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Albert Einstein医学院的Casadevail提出了对人类的微生物毒力组学的概念,他认为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相互作用可获得在动物宿主中致病的特性。每一种在土壤中栖身的微生物都有一套综合性特性,例如获得铁或产生分解蛋白的酶。当各种土壤微生物间互相传递基因后,这些微生物则可以获得在动物及人群中传播的特性,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能在37℃生长。作者认为微生物的毒力组学应包括所有能在宿主中致病的毒力基因,但每一种微生物具有独特的毒力基因(或基因簇),从而可具有独特的致病特性。  相似文献   

2.
新型药物靶点agr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菌能够引起人类痰病,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因为其具有毒力因子和致病力.为了感染宿主引起痰病,致病菌要针对宿主信号,准确调控毒力基因的表达.在病原菌中存在复杂的调节致病因子分泌的机制,附属基因agr系统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研究最多的毒力响应调节因子.综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agr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在新型抗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是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基础,涉及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的生存、复制、传播及致病等多个过程。病原菌在进化过程中发展了多种策略以攻击宿主,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毒力蛋白影响宿主细胞信号通路,病原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阻断宿主信号通路的激活,如乙酰化、β消除等。研究病原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规律,有望发现具有广谱作用的传染病防治药物。我们就病原体通过信号转导影响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肺炎衣原体是引起人类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原体.目前血清分类法只有1个血清型,近年来对它的基因分析提示可能存在不同的基因型.由属特异抗原基因编码的主要外膜蛋白、热休克蛋白、脂多糖作为毒力因子,在肺炎衣原体致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另外还有一些种特异抗原基因编码的毒力因子和由肺炎衣原体介导宿主产生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5.
群体感应及其在动物病原菌致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群体感应是指微生物群体某些基因的表达受到与群体密度相关的信号分子调控的现象。微生物以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化合物,某些短肽分子,呋喃酮类化合物,以及一些小分子物质为信号分子,介导不同的群体感应系统。各群体感应系统之间以平行协同或层次串连的方式组织起来调控微生物各种基因。众多病原菌致病基因的表达与群体感应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群体感应帮助微生物对宿主的侵袭和定殖;调控毒力因子的产生和作用于宿主;以及介导病原菌对宿主的免疫能力和药物抗性。进行群体感应对微生物致病过程调控的研究,将有利于从群体感应入手进行病原菌防控新策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鼠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杆菌STM)与宿主相互作用过程中,有众多的致病基因参与。这些基因少数位于毒力相关的大质粒上,绝大多数位于染色体上的病力岛目前已发现了3种毒力岛(SPI-1,SPI-2,SPI-3)和一些病力小岛,这些特殊基因构成了其致病性的分子基础。此外,它们还具有复杂,重叠的调节网络,可将环境信息传至调节蛋白,使基因表达随其感染宿主时动态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噬菌蛭弧菌生物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噬菌蛭弧菌的培养特性,温度对噬菌蛭弧菌的影响,噬菌蛭弧菌的生化特征,感染宿主的机制,在死的宿主菌中生长的特性,宿主的特异性以及噬菌蛭弧菌对致病菌的生物净化作用等生物特性的研究进展。研究认为,噬菌蛭弧菌是自然环境(水、土壤)中致病微生物的生物拮抗体,且极有可能利用它的寄生和溶解宿主菌细胞的特殊性,对环境水体的生物净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鉴定沙门菌噬菌体侵染裂解过程中的抗性菌株,研究抗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差异,为解决噬菌体治疗应用中的抗性菌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次级感染法和双层平板法筛选沙门菌噬菌体抗性菌,通过生物学特性和毒力基因检测比较宿主菌ATCC 13076及其噬菌体抗性菌株R3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小鼠攻毒实验和细胞粘附实验比较致病力强弱。【结果】噬菌体抗性菌株R3的生长速度较宿主菌略慢;生化及毒力基因检测均表明抗性菌株与宿主菌无差异;与宿主菌相比,抗性菌R3的LD50增加了74.8%(P0.05);对MODE-K细胞粘附能力稍弱,但是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表明,与噬菌体宿主菌相比,噬菌体抗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毒力基因并没有改变,对小鼠致病力减弱,但是对MODE-K细胞粘附能力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如要合理地设计抗微生物感染的菌苗,必须很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幸而,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是无害的,事实上许多还是有益的;只有少数具有致病性和毒力,这些致病微生物必须具有与无害的非病原体不同的生物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锌作为一种结构、催化和信号的成分,在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也是病原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不但参与病原微生物代谢和各种毒力因子的调控,而且是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中感染和定殖所必需的.铜绿假单胞菌侵染宿主发挥毒力时,宿主会采取营养免疫的策略来限制体内环境中游离的锌离子浓度而抑制该病原菌的感染和定殖.反过来,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1.
α疱疹病毒是一大类具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具有嗜神经性感染和潜伏感染的特性,对人畜的健康具有较大威胁。α疱疹病毒基因组能够编码多种蛋白,其中UL24是α疱疹病毒重要的毒力基因之一,能够编码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在调控病毒感染致病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本文主要对UL24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基本特性,UL24蛋白在α疱疹病毒的组装和复制、感染和致病以及抑制宿主天然免疫3个方面的调控功能进行了梳理,为深入理解α疱疹病毒蛋白的功能,以及进一步防控α疱疹病毒感染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朱静  王长军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8):1487-1492
高致病性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机制仍是未解之谜.毒力岛不仅赋予病原菌特殊的致病能力,而且在细菌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猪链球菌2型89K毒力岛功能性基因的深入剖析有助于更全面地掌握病原菌的致病特性.综述了猪链球菌2型89K毒力岛的结构与进化过程,以及国内外对毒力岛中二元信号转导系统、Ⅳ型分泌系统、ABC转运蛋白、毒素-抗毒素系统等重要基因的研究进展,力图从基因水平为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机制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体内诱导基因是病原菌在宿主体内能够表达而体外培养时却不能表达的功能基因,其对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的生存和致病具有重要意义。体内诱导抗原技术(in vivo induced antigen technology, IVIAT)已广泛应用于筛选病原体体内诱导基因,相较于其他用于筛选体内诱导基因的技术,IVIAT具有无需动物模型、检测病原菌在不同感染阶段产生的抗原等独特优势。IVIAT鉴定出的体内诱导抗原对病原体在宿主中的毒力、代谢及存活具有重要意义。现就IVIAT的原理、IVIAT筛选出的人类疾病相关病原菌的体内诱导抗原及其功能研究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土壤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操  Chen Ting-Wen  吴东辉 《生态学报》2022,42(8):3093-3105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的快速发展,动物肠道微生物已成为医学、动物生理学与微生物生态学等研究领域热点。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其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分,是驱动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因子。土壤动物体内的微生物由于与宿主长期共存,在与宿主协同进化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群落结构,能够影响土壤动物本身的健康,进而介导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的实现。近些年,土壤动物肠道微生物工作方兴未艾,日渐得到重视。总结了四个部分内容:1)首先总结了土壤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研究现状,该领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且近十年增长快速。土壤模式生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较多且更为深入。土壤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组成与驱动机制、共存机制及群落构建的理论研究是该领域前沿;2)进而展示了土壤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组成和研究方法,土壤动物肠道菌群组成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早期工作基于传统分离培养,近年来新一代测序技术推动了该领域发展;3)接着关注了土壤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学功能,总体上体现在肠道微生物能帮助宿主分解食物基质、参与营养利用、影响寿命和繁殖及提高宿主免疫能力,且其能够影响土壤动物的气体排放及介导其对生态系...  相似文献   

15.
转座子是DNA插入因子的一种,是指能在基因组间或组内跳跃的DNA片段。转座子作为插入突变剂或分子标签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因的分离和克隆,且因其独特的性质已成为发现新基因和基因功能分析的有效工具。这使得转座子无论是在单基因水平还是全基因组水平,都成为细菌、酵母和其他微生物研究的有力工具。简单而有效的体外转座反应可以对一些以往难以进行分析的顽固微生物进行转座诱变分析。而建立在转座子基础上的信号标签诱变技术和遗传足迹法的应用则发现了一些新的病原微生物毒力因子,从而可以更好地对这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进行阐述。这些再次说明转座子是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有力工具。本文综述了转座子及其衍生载体介导的一些技术,并讨论其在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致病岛是指细菌染色体上一段具有典型结构特征的基因簇,主要编码与细菌毒力及代谢等功能相关的产物。Ⅳ型分泌系统指革兰阴性菌中由多种蛋白分子构成的、通过菌毛样结构向宿主细胞注入毒力因子的分泌系统。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致病岛及其编码的Ⅳ型分泌系统是幽门螺杆菌关键性致病因子,有可能成为药物作用的新靶标,是近年相关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蛋白酶在真菌的生存和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被认为是病原真菌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病原真菌的蛋白酶可能参与真菌在宿主的黏附、定植和播散以及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过程。部分蛋白酶还被认为是变应原,可诱发哮喘和过敏性疾病。在不同的病原真菌中,蛋白酶作用也不同。研究蛋白酶的致病机制,可进一步了解真菌感染机制,为诊断及治疗真菌感染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毒力因子经Ⅲ型分泌系统转运入宿主细胞是肠道致病菌致病必需的。毒力因子分泌前,分子伴侣与毒力因子在胞质中特异性结合。侵袭质粒基因C(IpgC)是一个伴侣分子,能结合志贺菌的侵袭质粒抗原B(IpaB)和C(IpgC)。该研究报道了IpgC的晶体结构以及与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胞内寄生菌,可引起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致病机制复杂,可通过表达多种毒力因子等方式躲避或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并发挥其对机体的致病效应,实现其在宿主体内的长期存活。因此,布鲁氏菌病易转化为慢性感染。本文对目前已发现的多种布鲁氏菌毒力因子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认识布鲁氏菌病的致病机理,为布鲁氏菌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荧光差异显示技术在分离细菌体内诱导表达基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复杂的宿主环境,细菌是通过调节表达不同的毒力基因实施其感染过程。目前已建立起多种分析鉴定体内特异表达的细菌毒力基因的方法;其中荧光差异显示技术的应用为鉴定细菌的毒力基因以及揭示细菌致病机理开辟了新途径。本对此作一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