PCR技术筛查了人工饲养种群中411只中国猕猴的SRV、STLV和BV感染流行情况。结果表明:SRV、STLV和BV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19.71%(81/411)、13.38%(55/411)和23.11%(95/411)。同时比较分析了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中国猕猴的病毒感染情况。该研究将有助于建立SPF级别的中国猕猴繁殖种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国内食蟹猴种群的遗传背景特性,建立食蟹猴种群遗传质量监测方法。方法采用微卫星DNA遗传标记技术对50只食蟹猴种群个体进行遗传质量监测及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100个微卫星DNA位点中筛选出20个多态性高的位点,其食蟹猴种群个体的等位基因数目为5-10条,个体间均呈现高度的多态性;其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5.0~1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6118~8.3404,基因多样性(H)为0.7832~0.8801和香隆信息指数(I)为1.5651~2.1592。结论本实验有效地分析了食蟹猴种群的遗传多态性,为今后筛选特异性微卫星位点来建立食蟹猴种群遗传质量监测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恒河猴离乳幼猴BV感染的动态变化,探讨早期控制的可能。方法采用BV全病毒为抗原的ELISA试剂盒,对两批离乳后群养的54只恒河猴幼猴每月采血检测BV感染情况,连续检测13个月。结果随月龄的增加,BV感染率上升,其中12月、1月、2月、3月、4月BV阳性猴数量相对增加较明显。结论幼猴性成熟期之前BV感染率超过70%且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春、冬季BV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应早期加强BV的有效预防控制,降低BV的感染,提高猴群质量。  相似文献   

8.
对安徽省实验猕猴中心的安徽恒河猴进行了微生物(包括病毒和病原菌)和寄生虫检测。对恒河猴的病毒检测结果发现,猕猴疱疹病毒1型(BV)和猴痘病毒(SPV)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0.7%(6/29)和10.0%(2/20),20只恒河猴中没有发现猴反转录D型病毒(SRV)、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和猴T细胞趋向性病毒Ⅰ型(STLV—1)的抗体。5只受检的人工繁育的安徽恒河猴没有感染沙门菌、皮肤病原真菌、志贺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的这四种病原菌。肉眼检测恒河猴体表,未发现体外寄生虫。39份人工繁殖的恒河猴粪便样品的总寄生虫感染率为38.5%,检测到溶组织内阿米巴和5种蠕虫(粪类圆线虫、猴结节线虫、绦虫、钩虫、蛔虫),感染率最高的是粪类圆线虫和猴结节线虫。本次调查表明,安徽恒河猴无特殊疾病,健康状况基本良好,可以建立普通级的实验恒河猴,实现安徽恒河猴的实验动物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完善现有的SIV/恒河猴模型,掌握恒河猴被SIV感染后体内细胞免疫应答状态,为评价HIV疫苗提供方法和数据上的参考,我们测定了SIV感染猴体内病毒特异性的细胞免疫水平。方法实验前选出4只无SIV、sTLV、SRV/D和B病毒感染的恒河猴,用SIVmac239病毒液静脉感染实验猴,使用RT-PCR、流氏细胞术和ELISPOT等方法,监测SIVmac239病毒在恒河猴体内复制情况、感染猴的外周免疫损伤情况和细胞免疫情况,持续测定一年。结果实验结果显示IFN-γ ELISPOT方法能有效的评估实验猴的细胞免疫情况,IFN—YELISPOT结果和CD4+T细胞数无相关性,与血浆病毒载量稍有相关。结论本实验明确了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体内CTL的基本趋势和范围,了解了外周血病毒载量、外周免疫损伤与细胞免疫状况之间的联系,完善了SIV/SAIDS模型评价指标,为使用此模型评价抗病毒药物或疫苗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SIV30蛋白作为抗原诊断试剂,建立免疫梳方法(IC)用于特异性检测实验猴血清中抗SIV的抗体Ig G。方法应用原核表达载体p GEX-4T-1构建SIV SIV30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感受态细胞BL21中表达,将该重组蛋白纯化后作为诊断抗原,建立免疫梳标准化检测程序,并应用于临床检测。结果最佳抗原包被量为0.02 mg/m L;制备好的IC均能够特异性检测到相应的SIV阳性血清而不与其他病毒血清间发生交叉反应,表明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SIV30蛋白能够敏感地检测到1∶400倍稀释的SIV阳性血清;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样品重复检测3次,变异系数(CV)均小于10%;利用该检测方法在对10份可疑猴血清样品进行检测,IC与ELISA检测结果一致率为100.0%,Kappa=1.000。结论原核表达了SIV30蛋白,制备了IC,并应用于临床检测。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该文旨在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食蟹猴体内的免疫毒性与免疫调节特性。连续14天给予食蟹猴不同剂量(2.0×10~6个·kg~(-1)和2.0×10~7个·kg~(-1))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滴注,检测食蟹猴血清IgG浓度、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体、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胸腺和脾脏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连续14天静脉给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食蟹猴血清IgG浓度无影响,不刺激动物产生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抑制食蟹猴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降低CD3~(+)T细胞比例,刺激Treg细胞的增殖分化。组织学检查发现,部分动物出现与给药相关的胸腺皮质萎缩和脾脏淋巴生发中心增多增大。该研究得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毒性极低,静脉输注后不引起食蟹猴体内免疫排斥等异常反应,提示其在临床上异体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金标准试剂盒为参照,对新研制的猴B病毒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准确性评价,以期为我国实验灵长类动物产业提供优质廉价的检测试剂。方法:利用3个批次共表达猴B病毒gD和g B蛋白的细胞上清分别制备ELISA检测试剂盒,与金标准试剂盒(VRL的ELISA试剂盒)同时对667只食蟹猴血清进行检测,考察新研制剂盒的准确性;然后,挑选强阳性、弱阳性、阴性样品,用另外2个批次ELISA试剂盒检测,考察不同批次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稳定性。结果:金标准试剂盒对667只食蟹猴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280份、阴性387份,而新研制的ELISA试剂盒结果为阳性282份、阴性385份;与金标准相比,阳性样品的符合率为98.93%(277/280),阴性样品的符合率为98.97%(383/387),总体符合率为98.95%(660/667)。对100份强阳性样品、70份弱阳性样品、108份阴性样品及7份差异样品的重复检测表明,除1份弱阳性(金标准为阴性)检测为阴性外,其余样品与前期一致。结论:与金标准相比,新研制的试剂盒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用于猴B病毒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人单纯疱疹病毒(HSV-1)做为抗原,利用空斑法和IFA法比较猴BV和人HSV-1阳性血清两种不同血清的中和能力的差异,建立一种实用、准确、可靠的病毒毒力的检测方法。方法首先,将HSV-1病毒悬液作连续的10倍稀释,取1 mL接种于已经长成单层的Vero-E6细胞上,用1%甲基纤维素覆盖,待其出现蚀斑后计数,算出病毒悬液中每毫升所含蚀斑单位,即滴定出HSV-1的TC ID50。同时,用免疫荧光方法(IFA)对猴和人疱疹阳性血清进行滴定,得到其血清的效价。其次,用滴定出的病毒液分别与两种阳性血清体外中和后,接种到单层的Vero-E6细胞上,用1%甲基纤维素覆盖,待其出现蚀斑后计数。最后,计算出其蚀斑减少率。结果用1%甲基纤维素作覆盖层的蚀斑数量平均为10-5PFU,能形成115-116个/mL蚀斑,形状呈黍米大小的规则圆形,其蚀斑边缘清晰。IFA滴定的人HSV-1阳性血清与猴BV阳性血清的中和抗体均为1∶80。人HSV-1和猴BV两种阳性血清的空斑减少率均为100%。结论确定了利用1%甲基纤维素做为覆盖层可得到清晰可靠的蚀斑,由此方法检测到用人HSV-1可以代替猴B病毒,筛查猴B病毒抗体。且为将来进行药物筛选和中和实验中利用病毒空斑法建立方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PCR技术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1)建立RT 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中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2)建立DNA 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中的前病毒DNA。(3)检验DNA PCR和RNA PCR方法在猴SAIDS模型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为模板通过RT 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的SIV前病毒DNA的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 PCR和RNA 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为477bp的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为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d,RNA PCR结果为79阳性,DNA PCR结果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的42d,RNA PCR和DNA PCR的结果一直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在感染后35d下降到49,到42d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高。尤其是DNA 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的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的细胞,所以在感染的早期和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的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SARS病毒感染后能否再次感染,疫苗产生的抗体中长期保护效果,被动免疫是否真正安全有效等,为防治SAR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4组,分别为一组(SARS恒河猴恢复组):用感染SARS-CoV发病12月后的4只恒河猴,均有中和抗体产生。二组(SARS食蟹猴恢复组):用感染SARS-CoV发病12月后的3只食蟹猴,均有中和抗体产生。三组(SARS血清输入恒河猴组):3只恒河猴,病毒接种时中和抗体阴性。病毒接种两天后输入抗体阳性血清(恒河猴血清,感染获得,效价为:1:128),用量10ml/只,分别经肌肉和静脉输入,各5ml。四组(恒河猴SARS-CoV感染组):2只恒河猴,病毒接种时中和抗体阴性。SARSCo-V经鼻腔接种,在感染的第1天开始到7天安乐死时,不同时间取咽拭子、血液和脏器,进行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中和抗体测定。[结果]一组(SARS恒河猴恢复组):接种SARS-CoV后未见发热等异常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无ALT、LDH、CK、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异常。3只猴在接种病毒后的咽拭子中,RT-PCR分别未检出、第1天检出、第1-3天中检出病毒。第2、5、7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血、肺、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中病毒分离均为阴性。2只猴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轻度肺炎。二组(SARS食蟹猴恢复组):接种3只未见任何不良临床表现,血清生化5项正常。3只猴在接种病毒后的咽拭子标本中,RT-PCR分别未检出SARS病毒、在第1-2天检出、在第1-3天中检出病毒。第2、5、7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血、肺、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中病毒分离均为阴性。3只猴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轻度肺炎等。三组(SARS血清输入恒河猴组):3只恒河猴在病毒接种的第2-5天时有一过性的体温升高,3940℃。血清生化5项正常。3只猴在接种病毒后的咽拭子标本中,RT-PCR分别在第1-3、第1-4天和第1-2天检出SARS病毒。2只猴第7天咽拭子中病毒分离阳性。另外1只在第2、5、7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血、肺、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中病毒分离均为阴性。3只猴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轻度肺炎等。四组(SARS恒河猴SARS-CoV感染组):2只猴病毒接种后,第2-4天时有一过性的体温升高,3940℃。2只进行接种病毒后1-7天安乐死时,RT-PCR在恒河猴的咽拭子标本中连续检出SARS病毒。在第2、5天咽拭子中、7天安乐死时肺组织中病毒分离阳性。2只猴肺等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肺组织表面局部有轻度发灰实变现象,可见到间质性肺炎病变,内皮细胞受损,出血和水肿。大多数肺泡没有完整的内衬细胞残留,肺泡间隔变宽并被以吞噬细胞为主的单核炎症细胞浸润,同SARS肺炎改变。实验表明,前期感染产生中和抗体的恒河猴、食蟹猴再次感染病毒,和模型对照猴比较,动物肺组织等只出现轻微或无病理变化,RT-PCR检出时间大大缩短,病毒培养未能分离出病毒,所有这些指标,均证实中和抗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是有效的。被动免疫从结果来看,有一定的作用,但保护作用弱。  相似文献   

16.
TRIM 5α在绝大部分的旧大陆猴中扮演抗逆转录病毒的角色,能够限制HIV-1的活性。TRIMCyp融合基因是继TRIM 5α后的另一个抗HIV-1因子研究热点。旧大陆猴的TRIMCyp融合基因是由CypA假基因cDNA序列以逆转录转座的方式插入至TRIM5基因的3’非翻译区形成,而且TRIMCyp融合基因在不同灵长类动物中具有地域、基因频率、基因型以及抗逆转病毒效应的差异。虽然食蟹猴TRIMCyp基因的频率在东南亚几个国家或地区已经被初步调查,但是,中国大陆食蟹猴养殖场的TRIMCyp基因频率还没有明确阐明。该研究对中国5个省11个养殖场共1594个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繁殖种群随机样本的TRIMCyp基因频率进行了筛查研究,发现各场频率略有差异,从7.65%~19.79%不等,显著低于已报道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来源食蟹猴的TRIMCyp基因频率(34.85%~100%)。该原因可能是由于后者是建立于1978年的封闭群。对带有TRIMCyp融合基因的个体CypA测序发现带有NE单倍型的食蟹猴个体很少,NE单倍型频率(4.93%)显著低于东南亚三个国家食蟹猴的NE单倍型频率(11.1%~14.3%)纯合子。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食蟹猴HIV-1动物模型和发病机制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7.
慢病毒载体感染成年食蟹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备受关注。另一方面,MSCs易于转导和表达外源基因,是理想的基因工程细胞。非人灵长类(NHPs)和人类具有非常相近的遗传背景,NHPs模型在评价药物疗效和移植治疗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研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年食蟹猴骨髓单核细胞(Marrow mononuclear cells,MNCs),贴壁培养MSCs。同时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慢病毒载体,感染成年食蟹猴MSCs。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成年食蟹猴MSCs均感染猴泡沫病毒(Simian foamy virus,SFV),体外培养成年食蟹猴MSCs必须添加抗病毒药物Tenofovir。但由于食蟹猴MSCs感染SFV,以及培养中添加了抗病毒药物Tenofovir,慢病毒载体的感染效率明显降低(10%)。本研究通过停用抗病毒药,在细胞复苏后6d转染慢病毒,可大幅提高慢病毒的感染效率(50%)。为成年食蟹猴MSCs作为基因工程细胞应用于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中老年食蟹猴群体自发型糖尿病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 YL  Zhang YC  Peng BL  Li XJ  Ji F  Jin LS  Rao JH  Liu XM 《动物学研究》2011,32(3):307-310
筛选440只中老年偏胖食蟹猴群体中自发糖尿病个体,并探讨食蟹猴群体中糖尿病粗筛的方法。以调查基础血糖值为基础,推断疑似糖尿病血糖值,后经OGTT(口服糖耐量)和尿检结果验证该血糖值是否准确。结果显示中老年偏胖食蟹猴群体血糖值为(3.88±0.98)mmol/L,其中56只食蟹猴血糖值大于5.0mmol/L,被初步定为糖尿病个体。这些个体全部糖耐量异常,且36只(69.23%)出现尿糖阳性,证明血糖值大于5.0mmol/L可作为本群体食蟹猴糖尿病的粗筛标准。由于针对中老年偏胖食蟹猴群体,患病率为12.72%(56/440),高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9.7%)。虽然该实验的糖尿病血糖指标并不适用于所有食蟹猴群体,但是该筛选的流程简单快捷,对动物损伤小,可适用于大群体糖尿病的筛选。  相似文献   

19.
将分别携带SHIV-KB9 (SIV/HIV-1 KB9) 基因组的3′端和5′端的两个半长克隆,体外连接成SHIV-KB9全基因组克隆.含有全长基因的质粒培养时易发生同源重组和缺失,采用JM109作为宿主菌以及30℃、低转速的培养条件,可保持质粒的稳定性.通过PCR , RT-PCR 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 gag p27 核心抗原滴度检测表明感染性克隆SHIV-KB9可有效在人、恒河猴及食蟹猴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复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特异、操作简单的ELISA方法,用于检测食蟹猴血清中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原性。方法:首先采用桥连ELISA法对抗药物抗体(ADA)进行定性筛选,以抗CD20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以生物素标记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二者共同结合血清中存在的ADA,以D450/560nm值超过临界值作为阳性判断标准;初筛为阳性的样本采用免疫清除法进一步确证,并同时进行免疫交叉试验考察ADA对供试品和原研对照品的免疫反应有无差异。结果:建立了检测ADA的筛选方法和确证方法,确定了检测的临界值和归一化因子,血清中抗药物抗体的检测灵敏度达3.5 ng/m L,批内/批间精密度介于3.1%~7.4%,准确度介于-1.2%~9.5%;食蟹猴连续给药后,部分个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且抗体滴度随时间延长而增高。结论:建立的ADA筛选方法和确证方法可用于毒性试验的免疫原性检测;动物给药剂量对抗体的产生有较大影响,低剂量连续给药更易诱发特异性抗体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