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菜豆Phaseolus vulgaris植株对不同害虫危害的系统防御机制。【方法】分别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取食或昆虫针穿刺处理菜豆中部叶片6,24,48,72和96 h后,测定菜豆植株中部处理叶片以及上部和下部未处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不同害虫取食后,POD,CAT和SOD活性在受害的菜豆中部叶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不同害虫造成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与未处理的对照植株中部叶片相比,POD活性均是先升高后恢复至对照水平。POD活性在二斑叶螨取食后,于24 h达到最大值,是对照的4.6倍;POD活性在机械损伤和西花蓟马取食后在48 h达到峰值,而斜纹夜蛾取食诱导下POD活性升高最缓慢,直到72 h才达到最大值。中部叶片的CAT活性在机械损伤和3种害虫取食后变化不同,机械损伤24 h后CAT活性明显升高,而3种害虫取食后CAT活性变化较早,在6 h就明显升高,但随时间的延长,CAT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中部叶片SOD活性在不同处理下变化较大,在机械损伤诱导下仅在96 h明显升高,而二斑叶螨取食24 h以后均明显升高;但斜纹夜蛾及西花蓟马取食后,SOD活性在72 h时受到明显的抑制。在菜豆植株的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中,3种害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后,以上3种酶的活性也发生了明显变化,POD活性在上部未受害叶片不同处理96 h时被抑制,而在下部叶片不同处理下均被激发,但诱导程度不同。机械损伤、斜纹夜蛾、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处理后,菜豆植株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CAT活性都分别在24,6,6和24 h被明显诱导。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SOD活性在机械损伤96 h,斜纹夜蛾和二斑叶螨取食72 h后,均被明显激发;但西花蓟马取食后,SOD活性在48 h和72 h明显被抑制。【结论】斜纹夜蛾、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取食均能显著诱导菜豆植株受害叶和未受害叶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即引起菜豆植株的系统防御反应,但3种害虫诱导的防御酶活性变化程度不同,表明植物防御反应的时空效应与害虫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2.
探明二斑叶螨取食对棉花叶片内应激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在棉苗5-6叶期接种不同数量(10-40头)的二斑叶螨雌成虫,取食1-4 d后采摘不同处理的叶片,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脂氧合酶(LO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取食后,棉花叶片CAT活性显著升高,且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其活性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为害3 d时,10、20、H(每株接棉蚜跟叶螨各40头)头/叶的CAT活性达到最高峰,显著高于对照(P0.05);POD、PAL活性也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和螨口数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为害4 d时达到最高峰;而PPO、LOX活性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上升后下降趋势,且为害2 d时达到最高峰,仍显著高于对照(P0.05)。棉叶应激防御酶活性随着二斑叶螨为害时间与螨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二斑叶螨的危害胁迫能诱导寄主植物产生一系列应激生化反应,不同的酶活性表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南美斑潜蝇为害对黄瓜体内4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兴华  周晓榕  庞保平  孟庆玖 《生态学报》2013,33(23):7348-7354
植物对昆虫取食产生的防御反应,在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明确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Blanchard)取食与植物防御之间的作用关系,本文分别测定了南美斑潜蝇幼虫持续为害1、3、5、7及9d后黄瓜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南美斑潜蝇幼虫持续取食下,PAL、PPO、POD和SOD等4种酶活性显著上升;PAL、PPO和POD等3种酶活性随受害程度的加重而上升幅度加大,即重度受害>轻度受害>系统对照>健康对照,而SOD活性变化没有规律。在系统对照黄瓜叶片中,PAL、PPO、POD和SOD等4种酶活性最大值分别在第5、1、5和5d;在轻度受害黄瓜叶片中,PAL、PPO、POD和SOD等4种酶活性最大值分别在第5、9、5和9d;在重度受害黄瓜叶片中,PAL、PPO、POD和SOD等4种酶活性最大值分别在第7、7、5和5d。黄瓜叶片受害后,POD和PPO活性上升幅度较大,PAL和SOD活性上升幅度较小,说明POD和PPO对取食胁迫响应比PAL和SOD更灵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口器昆虫取食对菜豆植株系统防御的影响,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咀嚼取食、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刺吸取食和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锉吸取食分别处理菜豆中部叶片6、24、48、72和96 h后,测定菜豆受处理的中部叶片及未处理的上部及下部位叶片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危害方式、处理时间和叶片部位对菜豆叶片PPO和PAL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且三者间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危害方式诱导后中部处理叶片的PPO活性均是在6 h明显升高(P0.05),但随时间的延长PPO活性在不同处理下变化不同;中部叶片PAL活性在机械损伤处理48 h后才被显著激活,而斜纹夜蛾、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取食后,PAL活性分别在6、6和24 h明显升高,且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的2.66、1.75和2.79倍;处理菜豆的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的PPO和PAL活性对虫害的响应明显比机械损伤迅速;二斑叶螨取食后PAL活性响应最快,上部和下部叶片均在6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2.72和5.07倍。以上结果说明,害虫取食能引起菜豆植株产生系统防御反应,并且防御的时空效应与害虫的为害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为害对寄主植物番茄营养物质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斑叶螨为害对番茄植株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和防御酶活性均有一定影响,且为害密度和为害时间存在交互作用。二斑叶螨为害后番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幅度与叶螨为害密度和时间呈正比;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二斑叶螨高密度为害3 d时最低。二斑叶螨为害后番茄叶片防御酶活性普遍增强,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5头/叶密度时与为害时间呈正比;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变化一致,均在中密度为害时活性最高。以上结果说明番茄叶片通过调节其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和各种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对二斑叶螨的胁迫产生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室内人工接螨法,研究了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不同虫口密度和不同为害时间对白三叶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和10头/小叶3个虫口密度下,二斑叶螨取食为害2、4、6和8 d后白三叶植株体内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二斑叶螨为害后,在同一虫口密度下,随着为害天数的增加白三叶植株体内叶绿素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POD和PPO活性呈上升趋势;在同一为害时间内,虫口密度越高,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幅度越大,酶活力增加幅度越明显;方差分析表明,3个虫口密度下白三叶体内叶绿素含量、POD、PPO活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绿盲蝽危害对枣树叶片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勇  门兴元  于毅  周洪旭 《生态学报》2012,32(17):5330-5336
绿盲蝽已在棉区爆发成灾,并逐渐向枣树等北方果树转移危害,已对我国北方果树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绿盲蝽刺吸危害后,能诱导植物产生一系列生化反应。通过生物化学方法研究绿盲蝽不同危害程度对枣树叶片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受害枣树叶片对绿盲蝽危害的应激反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害枣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危害程度的加重先升高,后降低;蛋白质含量随受害程度的加重而呈现降低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受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受害后枣树叶片内3种防御性酶随受害程度的加重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随着危害程度的加重先升高后下降;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总体升高;不同受害程度枣树叶片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之间以及它们与未受害枣树叶片内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之间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总之,随着绿盲蝽危害程度的加重,枣树叶片内可溶性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防御性酶活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枣树叶片内除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外,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与绿盲蝽危害胁迫有明显的关系,说明枣树叶片对绿盲蝽的危害胁迫产生了应激反应,且叶片内除过氧化氢酶(CAT)外的其他生化指标与绿盲蝽的不同危害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理解枣树受绿盲蝽危害后的应激反应机制提供了材料,对绿盲蝽可持续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郅军锐  田甜  温娟  刘勇 《昆虫学报》2016,(7):707-715
【目的】害虫取食后会导致植物的防御反应;取食同种植物的不同种害虫其生理适应性可能不同。本研究旨在阐明一种害虫取食后的植物对后取食的另一种害虫虫体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化分析法研究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2龄若虫或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雌成螨为害后的菜豆对后取食不同时间下的二斑叶螨第2若螨和雌成螨及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雌成虫体内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解毒酶[多功能氧化酶(MFO)、羧酸酯酶(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的影响。【结果】二斑叶螨雌成螨取食西花蓟马为害菜豆5 h时,POD,CAT和SOD这3种保护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取食健康植株(P0.01),取食蓟马为害的菜豆18 h时只有POD活性低于取食健康植株(P0.01);二斑叶螨第2若螨取食蓟马为害菜豆后只有CAT活性在5 h时明显高于取食健康植株(P0.01)。二斑叶螨雌成螨取食蓟马为害菜豆5 h时,解毒酶MFO和Car E的活性受到抑制(P0.01),但GSTs和Ach E活性均比取食健康菜豆高(P0.01);取食18 h时,只有MFO的活性变化与5 h不同。第2若螨取食蓟马为害菜豆只有MFO的活性不论在5 h还是18 h时明显高于取食健康菜豆(P0.01)。西花蓟马取食二斑叶螨雌成螨为害菜豆时,雌成虫体内的3种保护酶的活性不论取食5 h还是18 h均明显升高(P0.01),但2龄若虫只有CAT活性在这两个时间段下明显升高(P0.01)。西花蓟马雌成虫取食螨害菜豆5 h时,解毒酶活性的变化同二斑叶螨雌成螨,取食18 h时只有GSTs活性变化状态与取食5 h不同;西花蓟马2龄若虫取食螨害菜豆时除GSTs外解毒酶的活性变化在这两个时间下正好相反。【结论】西花蓟马或二斑叶螨为害的菜豆能诱导后取食的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产生一系列应激生化反应,且两种害虫成虫体内所有的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在5 h时变化状态相同,但在其余时间和虫态下酶活性的变化状态不同。说明这两种昆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既有共性,又与害虫种类、虫(螨)态、取食时间相关,两种害虫对虫害植物的生理适应性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
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Hughes)是一种多食性捕食螨,主要捕食叶螨和蓟马等。因其捕食范围广,捕食量相对较大,且易人工繁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物防治中。本文利用温室的释放-回收实验研究了巴氏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和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的搜寻能力。实验共设3个处理:(1)叶螨为害植株与清洁植株;(2)蓟马虫害植株与清洁植株;(3)蓟马、叶螨混合为害植株与清洁植株。当捕食螨释放于清洁黄瓜植株和虫(螨)害黄瓜植株交替排列的六角结构的中心时,2种害虫(螨)不论是单独危害还是混合危害,巴氏新小绥螨回收比例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平缓。释放后1 d之内,叶螨、蓟马及混合猎物处理中回收到的捕食螨分别占释放总量的65.25%±1.61%、62.75%±1.31%和81.75%±2.14%,并且虫(螨)害植株上回收到的捕食螨数量明显比清洁植株多,叶螨、蓟马及混合猎物危害植株回收的捕食螨量分别占释放总量的53.5%±5.6%、49.5%±3.6%和74.0%±2.7%。因此,巴氏新小绥螨对这2种猎物及其混合物均有较强的搜寻能力,能够有效定位作物中有猎物的植株。同时对利用一种捕食螨生物防治温室中同时发生的2种害虫(螨)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明确不同寄主植物挥发物对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 Wainstein的影响。【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观测双尾新小绥螨对不同处理(健康植株、机械损伤植株、去叶螨受害植株、带叶螨受害植株)的5种寄主植物(大豆、棉花、番茄、茄子、黄瓜)的趋性差异。【结果】双尾新小绥螨对不同处理的5种寄主植物的趋性强弱依次为:带叶螨受害叶去叶螨受害叶机械损伤叶健康植株叶洁净空气。5种螨害植株间比较时,每组均为螨害大豆的引诱率最高,且显著高于茄子,极显著高于番茄和黄瓜,但与棉花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双尾新小绥螨在搜寻猎物过程中,不同寄主植物的挥发物对其选择寄主的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甘蓝幼苗受桃蚜危害后叶片中部分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危害后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幼苗叶中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桃蚜危害时间延长,处理叶片PPO、PAL和POD的活性与对照相比均表现出升高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同工酶电泳结果表明,POD同工酶的部分谱带随危害时间而发生变化,但EST同工酶在接虫前后则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金优63幼苗期SOD和POD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杂交水稻金优63幼苗不同时期的根、茎、叶进行SOD同工酶电泳分析,并测定SOD、POD活性。结果表明,自播种后第7天到第13天,幼苗的SOD同工酶在根、茎、叶中有明显的器官特异性,且SOD活性叶 >茎 >根。相同器官不同时期的SOD同工酶电泳谱带条数及SOD活性都有变化,且SOD活性强弱与SOD同工酶电泳谱带中有无Mn-SOD同工酶带有一定的关系。幼苗的POD活性在根、茎、叶中也有明显的器官特异性,茎中POD活性明显高于根和叶,且POD活性变化与SOD活性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用含有不同浓度(0~400μmol/L)Cd(NO3)2的Hoagland营养液处理砂培的菊芋。处理50d后,测定植物体内镉积累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对POD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发现在Cd50~100μmol/L浓度内,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菊芋根和叶中镉的积累量显著增加,而随后积累量的增加有所减少。根和叶中MDA含量显著上升,说明镉引起了膜脂过氧化。0~100μmol/LCd处理,根和叶中POD活性随Cd浓度增加而增强,而在200~400μmol/LCd处理下有所减弱。根和叶SOD活性在50~200μmol/LCd处理下随Cd浓度增加而增强,而在400μmol/LCd处理下SOD活性明显受到抑制。根和叶CAT活性随Cd浓度升高而增强。电泳结果显示,POD同工酶变化明显,镉诱导出一条新酶带LP10。菊芋POD同工酶可以作为镉污染的土壤的生物指示剂。  相似文献   

14.
外源茉莉酸及枸杞瘿螨危害诱导的枸杞防御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的诱导抗性防治病虫害越来越受重视, 为寻求枸杞害虫防治的新方法, 探索外源茉莉酸对枸杞的诱导反应及机制, 本研究测定了外源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及枸杞瘿螨Aceria pallida Keifer危害对枸杞叶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 PIs)、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活性及多糖(polysaccharide)、 木质素(xylogen)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外源JA处理或枸杞瘿螨危害均使枸杞叶PIs, SOD和PAL活性及木质素含量显著提高, 却使多糖含量显著降低。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hymotrypsin inhibitors, CI)和胰蛋白酶抑制剂(trypsin inhibitor, TI)在喷洒JA或枸杞瘿螨危害的第5 天增幅最大, 且在JA浓度、 瘿螨危害间差异显著(P<0.05), 其中, 0.1 mmol/L JA处理使CI增加了96%, TI增加了128%, 枸杞瘿螨危害使CI增加了94%, TI增加了122%。枸杞叶多糖含量在JA处理或瘿螨危害后显著降低(P<0.05), 且与JA浓度有关, 浓度越高, 降低越明显。 JA或瘿螨危害使枸杞叶木质素增加的最大值出现在处理后的第5 天, 高浓度JA、 瘿螨危害及低浓度JA分别使其增加了70%, 41%和36%, 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 第10 天增加幅度减低。 3种处理同样使SOD和PAL活性显著增加(P<0.05), 第5天时增幅最大, 高浓度JA 处理使枸杞叶SOD活性由对照的70.77 U增加到128.98 U, PAL活性由10.91 U增加到20.59 U, 第10天时呈现下降趋势。这些与抗性有关物质的变化及其变化趋势, 说明外源茉莉酸及枸杞瘿螨均可诱导枸杞产生防御反应, 而且反应的程度与茉莉酸浓度及处理后的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倍性不结球白菜营养品质及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二倍体、同源四倍体不结球白菜主要营养品质及叶片和花蕾EST、POD、SOD同工酶谱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同源四倍体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有机酸、干物质和纤维素含量分别比二倍体增加16.65%、14.08%、18.18%、15.81%、15.82%和60.00%,差异极显著.(2)叶片中,二倍体EST谱带比同源四倍体多1条;花蕾中二倍体比四倍体多2条谱带;而POD和SOD在谱带条数上没有差异,只是四倍体的谱带亮度较二倍体强,表明其表达量较高,说明它们的酶种类相似但剂量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朱砂叶螨危害豇豆幼苗后,叶绿体内与活性氧代谢有关的酶SOD、ASP活性及同工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受害2~8d,SOD活性与对照相比均升高,差异显著。不同虫口密度之间在4d时SOD活性差异显著;(2)在危害期内,随着危害时间的延长ASP活性显著升高,且不同虫口密度之间差异极显著,虫口密度越大,ASP活性越高;(3)SOD同工酶谱带显示,随着危害程度的加强,一些分子量较大的同工酶谱带亦加强。  相似文献   

17.
丝氨酸内肽酶在黄瓜叶片衰老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丝氨酸内肽酶抑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离体黄瓜叶片,研究了黄瓜叶片暗诱导衰老过程中丝氨酸内肽酶的作用。结果表明,6-BA50μmol/L与丝氨酸内肽酶抑制剂AEBSF能抑制叶片内肽酶活性的升高,延缓蛋白质降解,而ABA50μmol/L则促进了内肽酶活性的升高:其作用效果与AEBSF相反。活性电泳结果显示,黄瓜叶片中检测到6条内肽酶同工酶,其中4条(CEP2、3、4、6)为丝氨酸类型内肽酶,而ABA使丝氨酸内肽酶CEP2、3、4、6的活性明显增强,提示了丝氨酸类型内肽酶在黄瓜叶片衰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Excessive manganese (Mn) supply induced the formation of brown spots on leaves as typical Mn toxicity symptoms in cowpea ( Vigna unguiculata L. Walp.) grown in hydroponics. Differences in Mn resistance between cv. TVu 91 (Mn-sensitive) and cv. TVu 1987 (Mn-tolerant) expressed in the density of brown spots in older leaves were due to higher Mn tissue tolerance. Apoplastic water-soluble peroxidase (POD) in the apoplastic washing fluid (AWF) was enhanced by increasing Mn leaf content and gener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leaves of cv. TVu 91 than in cv. TVu 1987. Electrophoresis of AWF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several water-soluble POD isoenzymes. At toxic Mn supply, the activities of these and additional POD isoenzymes increased more in the Mn-sensitive cultivar. Levels of ascorbic acid in the apoplast and cytoplasm of the Mn-sensitive cv. TVu 91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eaf Mn contents, whereas Mn-tolerant cv. TVu 1987 was not affected. Mn treatment lead to a stimulation of the enzymes of the ascorbic acid regeneration system (monodehydroascorbic acid reductase and glutathione reductase) in both cultivars, but the activation of glutathione reductase was clearly more enhanced in the Mn-tolerant cultivar TVu 1987. The results provide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that apoplastic ascorbate and peroxidases are involved in the expression of Mn toxicity and genotypic Mn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9.
艳婀珍蝶取食对薇甘菊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艳婀珍蝶取食后,对薇甘菊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总酚含量,有机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取食后3h内所测各量即发生变化,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取食4d中,叶片的SOD、POD活性总体上分别高于对照,CAT活性总体上低于对照,说明在艳婀珍蝶胁迫过程中,SOD和POD所起的作用比CAT大。取食叶SOD、POD活性均在48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下降;CAT活性在24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也迅速下降。取食叶PPO活性动态变化程度较大,表现出3个峰值,分别为对照的1·83,1·92倍和2·17倍;总酚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DPPH·的清除力一直显著性甚至极显著性低于对照。取食叶的SOD与CAT和POD均呈正相关性,且相关性大于对照;PPO与总酚含量在取食叶与对照中也均呈弱正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薇甘菊的保护酶对艳婀珍蝶胁迫的应激效应是短暂而有限的,艳婀珍蝶的取食破坏了薇甘菊叶片功能,较大程度的干扰了薇甘菊保护酶系统的防御代谢,薇甘菊的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薇甘菊也不能通过改变酚类物质含量来抵御艳婀珍蝶的取食,艳婀珍蝶取食对薇甘菊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