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技术通报》2015,(9)
旨在为大规模开发诸氏鲻虾虎鱼微卫星标记,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诸氏鲻虾虎鱼肝脏转录组进行了测序。结果共获得47 979条Unigenes,利用微卫星查找程序在47 979条Unigenes中共获得6 225个微卫星位点(12.97%),平均每7.02 kb就出现1个微卫星位点。6 225个微卫星位点由226种重复基序组成,主要分布在三、四和五碱基重复类型中。在数量上,单碱基重复类型微卫星位点最多,占42.49%,二碱基和三碱基重复类型所占比例相似,分别为25.22%和26.27%,四、五、六重复类型较少,合计占6.03%。单碱基重复序列中最多的类型为A/T,二碱基重复序列中以AG/CT重复单元为主,三碱基重复序列中以AGC/TCG为优势类型。挑选部分二、三和四单元重复类型微卫星序列,共设计76对引物,可稳定扩增出目的条带的有55对,其中32对具有多态性。结果表明,利用诸氏鲻虾虎鱼转录组数据可快速大量开发微卫星标记。 相似文献
2.
诸氏鲻虾虎鱼是我国特色海洋鱼类,具有诸多实验动物培育与应用优势。本文概述了诸氏鲻虾虎鱼的生物学特性、封闭群和近交系培育、质量控制等实验动物化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诸氏鲻虾虎鱼作为海洋实验鱼类在海洋环境监测、水生态毒理等研究中的应用。结合目前研究和应用现状,对诸氏鲻虾虎鱼的质量标准化、近交系培育及其在功能基因组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20,(1)
目的分析诸氏鲻虾虎鱼封闭群和野生群的遗传差异,建立诸氏鲻虾虎鱼封闭群遗传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对诸氏鲻虾虎鱼野生群和封闭群进行STR分型,计算群体间遗传杂合度和遗传分化状况,并分析样本量对遗传参数的影响。结果诸氏鲻虾虎鱼封闭群和野生群在20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无偏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 6927和0. 7162。封闭群与野生群间遗传分化较小,且当样本量达到30尾以上后,平均等位基因数趋于稳定。结论遗传杂合度是否在0. 5~0. 7之间可较好将诸氏鲻虾虎鱼封闭群与野生群区分,适于作为诸氏鲻虾虎鱼封闭群遗传质量合格与否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20,(1)
目的分离鉴定诸氏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chulae)出血病病原,并探讨其传播途径,为虾虎鱼微生物质量控制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从患出血病虾虎鱼肝脏取样分离病原菌,经菌落形态、生化特性和分子特征鉴定细菌,回归感染确定其致病性,并采用双重PCR方法对虾虎鱼、轮虫、卤虫、水进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检测。结果分离到1株优势菌PYMc15-1,该菌株API生化反应结果与嗜水气单胞菌一致,gry B序列与Gen Bank上的嗜水气单胞菌相应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根据已知序列构建gry B分子系统进化树,分离株PYMc15-1与嗜水气单胞菌聚类;分离株PYMc15-1溶血素基因(hly A)和气溶素基因(aer A)检测结果阳性,对虾虎鱼半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LD_(50))为每尾1. 2×104cfu。野生虾虎鱼、卤虫和野生轮虫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测出现阳性结果,虾虎鱼封闭群、室内培育的轮虫以及海水样品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嗜水气单胞菌可自然感染虾虎鱼;野生虾虎鱼和生物饵料是其潜在传播媒介,引进虾虎鱼和生物饵料时应检测该病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我国南海区某海洋钻井水基钻井液对诸氏鲻虾虎鱼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在19.75~158 mg/L浓度下,对3月龄诸氏鲻虾虎鱼染毒,并用试剂盒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 SOD对水基钻井液的毒性暴露不太敏感,在染毒第1天只有最低浓度组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染毒第2 天各浓度组酶活性均受到一定程度的诱导(12.4%~25.5%),这种诱导作用在第4天即有所减弱,之后酶活性的变化变缓.CAT则对水基钻井液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染毒第1 天,各组酶活性均受到明显的诱导,并且各组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最高浓度组酶活性最大诱导率达到97%(P>0.05).随后虾虎鱼CAT酶活性逐渐下降,第7 天,各染毒组酶活性的抑制率达到58.4%~89.1%.结论 CAT在中毒反应中表现出了敏感性,具备了作为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条件,有望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雷州半岛湖栖鳍虾虎鱼(Gobiopterus lacustris)遗传多样性,对湖栖鳍虾虎鱼雌雄性腺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MISA软件进行微卫星分析,共获得25 452个微卫星标记,其中包含14 708个单碱基重复类型,6 175个2碱基重复类型,3、4、5和6碱基重复类型数目分别为4 223、327、15和4。随机选取50个微卫星位点设计引物,能够扩增出清晰稳定条带的有39对,其中,11个位点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态,28个位点呈现单态。利用11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分析湖栖鳍虾虎鱼在廉江市高桥镇红树林保护区、湛江东海岛、雷州市附城镇和雷州市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4个野生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11个微卫星位点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Na)2~15,平均等位基因为(6?3.9)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在1.919~2.485、0.343~0.465和0.381~0.483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48~0.465。Hardy-Weinber平衡分析显示,4个群体的大部分位点未偏离平衡。在每个群体中进...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适于三叶木通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的微卫星分子标记,该研究采用磁珠富集法构建了三叶木通微卫星富集文库。结果表明:在150个阳性克隆中发现了70个微卫星位点,富集效率为46.67%,其中含双碱基重复单元的序列占比为79.37%,三碱基和四碱基重复含有量较少。共设计引物63对,其中筛选出16对高多态引物,对1个三叶木通自然居群4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显示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0~22个,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70~0.792和0.724~0.936,多态性信息指数为0.725~0.919,表明以上引物均为高多态性引物。其中,12个位点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呈现出纯合子过剩状态,这可能与哑等位基因和其它因素有关。综上结果表明,该研究所开发的16对引物能够用于三叶木通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8.
9.
10.
异型花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一重要的植物资源,本研究开发了异型花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首先,基于限制性位点相关DNA测序(RAD-seq)技术,开发了异型花14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和2个单态性微卫星位点的引物;随后,对异型花的3个自然居群的57个个体的14个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4个位点观察到的等位基因数为4~7个,平均为5.071个;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003~0.312 (平均值为0.194),而观测杂合度范围为0~0.281 (平均值为0.047)。其中,仅有3对引物在龙胆科的椭圆叶花锚中具有通用性。本研究开发的多态标记对研究异型花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试验鱼适宜急性毒性试验的发育期。方法将诸氏鲻虾虎鱼早期仔鱼、中期仔鱼、晚期仔鱼、稚鱼、幼鱼及成鱼暴露于一定浓度的钻井液中,比较钻井液对不同发育期诸氏鲻虾虎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早期仔鱼48 h LC50为157 mg/L,中期仔鱼48 h LC50大于500 mg/L;中期仔鱼96 h LC50为79 mg/L,晚期仔鱼96h LC50为625 mg/L,稚鱼、幼鱼、成鱼96 h LC50显著大于500 mg/L;卤虫无节幼体96 h LC50为105 mg/L;不同发育期诸氏鲻虾虎鱼对钻井液的敏感性顺序为:早期仔鱼〉中期仔鱼〉晚期仔鱼〉稚、幼、成鱼。结论诸氏鲻虾虎鱼的早期仔鱼适用于海洋污染物急性毒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13.
14.
采用基因组DNA富集法FIASCO对我国典型常绿阔叶林建群种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进行了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开发。从栲树基因组中分离和筛选了15个微卫星位点,并对江西九连山栲树自然分布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栲树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每个位点在28株栲树个体上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6.7(4~8个),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690(0.250~1.000),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698(0.293~0.867)。每个位点的第一排除概率值Pr(Ex1)为0.043~0.527,位点综合值为0.9972。单个位点的第二排除概率Pr(EX2)为0.159~0.694,位点综合值为0.9999。这些微卫星标记可为研究栲树的遗传多样性及居群遗传结构提供有效的遗传工具。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利用FIASCO法(fast isolation by AFLP of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和GenBank数据库搜索法开发花鲈微卫星标记,并对筛选的标记进行多态性检测.两种方法共获得54条能够设计引物的序列,扩增结果显示15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0个.15个多态性位点中,4个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各位点间没有连锁不平衡现象;仅位点SP52可能存在无效等位基因;除SP17和SP468外,其余引物的P1C值均在0.5以上,可用于花鲈群体遗传分析等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合我国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种群遗传学研究的微卫星位点,并依据所筛选的微卫星位点进行梨小食心虫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欧洲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种群中已报道的11个微卫星位点, 分析各位点在我国12个种群257头梨小食心虫样本中的扩增稳定性,再进行其多态性分析,筛选适合的位点,然后进行种群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在分析的11个微卫星位点中, 位点Gm01, Gm03, Gm04和Cyd15无法稳定扩增; 位点Gm05扩增成功率较低, 位点Gm07遗传多态性较低; 而位点Gm02, Gm06, Gm08, Gm09和Gm10等扩增效果稳定且遗传多态性丰富。这5个稳定扩增的微卫星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量(NA)为7.417~12.500, 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366~0.655, 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42~0.846, 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00~0.935。【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位点Gm02, Gm06, Gm08, Gm09和Gm10等5个微卫星位点。基于这5个微卫星位点标记的结果显示, 山东和陕西不同梨小食心虫地理种群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这5个位点可以适用于我国梨小食心虫种群的进一步遗传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微卫星是一种优秀的分子标记,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但微卫星标记的开发成本较高,因而,利用近缘种已开发的微卫星标记已成趋势。利用本实验室已开发的21个中华鳖微卫星对鼋、斑鳖、山瑞鳖、刺鳖、佛罗里达鳖、两爪鳖、黄喉拟水龟和乌龟等8个物种进行跨物种检验。结果表明,4个微卫星位点(CST21、CST42、CST50和CST52)的引物能在所有8只个体中稳定扩增;而CST16在所有个体中都不能扩增出目的片段。跨物种扩增山瑞鳖结果最好,21个位点中有20个位点能稳定扩增;而乌龟扩增效果最差,只有6个位点能被扩增出目的产物。总之,中华鳖的21个微卫星位点多数可以在鳖科内各属间进行跨物种扩增,部分可以在跨科物种间扩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豚鼠基因组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为豚鼠遗传质量控制及基因定位等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磁珠富集法和豚鼠基因组数据库筛选法获取微卫星位点序列,通过分析和初步筛选,挑选部分候选位点,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对5种不同来源的豚鼠基因组DNA标本进行PCR扩增,以期获得多态性分子标记。结果本实验采用磁珠富集法共获得微卫星序列304个,设计引物125对,最终获得多态性位点1个,暂未发现多态性的特异性位点17个;用数据库筛选法共获得微卫星序列292个,设计并合成相应引物178对,最终发现多态性位点25个,暂未发现多态性的特异性位点28个。结论本实验获得26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45个潜在的候选标记,为微卫星标记在豚鼠遗传质量监测及突变基因定位等工作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滩羊是我国特有的蒙古羊品种,肉质鲜美但生长缓慢。通过筛选的29个高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宁夏盐池滩羊种羊场基础母羊群体用随机抽样法检测了96个成年个体,测量了体重和体尺数据,分析了其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分子标记与表型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微卫星标记平均等位基因数9.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4.5,平均期望杂合度0.72,平均观测杂合度0.6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69;滩羊基础母羊群体保持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关联分析结果显示MAF33与滩羊的体高、胸深显著相关,BMS1788与荐高、胸围显著相关,而BL41、BMS835、BOVILS56、MAF33和BMS500与管围极显著关联。这些标记对未来滩羊的分子辅助育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国内食蟹猴种群的遗传背景特性,建立食蟹猴种群遗传质量监测方法。方法采用微卫星DNA遗传标记技术对50只食蟹猴种群个体进行遗传质量监测及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100个微卫星DNA位点中筛选出20个多态性高的位点,其食蟹猴种群个体的等位基因数目为5-10条,个体间均呈现高度的多态性;其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5.0~1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6118~8.3404,基因多样性(H)为0.7832~0.8801和香隆信息指数(I)为1.5651~2.1592。结论本实验有效地分析了食蟹猴种群的遗传多态性,为今后筛选特异性微卫星位点来建立食蟹猴种群遗传质量监测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