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利用合成食用着色剂的局限性导致食品工业探索天然色素,以用于食品加工。这种 betalain色素具有多种颜色,完全无毒,且非常有价值。瑞士洛桑大学和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 R.R.Leather 及研究人员发现,甜菜悬浮培养物生长率高,  相似文献   

2.
用天然色素为食品着色已有悠久的历史,既使在合成色素普及使用之后,天然色素仍然是重要的着色材料。在此方面,世界各国均有同样的倾向和经历。日本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是合成色素普及、需要量大大增加的时代。一九五七年,日本有26种合成食用色素.到六二年,经检查合格的合成食用色素年产量为580吨,相当于美国当时年产量的六分之一。之后,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进行了实验,合成色素的种类和数量都减小了。而天然色素则兴旺起来,需求量大大增加。一九七二年,美国就红色2号色素的安全性问题发生了争议,这就更加促使日本向天然色素方向发展。由于各公司生产的色  相似文献   

3.
天然色素由于安全性高,种类多,可以微妙调色,以及制造成本低等原因,已迅速进入着色剂的行列。我国已决定从一九九一年起,停止使用食品合成色素,并号召大力开发食用天然色素。葡萄是众所周知的一种美味水果。它在长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于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葡萄的品种甚多,但以紫皮葡萄数量最多。葡萄除晒制葡  相似文献   

4.
我国植物食用色素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人们使用的着色剂都是天然产品,除少数矿物颜料外,主要是植物源色素。我国古代就有以红曲米作为着色剂利用的习惯;在高等植物方面,生产蓝色、黄色、绿色的颜料的高等植物种类不少,大多沿用至今。自19世纪中叶以后,人工合成色素以着色牢固、鲜艳、成本低廉等特点,迅速占领了印染、食品等许多行业,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表明,一般合成色素都有程度不等的毒性,特别是化学结构含偶氮型的色素有可能在人体内成为致癌物。同时,在色素合成的过程中,还有可能污染有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因此,合成色素越来越使人们感到不安全。从20世纪50年代的100多种人工合成色素用于食品着色,到20世纪末,已有60~70余种被禁用了,而植物食用色素在食品行业中成为主要着色剂。近年来又涌现出多种有价值的高等植物源色素,我们选择其主要一些植物种类做些介绍,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消费者需要安全性、天然性、健康性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重要的一类食品添加剂——食用天然色素在日本受到了应有的重视。自1975年以来,日本开始以天然色素逐步地取代过去普遍使用的合成食用色素。目前在研究、开发和应用天然色素方面,日本均处于世界各国的先进水平。尽管天然色素普遍存在着纯度不  相似文献   

6.
食用天然色素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用色素是发展食品工业的关键成分之一。近20~30年来,由于食用合成色素的安全性问题,人们对食用天然色素的兴趣日益发展。食用天然色素包括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矿物的色素。因矿物色素大都对人体有害,现已不再用于食品着色。动物及微生物色素应  相似文献   

7.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对食用色素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目前,国内市场和食品工业使用的色素,绝大多数是合成色素。合成色素染着性和调色性好,但长期食用人们有一种不安全感,特别是最近发现某些合成食用色素有致癌危险之后,开发使用天然色素新品种、新工艺,已成为食品着色剂生产的迫切需要。从长远的观点看  相似文献   

8.
食用色素是食品加工中难以缺少的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因其来源,通常把食用色素分为人工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大类。多数的天然色素都是从人们习惯食用的水果、蔬菜或在其它植物中获取的,这类色素安全无毒,故深受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9.
商陆(Phytolacca acinosa)体内特别是果实中含有紫红色色素——甜菜苷,可用于食物着色和制造化妆品。利用培养细胞生产天然色素已成为细胞工程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在一般情况下,培养细胞内的目的产物比原植物中的含量低。本文主要报道商陆培养细胞中甜菜苷色素合成的诱导和高含量细胞株的细胞团块筛选法。经培养基筛选试验,建立了适合于商陆细胞生长与甜菜苷色素合成的二步培养系统。采用 MS 基本培养基添加 1mg/L的 NAA,1mg/L 的2,4-D 和0.1mg/L 的 BA 可诱导质地疏松  相似文献   

10.
天然色素由于安全性高,可以微妙调色以及制造成本低等原因,已迅速进入食品和化妆品等市场。为了促进对天然色素之一的花色素类的开发利用,本文介绍一种鉴别花色素种类的较为简便的方法,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天然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与生物技术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类胡萝卜素是重要天然食用色素族群之一,它不仅可为食品添色,还具有较高营养保健价值。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藻类、少数微生物和部分动物体内,但不同生物在合成途径细节及所积累的类胡萝卜素种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优化培养条件、转基因和水解酶辅助提取等生物技术手段提高了类胡萝卜素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使天然类胡萝卜素制品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食品毒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各种食品添加剂的要求日益严格。我国目前许可使用的合成食用红色素——苋菜红和胭脂红,其毒性已引起争论,美国于1976年宣布禁用苋菜红。因此,研制安全性高的新食用红色天然色素,是当前我国食品加工业的需要,它对防止食品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食品毒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各种食品添加剂的要求日益严格。我国目前许可使用的合成食用红色素——苋菜红和胭脂红,其毒性已引起争论,美国于1976年宣布禁用苋菜红。因此,研制安全性高的新食用红色天然色素,是当前我国食品加工业的需要,它对防止食品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天然落葵红色素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葵紅色素系以成熟的落葵果实为原料,经由物理方法提取获得的一种水溶性天然食用红色素。该色素在酸性至中性的介质中呈鲜艳的紫红色;经毒理学实验和卫生学检验,证明它是一种安全无毒,符合一般食品添加剂卫生学要求的良好的食品着色剂。据实验结果分析,落葵红色素中主要化学成分是甜菜花青素(betacyanines):甜菜苷(betanin)。  相似文献   

15.
一、天然色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食品都要讲究“色、香、味”,色字当头,可见其重要性,悦目的色泽不仅能引起人们的食欲,而且也能提高食品的商品价值。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发达,形形色色的食品,首先必须考虑有诱人的色泽,再配以优美的香味,才能吸引顾客。食品诱人的色泽,不能光靠食品自身本来的颜色,而必须人为地进行必要的修饰、强化,这就需要有能供食用的各种色素。十八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将合成色素使用到食品中,近代由于环境的严重污染及食物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容忽视的危害,一部分合成色素已被证实对人类健康有明显的影响而被禁用,目前美国只剩9种、日本11种、中国9种质量好的合成色素还允许用于食品中。食  相似文献   

16.
天然植物食用色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植物食用色素的研究概况陈业高(云南省昆明医学院预防医学系,650031)食用色素是食品的重要成分,近年来随着医学毒理学和生物学试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人,许多在食品工业中大量使用的合成色素被认为对人体有害,有的甚至致癌,因而世界各国开始禁用一些合成色...  相似文献   

17.
花青素苷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水溶性色素,不仅赋予了果实多彩的外表,还是天然食用色素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有关茄科蔬菜花青素苷的研究逐渐增多,文中从花青素苷结构及其生物合成途径、茄科蔬菜中花青素苷合成代谢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影响合成的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为进一步阐明茄科蔬菜花青素苷的合成及调控机理、更好利用花青素苷进行果色品质育种的创新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JH-2710放线菌产生的红玉色素,为一种红色粉末,在pH中性或偏碱时溶于水后呈现鲜艳的红色,提取物中还含有一种稳定的黄色组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证明无毒。本研究是在放线菌中寻找天然无毒红色着色剂的一次尝试。 近二十年来,食品、化妆品、医药用品使用的焦油类人工色素添加剂造成的公害,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以致成立了专门机构来进行监督和评定。先进技术国家再一次把注意力集中到天然色素的研究上。日本从1969至1973五年间,合成色素年产量减少了30%,而天然色素年产量增加了五倍。在天然色素资源中,已列入名单的将近三十余种,除了绿色和黄色色素获得一定程度的应用以外,可提供工业化生产和产生鲜  相似文献   

19.
发明内容: 利用柿漆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发色而作为食品着色剂,这一具有特色的多元酚色素的制造法。发明的详细说明: 近年来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已引起广泛重视,其品种数量大大下降,而人们对安全性较高的天然色素的开发具有强烈的要求。本发明成功地开发以柿漆作原料,制作安全性较高,同时具有很好的耐光性、耐热性和着色性的水溶性多元酚褐色天然色素。自古以来,多元酚褐色天然色素就作为巧克力、可可茶、咖啡和红茶等的着色剂成分而广泛用于食品,同时,多元酚褐色天然色素也广泛存在于其它多种水果、蔬菜和茶等植物中。长期以来,人们将其和食物共同摄取,因此其安全性极高。本发明是提供稳定和含有较多单宁以及价格低廉的多元酚原料。本发明利用自古以来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鲜食/加工紫薯中花色苷类色素的种类及其组成的差异性,同时研究在5种常见中式烹饪热加工方式下紫薯总花色苷的损失情况,以得到一种紫薯最佳的食用方式。方法:采用液质联用(HPLC-PDA-ESI-MSn)分析紫薯花色苷种类和结构,并用pH示差法探讨了5种中式烹饪热加工对紫薯总花色苷含量的损失。结果:鲜食紫薯共鉴定出17种花色苷,而加工用紫薯鉴定出9种花色苷。紫薯在5种热加工方式作用下,总花色苷含量均有损失,其损失率由小到大依次是微波<蒸<煮<低温油炸<烤。结论:经鉴定紫薯色素中花色苷种类组成非常丰富,但鲜食紫薯与加工用紫薯在其花色苷组成上还有较大差别。从花色苷损失率角度考虑,在5种中式烹饪热加工条件下,微波是其最佳食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