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鼠早期肺腺癌的病理学表现,重点观察肿瘤生长类型和肿瘤-支气管关系。方法 KM小鼠10只每周皮下注射诱癌剂亚硝基胍(MNNG,浓度2.0 mg/m L)0.2 mg,连续4周。喂养至第100天时处死,解剖肺叶并肉眼计数肿瘤,甲醛固定后,随机选择100个肿瘤石蜡包埋、3μm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和测量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大小、形态、边缘、生长方式以及与支气管的关系。结果肉眼共见187个肿瘤,随机选取的100个病理证实均为肺腺癌。肿瘤大小0.19~1.33 mm,平均0.48 mm。镜下见三种生长方式:匍匐性、膨胀性和混合性,数量分别为6个、28个和68个;平均大小分别为0.34、0.54 mm和0.47 mm。100个肿瘤中96个与支气管形成直接关系,其中13%和96%的肿瘤分别与通气支气管和换气支气管有关。肿瘤中心部、周边部和外周部支气管的显示率分别为19%、49%和96%;平均直径分别为67、91μm和110μm。肿瘤生长遇支气管阻挡或沿支气管间扩展可形成分叶(33%)或毛刺(35%)。结论小鼠早期肺腺癌生长方式及肿瘤-小支气管关系的病理学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早期肺腺癌相应CT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Matrigel对小鼠Lewis肺癌异位皮下移植瘤的影响。方法 将24只C57BL/6J Nifdc小鼠随机分为肺癌组、50%基质胶组、75%基质胶组、100%基质胶组,每组各6只。将Lewis肺癌细胞(LL/2)分别与0%、50%、75%、100%Matrigel按照体积1∶1混合,于小鼠右侧前肢腋下进行皮下注射,每日测量各组小鼠体重、饮食量及饮水量;观察比较各组成瘤时间、成瘤率和肿瘤大小,于肿瘤形成后每天测量肿瘤的长径、短径,计算肿瘤体积变化;于肿瘤接种第15天处死动物,完整剥离肿瘤组织并称重,HE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病变情况。结果与肺癌组相比,75%基质胶组小鼠自造模第2天起体重显著升高(P<0.05或P<0.01);100%基质胶组小鼠自造模第10天起,体重明显上升(P<0.05或P<0.01)。各组小鼠平均饮食量于造模8 d后有所降低,饮水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各组小鼠成瘤率均为100%,添加基质胶组的小鼠相比肺癌组小鼠成瘤时间早,肿瘤生长速度快,且肿瘤较大。其中,75%基质胶组肿瘤体积增长最快,肿瘤重量最大,为(1358.88±388.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建立不同浓度下制备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细胞,并分别以四个浓度皮下注射于裸鼠腋下每只0.2 mL。根据BGC-823细胞注射浓度将40只裸鼠随机分为四组:组一5×107个活细胞/mL(n=10);组二1×107个活细胞/mL(n=10);组三1×106个活细胞/mL(n=10);组四1×105个活细胞/mL(n=10)。观察各组裸鼠摄食、活动情况、精神状态、死亡率、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各组裸鼠摄食、精神情况正常,无死亡现象。除组四1×105个活细胞/mL浓度组成瘤率为0%外,其余各组成瘤率均为100%,瘤体出现时间在3~7 d,肿瘤血管密度MVD平均为:(123.26±31.57)个/mm2。结论初步建立了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及建立此细胞系模型的最低浓度。为胃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A549人肺癌细胞系/615-SCID小鼠转移瘤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建立A549人肺腺癌细胞/615-SCID小鼠模型,评价重度联合免疫缺陷615-SCID小鼠在建立人类肺癌转移模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07A549细胞接种到615-SCID及SCID小鼠右上肢背部皮下,观察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生长速度及转移发生.结果两品系小鼠接种后的成瘤率均为100%,615-SCID小鼠移植瘤潜伏期较长、生长较缓慢,更容易发生转移.结论 615-SCID小鼠比SCID小鼠更易于构建人类肺腺癌转移模型,对于肺癌转移特性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尾静脉注射EMT-6细胞建立一种临床特征明显、稳定可重复的转移性肺癌BALB/c小鼠模型。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EMT-6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再用磷酸盐缓冲溶液调整细胞浓度至1×10~6个/m L(高)、5×10~5个/m L(中)和1×10~5个/m L(低)3个浓度,尾静脉注射0.2 m L EMT-6细胞悬液,对不同浓度模型的临床症状、成瘤时间、生存期、成瘤程度和病理学特征等生物学特征和评价指标进行研究,筛选出效果好的模型,并对该模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通过3次重复实验加以确定,成功建立EMT-6细胞转移性肺癌BALB/c小鼠模型。结果 EMT-6细胞注射后解剖小鼠发现,高浓度组小鼠7 d肺表面开始出现肿瘤灶,18 d内所有小鼠死亡;中浓度组小鼠7 d肺表面开始出现肿瘤灶,28 d内所有小鼠死亡;低浓度组小鼠14 d肺表面开始出现肿瘤灶,21 d所有小鼠肺表面均有肿瘤灶,荷瘤小鼠24 d开始出现死亡,35 d肿瘤灶数量达到顶峰(平均12~15个/只)且肿瘤体积变大,42 d内全部死亡。结论相比之下,低浓度模型成瘤时间到小鼠全部死亡时间,为实验研究留有4周的处理、观察、评价的窗口期,其病理组织学符合肺癌的组织学特征,临床症状指标明显,模型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是适合转移性肺癌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Matrigel与Lewis制备细胞混悬液注射于小鼠左肺内,建立小鼠Lewis肺癌原位模型,评价其肿瘤生长情况、转移情况,以期建立更稳定、更接近于人肺癌生长情况的小鼠肺癌原位模型。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Lewis肺癌细胞混悬于Matrigel中,接种于C57BL/6近交系小鼠左肺内。分别于第4、7、10、13、16天各处死5只小鼠,观察其局部成瘤率、肿瘤生长情况、中位生存期及肿瘤转移情况,并对各阶段小鼠行肺部,肝脏,肾脏,脾脏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术后第7天解剖的5只小鼠中,3只小鼠肺上可见小的瘤结节形成,其余2只肺上未见肉眼成瘤,行病理HE染色检查在显微镜下可见2只小鼠肺脏有小的瘤结节形成。术后第10天以后处死的所有小鼠肺上均有肉眼成瘤,术后第13天,所有小鼠肺原位成瘤并伴有血性胸腔积液、胸腔内转移。术后第25天,有1只小鼠出现上述转移的同时还出现了心包膜转移及肾脏远处转移。5只小鼠生存期分别为17 d、20 d、22 d、22 d、25 d,小鼠中位生存期为21.2 d(17~25 d)。成瘤率100%。结论利用Matrigel法成功建立小鼠Lewis肺癌原位模型,稳定性好,成瘤率高,并具有远处转移的特性,更接近于人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模拟人皮肤肿瘤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建立光损伤小鼠皮肤肿瘤模型。方法采用完全随机的两因素析因设计。选择对光线敏感的BALB/c小鼠,背部皮肤脱毛后UVC照射(56mJ/cm2),隔天1次,8周结束;二甲基苯蒽/丙酮液(100μg/200μL)外涂,每周1次,共7周,12周后处死。连续测量并记录小鼠背部肿瘤数量和直径,描绘时间一荷瘤数动态变化图;皮肤组织病理学观察肿瘤形成的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单纯UVC照射组无肿瘤出现;UVC+DMBA模型组小鼠6周后背部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瘤体,第9周荷瘤率达到100%,11、12周荷瘤数渐趋稳定,肿瘤体积有增大趋势,平均荷瘤数为(4.57±3.0)个,肿瘤平均体积为(44.91±4.6)mm。。HE染色、瑞氏染色、基底膜带染色均显示为早期皮肤鳞状细胞癌。而单纯DMBA组荷瘤数第8.5周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肿瘤自然消退率高,数量不稳定。结论DMBA是皮肤肿瘤建模的主要因素,但停止该处理因素后荷瘤数量呈下降趋势;UVC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在12周内未能诱导出皮肤肿瘤,但UVC与DMBA联合应用具有交互协同作用,可较快速地建立皮肤肿瘤模型。该模型具有出瘤率高,出瘤整齐,荷瘤量多,除去处理因素后瘤体数量依旧稳定,且体积有增大趋势等特点,为皮肤肿瘤的防治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8.
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经抗人正常肺抗血清复被后免疫小鼠,脾细胞和同系NS-1或SP 2/0融合,获得17株单克隆抗体。本文报道其建株过程及其中7株单克隆抗体的一些特征。LAC-122、LAC-163与LAC-210对人体肺腺癌和肺鳞癌的阳性反应率分别为75%、78.3%和75%,除LAC-122对一例胃癌细胞株有微弱交叉反应外,三株单抗对肺小细胞癌, 其它肿瘤组织及正常、胚胎组织均呈阴性。对利用抗体复被瘤细胞及肺癌相关抗原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肺癌皮下移植瘤存在的差异,为肺癌研究者提供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将稳定表达虫萤光素酶的小鼠Lewis肺腺癌细胞(ll2-luc-m38)分别注射于C57 BL/6小鼠的右腋皮下、右腹股沟皮下、脚垫皮下,定期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小鼠皮下移植瘤成瘤情况及转移情况,观察不同部位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和死亡率,肿瘤组织取材,采用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做出病理学诊断。并将小鼠处死后立即进行肺部组织固定、观察转移灶。对皮下移植瘤行切除术观察小鼠术后生存情况和转移情况。结果腋下组和腹股沟组成瘤时间较早,成瘤率为100%,脚垫组成瘤时间较晚,成瘤率为33%;腹股沟组和腋下组瘤体积增长迅速,其中腹股沟组瘤体积增长最快;接种后第21天腋下组70%的小鼠出现了肺转移,转移灶数目较多;腹股沟组50%小鼠出现肺转移,且转移灶数目较少;脚垫组小鼠未观察到肺转移灶。脚垫组小鼠死亡率最高。腹股沟组和腋下组小鼠可行皮下移植瘤切除术,术后存活率为100%。结论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中,腹股沟组和腋下组成瘤率高,可耐受移植瘤切除术,手术死亡风险低,便于监测,操作简单且可重复性高,其中腋下组转移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辣椒子叶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加利亚尖椒和赤研6号椒子叶为试材,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LC与IAA)对不定芽诱导分化及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LC 1.0 mg/L+IAA 0.1 mg/L和LC 1.0 mg/L+IAA 1.0 mg/L均有利于保加利亚尖椒不定芽的分化,分化率均达100%,优胜芽率分别为83.3%和66.7%;LC 0.1 mg/L+IAA 0.2 mg/L有利于保加利亚尖椒不定芽的伸长,伸长率达78.5%,而LC 0.2 mg/L+IAA 0.6 mg/L有利于赤研6号椒不定芽的伸长,伸长率达58.5%;1/2 MS+IAA 1.0 mg/L+NAA 0.5 mg/L有利于不定芽的生根,保加利亚尖椒和赤研6号椒生根率分别为100%和8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荧光素酶标记人胃癌原位异种移植模型。方法将萤火虫荧光素酶作为标记基因导入人胃癌MGC803细胞,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细胞,将其接种裸鼠胃壁浆膜下,建立胃癌裸鼠原位肿瘤模型。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检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并进行小动物超声影像和病理学分析。结果裸鼠原位成瘤率为100%,活体荧光成像观察发现在接种第7天,就可以观察到肿瘤发光。21 d后肿瘤进入对数生长期,28 d后肿瘤出现明显坏死,平均荧光光子数呈现下降趋势。超声成像发现小鼠胃部有直径为8.39 mm,面积为28.92 mm2瘤块。结论荧光素酶标记可以实时监测原位异种移植人胃癌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两步化学诱导法建立BALB/c小鼠皮肤癌模型进行方法优化。方法将BALB/c小鼠背部剃毛暴露出约2 cm×2 cm的皮肤,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4个模型组,4个模型组第1周分别涂1、2、4、7次100μg/100μL DMBA/丙酮液,后续均1周涂两次4μg/100μL TPA/丙酮液,记录小鼠体重、成瘤时间、成瘤数量,并在12周后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做HE染色分析。结果 1周涂1次DMBA成瘤周期长;1周两次成瘤周期短,质量高;1周4次会损伤皮肤但不影响肿瘤的形成;1周7次对皮肤伤害较大并导致小鼠死亡。结论采用第1周涂两次DMBA启动,后续用TPA连续诱导建立BALB/c小鼠皮肤癌模型操作简便,成瘤期短,癌变率高,与人类皮肤癌发生发展相似,可用于建立研究皮肤癌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王美丽  吴中明  敖第书  周艳萌 《四川动物》2012,31(4):638-640,508
目的探讨一定浓度雌激素(E2)及孕激素(P)对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阴性的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JEC裸鼠移植瘤的影响。方法选用人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JEC为研究对象,Balb/c.nu裸鼠皮下注射8×105个/0.2mLJEC细胞,分别注射E2、P及NS连续一周,观察肿瘤的生长及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各组肿瘤体积、瘤体重量及瘤细胞核的积分光密度值依次为E2组>NS组>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R和PR阴性的JEC细胞生长可受到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调控,一定浓度的雌激素能促进瘤体的生长,而孕激素则对瘤体的生长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凋亡素2配体(Apo-2 ligand,Apo-2L),或称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在体外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方法:MTT法检测Apo-2L单药或与放射线联合对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率,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Apo-2L组、Apo-2L+放射照射组、单纯照射组,200ng/ml、286 ng/ml的Apo-2L作用24小时后给予放射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1Gy、1.4 Gy、1.8Gy、2 Gy、3 Gy),然后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照射后24h各组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率与Apo-2L的浓度成正相关,凋亡素2配体作用24h后IC50为286ng/ml.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286ng/ml的Apo-2L处理24h后,细胞凋亡率从(6.68)%上升至(50)%,照射后24h Apo-2L+照射组凋亡率明显升高,为72.790%,对照组0.1185%,Apo-2L组50%,单纯照射组51.5067%。结论:Apo-2L在体外对腺癌A549细胞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并且Apo-2L联合放射线可以明显提高腺癌A549细胞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15.
EB病毒诱导胸腺恶性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研究EB病毒在恶性T细胞淋巴瘤发生中的作用,将EB病毒感染的人胚胸腺细胞移植于Scid鼠皮下,于移植后第3日起在移植处对侧皮下注射TPA50ng/只,每周1次。于移植后第4周起,移植处皮下有结节状隆起形成,并逐渐增大。于6-15周内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为T细胞淋巴瘤8例。其中实验组胸腺细胞+EBV的成瘤率为25%(1/4),胸腺细胞+EBV+TPA组的成瘤率为53.8%(7/13),对照组胸腺细胞+TPA的成瘤率为0(0/5)。PCR和 闰杂交在诱导肿瘤可可检测到EB病毒的基因EBERs、LMP1和BARF1,并有病毒基因LMP1蛋白编码产物的表达。EB病毒可感染人胚胸腺细胞,并使其发生恶性转化,EB病毒可能在恶性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病因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芳  张弓  陈小艳  王辛  赵彤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9,(9):28-33,I0006,I0007
目的探索多种方式构建A20鼠B细胞淋巴瘤动物模型及不同方式造模成瘤的特征。方法鼠源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A20经皮下、尾静脉、脾脏和腹腔接种于同源BALB/c小鼠或先接种裸鼠成瘤后组织块移植BALB/c小鼠,观察动物成瘤时间、成瘤率、成瘤部位;取肿瘤组织和动物脏器行石蜡包埋、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结果BALB/c鼠皮下注2×10^6组、2×10^7组和裸鼠瘤组织移植BALB/c小鼠组成瘤率皆为100%,成瘤时间分别为(15.29±3.2)d(、7.0±0.82)d和(6.29±0.49)d。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2×106组、2×107组、脾脏注射组、腹腔注射组成瘤率分别为71.4%、100%、71.4%、14.3%,成瘤时间分别为(76.8±12.0)d、(26.1±7.99)d、(32.6±5.99)d和27 d。尾静脉成瘤部位播及肝脏、脾脏、胰腺、肾脏、食道、胃、肠、肠系膜、脑、淋巴结、骨、子宫、肌肉等多脏器和组织。BALB/c鼠A20成瘤组织学类似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成功构建A20皮下移植瘤模型、血行播散性模型,为利用有免疫功能动物进行B淋巴瘤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研究肺癌脑转移机制提供一种可靠的造模方法。方法 18只BALB/c nude裸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经胸腔原位种植与经左心室注射的方法,接种处于对数期生长的人肺腺癌PC-9细胞(1×106/0.1 m L),接种后观察裸鼠状态,在裸鼠出现严重恶液质时处死。解剖裸鼠,观察肺、脑、肝、肾转移情况;病理取材、HE染色观察。结果胸腔原位种植组:3周后,第4、6、9号裸鼠可见胸壁瘤结凸起形成,渐增大;裸鼠于第4~6周开始出现体重减轻,并逐渐出现恶液质,分别于第5~7周处死。开胸后见:胸腔广泛灰白色肿瘤结节、团块形成,双侧肋骨、胸膜、脊柱多发种植灶,双肺被侵蚀压缩,颜色苍白,形态改变。HE染色见:肺表面广泛种植瘤形成,与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楚;仅6号裸鼠出现脑转移。经左心室注射组:裸鼠于第3周开始出现体重下降,并逐渐出现恶液质,全部裸鼠于第4周处死。开胸后:除11、18号裸鼠胸壁见2~3个散在瘤结分布(直径约1~3 mm),其余胸腔视野正常;肺组织轮廓清楚,未见瘤结生成。HE染色见:9只裸鼠均出现大小不一的多发脑转移灶。胸腔原位种植组:脑转移率为11.1%;经左心室注射组:脑转移率为100%。结论经左心室注射建立肺癌脑转移动物模型的方法,较胸腔原位种植的方法保证了更高的脑转移率。  相似文献   

18.
以丽格海棠幼嫩叶柄为外植体,采用培养基④(MS培养基,4.0 mg/L 2,4-D,0.5 mg/L6-BA)为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诱导率达86%;以培养基③(MS培养基,3.0 mg/L 2,4-D,0.2 mg/L 6-BA)为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进行扩增;胚状体分化培养基为培养基⑥(MS培养基,2.0 mg/L 6-BA,0.2 mg/L NAA,0.2 mg/L IBA),分化率达100%;对幼根发育不良的胚性植株,在培养基⑩(MS培养基,0.1 mg/L IAA)上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100%,平均根数3~5条,带侧根,长约2~3 cm。试管苗在森林土:蛭石:河沙=1:1:1的基质中生长良好,成活率100%。培养基中均附加3%蔗糖、0.6%琼脂,pH值为5.8~6.0。  相似文献   

19.
以非洲茉莉顶芽为外植体,在MS 6-BA3.0mg/L NAA0.2mg/L培养基上诱导产生不定芽;在MS 6-BA2.0~3.0mg/L KT0.1mg/L NAA0.2mg/L增殖培养基上分化率达3~4倍;在1/2MS KT0.2mg/L NAA0.5mg/L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肺靶向多西他赛脂质体(DTX-LP)的包封率测定方法,本研究结合固体分散与泡腾技术制备DTX-LP,马尔文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TX含量;考察DTX在不同媒介中的溶解情况;对比高速离心法和鱼精蛋白凝聚法测定DTX-LP的包封率。研究表明,制得的DTX-LP平均粒径为(0.72±0.23)μm,Zeta电位为-27.5 m V,表面荷负电。DTX在0.5~100μg/m 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2.00%,室温放置0~8 h内稳定性RSD≤2.00%,回收率在99.96%~108.05%之间。当以生理盐水、0.2%吐温80的生理盐水、0.5%吐温80的生理盐水作为媒介,通过高速离心法测得DTX-LP的包封率分别为(91.15±1.07)%、(85.28±3.75)%、(79.76±2.71)%(n=3),而鱼精蛋白凝聚法测得DTX-LP的包封率分别为(95.46±0.29)%、(93.61±2.75)%、(87.83±1.23)%(n=3),生理盐水能够完全溶解微量的、未包封的游离药物。通过分析对比,选择鱼精蛋白凝聚法、以生理盐水作媒介,更适用于亚微米级、表面荷负电的DTX-LP包封率的测定,能避免表面活性剂及高速离心对脂质体膜结构的影响,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行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