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赵其国  黄国勤  马艳芹 《生态学报》2016,36(19):6328-6335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来源,它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用结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最重要的前提,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的基本条件。但目前全国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虽然当前环境状况在局部改善,但总体在恶化,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在加剧,环境污染在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带来的危害也日趋明显,生态赤字逐渐扩大。生态文明是一种重视生态环境、重视环境保护的意识、价值观和文化,这意味着要解决当前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必要的。同时,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法律法规的完善及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等使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了可行性。因此,需要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解决当前环境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第二类是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土壤质量下降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广东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持续发展问题万洪富肖辉林(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州510650)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削弱生态系统服务,也会造成美学价值的下降。景感生态学从物理感知与心理认知出发探究生态系统服务特点,有助于剖析生态环境损害特征。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角度,结合案例对恶臭物质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生态环境损害问题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对生态环境损害典型案例中造成的美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风感、方向感和心理反应等负面影响进行了研判。研究发现,大多生态环境损害行为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美学价值,给人类感知造成较大冲击;在发现和处理生态环境损害事件过程中,按照人类感知类型汇集的居民感觉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来源。总之,采用景感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既有利于加强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理解,从而提升保护生态的动力,也有利于抵制生态环境损害行为。  相似文献   

5.
我国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区,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其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但在人类活动的高强度影响和干预下,该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的增高,脆弱性发展趋势的加快等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长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生态环境呈现出的脆弱性特征已成为我国新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基于长江三角洲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的数据基础,及国内外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长江三角洲进行生态环境评估发现该区域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为土壤污染、城区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以及地面沉降等。通过剖析长江三角洲4类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地面沉降)的现状、形成的具体原因及带来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该区域4类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修复技术类型(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生态方法)、基本原理及各自的优缺点,同时评估了不同生态修复技术在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旨在以上述理论研究为参照标准评估该区域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生态修复技术的修复潜力,为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修复提供方案及理论参考。长江三角洲...  相似文献   

6.
环境与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植被是人类生态环境的主体。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的起源、生存和发展。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污染了环境,破坏了植被.反过来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污染的环境对植物产生不利的影响;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又净化所在的环境。植物生理学家一直关注着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大约100年前就开始了关于SO,对植物影响的研究。关于重金属对植物的影响.在本世纪初已有研究。但是.污染物对植物生理生化影响的大量研究是出现在本世纪60年代以后。20多年来,在大气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和有机毒物等对植物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广泛…  相似文献   

7.
抗污染植物和污染指示植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三废”日益增加,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周围的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危害动植物的生长。也危害人类的生活和安全。因此,如何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关心与担忧的问题。环境污染,基本上可以归纳为3类:即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土壤污染。这3类污染又常常是互相联系的,污染物质可以在空气、水和土壤之间互相转移。而空气,水、土壤又是  相似文献   

8.
农药污染与鸟禽类农药中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德峰 《生态科学》2000,19(2):47-52
农药曾经为人类控制生物病虫害作出过巨大贡献,但农药污染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对野生乌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脸。文章从农药的种类、对环境污染的特征、鸟类农药呈母亲同理、临床中中毒症状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呼呈人类应当限制农药的生产和作用,应该为保护乌类、保护生态环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大问题。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三废”、酸雨、表土流失、放射性污染、噪声等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忧虑。国际上颇具影响的“罗马俱乐部”1982年10月在东京召开的一次题为“通向廿一世纪——全球问题及人类选择”会议上,把“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作为世界未来的四大不良征兆之一,指出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复杂性和无把握性,建议把“防  相似文献   

10.
俞发荣  李登楼 《生态科学》2015,34(3):197-203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社会与生态环境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愈来愈大。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和心理健康。对有机磷农药的生产及使用现状, 有机磷农药的结构和毒性作用, 有机磷农药残留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有机磷农药的安全使用和农药残留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资产评估方法与应用——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  李锋 《生态学报》2017,37(18):6216-6228
生态资产评估有助于人们以货币度量的方式衡量生态资源的价值,同时也为绿色GDP核算以及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生态资产内涵,构建了包含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在内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获取生态参数,对各项生态资产指标进行全面核算和时空动态分析,最后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资产状况提出了相应的生态资产管理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8和2013年增城区的生态资产价值分别为286.4、287.9和330.6亿元,其中,自然资源价值占总价值平均比例为62%,生态服务价值占总价值平均比例为38%。10年间,增城区各类自然资源价值均增加,尤其是农用地和草地资源价值增加幅度最大;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均减小,其中土壤保育价值减小最为明显。基于核算结果,为增城区提出了包含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服务监管、生态资产保育和实施生态补偿4个方面的具体生态资产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序贯指示模拟的农田土壤重金属风险区域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日益累积已对农作物安全、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高效、精确地识别农田土壤重金属风险区对农田的环境保护、污染预警和风险管控等有重要意义.以广州市增城区为研究对象,共采集204个农田土壤样点,测定了铜(Cu)、锌(Zn)、铅(Pb)、镉(Cd)、铬(Cr)、砷(As)和汞(Hg)7种重金属含量.针对实际采样数据中存在异常值与偏态分布,以及传统克里格法存在的平滑效应等问题,将序贯指示模拟引入农田土壤重金属的风险识别中,与常用识别方法进行比较,并根据Hakanson风险指数评价进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对比普通克里格法,在精度相似情况下,序贯指示模拟法较为精细地模拟了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平滑效应低,预测的细节表现好;对比指示克里格法,其在划分风险区域时的不确定评估中准确度较高,其误判率仅为4.9%~17.1%,表明其能更好地适用于模拟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风险识别;(2)增城区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均未超标,但在南部的极少数区域存在潜在中等风险,主要成因是包括企业生产、人类活动和河流沉积物等.本研究以序贯指示模拟为基础,有效克服了传统克里格法存在的异常值信息丢失和平滑效应问题,结合Hakanson风险指数法,为非均匀采样的土壤重金属空间风险的识别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南地区的生态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在前所未有的人口激增与经济发展的冲击下,中国的生态环境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西  相似文献   

14.
殷悦  周侃  湛东升  陈妤凡 《生态学报》2024,44(3):992-1008
宜居性是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有机统一体,厘清高寒生态功能区宜居性及其阻滞因子,是精准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内宜居水平并促进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基于城乡宜居性评价基本范式、顾及高寒生态功能区人居系统的独特性,从自然与人文耦合视域构建由自然环境、居住环境、设施环境、社会环境4个维度、8个一级指标及2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高寒生态功能区宜居性指标体系,以青海省45个县域单元为例定量评价其宜居性及阻滞因子,并探讨宜居性与生态重要性、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交互关系。结果显示:(1)青海省总体宜居水平偏低,并呈现由河湟谷地生态区、柴达木盆地生态区、环青海湖生态区、三江源生态区依次递减的地域分异;(2)宜居水平和生态重要性的空间耦合不协调,三江源生态区等生态重要区的宜居水平低,宜居水平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均成正比;(3)青海省宜居性主要受到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阻滞,生态地理分区层面,在自然因子的主要制约下,三江源生态区、环青海湖生态区、柴达木盆地生态区分别受设施、居住、社会环境的强约束;(4)针对不同生态地理分区宜居性特征提出未来人口引导及宜居性优化模式,即按宜居性及社会经济生态引力明确人口集聚型、疏散型和稳定型3种空间集疏类型,通过人口城镇化、就业移民、教育移民等跨区域移民及就近生态移民增强宜居性与人口分布的空间适配性,以三江源生态区等弱势区域以及饮水设施、道路设施、物流配送、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阻滞因子为重点,提升高寒生态功能区人居系统的设施配置与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指导原则和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膨胀和快速城市化的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是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基本美学观和价值观.缺乏统一的指导原则和评价标准使得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出现了很多问题,也限制了生态景观的进一步推广和实践.基于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的方式,归纳了城市生态景观的基本内涵和指导原则,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170余份有效问卷,据此分析公众对城市生态景观的理解和需求.可以依据该结果为城市生态景观的定量评价提供初步的权重值,为进一步完善生态景观建设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艳霞  罗恒  梁志康 《生态学报》2020,40(19):6761-6775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迅速,但随之出现的诸多生态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其高质量发展。为综合特征指数法与指标体系法优势,并诠释社会经济与生态共生发展这一生态安全新内涵,在分析城镇化发展与自然生态相互作用基础上,选取2006年至2017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R聚类法及变异系数法确定生态安全指标及其权重,再利用城镇化-自然生态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获得具备生态经济内涵的受力指数、综合特征指数,实现指标与指数的耦合,更进一步推导出生态安全预警依据。最后进行实证测度,并根据测度结果进行指标回溯分析生态安全问题成因,完成逆向解耦。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7年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系统发展迅猛,尤其是城镇化驱动力得到强化,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状况改善幅度并不明显且长期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而生态环境遭受损害的偏害发展模式;(2)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生态安全格局差异显著,呈现"东西较高,中间偏低"格局;(3)通过指标回溯发现,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城镇人口过度扩张、城镇化子系统对生态环境空间的侵占等因素是造成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张学玲  余文波  蔡海生  郭晓敏 《生态学报》2018,38(16):5970-598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压力的不断增长,人类活动正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地球的生态系统平衡,导致当前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整理,认为生态环境脆弱性是个相对的概念,受到自然地理条件因素、系统自身恢复能力、人为活动干扰因素等多重影响,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生态环境脆弱性内涵表征及其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指标选取及体系构建、评价方法及分析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及其不同区域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差异,讨论了在研究理论方法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模型的构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评判的定量分析描述、评价结果的应用研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并结合评价模型构建、数据处理分析的有效性、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分析了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总体认为,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在未来研究中:研究思路需要进一步突出综合系统性;数据处理需要进一步突出时空动态性;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突出学科融合性;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突出实践应用性。  相似文献   

18.
Cytogenetic homeostasis in natural population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and anthropogenic stress was estimated according to the frequency of chromosome aberrations in somatic cells for six species of small mammals. Cytogenetic homeostasis was disturbed under the stress effect of increased density during population cycles, at the ecological periphery, and in the case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and radiation contamination. Cytogenetic homeostasis disturbances were related to changes in other indices of homeostasis, such as developmental stability and immune status, suggesting the use of the cytogenetic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the general state of individuals in natural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9.
Cytogenetic homeostasis in natural population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and anthropogenic stress was estimated according to the frequency of chromosome aberrations in somatic cells for six species of small mammals. Cytogenetic homeostasis was disturbed under the stress effect of increased density during population cycles, at the ecological periphery, and in the case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and radiation contamination. Cytogenetic homeostasis disturbances were related to changes in other indices of homeostasis, such as developmental stability and immune status, suggesting the use of the cytogenetic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the general state of individuals in natural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