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苦豆子生物碱的研究与苦豆子综合利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综述槐属植物苦豆子的生物学特性,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生物碱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宁夏干旱荒漠区苦豆子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及区系组成,为苦豆子内生放线菌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宁夏白芨滩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的6个样区采集健康苦豆子样品30份,采用组织匀浆法从苦豆子植株的根部、茎部、叶部和种子中分离内生放线菌,根据培养性状、菌落、孢子等的形态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苦豆子内生放线菌的相对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分析其区系组成特点。【结果】从30份苦豆子样品中,共分离得到内生放线菌111株,这些菌株分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普劳斯氏菌属(Prauserella)、Actinophytocol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束丝放线菌属(Actinosynnema)、嗜热油菌属(Thermoleophilum)、糖霉菌属(Glycomyces)和糖丝菌属(Saccharothrix) 9个属,其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为优势属。苦豆子内生放线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根和种子中的内生放线菌数量高于茎和叶。植被类型中,沙生植被草原(样区Ⅳ)分离的苦豆子内生放线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而荒漠草原(样区Ⅴ)最低。荒漠草原(样区Ⅴ)和林地(样区Ⅵ)内生放线菌群落有密切的相似性。【结论】苦豆子体内含有丰富的内生放线菌资源,其内生放线菌具有很高的宿主特异性,而且其分布受生境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工模拟水热条件下苦豆子2种群硬实破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长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左旗2个种群的苦豆子为材料,根据其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的2种存在方式:埋藏于土壤中和停留于土壤表面,模拟湿热和干热2种条件,并设置阿拉善干旱荒漠区可能出现的温度条件探讨自然条件下苦豆子硬实的破除机理.结果表明:苦豆子两种群硬实的破除对环境因子(温度、变温、湿度)的响应不同,高温(50~60℃)是两种群硬实破除都需要的条件,而单一的高温处理只能显著破除额济纳旗种群苦豆子的硬实;高温(60℃)和湿度(沙水质量比100:5)的结合可显著破除两种群苦豆子硬实,使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左旗的苦豆子硬实丧失率分别达91%和87%;不同种皮颜色和种脐厚度的显著差异可能是引起两种群苦豆子硬实破除对环境因子响应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赤霉素和6-BA对苦豆子种子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豆子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和6-苄基氨基嘌呤(6-BA)对苦豆子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赤霉素和6-BA均能提高苦豆子种子发芽,而且延长浸种时间也可促进种子的萌发,其中以200 mg/L的赤霉素浸种8 h和60 mg/L的6-BA浸种8h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野生植物苦豆子的化学成分和主要药理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是一种分布量大的野生荒漠植物,不仅具有耐盐碱、干旱等环境保护性质,其体内作为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碱和黄酮两大类化合物也显示出多方面的重要药理作用。就其在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等药理活性的近期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宁夏苦豆子资源基本情况及综合开发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宁夏境内苦豆子资源主要分布和综合开发现状以及资源保护情况,提出了苦豆子急需解决的资源如何有效利用、生物碱单体的结构改造、如何更好地将现代中药提取分离技术运用到苦豆子的生产实际中,进一步对基础药理活性的筛选及研发产品的定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将苦豆子甲醇提取物和苦豆子水提取物分别与埃玛菌素混合,得到苦豆子甲醇提取物·埃玛菌素(简称苦醇·埃)和苦豆子水提取物·埃玛菌素(简称苦水·埃)2种混合剂,在室内用特定年龄生命表法,研究了2种混合剂低致死剂量对小菜蛾的影响,并对其F_1代幼虫、蛹以及成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埃玛菌素、苦醇·埃和苦水·埃3个处理对小菜蛾F_1代各龄期均有影响。其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6.23、4.81和5.70,而对照组种群趋势指数则为28.03。  相似文献   

8.
用4种诱导培养基P1(MS+2,4-D0.5mg/L)、P2(MS+6-BA0.1mg/L+NAA0.5mg/L)、P3(MS+6-BA0.5mg/L+NAA0.5mg/L)、P4(MS+NAA1.0mg/L+KT0.5mg/L),3种分化培养基(MS+6-BA1mg/L;MS+6-BA0.5mg/L;MS+6-BA1mg/L+NAA0.2mg/L)和4种生根培养基(MS;MS+IBA1mg/L;MS+IBA1mg/L+IAA0.5mg/L;1/2MS+IAA0.2mg/L)对苦豆子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影响苦豆子组织培养的因素,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主要依靠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培养基中加入0.2~2mg/L的2,4-D有利于苦豆子愈伤组织生长,但使褐化发生时间提前;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对苦豆子愈伤组织褐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加入IAA对苦豆子根的分化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苦豆子多糖的分离纯化以及初步结构。采用水溶醇沉方法提取粗多糖,然后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紫外吸收以及红外吸收光谱对多糖组分进行分析研究。获得苦豆子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均一性组分SPN和SPA,测得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217×106Da和4.412×105Da,二者均不含蛋白质,且都具有红外的多糖特征吸收峰,其单糖组成(质量比)分别为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7.90∶11.24∶86.24∶18.81∶16.89、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50∶5.80∶1.72∶20.10∶1.64∶27.20。本文为苦豆子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苦豆子多糖的分离纯化以及初步结构。采用水溶醇沉方法提取粗多糖,然后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紫外吸收以及红外吸收光谱对多糖组分进行分析研究。获得苦豆子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均一性组分SPN和SPA,测得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217×106Da和4.412×105Da,二者均不含蛋白质,且都具有红外的多糖特征吸收峰,其单糖组成(质量比)分别为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7.90∶11.24∶86.24∶18.81∶16.89、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50∶5.80∶1.72∶20.10∶1.64∶27.20。本文为苦豆子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2种栽培烟草(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和黄花烟草N.rustica L.)的六大栽培类型10个品种的核型。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均为双二倍体。黄花烟草的‘黄花烟’品种的核型公式为:2n=4x=48=44m(2SAT)+4sm。普通烟草9个品种的核型可简式为:‘白花铁杆’2n=4x=48=34m+10sm(2SAT)+4st;‘柳叶尖’2n=4x=48=34m+10+s  相似文献   

12.
七星瓢虫对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捕食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七星瓢虫对两种猎物捕食选择性研究成果,这对以瓢治蚜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结果为:1.七星瓢虫对麦长管蚜有明显的正喜好性,对禾谷缢管蚜有明显的负喜好性。2.瓢虫对两种蚜虫的喜好性与麦长管蚜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禾谷缢管蚜密度呈正相关。3.当两种猎物共存时,瓢虫对每种猎物的功能反应有所变化。两猎物总密度增加,瓢虫对每种猎物的功能反应越来越趋向Hollink Ⅲ型,一种猎物密度恒定,另一种猎物密度变化时,瓢虫对猎物的功能反应趋向Holling Ⅲ型。而且随猎物恒定的密度增加,HoUing Ⅲ型典型性增加。4.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密度增加均降低瓢虫的捕食作用率。但是,禾谷缢管蚜所引起捕食作用率更为严重的减少。  相似文献   

13.
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性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根垫模拟装置制备根际土壤,并改变根垫与土壤接触时间以研究植物生长不同时期根际土壤性质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生长不同时期根际土壤性质变化有明显差异:植物生长前期,根际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急剧增加,20 d后逐渐下降;pH值也是先升后降,但最高值出现在40~60 d前后。在研究的100 d内,氧化还原电位(Eh)始终呈下降趋势,而微生物量则持续上升。玉米(Zea mays L.)和大豆(Glycine max Merr.)根际土壤性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玉米根际土壤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大豆  相似文献   

14.
从云南省西双版纳的滑桃树种子中分离得到的特利回升,特利奴宁和特利福洛林等3个美登素化合物对小菜蛾有强烈的拒食作用。50ppm拒食效果分别为71.5%,86.71%,87.37%;特利奴定10ppm对小菜蛾的拒食效果为57.71%;滑桃树种子的0.5%乙醇抽提物的拒食效果为68.5%。  相似文献   

15.
鸡冠花植株内无机元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鸡冠花3个栽培品种的23种无机元素,即Al、Ba、Be、Ca、Cd、Co、Cr、Cu、Fe、K、Li、Mg、Mn、Mo、Na、Ni、P、Pb、Si、Sr、Ti、V、Zn。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不同器官,其无机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看,该种植物无机元素含量丰富,不同器官中以种子尤为突出,3个品种中以园绒鸡冠突出。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研究了豆科植物紫云英的叶片及叶肉原生质体的培养。叶片培养实验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加1.0-2.0毫克/升2,4-D和0.25毫克/升KT;诱导根分化需加1.0—5.0毫克/升NAA和0.5毫克/升BA;而苗分化则以0—0.5毫克/升IAA和0.5毫克/升BA为好。高浓度的NAA有利于根分化而抑制茎芽形成;高浓度的IAA对根和芽分化都有抑制作用。叶肉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试验表明,紫云英叶肉原生质体的释放及其培养活力受叶龄、植株生理状态和酶浓度的影响。叶肉原生质体在改良的KM8P培养基中能分裂。用改良KM8细胞培养基定期稀释,可使分裂持续进行而得到细胞团。BA和2,4-D为诱导紫云英叶肉原生质体分裂所必需。其最佳组合激素为BA 0.21毫克/升和2,4-D 1.13毫克/升。葡萄糖作为渗透压稳定剂时,其浓度明显影响原生质体的存活率。弱光条件下培养比黑暗培养有利于叶肉原生质体分裂。由叶肉原生质体形成的愈伤组织能形成瘤状结构和根。  相似文献   

17.
巴豆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近年来巴豆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提出在化学成分、构效关系、药理等方面均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广义委陵菜属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光学显著 和扫描电镜,对新疆产双属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属花粉大多近球形,萌发孔多数,孔膜上有疣状突起,外壁纹饰为颗粒状,夹杂有小穴散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