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80年代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取得突破性进展,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重要农作物先后获得再生植株。但棉花原生质体培养至今仍停留在细胞分裂和形成细胞团阶段,原生质体培养得到愈伤组织仅有一例。本文首次报道从陆地棉柯字棉312品种的细胞悬浮培养系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小植株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水稻原生质体再生小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的原生质体培养一直是引人注意的问题,多年来进展不大。近年来Fujimura等Coulibaly等Yamada等分别由水稻盾片和未成熟胚愈伤组织原生质体;胚芽鞘幼嫩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和水稻雄性不育系细胞游离原生质体得到再生植株。我们用水稻(Oryzasativa)农虎6号种子胚诱导愈伤组织制备原生质体,也培养得到再生小植株,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豆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豆原生质体培养诱导再生植株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70年代初,Kao等、Miller等即由悬浮培养的大豆细胞分离原生质体,经培养获得了愈伤组织,但在以后的很多年中进展不大。近年来,虽然一些学者直接从大豆植株的不同器官或部位,如荚果组织、幼苗根、叶肉组织、子叶和下胚轴悬浮培养细胞游离和培  相似文献   

4.
尽管最近在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这些再生株往往不育.因而,其有效性受到限制.目前,CIBA-GEIGY公司和DNA植物技术(DNAPT)公司研究人员报道,他们已从玉米原生质体再生出可育性植株.DNAPT公司的L.M.Prioli和M.R.Sonduhl利用热带玉米自交系中快速生长胚胎发生细胞悬浮培养物分离出的原生质体进行了研究.在各种培养条件下,包括在一薄层液体培养基上或玉米细胞的滋养层上的原生质体培养,获得了能产生育性植株的胚胎发生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学者报道水稻原生质体培养成功并获得其再生植株。这一成就必然打破水稻育种与发展中的生物技术之间的隔墙。本文将介绍这些技术是如何发展的,以及这些技术将如何有助于推动水稻育种。水稻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许多学者用培养的水稻细胞,能容易地分离得到原生质体,并成功地使分离的原生质体经培养、壁再生、细胞分裂而再生成植株。在此研究中,用于分离原生质体的愈伤组织或悬浮细胞的质量极为重要,因为水稻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相似文献   

6.
水稻原生质体培养方面的工作很多。大多数实验是用已分化的细胞可以诱导第一次分裂,甚至小细胞团和形成愈伤组织。但是,迄今为止未见水稻原生质表1 a.愈伤组织年龄对于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b.原生质体的发育。c.三次实验的再生率。体培养,再生成植株的成功报告。用水稻栽培品种“Moroberekan”灭菌后接种在经修改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2,4-D(2 mg/l),  相似文献   

7.
禾谷类原生质体培养研究是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也是重要基础之一。许多种遗传操作(体细胞杂交、细胞质重组、DNA直接摄入和转基因植株形成等)都依赖于原生质体的培养与再生。禾谷类植物是世界粮食作物的最主要来源,因而禾谷类原生质体培养也成为当今植物生物工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利用原生质体进行外源基因转移是禾谷类作物中少数几种能产生转基因植株的途径之一。遗憾的是,禾谷类原生质体特别难以培养,这方面进展很慢。最近三,四年来,通过利用胚性愈伤组织或胚性悬浮细胞系来分离原生质体这一方法,研究者们才相继在珍珠谷、羊草、紫狼尾草、水稻、玉米、小麦、大麦、甘蔗、谷子、高粱、小偃麦、鸭茅、羊茅、黑麦草和棒头草植物上获得了再生植株。但是,成功的培养方法仍是一  相似文献   

8.
水稻原生质体再生成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原生质体培养一直是人们注意的问题,近年来这方面工作开始有了可喜的进展。本文简要报道用水稻种子成熟胚诱发的愈伤组织所制备的原生质体,经离体培养得到再生成熟植株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从12个品种水稻成熟种子诱发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通过MS培养基中2,4-D浓度的变换,研究了2,4-D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用AA培养基建立适合原生质体培养的胚性细胞悬浮系仅需3个月。由悬浮细胞系游离的原生质体在改良的KPR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有10个品种获得高植板率的细胞团。变换使用不同的分化培养基,从7个品种得到再生植株。实验重复性达到80%,初步实现了水稻原生质体培养的程序化。  相似文献   

10.
基因组对芸苔属作物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世君  孟征 《遗传学报》1994,21(3):222-226
本文以包心菜、芜菁油菜、浙油601的无菌苗叶肉原生质体为材料,经不同液体培养基浅层培养,细胞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增殖后,转到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均获得了再生植株。本文着重研究了植物基因组对原生质体分裂频率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基因组对原生质体分裂频率的影响随原生质体培养基的不同而异;(2)植物基因组对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影响显著,芜菁油菜的A基因组不利于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1.
从水稻未授粉的幼嫩子房培养出单倍体小植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子房或胚珠的离体培养,诱导大孢子或雌配子体产生单倍体植株是国际、国内正在探索的一项新课题,但由于技术原因迄今未取得如同花药培养那样广泛的进展。Nishi等最先从水稻子房培养产生了二倍体与四倍体植株,但未获得单倍体。Uchimiya等在茄子未受精胚珠的培养中观察到单倍体细胞的分裂;在玉米的子房培养中由愈伤组织分化了根。Mullins等进行葡萄未受精胚珠的液体培养,由珠心产生的愈伤组织再生了小植株。Hsu等用2-chloroethylpho-  相似文献   

12.
从大豆及豌豆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幼苗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而且日渐应用于植物育种。最近我国用花药培养方法快速育成烟草新品种“单育一号”就是用组织培养技术解决生产问题的一个例子。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植株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虽然已有几十种植物的离体细胞、组织或花粉通过人工诱导再生植株,但一些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作物如大豆、玉米等尚未见成功的报道。特别是豆科植物愈伤组织的幼苗分化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3.
水稻细胞成株一直是生物技术中一个难题,国内外生命科学科工作者多年以来试图攻克这一难关,最近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科学工作者继日本(BN.17/V,85)利用 水稻原生质体再生完整植株取得成功以后终于成功地实现了中国水稻原生质体(去壁的细胞)再生葱缘茁壮的完整植株,这是在我国植物细胞工程研究的一次重要突破,有其重要意义:①通过水稻原生质体成株的事实证明,这项技术路线用于研究其他有经济价  相似文献   

14.
提高小麦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小麦徐州211的成熟种子诱导愈伤组织,建立了胚性悬浮细胞系。酶解悬浮细胞获得原生质体,用含o.8%琼脂糖的改良Ms培葬基进行琼脂糖珠培养,再生细胞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诱导再生愈伤组织分化.得到了完整的再生植株。原生质体培养两周后,加入降渗培养液可促进克隆的形成。在分化培养基中,低浓度蔗糖可提高植株分化率。高浓度的激动索和玉米素对芽的分化有效并能抑制愈伤化。再生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时期的早晚影响植林分化频率。  相似文献   

15.
水稻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对大豆Em基因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粳稻丰达1号成熟胚为外植体,建立了适合水稻转化的高效再生体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大豆Em基因转化水稻.结果表明:以NMB 500 mg·L-1脯氨酸 250 mg·L-1谷氨酰氨 300 mg·L-1水解酪蛋白 2 mg·L-12,4-D为作诱导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其诱导率为97%;愈伤组织分化率为65%;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愈伤组织,获得了26株再生植株;随机选取其中4株候选转基因水稻幼苗进行PCR筛选,初步证明大豆Em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DNA中;RT-PCR检测结果表明,转入的外源大豆Em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得以表达.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适合水稻转化的高效再生体系,为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疣粒野生稻体细胞超低温保藏与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粒野生稻是原产于我国的 3种野生稻之一 .疣粒野生稻具有优异特性但极难培养 .从疣粒野生稻的幼穗诱导出无再生能力的愈伤组织 ,经过继代培养和超低温保藏后获得了胚性愈伤组织 ,建立了悬浮细胞系 ,分离出原生质体并再生出植株 .人工接种鉴定表明 ,再生植株的强抗病性没有改变 ,但获得了培养力高的特性 .研究结果证明了植物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藏可能是获得胚性细胞系的一种新途径 .原生质体再生体系的确立是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转移疣粒野生稻有用基因的重要一步 .  相似文献   

17.
水稻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程序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12个品种水稻成熟种子诱发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通过MS培养基中2,4-D浓度的变换,研究了2,4-D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用AA培养基建立适合原生质体培养的胚性细胞悬浮系仅需3个月。由悬浮细胞系游离的原和一质体在改良的KPR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有10个品种获得高植板率的细胞团。变换使用不同的分化培养基,从7个品种得到再生植株。实验重复性达到80%,初步实现了水稻原生质体培养的程序化。  相似文献   

18.
水稻组织培养开始于幼胚培养,一般认为禾谷类的组织和细胞培养要比双子叶植物困难,但有关水稻组织培养成功的例子却不少,不少人用去壳的种子、胚、根、和花粉诱导发生愈伤组织,获得了再生植株。日本古桥等人报导从根、胚乳、茎节诱导发生愈伤组织,并分化出植株,印度Bajaj等从水稻未成熟和成熟胚乳培养物获得三倍体植株。在我国,对水稻幼茎、幼穗、叶鞘、枝梗和茎尖的组织培养开展了研究,并获得成功。本试验对水稻的幼穗、幼茎、幼根和幼叶进行了离体培养,并研究了影响愈伤组织发生和分化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19.
粳稻蒲晚一号体胚发生中的几种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在众多的植物组织培养中已证实,生理生化变化可以反映出愈伤组织的生长、增殖和分化,并且一些同功酶可以作为组织培养的一个生理生化指标。水稻的组织培养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植株再生、体胚发生以及原生质体植株再生都已实现,其生理生化方面也有报道。  相似文献   

20.
由于从原生质体,愈伤组织,或细胞培养物再生完整植株存在困难,目前还不能用遗传工程以及组织培养技术对许多具有重要商用价值的植物进行基因操怍。已经证明,没有分化的细胞和组织的再生能力实际上是遗传性的,并且可能不仅在属间和种间有很大的差异,就是在同一种的不同品种之间也有差异。虽然近来已发展了一些技术使许多大豆和玉米品种可以再生,但仍然需要大规模的鉴定方法以确定大多数植物品系的再生能力。要进行这样的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