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充分利用了公社化的有利条件,在小麦播种前,全区开展了一个大规模群众性的灯火诱杀蝼蛄运动,取得了辉煌成绩。从1959年8月27日到9月10日,据11个县(市)不完全统计,平均每晚参加干部、群众80万人,最多达103万人,持灯40万盏,最多时达60万盏,火把火堆20万个,共诱杀蝼蛄21,000万头(折合70余万斤),可挽回84,000亩麦苗全部受害(每只蝼蛄按为害4尺麦苗计算),每亩按200斤计算,共可换回粮食1,680万斤。此外,还创造了一些土法、药治  相似文献   

2.
防治粘虫、地老虎的最有利时期是在成虫发生阶段,方法是以糖蜜诱杀剂诱杀为主,但是使用糖蜜诱杀剂在大面积上应用成本太高,因此我所进行了代用剂的研究。经过较长时间试验,结果证明以“麻饼发酵液”代替“糖蜜诱杀剂”效果良好。而且诱杀作用大于糖蜜诱杀剂,制法简单,成本低廉,宜于大面积应用。 一、试验结果 在1959年7月3~7日用两种液剂进行对比,其诱杀粘虫、地老虎成虫的效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3.
我场从1974年5月9—29日抓住诱杀地老虎蛾的有利时机,大搞群众运动,共放置273盘甘草水糖浆,共诱杀地老虎蛾19,624头,使9,000多亩玉米受害很轻,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甘草水糖浆是用切碎洗净的甘草根1斤,加水熬  相似文献   

4.
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我市鹿楼公社新村大队广大贫下中农,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狠批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积极扶植新生事物的成长,大面积推广了桐树叶诱杀地老虎,效果很好。诱杀率高达95%以上,基本上控制了地老虎对棉田的危害,作到了密植全苗。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Linnaeus)Xe-hsc70基因表达与高温耐受性之间的关系,比较热胁迫下Xe-hsc70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诱导表达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以八字地老虎4龄幼虫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编码热激同源蛋白70(70 ku heat shock cognate,HSC70)的基因(命名为Xe-hsc70)cDNA全序列与基因组DNA序列(Genomic DNA,gDNA),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比较分析不同热胁迫温度及不同热诱导时间下八字地老虎4龄幼虫体内马氏管、中肠、体壁、脂肪体与唾腺5个组织中Xe-hsc70基因在mRNA转录与蛋白表达两水平上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比较分析克隆得到的Xe-hsc70基因cDNA全序列和gDNA序列,结果表明Xe-hsc70基因含有8个内含子,最大内含子(561 bp)位于5′端非编码区,并含有一个类似热激应答原件HSE的核心结构序列(gaatatgCaGAAtgTTCcaGaa),其余内含子(长度在86~218 bp之间不等)均在编码区内,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八字地老虎hsc70内含子的具体数目及位置。组织差异性分析显示:在常温25℃条件下,Xe-HSC70在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在唾腺中表达量最低;经热激诱导后中肠、唾腺与体壁组织中Xe-HSC70的表达量与对照(25℃)相比显著上调,随着热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呈现出先升高后恢复至对照水平的变化趋势,脂肪体和马氏管Xe-HSC70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八字地老虎不同组织在应对热胁迫的过程中,抗逆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异。Xe-HSC70的不断积累是八字地老虎对热胁迫不断适应的一个过程,其组织中Xe-hsc70基因的高表达在八字地老虎抗热胁迫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八字地老虎的抗逆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蛙到底如何捕食,几年来在课堂上看挂图,在野外远距离观察,效果都不太理想。今年夏天,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捕捉几只幼蛙,在每个罐头瓶里放一只,再加入0.5—1cm深的水,以保持瓶内湿润的环境,盖上有孔的盖。先让幼蛙饥饿一天,然后分给每个观察小组。小组同学把活的苍蝇、地老虎、蝼蛄等投入瓶内。当昆虫飞近时,蹲着的幼蛙会  相似文献   

7.
利用糖液诱杀地老虎、粘虫,已在全国范围内普温推广,且效果良好。但根据预测预报试行办法中统一要求;诱杀地老虎和粘虫所需的糖液,每5日加半量,每10日换一次。我们以往在进行此项工作中,换去的糖液(称废糖液)全部倒掉,未曾充分利用起来,特别在糖类尚不能满足供应的情况下,实为可惜。为了充分利用废糖液,我们曾进行了一些试验,效果良好,现予以整理,供参考。 试验方法 (一)废糖液的处理分二种:一种是将废糖液用双层纱布过滤2—3次,除去杂质和蛾类残体,入锅内熬煑30—40分钟,在熬煑过程中仍须继续除去表面黑色杂质,待全锅呈泡沫状,再用慢火熬煑5—10分钟  相似文献   

8.
两种步甲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屈娟 《昆虫知识》1997,34(3):158-159
铜绿婪步甲HarpaluschalcentusBates和黑通缘步甲PterostichusvernalisPanzer是陕西关中地区农田步甲的优势种群。关于其食性有的认为它们是捕食性种类,有的认为是植食性种类[l~3]。为此,我们研究了它们对害虫及植物的取食情况,以期对其作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l.1研究材料我们采用陷阱诱集方法从田间采集成虫。饲喂的昆虫有粘虫LeucaniaseparataWalker、非洲蝼蛄GryllotalpaafricanaPalisotdeBeauvois若虫、暗黑金龟子HolotrichiamorosaWaterhouse幼虫、铜绿金龟子AnomalacorpulentaMotschulsky幼虫、小地老虎Agroti…  相似文献   

9.
黄标  吴彩秀 《昆虫知识》2006,43(4):566-566
蝼蛄是典型的地下害虫。在我国发生的有华北蝼蛄Gryllotalapunispina、东方蝼蛄G.orientalis、台湾蝼蛄G.formosana。近年报道还有金秀蝼蛄G.jinxiuensis和河南蝼蛄G.henana[1]。在广西发生的为东方蝼蛄,主要危害水稻,其次是麦、棉、烟等作物,还可取食杂草为主。蝼蛄咬食萌发的  相似文献   

10.
山东济宁专区湖窪地区之退水地带,年年因小地老虎幼虫将高粱、(?)等幼苗及春小麦莖咬断,形成減产或無收。1955年春,見报导地老虎成虫有棲于桃树及柏树籬之習性,乃于济宁县三区李庙乡試用糖漿毒液誘杀小地老虎成虫,結果在近百亩高粱地上获得保苗,未誘杀者缺苗或毁种而減产,例甚鮮明,效果良好。但同法在二区天宝寺窪地所作者,因施用时期晚而無效。1956年济宁南張区刘营社同法誘蛾共12天,誘杀成虫二万多头,然未保苗。  相似文献   

11.
用性信息素加农药诱杀器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汉杰  邱同铎 《昆虫知识》1998,35(5):280-282
在设计出性信息素加农药诱杀器后,以60、135、240、480个/km2诱杀器田间处理,看出以135个/km2诱杀器处理即有明显的防治效果。经在不同的虫口密度果园试验,以诱蛾量下降率、为害率和雌蛾交配率3项指标考察,该诱杀器1次挂出,在田间有效期达70~80天,取得了较理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淮阴地区小地老虎历年发生普遍而严重,不少区乡社春播玉米高粱苗吃光而重种的达3、4次之多,还保不住全苗,同时由于虫口密度大,幼虫在土下相互侵扰残杀,不仅白天出土为害,甚至爬上植株为害返青的麦叶和豌豆嫩头等反常现象。因此,在当前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地老虎的试验研究及防治工作乃是我淮阴地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三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干群的努力下,正确掌握第一代成虫发生期,使用糖醋毒液诱杀,获得良好成绩,并通过实践,初步了解第一代成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寄生于我国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上的蝼蛄菌属(Tettigomyces)11个种,其中新种1个:线状蝼蛄菌(T.filiformis Ye);国内新记录种10个:渐尖蝼蛄菌(T.acuminatus Thaxt.),非洲蝼蛄菌(T.africanus Thaxt.),短蝼蛄菌(T.brevis Thaxt.),毛生蝼蛄菌(T.chaetophilus Thaxt.),混淆蝼蛄菌(T.co-nfusus Thaxt.),蝼蛄菌(T.gryllotalpae Thaxt.),印度蝼蛄菌(T.indicus Thaxt.),间型蝼蛄菌(T.intermedius Thaxt.),翅生蝼蛄菌(T.pterophilus Thaxt.),普通蝼蛄菌(T.vulgaris Thaxt.)。本文所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非洲蝼蛄”应为“东方蝼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乐 《昆虫知识》1993,30(2):124-127
<正> 最早报道我国有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的是原苏联昆虫学家Bey-Bien-ko,他研究了采自我国东北及兴安岭地区的蝼蛄标本,鉴定为非洲蝼蛄G.africana Pali-sot。我国学者徐荫祺(Hsu Yin-chi)也报道了我国北平和江苏等地有非洲蝼蛄的分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三种蝼蛄的雄性生殖器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柏岐  牛瑶 《昆虫知识》2002,39(2):152-153
本文记述 3种蝼蛄 (单刺蝼蛄GryllotalpaunispinaSaussure,东方蝼蛄G .orientalisBurmeister及河南蝼蛄G .henanaCaietNiu)的雄生殖器  相似文献   

16.
蝼蛄的声学通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忠 《生物学通报》1995,30(12):6-7
通过对蝼蛄声学通讯的研究,揭示了蝼蛄鸣叫时发出的志信号对其种群所引起的行为反应,和蝼蛄声学通讯的特点,观察了发声器的结构与听器的作用。同时,记述了观察分析昆虫声信号的一般方法。声引诱的实验证明,不同参量的鸣声信号对蝼蛄的引诱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7.
我们南胡大队地处晋北忻定盆地,过去蝼蛄发生很多,为害严重,庄稼年年被害的残缺不全,产量很低,人们叫南胡是“老虫窝”。从1960年开始,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大队建立了植保专业队,坚持不懈地对蝼蛄展开了斗争。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逐步掌握了蝼蛄的活动规律,开展了有效地防治工作。现在,田间蝼蛄的密度已由每平方米0.55—0.7头压低到0.01—0.15头;缺苗断垄由20%以上,减少到2%以下,基本上控制了蝼蛄为害,保住了全苗。  相似文献   

18.
区别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及非洲蝼蛄G.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的形态,一向是根据体形大小及其后足胫节上缘内侧所生刺之数目。国内及日本多数参考资料上都是记载华北蝼蛄生有刺2个,非洲蝼蛄有刺4个,问题就发生在这里。 在农业昆虫实验中,比较此两种蝼蛄的形态时,同学们经常会提出下面的一个问题:非洲蝼蛄后胫节上缘内侧生有4个刺很明显,但华北蝼蛄生有刺2个则  相似文献   

19.
掌握蝼蛄的活动为害规律,提高除治蝼蛄的水平,是目前生产上的迫切需要。我们于1961-1964年以本所及沧州孙庄子为研究基地,在任邱、河间等县做了大面积考查,四年来在蝼蛄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及结合室内测定上获得了一些结果,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诱杀球诱杀成虫是有效防控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Tetradacus)minax(Enderlein)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明确了不同类型粘虫胶、是否添加食物诱芯、不同悬挂位置对诱杀球诱杀柑橘大实蝇成虫数量的影响,为高效利用诱杀球诱杀柑橘大实蝇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诱杀球选用直径7cm的绿色诱杀球、黄色诱杀球和直径14 cm的黄绿色诱杀球,共3种规格,首先比较诱杀球涂抹热熔压敏胶和液态粘虫胶的诱杀效果,然后比较诱杀球上方有无食物诱芯的诱杀效果,最后比较5个悬挂方位和2个不同悬挂高度的诱杀效果。【结果】第一,3种规格诱杀球涂抹热熔压敏胶均比涂抹液态粘虫胶诱杀柑橘大实蝇的数量多,其中黄色诱杀球和绿色诱杀球达到显著差异(P<0.05);第二,诱杀球上方添加食物诱芯降低了绿色诱杀球诱杀柑橘大实蝇的数量及其所占诱虫总数的比例,但增加了绿色诱杀球上非靶标昆虫的数量;第三,诱杀球悬挂橘树北面诱杀柑橘大实蝇的数量略高于其他方位(P>0.05),且悬挂于树冠3/4处比1/4处诱杀柑橘大实蝇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制作柑橘大实蝇诱杀球要选用热熔压敏胶,绿色诱杀球不宜与食物诱芯联合使用,诱杀球悬挂于橘树北面和树冠3/4处诱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