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邓广斐  胡景鑫  方亮 《生物磁学》2009,(14):2622-2624
目的:研究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对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nlom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影响,了解MPTP致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方法:将神经毒素MPTP注入C57BL/6小鼠腹腔内,制备帕金森病动物模型。观察注药后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各时间点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与激活情况,以及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MPTP组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数量随注射天数增加而持续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高,GFAP及TNF-α在模型组黑质内有中强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TP可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和增生,启动脑内炎症反应而介导DA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2.
探究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亚急性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纹状体神经元动力相关蛋白1(DRP1)的表达以及在雌激素的干预下所发生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探讨雌激素对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以及在线粒体动力学方面的作用机制和原理。本研究将C57/BL小鼠随机分配为4组:模型组(MPTP)、对照组(生理盐水)、干预组(Estrogen+MPTP)、干预对照组(Estrogen),腹腔注射一定浓度的MPTP,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戊酸雌二醇,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双标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的DRP1和GFAP在小鼠脑黑质纹状体神经元的表达差异,以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PD小鼠黑质纹状体DRP1表达的变化以及给予雌激素干预后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PTP)小鼠表现出典型的PD症状,脑黑质纹状体神经元DRP1明显增多;经雌激素干预处理后,小鼠PD症状有所减轻,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的各组脑黑质纹状体DRP1的表达的变化趋势一致,干预组的DRP1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高于干预对照组,并且对照组和干预组的DRP1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一定浓度的雌激素对正常的小鼠无明显作用,而对患PD的小鼠,雌激素能明显改善其病症,因此,雌激素对帕金森病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雌激素降低了黑质纹状体神经元DRP1的表达从而减少了线粒体异常分裂有关,但是具体的原理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行为学及组织学变化.方法:C57/BL小鼠腹腔注射MPTP 25 mg/kg,每周2次,连续5周.通过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变化,分别使用抗酪氨酸羟化酶(TH)单克隆抗体和抗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0S)单克隆抗体、抗精氨酸酶Ⅰ(Arg1)多克隆抗体作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M1、M2两种极化表型的分子标志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小鼠的活动总路程较对照组小鼠有减少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中央活动时间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强迫游泳实验中,模型组小鼠在水中的不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TH阳性神经细胞数目减少约87%,两组TH阳性神经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iNOS所染M1型小胶质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增加约54%,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rg1标志的M2型细胞数量,虽较对照组有减少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PTP所致的C57/BL小鼠行为学及神经病理学改变与临床PD患者类似,脑内黑质区小胶质细胞两种极化表型混合存在,但M1型极化较正常有所改变,M2型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对小鼠行为学及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探讨MPTP致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样小鼠模型的最佳条件。方法C57BL小鼠分别给与MPTP不同剂量处理,测定各组小鼠爬竿时间检测动物运动协调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高效液相法观察不同模型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爬竿时间延长,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减少和多巴胺含量减少。结论MPTP处理可造成小鼠的帕金森病样症状,在此种动物模型中,应根据科研目的选择MPTP的应用剂量和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5.
方亮  胡景鑫  刘国辉  邓广斐 《生物磁学》2009,(20):3845-3847,F0002
目的:研究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帕金森病(PD)模型中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探讨低分子肝素对MPTP导致的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C57BL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MPTP组、低分子肝素+MPTP组。MPTP组腹腔注射MPTP(30mg/kgx7d)同时腹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低分子肝素+MPTP组在注射MPTP同时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501U/kg·12hx7d)。各组于末次给药后予行为学测试,7d后免疫组化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droxylase,TH)阳性细胞。镀银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结果:MPTP组较低分子肝素+MPTP组爬竿时间明显延长,并出现更多非随意动作。低分子肝素+MPTP组黑质部位TH阳性细胞数量高于MPTP组。MPTP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量高于低分子肝素+MPTP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减少MPTP帕金森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提示低分子肝素可能有延缓PD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C57BL/6J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色钉菇粗多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用体外实验方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用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方法复制了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模型复制前,预先给予小鼠100mg/kg、200mg/kg、400mg/kg不同剂量的色钉菇粗多糖,通过行为学检测方法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小鼠的行为变化以及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变化;用抑制小鼠肝脂质过氧化能力的方法测定色钉菇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预先给予200mg/kg和400mg/kg剂量的色钉菇粗多糖能显著地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行为症状,并能显著地降低MPTP所致的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这可能与该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有关。提示色钉菇多糖有开发成防治帕金森病药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NF-κB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的作用.方法:52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LPS组)、预防组(PDTC+LPS组)和对照组,每组14只:(1)实验组SD大鼠按体重50 mg/kg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经脑立体定位单侧黑质注射LPS4μl/只(4μg/只)后7 d制成帕金森病模型;(2)预防组SD大鼠按体重50 mg/kg经腹腔注射PDTC lh后再经脑立体定位单侧黑质注射LPS 4μl/只(4μg/只);(3)对照组SD大鼠按体重50 mg/kg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经脑立体定位单侧黑质注射生理盐水4μl/只.7 d后观察三组大鼠皮下注射阿扑吗啡后的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注射7 d后黑质部NF-κBp65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7d后,实验组大鼠有明显的行为学变化,预防组和对照组则无异常行为学表现.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注射对侧相比,实验组大鼠经脑立体定位注射内毒素LPS后,注射侧黑质部TH表达显著减少,而NF-κBp65阳性表达则显著增加,western blotting得到同样结果(P<0.05);预防组和对照组大鼠黑质部TH和NF-κBp65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变化,western blotting得到同样结果(P>0.05).结论:NF-κB参与了LPS PD大鼠发病过程,黑质中NF-κBp65过度激活是LPS对大鼠造成损害作用的机制之一.预先使用PDTC对LPS PD鼠起到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和方法 :选用C5 7BL种系环加氧酶 2 (cyclooxygenase 2 ,COX 2 )缺陷小鼠 ,腹腔注射 1 甲基 4 苯基 1,2 ,3,6 四氢吡啶 (MPTP)制备帕金森病小鼠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OX 2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行为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显示 ,野生型帕金森病小鼠的死亡率明显高于COX 2缺陷杂合子帕金森病小鼠 (P <0 .0 1) ,野生型帕金森病小鼠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较杂合子帕金森病小鼠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COX 2可能与帕金森病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尼古丁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mpyridine,MPTP)小鼠模型,通过行为学方法、免疫组织化学、电镜观察尼古丁预处理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的影响。结果:尼古丁预处理可以明显缩短PD小鼠的爬杆时间,提高悬挂的得分。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尼古丁显著减少多巴胺(doparnine,DA)能神经元变性(P〈0.01)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的脱失(P〈0.05),并可减轻尾核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尼古丁可减轻MPTP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MPTP诱导小鼠黑质区铁摄取和DMT1表达增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Jiang H  Qian ZM  Xie JX 《生理学报》2003,55(5):571-576
铁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探讨PD中铁升高的机制,本实验观察了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处理小鼠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内铁摄取及新的铁转运蛋白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MPTP处理组小鼠SN内铁染色增高,注射MPTP7d组明显高于3d组。(2)MPTP处理组小鼠,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减少。(3)MPTP处理组小鼠,“-IRE”型DMT1表达在各组中均增加,而“ IRE”型DMT1仅在MPTP处理后7d才出现变化。上述结果提示,这种新发现的哺乳动物跨膜铁转运蛋白表达增加可能是引起MPTP处理小鼠SN中铁升高的关键因素,铁的升高进一步导致DA神经元的死亡。  相似文献   

11.
【背景】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常伴有胃肠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肠道菌群紊乱与肠上皮通透性增强是引起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饮食限制可改善肠道菌群的构成、维持肠上皮稳态。本文假设隔日禁食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肠道屏障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纠正肠道菌群的失调以及促进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有关。【目的】探究隔日禁食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自由饮食组(NS+AL组,n=8)、生理盐水+隔日禁食组(NS+ADF组,n=8)、MPTP+自由饮食组(MPTP+AL组,n=8)、MPTP+隔日禁食组(MPTP+ADF组,n=8)共4组。隔日禁食方案以48 h为一个实验周期,前24 h采取禁食,后24 h采取自由摄食,在第12?14个周期内连续5 d给予小鼠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thydropyridine,MPTP)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在隔日禁食17个周期结束后收集小鼠粪便,通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小鼠行为学测试后收集其空肠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肠道病理组织学变化,通过RT-qPCR方法检测AMPK、Occludin、ZO-1的mRNA表达水平(Prkaa1、Ocln、Tjp1),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ZO-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NS+AL组相比,MPTP+AL组小鼠运动能力显著下降(P<0.01),而MPTP+ADF组小鼠运动障碍有所改善(P<0.01)。HE染色可见NS+AL组小鼠空肠绒毛结构完整、排列紧密,MPTP+AL组空肠绒毛破碎甚至脱落,而MPTP+ADF组则显示出空肠绒毛相对完整、排列紧密。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MPTP+AL组相较于NS+AL组,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显著升高(P<0.001),而相较于MPTP+ADF组并无显著变化;各组间小鼠的肠道菌群构成具有显著差异,相对物种丰度在科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与NS+AL组相比,MPTP+AL组艾克曼菌科(Akkermansiaceae)丰度明显升高(P<0.05),而MPTP+ADF组相较于MPTP+AL组该科菌的丰度显著下降(P<0.01)。RT-qPCR检测结果发现,相较于NS+AL组,MPTP+AL组小鼠空肠Prkaa1 (P<0.01)、Ocln (P<0.01)、Tjp1 (P<0.0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其中,MPTP+ADF组与MPTP+AL组小鼠相比Prkaa1 (P<0.01)和Tjp1 (P<0.01)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升高,MPTP+ADF组的Ocln表达水平也比MPTP+AL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ZO-1在MPTP+ADF组小鼠表达水平相较于MPTP+AL组显著上升(P<0.05)。【结论】隔日禁食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空肠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维持肠道菌群艾克曼菌科相对丰度及菌群稳态、提高空肠紧密连接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DNA甲基化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用环境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连续腹腔给药诱导小鼠帕金森病(Parkison's disease,PD)模型,应用ELISA检测小鼠黑质脑组织总体甲基化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表达水平,探讨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黑质部位是否存在DNA甲基化异常.进一步应用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结合DNA甲基化芯片方法,构建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黑质脑组织DNA甲基化谱,并寻找DNA甲基化修饰异常的PD相关基因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黑质脑组织DNA总体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Dnmt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利用DNA甲基化芯片在全基因组内筛选出甲基化差异修饰位点共48个,涉及44个基因,这些甲基化差异基因参与信号转导、分子转运、转录调控、发育、细胞分化、凋亡调控、氧化应激、蛋白质降解等生物学过程.在甲基化差异修饰基因中,对Uchl1基因及Arih2基因进行了甲基化水平以及表达水平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黑质脑组织Uchl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增高,m 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Arih2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降低,m 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增高.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DNA甲基化修饰异常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环境因素(如MPTP)可以通过改变DNA甲基化修饰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探讨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 CA)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MPTP)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体外培养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分为对照组(试剂空白组)、模型组(MPTP处理组)、药物组(高、中、低剂量CA处理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神经元活力;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生化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和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3 mRNA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 WB)检测总caspase-3和剪切型caspase-3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高浓度CA处理组神经元活力明显增强,神经元形态良好,培养液中LDH漏出减少、胞内MDA的生成减少,SOD活性增强,caspase-3 mRNA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CA预处理对MPTP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元氧化损伤,阻止caspase-3异常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酸链霉素对慢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小鼠症状的改善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硫酸链霉素对照组、帕金森病模型组和硫酸链霉素干预帕金森病模型组。帕金森病模型组在实验的前5周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25 mg/kg)和丙磺舒(250 mg/kg)联合诱导帕金森病模型;硫酸链霉素干预帕金森病模型组在模型构建的同时连续饮用链霉素水溶液(500μg/mL)至实验第8周末。综合运用转棒实验、爬杆实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PCR、高通量测序等多种实验方法,检测各组实验小鼠相关症状与指标。【结果】慢性PD模型小鼠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表现出极显著的运动障碍(P0.01),脑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及其纤维极显著减少(P0.01),肠道出现显著的功能紊乱和炎症,同时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irmicutes/Bacteroidetes,F/B)比值升高,疣微菌科(Ruminococcaceae)丰度极显著增加(P0.01),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及Prevotellaceae_UCG-001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硫酸链霉素干预显著提高慢性PD小鼠的运动能力(P0.05),缓解脑黑质纹状体系统中DA能神经元及其纤维的减少(P0.05),改善肠道功能障碍和肠道炎症,同时可降低F/B的比值,显著降低Ruminococc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和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的丰度,增加Prevotellaceae和Prevotellaceae_UCG-001的丰度。【结论】硫酸链霉素可改善PD小鼠相关症状,且影响了PD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线刀损毁内侧前脑束建立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与黒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可伸缩线刀切断大鼠内侧前脑束建立单侧损伤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皮下注射阿朴吗啡后测试大鼠的旋转行为;取中脑黑质切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计数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得到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结果模型组大鼠损伤侧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下降,而由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明显增加。结论线刀损毁术后4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由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和黒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1982年人们发现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能诱发PD,它的有效成分是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目前,MPTP/MPP+广泛的被用作诱导PD实验模型的有效药物,可诱导神经元细胞发生凋亡性死亡。MPTP/MPP+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牵涉Bcl-2、p53、caspase家族、JNK通路、ERK通路和PARP等多种机制,它们共同参与了MPTP/MPP+诱导的细胞凋亡的调控和执行阶段。本文主要综述MPTP/MPP+诱导的神经元细胞凋亡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是PD发病的重要机制,本文利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yl-1,2,3,6-tetrahydrophridine,MPTP)诱导多巴胺神经元损伤,在诱导损伤前给予不同剂量迷迭香酸处理,采用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神经元的活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试剂盒检测神经元ROS水平;Western blot(WB)检测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研究迷迭香酸(Rosemarinic acid,RA)对MPTP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显示,MPTP处理可使多巴胺神经元活力显著降低(P0.05),ROS水平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P0.01);迷迭香酸预处理(40μmol/L和20μmol/L)可逆转MPTP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活力降低,抑制MPTP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ROS和cleaved caspase-3升高(P0.05,P0.01)。迷迭香酸预处理对MPTP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OS释放,阻止caspase-3异常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老鹳草素对脂多糖(LPS)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60只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180 mg/kg)和老鹳草素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小鼠腹腔注射10 mg/kg的LPS诱导免疫性肝损伤.采取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细胞病理改变情况;生化法检测血清中谷丙...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氏病(PD)是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导致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多巴胺含量下降而引起的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还没有一种很好的方法能使之治愈.Neurturin(NTN)能特异地作用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对该类神经元具营养和保护作用.经静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恒河猴产生帕金森氏病模型,并在NTN治疗组,注射MPTP之前48 h脑室内注射重组毕赤酵母表达的人NTN 1 mg. 结果表明:模型组猴均逐渐出现了PD症状,而NTN治疗组猴,PD症状比较轻或不明显;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MPTP模型组猴黑质、壳核和尾状核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NTN治疗组猴的黑质、壳核和尾状核中的DA、5-HT和5-HIAA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与模型组相比,DA、5-HT和5-HIAA含量均明显增加;光镜检查MPTP模型组猴黑质神经元细胞明显脱失,而NTN治疗组猴黑质神经元细胞丢失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猴无差别.上述结果表明,制备的重组人NTN在恒河猴体内能保护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不受MPTP的损伤,使其DA含量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维持正常,在MPTP存在下没有发生PD症状.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将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正常对照组和LPS处理组,每组各9只小鼠。在腹腔注射LPS 24 h后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此外,本研究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离子通道相关钙衔接蛋白(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IBA1)的表达,TUNEL凋亡法检测小鼠脑内神经元凋亡情况。实验结果发现LPS处理后小鼠认知功能下降。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结果均提示LPS处理后小鼠脑中IBA1表达量增加,小胶质细胞激活;TUNEL提示LPS处理后小鼠脑内出现大量凋亡神经元,由此推断LPS可能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扩大神经炎症反应,增加神经元凋亡导致小鼠认知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