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苏联与论参预之下,于1929年中出现“春化”的理论,这一理论系李森科在其工作中发现。冬性植物从其发育特性转变为春性的发育现象包括在这一术语的内容之内。如果春化在自然条件下完成,则温度为其决定的因素,此时秋播植物经受适当寒冷的长期作用。在这一情况下的春化可称为温度春化。在另一状况下,能够以其他的主导因素进行春  相似文献   

2.
小麦冬性强弱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张春庆  陈化榜  吴承来 《生态学报》2012,32(4):1230-1240
建立一个比较准确的小麦冬性评价体系,对小麦种质研究评价、引种及应对自然灾害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小麦生态型的解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以12个冬性强弱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经过两年重复试验,在自然春化与人工春化条件下,对与春化有关的成穗数等4个形态指标进行调查,对人工春化条件下5月份播种的小麦生长锥进行观察。经过对成穗数进行聚类分析,将12个冬小麦品种划分为弱冬性、冬性、强冬性3类。另外,结合不同春化条件下小麦成穗数差异的显著性分析结果及相关指标的标准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幼苗习性对小麦冬性进行划分的方式存在一定缺陷,划分结果存在误差。自然春化条件下进行冬性划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受到多种外界因素影响,对相邻类型的划分效果不理想。(2)茎蘖数、小穗数、千粒重等指标存在一定的交叉现象,不适于进行冬性评价。人工春化处理下,小麦的成穗数与生长锥形态可以准确评价小麦冬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3.
黄淮南片冬麦区主导品种春化基因及冬春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50~2007年黄淮南片冬麦区的127个主导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第5同源群的春化基因分子标记对其进行了春化基因检测,并分析了小麦品种的春化基因与其冬春性的对应关系及黄淮南片冬麦区8次品种更换中春化基因与品种冬春性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没有品种携带显性Vrn-A1基因,7个品种含有Vrn-B1基因(5.5%),2个品种含有Vrn-B1+Vrn-D1基因(1.6%),56个品种含有Vrn-D1基因(44.1%).春化基因类型与品种冬春特性基本相符,春化基因控制着小麦品种的冬春特性.主导品种含春化显性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与冬春性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与传统方法相比,仅用春化基因来确定品种冬春性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采用春化基因分子标记与传统的冬春性鉴定方法相结合来认识品种冬春性、预测品种的抗寒性对黄淮南片冬麦区的小麦品种利用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土著放线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A-4对植物病原微生物Fusarium avenaceum 7/2根中定殖及对冬黑麦(Secale cеreale L.)和红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 L.)幼苗污染的影响。检测了冬黑麦和红三叶草根际的世代间关系。结果表明:播种前用S.hygroscopicus孢子处理种子,幼苗根中植物病原微生物菌丝大量减少,感染率下降60%~70%,根的生长加快。从生态安全的角度讨论了增强土壤抑制自然病害特性及利用原核细胞提高植物抵抗病原体稳定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春化作用是某些高等植物成花转变的重要环节,被认为是植物在低温诱导下促使其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生理状态转变的一种受遗传控制的生理过程。本文对植物春化反应特性、春化作用的生理生化特性及春化作用的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春化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黑麦对难溶性磷酸盐的吸收及活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黑麦品种冬牧70和King为材料,研究了植物对难溶性磷酸盐的吸收及活化,以揭示植物抵御酸性土壤逆境的机制.结果显示,(1)在活性铝含量高的赤红壤中施用磷酸铝、磷酸铁、磷酸钙等难溶性磷酸盐后,植株的生物产量和磷的积累量分别增加了0.84~6.38倍和0.60~20.5倍,且施用难溶性磷酸盐后冬牧70的生物产量和磷的积累量的增加量明显高于King.(2)铝胁迫下2种黑麦根系分泌物中的阴离子组分均能溶解难溶性磷酸盐,而在中性或阳离子组分中的难溶性磷酸盐溶解不显著;HPLC图谱显示,阴离子组分中含有柠檬酸和苹果酸.(3)铝胁迫下根系有机酸分泌量随铝处理浓度(10、30、50μmol/L AlCl3)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在柠檬酸或苹果酸溶液中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加,其溶解的磷随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4)黑麦冬牧70品种对难溶性磷酸盐的吸收、阴离子组分对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及有机酸分泌作用均较King强.结果表明,在铝胁迫下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是黑麦活化、吸收土壤中难溶性磷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春化温度对大白菜花芽分化和抽薹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冬性有明显差异的 6个大白菜品种为试材 ,研究了 4个春化温度对大白菜的花芽分化和抽薹的影响 .结果表明 ,弱冬性材料在 3~ 11℃范围内 ,花芽分化和抽薹均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 ;强冬性材料适宜的春化温度为 3~ 7℃ ,超过 7℃ ,花芽分化和抽薹急剧延迟 ;冬性中等材料适宜的春化温度为 3~ 9℃ .故一般采用 3~ 7℃的春化温度对不同冬性材料均适宜  相似文献   

8.
植物春化特性及春化作用机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春化作用是某些高等植物成花转变的重要环节,被认为是植物在低温诱导下促使其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生理状态转变的一种受遗传控制的生理过程.本文对植物春化反应特性、春化作用的生理生化特性及春化作用的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春化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小麦有冬种和春种的分别,这是人所共知的。摩尔根、魏斯曼、孟德尔学派们,用神秘的“基因”,来判定冬小麦和春小麦是不能改变的。李森科接受了米丘林“生物体和生活条件是统一的”这一伟大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由实践而创造了植物阶段发育学说发展了米丘林理论。因此植物阶段发育学说在达尔文主义基础和植物学教学中都是重要教材之一。根据李森科1929年冬小麦的实验:春化小麦必须把冬小麦种子濡湿,然后把它移到0—2℃的寒冷地方存放40天左右,直到春播时间。上学期我们要讲授植物阶段发育学说和春化法,取当地普通的冬小麦品种来作实验(为了试验进行得更顺利起见,最好向北方有关农业机关索取更典型的冬小麦品种)。当时室外温度是14℃,我们的地区冬日缺乏冰块,0—3℃的温度是用下法获得的。先用水选法选出冬小麦种子100  相似文献   

10.
以冬性有明显差异的6个大白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4个存化温度对大白菜的花芽分化和抽薹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冬性材料在3~11℃范围内,花芽分化和抽薹均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强冬性材料适宜的春化温度为3~7℃.超过7℃,花芽分化和抽薹急剧延迟;冬性中等材料适宜的春化温度为3~9℃。故一般采用3~7℃的春化温度对不同冬性材料均适宜。  相似文献   

11.
芹菜属于冬性长日植物,它需要经过低温春化阶段才能开花结实,但低温仅是外界条件,还必需通过植物体内部的生理生化变化才能起作用。关于春化作用机理的研究,自 Melchers(1939)提出低温诱导植物形成春化素(vernalin)的假说以后,Purvis等(1953),Highkin(1955)和Tomita(1959,1964)曾自不同植物中分离出能代替低温或促进开花的物质,但都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麦苗不同叶龄的耐寒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生产中观察到不同叶龄的麦苗死亡情况不同。但是这方面的报道不多,1979—1985年连续六年对不同品种不同叶龄的麦苗越冬耐寒力进行了观察,其结果基本一致。材料与方法我们先后观察了26个品种,并用春季播种和春化处理种子的方法,确定了几个主要品种的生态类型,从中选了分蘖节深度(2.5—3厘米)适中的五个品种:强冬性的班克麦,冬性  相似文献   

13.
小麦不同品种和播期对发育阶段的效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以热时间(thermal time)为尺度研究了小麦不同品种和播期对发育阶段的效应,结果表明,小麦分蘖发生的早晚以生态因子调控为主,基因型差异较小;分薛- 节期为冬性品种(京411)一生中可变性最大的生育阶段,穗分化进入单棱斯的早晚以基因型效应为主,生态因子的影响次之,单棱-二棱期为春化作用的敏感期,冬性品种晚播(3月2日)春化效应可延迟到小花原基分化期之前,小麦物候期与穗发育阶段的对应关系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冬性品种较强的春化作用增加了其生态可变叶原基数;春化过程结束前,物候发育及穗发育阶段累计GDD与相应生殖器官原基分化的数的相关性不明显,春性品种(扬麦158)的物候发育及药隔分化期之前的穗发育阶段与各类顶端原基的分化数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引言1918年 Gassner 在研究冬型和春型禾谷类植物生理学差异的工作中,确定了温度对冬型植物完成发育的重大作用。从此时开始,特别是(1935)创立植物阶段发育学说以来,对植物个体发育的春化过程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已有许多学者指出了的植物阶段发育学说的一些论点是不  相似文献   

15.
我们采用改变有机体的生活条件使春种性变为冬种性的方法来培育适于东北地区栽培的抗寒冬小麦品种,从1952年秋首次获得由春小麦品种克华与克丰变成的两个新冬小麦类型以后,到1965年为止,先后又有软粒小麦14品种、硬粒小麦1品种、黑麦1品种由春性变成了冬性。改变成功的冬性材料及其处理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羊茅在生长季出现生殖枝,抑制新枝形成,不利于草坪质量及其持久性生长.研究春化基因的分子特征,探索抑制生殖生长的分子育种新途径,对坪用型高羊茅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克隆高羊茅春化基因FaVRN1的基础上,构建高羊茅春化基因FaVRN1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p-FaVRN1-hGFP,利用基因枪转化法转入洋葱表皮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融合基因的瞬时表达,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春化基因FaVRN1在春化与非春化条件下的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FaVRN1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位于细胞核,符合它作为转录因子特性;春化条件下,FaVRN1基因的表达随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增加.非春化条件下,FaVRN1基因的表达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FaVRN1基因在春化条件下的表达水平远高于非春化条件,FaVRN1基因的表达受春化条件正调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际上在植物遗传学和细胞学的各个领域中广泛开展了染色体Giemsa显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积累了大量资料,但是,迄今大量的研究工作都集中在体细胞染色体的显带方面,而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的显带,仅在黑麦、小黑麦、Anemone blanda等少数植物上进行过研究。 国内植物染色体显带研究,近年来在黑麦、洋葱、蚕豆、小黑麦、小麦、大麦、玉米等一些植物上进行了体细胞染色体的显带研究,而在玉米上还进行了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的显带研究。 我们曾进行过黑麦体细胞染色体Giemsa显  相似文献   

18.
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是二年生蔬菜作物。在东北条件下,一般都是秋播后,在窖内貯藏过冬,翌年早春栽植露地,5月开始抽苔开花。春播的情况下,虽然某些品种对春化温度要求不十分严格,在自然条件下也可通过春化而抽苔,但大多品种都须经过春化处理才能抽苔。至  相似文献   

19.
关于无机元素在通过植物发育阶段上作用的问题几乎还未研究过。仅在阿巴林诺的著作中有一些关于这一问题的材料,在这些材料中揭露出当春小麦和冬小麦的种籽在磷酸盐溶液中进行春化,观察到加速了植株的发育,较早地进入各发育时期,同时改善了穗子的结实性增加了产量。不过在上述的试验中几乎尽是研究磷酸盐在植株充分进行春化时的影响,而仅在冬麦留铁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序列特异性PCR扩增技术,分析9个春化特性不同品种小麦春化基因VRN1在A、B和D基因组中等位基因的显隐性组成特性的结果表明:小麦品种'辽春15'中春化基因VRN1的A、B和D等位基因均为显性;小麦品种'新春2号'只在A基因组中为显性;小麦品种'豫麦18'的D基因组中为显性;'郑麦9023'和'新冬18'两个品种的B基因组中为显性;'周麦18'、'豫麦49-198'、'京841'和'肥麦'4个品种的A、B和D等位基因均为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