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阜阳市重要湿地夏季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掌握阜阳市重要湿地的鸟类资源,2011年7月-2011年9月,采用样带法对阜阳市4个重点湿地的夏季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共记录阜阳市重要湿地鸟类11目25科43种,雀形目鸟类种数最多,共19种,占全部种类数的44.1%。东洋界、古北界和两界广布种分别占繁殖鸟种数的39.5%、34.8%、25.6%;湿地水鸟21种,占全部鸟类的47.8%;湿地鸟类群落的优势种为家燕、烟腹毛脚燕和灰椋鸟。八里河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种数最多(N=30),多样性指数最高(H=2.49);4个湿地之间鸟类相似性系数均较高。鸟类多样性指数、鸟类种都与湿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多样性r=0.985,P=0.015;鸟种r=0.974,P=0.026)。从鸟类多样性保护考虑,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向保持湿地面积、增加植被复杂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滹沱河湿地石家庄段水鸟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2006年4月,对滹沱河湿地石家庄段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水鸟80种,隶属于7目16科。其中候鸟73种(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留鸟7种;古北种62种,东洋种11种,广布种7种;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鸻形目和雁形目鸟类占优势,各占水鸟种数的35.00%和30.00%。水鸟种类和数量高峰出现在4月和11月,低谷在1月和2月。多样性分析表明,冶河-黄壁庄水库和滹沱河-岗南水库Shannon-Weiner指数和G-F指数均高于石板水库,这与湿地面积和生境的多样性有关。滹沱河湿地石家庄段作为许多水鸟,尤其是黑鹳的重要栖息地,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红树林湿地是全球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鸟类是湿地价值的重要指标[14].东寨港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地区之一[10],广阔的滩涂成为许多鸟类的觅食地和越冬点,每年春季和冬季都有许多迁徙鸟类在此觅食和越冬.红树林湿地鸟类的研究国内外都有一些报道[2,3,5,6,8,11,13],但正如Lefebvre所说"我们对红树林鸟类群落的认识主要局限于鸟类物种的编目"[13].对东寨港红树林鸟类研究,20世纪60~70年代有学者做过一些采集及考察工作[1,7,9],80年代和90年代初也有学者进行过一些调查[5,12],但大多数都是在东寨港作短暂的停留,记录的物种数很少、调查的结果也有局限性.1997~1998年我们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鸟类进行了调查,这对未来东寨港鸟类的监测、湿地的保护及生态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黄河湿地冬季鸟类群落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2008年,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陕西省黄河湿地冬季鸟类群落组成、鸟类物种多样性及数量变化进行了调查.在预先设置的5条调查样带中共记录到鸟类14目33科117种.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4.497和0.654.栖息地可分为人工渔塘、芦苇沼泽、滩涂湿地、农田和人工林5种类型.这些生境中鸟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差异均较大,其鸟类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26、3.571、3.202、1.205、2.496,以芦苇沼泽中的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滩涂湿地中鸟类数量最多,农田中鸟类优势度最高.通过对该地区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研究以及黄河湿地冬季鸟类栖息地现状评价,为湿地鸟类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南湖湿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心区南部2 km,系采煤塌陷形成的湖泊湿地,总面积1800 hm2,水面165 hm2.2005~2008年对该地区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1991-1993年的3-10月,在山西省滹沱河上游的繁峙县、代县和原平县河段,对湿地繁殖鸟类的种类特征、迁徙规律、种群密度、繁殖力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野外调研工作。结果表明,本地区至少有11种鸟类的繁殖与湿地生境状况密切相关。而且,滹沱河上游湿地生境,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鹳在华北地区种群的重要繁殖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河北滦河口湿地鸟类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月~2008年9月,采用样方法、样线法对河北滦河口湿地鸟类多样性进行研究.共记录鸟类184种,隶属于17目44科97属.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即丹顶鹤、黑鹳,占总种数的1.1%;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共21种,占总种数的11.4%.旅鸟138种,夏候鸟19种,留鸟14种,冬候鸟13种.鸟类区系组成中古北种135种(73%),广布种31种(17%),东洋种18种(10%);在春秋迁徙季节,种群密度大的鸟类分别是绿头鸭(0.26只/hm2)、红嘴鸥(0.12只/hm~2)、环颈鸻(0.066只/hm~2)、牛背鹭(0.044只/hm~2)、灰椋鸟(0.034只/hm~2).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简称大九湖湿地)的鸟类物种现状及其区系组成的变化,在2019-01—2023-12期间,通过样线、样点法,辅以红外相机监测和检索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大九湖湿地的鸟类最新名录,共整理得到大九湖湿地鸟类304种,隶属于18目65科。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和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等共1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鸳鸯(Aix galericulata)和蓝鹀(Emberiza siemsseni)等53种。在区系成分上,大九湖湿地鸟类以东洋种为主(135种,占44.41%),其次为古北种(109种,占35.86%)。结果表明,大九湖湿地鸟类物种多样性高且珍稀濒危物种十分丰富,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生态意义。同时,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在地栖性鸟类的监测记录方面优势明显。该研究通过湿地鸟类常态化监测的数据信息挖掘,为大九湖湿地鸟类及其栖息地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黄河中游湿地冬季鸭科鸟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7年冬季,对黄河中游湿地4种典型生境包括滩涂、人工渔塘、芦苇沼泽和莲池中的鸭科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鸭科鸟类7属20种,采用频率指数法确定的优势种为斑嘴鸭、绿翅鸭、赤膀鸭、绿头鸭、普通秋沙鸭,其数量之和占总数量的65.6%.对4种不同生境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沼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最高,莲池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最低.人类活动引起的隐蔽场所和食物资源的变化是造成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分3个季节(春、夏、秋)对大苏干湖、小苏干湖及两湖间河道湿地鸟类物种多样性及数量的季节变动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1目20科38属47种。其中留鸟5种,迁徙路过鸟10种,夏候鸟32种。春季共记录到24种鸟类,夏季32种,秋季30种。秋季在大苏干湖区活动的鸟类种数最多,多样性指数最大,为3.0891,而小苏干湖区的鸟类多样性指数在3个季节都较低。  相似文献   

11.
湖南东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至2009年1月对东洞庭湖湿地鸟类资源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野外调查,以研究该保护区鸟类的群落多样性.从物种丰富度指数(S)来看,夏季S稀>S居>S水>S沼*,冬季S水>S沼>S居>S稀;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来看,夏季H稀>H居>H沼>H水,冬季H水>H沼>H居>H稀;从Pielou均匀性指数(J)来看,夏季J稀>J沼>J水>J居,冬季J沼>J水>J居>J稀.夏季鸟类中对多样性贞献最大的类群是雀形目,冬季鸟类中埘多样性贡献最人的是雁形目.水域、芦苇草滩沼泽和居民区生境鸟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S冬>S复,H冬>H夏;稀树灌从牛境鸟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S冬<S夏,H冬<H夏,各生境鸟类群落的Pielou均匀件指数变化趋势为:J夏>J冬.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用样带法对沿淮中部地区草坪夏季杂草情况进行了调查 ,总结了夏季杂草分布特点 ,提供了初步防治办法 ,并对沿淮中部地区的绿化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黄鳝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种质资源现状,利用黄鳝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4个黄鳝野生群体(湖北群体、安徽群体、江苏群体和浙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通过磁珠富集法获得50个黄鳝徽卫星序列,设计并合成了30对微卫星引物,经筛选得到8对多态性稳定的引物,均为高度多态位点.每对引物扩增得到等位基因数12 -26,平均等位基因数17.4个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804、0.864、0.824和0.736,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9.13、11.00、9.00和7.25,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865、0.918、0.882和0.813,表明4个黄鳝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安徽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浙江群体相对较低.4个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31 2-0.096 5,6.2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间,表明4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显示,浙江群体与安徽群体先聚在一起,再与江苏群体聚为一支,湖北群体单独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14.
陕西屋梁山自然保护区鸟兽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对秦岭西段南坡的屋梁山自然保护区的鸟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在保护区内发现有166种鸟类和68种兽类.其中29种是中国特有种,37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1种鸟兽具有灭绝风险.在区系组成方面,南方动物区系占有优势,但鸟类的过渡性特征更明显.根据海拔和生境划分的三个垂直分布带,每个分布带鸟兽的多样性组成都不相同.基于对鸟兽物种多样性的评价,表明屋梁山保护区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实地调查资料,对西藏境内怒江中游河谷的特殊荒漠型植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2个样方中有85种维管植物,其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占21.6%;种以中国特有分布中的西南特有成分为主,占53.2%;(2)生活型谱以矮高位芽植物为主,占41.2%,地面芽植物占40.0%;(3)采用Raunkiaer频度分析,出现在10个以上样方中的物种有白刺花、垫状卷柏、芸香草和阔盖中国蕨等,频度分别是68.2%、50.0%、50.0%、45.5%;(4)根据该河谷区域的气候特点、干旱程度、群落的生态外貌特征和生活型等,并结合《中国植被》对灌丛和荒漠的划分,认为该河谷区域的植被盖度极低,不属于灌丛类型,而是非地带性的干旱河谷型荒漠植被。  相似文献   

16.
安徽赣江吉安段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赣江吉安段鸟类多样性,于2005年9月~2007年3月采用样线法调查当地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共记录到鸟类102种,隶属14目30科,其中牛背鹭Bubulcus ibis和白鹭Egretta garzetta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当地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4种:鸢Milvus migrans、燕隼Falco subbuteo、红隼Falco tinnunculus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种,"三有"鸟类81种.调查表明赣江吉安段鸟类资源丰富,区系组成复杂,这与该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气候条件等相关.近年来人类活动影响了当地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以郑光美2011年第二版《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所录鸟种为参照,根据连续多年的定点观察、鸟类专项调查及当地鸟类野外拍摄照片确认鸟类种类。研究结果证实在黄河三角洲发现的山东省鸟类新纪录为24种,对发现的鸟类新纪录以最近5年的野外观察为基础对其频度进行评估,确定居留型,并对其分布习性进行描述,从而为山东省鸟类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8.
云南南涧凤凰山秋季夜间迁移鸟类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2002年9月16日至11月28日、2003年4月6日至26日、2003年9月9日至11月26日,对云南南涧凤凰山秋季夜间迁移鸟类进行了研究。共网捕迁移鸟176种6677只,分属13目29科,其中红喉姬、红点颏、蓝歌鸲等雀形目鸟类数量优势度十分显著,表明该地迁移鸟类以雀形目等中小型鸟类为主。对网捕迁移鸟进行多样性分析,Shannon-Weaner指数为3·89,G指数为4·13,总的F指数为25·56,表明该地迁移鸟在种、属、科等分类阶元的多样性均较丰富。2002和2003年迁移鸟类多样性t检验结果表明,年间、月份间的多样性差异明显,即凤凰山迁移鸟类动态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9.
Mountain Yunmeng (37°20′N, 113°54′E) is 1 520m above sea level and part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With a temperate continental monsoon climate, the mountain area belongs to the warm temperate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region. This thesis was mostly based on the study of more than 2 000 packages of bryophytes which were mainly collected by the authors in Mt. Yunmeng, Hebei Province. Of these specimens, there are 36 families, 99 genera, and 244 species (including 17 varieties, 5 formes, and 1 subspecies) which have been studied and identified. Moreover, it could be seen that Mt. Yunmeng has a diverse population of bryophytes. The bryoflora could be divided into 10 geographical elements: north temperate element make up the majority, accounting for 52.11% of the entire known bryoflora, and another belongs to the East Asian element, accounting for 19.25%. All temperate elements, not including 14 endemic to China and 31 Cosmopolitans, were added up to 188 species, which took 88.3% of all the entire known bryoflora in Mt. Yunmeng. However, there were only 11 Subtropical and Tropical elements. To all appearances, the bryoflora of Mt. Yunmeng showed obvious temperate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the bryoflora in Mt. Yunmeng belongs to the middle type, between the warm and dry northern mountain area and the warm and damp southern mountain area. The microclimatic environment greatly influences the bryoflor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Guihaia, 2005, 25 (3) [译自: 广西植物, 2005,2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