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鼠疫疫苗存在不少缺陷,在安全性,效果和不良副反应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鼠疫新型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成为研究的热点,并且不同的动物模型,免疫途径以及免疫方式都对疫苗的效果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鼠疫疫苗的历史背景,现行鼠疫疫苗的再评价和对鼠疫新疫苗的开发研究进展及展望。  相似文献   

2.
鼠疫传统疫苗包括死疫苗和活疫苗存在不少缺陷,特别是安全和效果不够理想,接种反应率高,对肺鼠疫不能保护。近些年来开展的鼠疫亚单位疫苗研究,证明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并且对鼠疫毒菌皮下注射和气溶胶攻击均有较好保护效果。本文综述了鼠疫当前流行态势,传统疫苗再评价和鼠疫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推荐所有一岁儿童和高危人群接种HAV疫苗。该疫苗高度有效,但保护力持续时间仍然未知。我们报道了幼儿接种HAV疫苗后17年内的抗体浓度,结果表明,保护性和抗体水平在超过七年的时间仍然维持在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4.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its)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曾造成约2亿人的死亡,在我国被列为甲类传染病。由于鼠疫菌具有高度致病性、传染性,被列为最具潜力的生物战剂和生物恐怖剂。在面临鼠疫威胁时,疫苗是最为有力的武器。鼠疫疫苗研究中,减毒活疫苗是重要的研究方向,现就鼠疫减毒活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新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由提取的鼠疫F1抗原和重组鼠疫V(rV)抗原组成的鼠疫候选疫苗免疫豚鼠,对其免疫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豚鼠随机分成5个试验组,在免疫后不同时间点采血进行抗体检测、MTT法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以及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检测。结果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双组分鼠疫候选疫苗能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MTT细胞增殖结果显示,脾脏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不明显;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针对F1和rV抗原DTH阳转率均为100%。结论双组分鼠疫候选疫苗能诱导豚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该疫苗有希望成为我国新一代鼠疫疫苗。  相似文献   

6.
鼠疫亚单位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鼠疫 ,由于其强烈的传染性和极高的致死率 ,使得人们在应对它时 ,必须侧重于早期的防治。传统疫苗存在安全隐患 ,且存在效率低 ,接种反应率高以及不能保护人体免受肺鼠疫侵害等缺陷。近年来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 ,为开展对鼠疫传统疫苗的改进和新疫苗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而这些研究当中 ,成果最为丰富的当属亚单位疫苗。目前鼠疫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大多围绕对鼠疫杆菌免疫原性起决定作用的两种主要抗原成分 (F1抗原和V抗原 )展开 ,按此研究方向浅谈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鼠疫菌是肺、腺鼠疫病原因子。由于当前注册的疫苗有局限性,需要更合理有效的亚单位疫苗战胜各型鼠疫。结合佐剂的新方法使形成新疫苗有了新方案。为了开发新一代鼠疫疫苗,我们选择了一个免疫主基,鼠疫菌荚膜蛋白F1。已知此肽具有B(3个序列B1,  相似文献   

8.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a pestis,Y. pestis)(简称鼠疫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属甲类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病性。在过去的鼠疫大流行中近2亿感染者死亡。疫苗接种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方法。现就鼠疫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新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依据"动物法则",探索被动免疫小鼠对鼠疫强毒菌攻击的有效性,为间接评价鼠疫组分疫苗临床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以小鼠为观察对象,依据小鼠耐受正常人血清剂量和小鼠体内异源动物血清代谢动力学研究,确定小鼠耐受正常人血清剂量和攻击时间,基于此对小鼠进行鼠疫组分疫苗免疫人血清被动免疫,观察小鼠抵抗鼠疫强毒菌攻击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判定小鼠被动保护鼠疫强毒菌攻击的有效性。结果 BALB/c小鼠对正常人血清耐受量为1.0 m L,3~4 h间抗体滴度最高。小鼠抵抗鼠疫强毒菌攻击试验显示,在14 d的观察期内,经2MLD、6 MLD和10 MLD鼠疫强毒菌攻击的被动免疫小鼠,存活率分别为57%、25%和42%,平均存活时间依次为11.2 d、8.7 d和9.8 d;1 MLD攻击非免对照小鼠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5.3 d。结论初步证实利用被动免疫小鼠可间接评价鼠疫组分疫苗临床有效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疫苗是目前公认的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接种疫苗可极大降低人群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肿瘤、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慢性病的患儿生存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影响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及儿童时期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使这部分免疫低下的特殊儿童成为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高危易感人群。本文综述了免疫抑制剂对儿童疫苗免疫保护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1.
鼠疫溶菌疫苗免疫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选择以F1抗原为主要有效成分的鼠疫溶菌疫苗(Whole cell lysate of Yersinia pestis vaccine,WCLY)的免疫程序,设计了这组试验。在37℃培养鼠疫EV菌,通过超声波裂解法制备鼠疫溶菌疫苗。设计(0,2周)、(0,4周)、(0,2,4周)三种免疫程序,以每剂总蛋白量7.9μg、31.5μg和126.0μg三个剂量皮下接种NIH小鼠。分别在第一针免疫后2、4、8、12周采集血清,通过间接ELISA检测抗鼠疫菌F1抗原和总抗原抗体。结果显示:免疫后血清抗体上升很快,2周内即可测出;无论哪种免疫程序,至12周时抗体滴度仍保持高水平;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在4周或8周达到较高,可与活疫苗免疫者相比;溶菌疫苗的接种剂量为7.9μg时,动物只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提示鼠疫溶菌疫苗需要两剂免疫,最短可间隔2周,接种剂量应不超过7.9μg,疫苗中应富含F1抗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氢氧化铝佐剂制备工艺,并吸附抗原配制鼠疫疫苗,对其进行免疫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制备出纳米级铝佐剂,并对其进行连续4批质量检测,将其与丹麦ALH铝佐剂在吸附率、沉降率、粒径、配制鼠疫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4批次氢氧化铝含量平均值为18.67 mg/mL,氯化钠含量平均值为29.60 mg/mL,平均pH为5.66;各批次氢氧化铝佐剂沉降率及吸附率检测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四部)的检测要求;粒径控制已达到纳米级,平均值为100~600 nm;配制鼠疫疫苗安全性检测结果合格,20200404批铝佐剂与ALH铝佐剂分别配制鼠疫疫苗免疫NIH小鼠,20200404疫苗组V抗体IgG、IgG1抗体效价均高于ALH疫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5);20200404疫苗组V抗体IgG2a抗体效价与ALH疫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00404疫苗组与ALH疫苗组F1抗体IgG、IgG1、IgG2a抗体效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氢氧化铝佐剂制备工艺,为制备鼠疫疫苗用铝佐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为载体,将鼠疫抗原LcrV基因导入乳酸乳球菌内,构建重组肠道微生态菌株,作为黏膜免疫疫苗的先期探索和尝试。方法采用酸诱导P170启动子,乳酸乳球菌本身的SP310mut2信号肽,将鼠疫杆菌LcrV抗原结构基因克隆到质粒pAM J397上,电转化感受态Lactococcus lactis PSM565。结果经重组子PCR鉴定,SDS-PAGE检测,W estern-b lot鉴定,在Lactococcus lactisPSM565/pAM J397-V培养基上清中获得了38 kD的鼠疫抗原LcrV蛋白。结论在乳酸乳球菌中成功表达了鼠疫V抗原,为下一步鼠疫黏膜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10年中,对于一系列以不同蛋白和多糖作为载体的多糖.蛋白复合物型抗肺炎链球菌疫苗的研究表明,在众多的疫苗中,只有1种带有CRM197载体蛋白的7价疫苗(PncCRM)能够有效地阻止致病性肺炎链球菌的感染。在欧美地区,这种疫苗广泛应用于高危人群,但其血清型是4、6B、9V、14、18C、19F和23F,缺少了亚洲等众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血清型1和5。为了有效地抑制更多型别的肺炎链球菌,  相似文献   

15.
<正>乙肝苗(CLB)是用人血浆纯化的HBsAg制备的,疫苗中残余的乙肝病毒以101—104.5℃加热灭活90秒针,按着以65℃低温巴氏法灭活10小时。疫苗首先在黑猩猩和一定数量的人体中进行广泛的检测。在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危人群男性同性恋中,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和血液透析患者中,以安慰剂对照双盲法证明CLB疫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重组毒力因子rV抗原含量。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鼠疫菌rV抗原的鼠单克隆抗体,对抗原表位和单抗特异性进行分析及鉴定,建立ELISA双抗体夹心法,并验证方法的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和线性范围。结果成功组建了鼠疫菌rV抗原诊断试剂,灵敏度最低检测值为10 ng/mL。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免疫学检测鼠疫组分疫苗原液rV抗原含量及制备过程中抗原活性,是鼠疫组分疫苗制备中一种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也为进一步开发鼠疫诊断试剂盒及其他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鼠疫菌F1抗原是鼠疫亚单位新疫苗最重要的候选抗原,对其性质的充分认识,将有助于抗原制造工艺和新疫苗的开发。F1抗原的性质研究包括:微观结构,一级核苷酸、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高分子聚集形态,以及F1抗原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8.
<正>自1963年麻疹(M)疫苗被批准使用以来,每年报告的麻疹病例数比疫苗使用前下降98%以上。1981~1988年,麻疹发病相对稳定,每年大约3000例。但是,1989~1990年,麻疹发病率上升,超过以前的5倍。据认为这与M疫苗一剂接种,免疫应答不足者的积累有关。为减少此种积蓄,新近建议新入学的大学生及直接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等高危人群,进行第二剂M疫苗接种。第二剂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MMR)疫苗,则同时改善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之免疫。  相似文献   

19.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2019年年末暴发以来,如何高效防控疫情一直是紧急的全球公共安全事件。疫苗是有效阻止病毒感染人体、保护高危人群免于疾病快速进展以及遏制疫情进一步扩大的手段之一,其中亚单位疫苗的主要成分为特定的病毒抗原蛋白或多肽,通过加入疫苗佐剂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由于机体仅针对重组蛋白表面的特定抗原表位进行识别并产生抗体,因此亚单位疫苗具有较高的保护能力和安全性。通过对目前已上市及处于临床阶段的各类新型冠状病毒亚单位疫苗进行梳理,介绍了各类亚单位疫苗的抗原设计策略和佐剂选择、整体保护能力及研究进展,并对亚单位疫苗的应用及技术优势进行分析,期望能为亚单位疫苗研发及全球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多孔微球作为鼠疫亚单位疫苗佐剂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多孔微球,将rV270抗原蛋白吸附到多孔微球中制备微球疫苗,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初次免疫后21d加强免疫1次,于初次免疫后第10周用600LD50鼠疫耶尔森氏菌攻毒,攻毒后观察14d。结果:攻毒后,微球疫苗免疫的小鼠全部存活,且健康状况良好,对照组小鼠几乎全部死亡。结论:生物可降解多孔微球可作为免疫佐剂用于鼠疫亚单位疫苗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