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运用水流的电模拟原理,定量分析了坡地赤红壤—芒果—大气连续体水分运移过程中水分势能和水流阻力各分量的大小、变化规律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水流在该连续体中运移时,其能量主要消耗在由叶部到大气这一环节上,水分势能损失达15.4491~58.4036MPa,水分流经土壤到达叶部,水分热能降低0.2818~0.6979MPa;水流阻力主要分布于从叶气孔腔到大气的扩散过程,叶—气系统的水流阻力占该连续体水流总阻力的95.68%~99.03%,植株体的水流阻力占该连续体水流总阻力的0.97%~4.32%,而土壤阻力相对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
根据玉米生育期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势和水流阻力的分布,结果表明土壤与植物叶片之间的水势差在玉米抽雄期前达0.8—1.0MPa,到抽雄期以后达1.0—1.5MPa,叶片与大气之间的水势差则在抽雄期前后分别达80—120MPa和60—80MPa;连续体内的水流阻力主要在叶片与大气之间。建立了连续体中玉米叶片水势的动态模拟公式,模拟叶水势具有较高的精度。最后,揭示了叶片蒸腾速率与叶-气系统水势差和水流阻力的关系,当叶片与大气之间的水势差达90—100MPa之后,蒸腾速率随叶-气间水势差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阻力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康绍忠 《生态学报》1993,13(2):157-163
本文依据田间实测资料,分析了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阻力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在连续体中的水流阻力主要分布于从叶气孔腔到大气的扩散过程和根系的吸水过程。叶-气之间的水流阻力比土-根之间要大50倍。最后,讨论了控制连续体水流运动的气孔阻力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玉米生育期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势和水流阻力的分布,结果表明土壤与植物叶片之间的水势差在玉米抽雄期前达0.8—1.0MPa,到抽雄期以后达1.0—1.5MPa,叶片与大气之间的水势差则在抽雄期前后分别达80—120MPa和60—80MPa;连续体内的水流阻力主要在叶片与大气之间.建立了连续体中玉米叶片水势的动态模拟公式,模拟叶水势具有较高的精度.最后,揭示了叶片蒸腾速率与叶-气系统水势差和水流阻力的关系,当叶片与大气之间的水势差达90—100MPa之后,蒸腾速率随叶-气间水势差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能量关系及驱动力研究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宏 《生态学报》2019,39(18):6586-6597
包气带土壤能量和水分平衡及其驱动因子是维系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GSPAC)系统中水分运移发生的关键因素。在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的干旱地区,开展包气带土壤水分形态、运移过程与能量的耦合规律研究对揭示区域水资源形成和转化机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总结了土壤水分运移理论研究进展,探讨了水分参与水文循环过程及干旱环境下土壤水分可能表现形态及其降雨入渗、再分布、渗漏、蒸发、毛管水上升等过程驱动机制,评述了包气带土壤水分与能量过程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生态水分效应。在一个非饱和土壤系统中,水分运移受包气带结构,土壤物理特征,植物根系和土壤生化环境的综合控制,物质和能量平衡改变是驱动水分循环的源动力,而土壤环境变化是导致水分运移形态的发生变化根本原因。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干旱区土壤与大气界面以及包气带与饱和带界面水、汽、热耦合转化形式与能量驱动过程,能够提升我们对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规律机理的深入理解,丰富对区域气候和水文变化认知。为干旱区生态植被恢复建设和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向导。  相似文献   

6.
郭庆荣  张秉刚 《生态科学》1996,15(2):112-116
土壤植物系统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该系统中的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份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成为旱地农业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入手,对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份的影响因素,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份的微观模型及宏观模型等,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以植物根系吸水的人工模拟试验测得资料为依据,运用水流的电模拟原理,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水平处理下土壤-植物系统中水流阻力各分量的大小、变化规律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土壤阻力(Rs)、根内木质部传导阻力(Rc)随生任时间的推移而减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大,土根接触组力(Rsr)、根系吸收阻力(Rr)、土壤-植物系统中水流总阻力(RA)随时间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阶段的动态变化特征,Rs、Rc、Rsr、Rr、RA均随土壤湿度减小而大幅度增大;在土壤-植物系统水流阻力各分量中,Rr占RA的比例为55~96%,Rsr约占RA的4-45%,而Rs、Pc相对可忽略不计,故Rr,是决定液态水流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植物根系吸水过程中根系水流阻力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植物根系吸水的人工模拟试验所测得的数据为依据,运用水流的电模拟原理,定理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水平处理下植物根系吸水过程中根系水流阻力各主要分量的大小、变化规律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在同一水分水平处理中,植物根内木质部传导阻力(Rc)随生长时间的推移而减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大,土根接触阻力(Rsr)、植物根系吸收阻力(Rr)随生长时间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阶段的动态变化特征;在不同水分水平处理中,Rc、Rsr、Rr均随土壤湿度减小而大幅度增大;在植物根系水流阻力各分量中,Rr占根系水流阻力的比例为55%~96%,Rsr约占根系水流阻力的4%~45%,而Rc仅占根系水流阻力的7×10-6,故Rr是决定植物根系吸水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生长季内,研究了陕西渭北旱源冬小麦叶气孔阻力与生态和生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气孔阻力与大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水势及叶温均呈二次曲线相关;与土壤水势呈直线正相关;与叶水势呈指数函数相关;当光量子通量密度小于1523μmol·m-2·s-1时.气孔阻力与之呈幂函数相关,当光量子通量密度大于1523μmol·m-2·s-1时,气孔阻力与之呈指数函数相关,此时气孔正处于“午休”期间。试验给出了冬小麦叶气孔阻力与各因素之间的现象模型。通过主要生态因子(气温、光量子通量密度、大气水势和相对湿度)对气孔阻力作用的综合分析表明,在陕西渭北旱塬,诸生态因子对冬小麦叶气孔阻力的重要性依次为大气水势、相对湿度、光量子通量密度和气温。并对其它影响气孔阻力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Mishio和Yokoi(1991)的方法,在水分运转阻力短期内(如几个小时)恒定不变的假设下,研究了田间冬小麦土壤—叶片途径水分运转阻力.结果表明,一天中,当气孔没有“午休”现象或“午休”现象不明显时,冬小麦土壤—叶片途径水分运转阻力在白天保持恒定,到夜晚则明显增大;当气孔“午休”现象较明显时,冬小麦土壤—叶片途径水分运转阻力在气孔“午休”期间和夜晚明显增大,其余时间基本保持恒定.夜间和气孔“午休”期间阻力增大的原因不确定.土壤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土壤—叶片途径水运转阻力显著大于土壤湿润条件下,表明水运转阻力与植物抗旱性有关.土壤干旱条件下施肥处理冬小麦土壤—叶片途径水运转阻力显著大于不施肥处理,而土壤湿润条件下显著小于不施肥处理,表明施肥对植物具有调节作用,使之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整个生长季内,研塬了陕西渭北旱塬冬小麦蒸腾速率与生态和生理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蒸腾速率与气温和土壤水势呈指数函数相关,与大气水势、相对湿度和叶水势在大于某一值时呈指数函数相关,小于该值时呈直线正相关,该值分别为-160.70MPa,30.654%和-0.998MPa;与光量子通量密度和叶温在大于某一值时呈直线正相关,小于该值时呈直线负相关,该值分别为999.777pmol·m-2·s-1和25.67℃;与气孔阻力呈幂函数相关。并给出了蒸腾速率与各因素间的现象模型。通过主要生态因子(气温、光量子通量密度、大气水势和相对湿度)对蒸腾速率的综合分析表明,在陕西渭北旱源,诸生态因子对冬小麦蒸腾速率的重要性依次为大气水势、相对湿度、光量子通量密度和气温。  相似文献   

12.
甘肃小麦HMW—麦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61份冬、春小麦品种的HMW—麦谷蛋白亚基分析,共检测到14种亚基和22种亚基组合,13份材料具有5 10亚基,2份具有2*亚基,2份具有14 15亚基,5份具有17 18亚基,5 10亚基在春小麦中出现的频率较冬小麦中高;品种HMW—麦谷蛋白亚基品质得分在4—12分之间,春小麦平均得分7.6,冬小麦平均得分6.6。结果表明:品种间GLu—1位点遗传变异差异大,亚基种类丰富,但优质亚基分布频率较低,品质评分较低,主要原因是其亲本含有优质亚基的比率太低。可见,丰富优质资源,提高小麦5 10亚基的分布频率是今后小麦品质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产高γ—亚麻酸的酿酒酵母工程菌株,应用RT—PCR技术,从卷枝毛霉中扩增出△^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的穿梭表达载体pYES2.0,在大肠杆菌中筛选到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pYES412,用醋酸锂方法转化到酿酒酵母缺陷型菌株INVScl中,在SC—ura合成培养基中筛选到转化酵母,在合适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加入外源底物亚油酸,经半乳糖诱导后,收集菌体,通过气相色谱对转化酵母进行脂肪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γ—亚麻酸占总脂肪的50.07%。迄今为止,这是国内外△^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酿酒酵母表达量最高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热动态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绍忠 《生态学报》1991,11(3):256-261
本文从能量平衡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出发,描述了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热量转换和水分输送,模拟了系统中水分和热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并用所建立的模拟模型计算了冬小麦群落的冠层温度、叶水势及系统的潜热与显热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该模型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鲨鱼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大多数集中在赤道附近.有的种类还可以在淡水中活动.如公牛鲨。鲨鱼的皮肤由于具备特殊构造,可以大大减少水流的摩擦阻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仿生领域。例如.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世界著名的泳衣制造商Speedo就展示了这么一款特殊材质泳衣.可将水的阻力减少3%。  相似文献   

16.
梁珊  何畔  杨竹林 《生物磁学》2009,(7):1293-129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a)和核因子-κB(NF—κB)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研究它们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方法:应用SP染色法检测HIF—1a和NF—κB在49例口腔鳞癌组织、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结果在口腔鳞癌中HIF—1a和NF—κ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和78.4%,其阳性率及表达等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中-低分化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HIF—1a表达与NF—κB表达成等级正相关(r=0.45,P〈0.05)。结论:HIF-1a或NF—κB与口腔鳞癌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二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口腔鳞癌恶性程度和生物学特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华北平原玉米田能量平衡、水分利用效率和表面阻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华北平玉米田的观测结果,分析了地表/大气能量转化传输特征。结果表明,在作物生育期内,地表能量平衡过程受下垫面特征影响很大。潜热通量是地表/大气热量交换的主要分量;玉米生长的后期有热平流输入,日平均显热通量转为负值。表面阻力在生育期早期和后期较大,而在中期较小,显示了表面阻力对地表覆盖变化和叶片衰老的响应。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在生长季呈逐渐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其受体c—Met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NPC,15例慢性鼻咽炎症中HGF/c—Met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HGF、C—Met在慢性鼻咽粘膜炎症中,主要表达于柱状上皮细胞胞膜或细胞浆;在NPC中HGF主要表达于肿瘤间质、癌细胞有少量表达;c-Met表达于癌细胞,间质不袁达。HGF、C—Met蛋白在NP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39/55)、70.9%(50/5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GF,c-Met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型无相关性;有淋巴结转移的c-Me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GF/c—Met过度表达可能在鼻咽癌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调节作用,c-Met基因的异常表达与NPC侵袭转移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c-Met对于判断NPC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几种沙生植物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5,自引:6,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毛马素沙地一些沙生植物尤其是沙生灌木的蒸腾作用,并探讨了土壤—植物—大气体系水势梯度的变化,得出下列结论:1.根据植物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及叶子水分平衡的差异,将旱生植物水分生态类型分为1)非蒸腾午休型;2)轻蒸腾午休型;3)强蒸腾午休型。2.在分析了土壤—植物体系的水流控制后,认为干旱区灌木植物根系吸水能力对叶子气孔阻力变化的敏感程度与植物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许雪峰  吴义莲  欧永跃  吴霖生 《生态学报》2008,28(10):4782-4786
研究白条草蜥卵在温、湿度分别为30℃、-12kPa的条件下,孵化过程中胚胎生长以及对物质和能量的动用。孵化过程中,每隔5d测定卵重。孵化第10、15、20天,分别解剖来自不同窝的卵15、15、12枚,分离为胚胎、卵黄和卵壳。初生幼体测量、称再后冰冻处死,随后解剖分离为躯干、剩余卵黄和腹脂肪体。所有材料65℃恒温干燥,用索氏脂肪提取仪测定脂肪含量,氧弹式热量计测定能量含量,马福炉测定无机物含量。白条草蜥卵的平均孵化期为24.7d。卵孵化时从基质中吸水导致重量增加。卵孵化0—15d、15~20d、20~24.7d,胚胎分别利用新生卵能量的11%、14%和75%。0—20d,胚胎生长缓慢;20d后生长迅速。卵孵化过程中,干重、非极性脂肪和能量的转化率分别为50.3%、24.9%和51.9%。初生幼体的能量组分为:躯干95.2%,脂肪2.2%,剩余卵黄2.6%。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无机物来自卵黄和卵壳。结果显示,白条草蜥从卵到孵出幼体物质和能量较低的转化率主要与较高胚胎发育投资和较小的剩余卵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