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农田黄毛鼠种群年度和季节数量动态。稻田区数量最高的季节为7~11月,冬春季12月~翌年6月相对来说密度较低,只是在3月份有一较小幅度增长。蕉田区黄毛鼠种群数量变化4~10月较低,11月~翌年3月数量相对较高,全年可以为呈马鞍形,即冬春较高密度,夏秋密度较低。山坡果园地小家鼠种群密度季节变化比较明显,也呈现冬春密度较高,夏秋密度较低的马鞍形曲线。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海南猕猴岭自然保护区海南锥+黄牛木(Castanopsis hainanensis Merr.+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 (Lour.) Blume)群落的植物区系组成、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2500 m~2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39科73属85种;种子植物区系以热带性质为主。(2)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占94.12%;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71.76%。(3)优势种群处于增长阶段;群落物种频度等级分布为A CB E D。(4)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为9.85,均匀度指数为0.74,Simpson指数为0.95,Shannon-Wiener指数为3.29;优势种群的优势地位明显,但幼苗更新不足,群落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较低,应加强就地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3.
在对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栖息地森林群落进行数量分类的基础上,运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方法对该地区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森林群落各层片之间的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栖息地森林12个群丛的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各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2)栖息地森林群落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R)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H)、Hill多样性指数(N1和N2)、Alatalo均匀度指数(E)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Simpson多样性指数(λ)与H的变化呈相反趋势。(3)栖息地森林群落内乔、灌和草3层的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各层片的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现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但各片层的均匀度指数存在差异,其中灌木层的均匀度指数差异较大,而乔木层和草本层均匀度在各群落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4.
果园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是害虫天敌多样性的基础。以广西横县境内莲州路荔枝果园为样本,调查其中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从群落物种的4个特征指数(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集中性指数)来分析果园植被多样性状况及季节性变化规律;同时调查分析果园栖生昆虫的种类、数量和4个相关性指数,探讨果园植被多样性与昆虫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9月间,果园植物多样性指数在0.842~1.370之间;物种均匀度指数在0.445~0.659之间;优势集中性指数在0.326~0.518之间。昆虫与植被多样性指数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同步,都在5~6月间。植被多样性指数较小起伏可导致昆虫多样性指数较大波动,说明栖息地植被多样性变化对昆虫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产生较大影响,昆虫多样性与栖息地植被多样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黄、渤海生态系统交错带长山列岛邻近水域鱼类群落种类组成和多样性,根据2016年10月,2017年1月、5月及8月进行的鱼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k优势度曲线等方法,研究了长山列岛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该海域共计捕获鱼类77种,以温水性、底层、洄游性鱼类为主,优势种组成季节变化明显,春季、冬季主要优势种为黄鮟鱇,夏季以日本鲭、鳀等中上层鱼类为主。全年共计出现洄游性鱼类46种,季节间物种迁移指数均在100以上,其中秋季物种迁移指数最大。鱼类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在春季最高、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秋季最高。夏季物种丰富度指数与表层水温呈显著负相关;冬季物种丰富度指数与水深、底层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底层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长山列岛邻近海域作为黄、渤海两大生态系统的交错带,鱼类群落表现出高物种多样性、洄游种多以及明显的时空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化学杀虫剂对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停止化学杀虫剂使用后多样性的恢复,结果表明化学杀虫剂对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及物种分布的均匀性等均有影响,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同害虫类,捕食性天敌和蜘蛛类的特征变化关系密切,经常使用化学杀虫剂的菜田与停止使用后的菜田相比,物种数量显减少,多样性指数降低,停止化学杀虫剂使用后,优势害虫的种群趋势指数明显降低,大敌对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增强,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增大,因此,限制化学杀虫剂的使用,恢复由于化学杀虫剂的使用而破坏了菜田环境,增强天敌对主要害虫的控制能力,这在菜田害虫生态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太白红杉群落交错带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样带法对太白红杉群落及其交错带进行调查,采用各群落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 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D)、Shannon 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种间相遇机率(PIE)及Pielou均匀度 指数(Jsw和Jsi),分析了6条样带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结果显示在环境条件(土壤和地形)变化较小、层 次结构剧变的群落交错带中,边缘效应明显。而在环境条件较差(即空间波动大)的群落交错带中,边缘效应 不明显,甚至无边缘效应出现。可见,群落的边缘效应不仅受小气候影响,也受地形和土壤等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澳门青洲山翻白叶树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样方调查结果,对澳门青洲山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与动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1 600 m2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47种,隶属于29科44属;对乔木层和灌木层主要物种的重要值以及频度分析结果显示,该群落是以翻白叶树为主的单优种群落,群落种类组成多样性和水平分布不均匀,其外貌终年常绿;对优势种种群的年龄结构分析显示,该种群处于增长状态;(2)整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为13.72,Shannon-Wiener指数为1.15,Simpson指数为0.875,均匀度指数为0.34,该群落的层次格局为:灌木层>藤本层>乔木层>草本层;(3) 与其他5个不同类型地区森林群的物种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澳门翻白叶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其他5个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9.
退化土地植被恢复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7种典型植被恢复群落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格局、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润楠次生林乔木层生物量最高,马尾松天然林灌木层生物量最大,油桐人工林草本层生物量最高,乔木层最低,毛竹-杉木林灌木层与草本层生物量最小,群落总生物量以马尾松天然林群落最高,荒草灌丛群落最低。2)乔木层物种以润楠次生林最丰富,多样性指数最高,物种分布最均匀;灌木层物种丰富度以毛竹-杉木混交林最高,油桐人工林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最大,优势度最小,荒草灌丛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最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以油桐人工林最高,马尾松天然林最低,杉木人工林草本层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最大,润楠次生林优势度最高;群落总体物种丰富度以油桐人工林最高,润楠次生林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种群分布最均匀,荒草灌丛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与优势度都最低。3)女儿寨小流域退化土地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可用"S"曲线较好地描述,双曲线能较好地描述群落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而生态优势度与生物量之间为非性线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喀斯特地区森林群落的演替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华山松(Pinusarmandii)群落的物种组成、植物区系特征、种群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37科69属81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32种、草本38种;群落内植物的科、属区系成分类型多样,以温带成分为主;生活型谱主要以高位芽植物(46.91%)和地面芽植物(27.16%)为主;乔木层华山松的重要值达58%,为群落的单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左偏正态型分布,树高分布集中在12~21 m,冠幅分布呈V型;乔木层与灌木层、草本层间的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D_M、多样性指数H和D_S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J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因此,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华山松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重庆四面山5种不同配置模式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对重庆四面山地区5种人工水土保持林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5种人工林群落以枫香+木荷+石栎+香樟+灌木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纯杉木林最次.(2)各多样性指数在不同群落间的变化以乔木层的枫香+木荷+石栎+香樟+灌木混交林、灌木层的石栎+木荷混交林、草本层的纯杉木林等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3)不同林型的物种多样性不同,其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也有较大差异.建议在四面山地区以及类似生态区的退耕还林过程中选择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的乔一灌结合混交林模式,以提高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实现理想的水土保持林功能.  相似文献   

12.
桂西不同灌丛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野外设定样方、每木检尺的方法,调查了桂西9个市县的10种不同灌丛类型群落,分析了灌丛群落优势种重要值、物种组成、生长指标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桂西灌丛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在调查的10个群落类型中,共有灌木树种87种,隶属于47科78属,以大戟科、蔷薇科和马鞭草科的树种较多;草本56种,隶属于31科48属,以禾本科、菊科和蔷薇科为主。灌丛群落主要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灌木层盖度为30%~70%,灌木的平均高度介于0.75~3.25 m之间,一般不超过5 m;草本层盖度为3%~90%,草本的平均高度在0.4~1.3 m之间,一般在1 m以下。不同灌丛群落的优势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均不同,单优势种群落的优势种重要值普遍较高;而多优势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即多优势种群落的物种数量多、分布均匀、结构更加复杂和稳定。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E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综合分析,群落9(白栎+马桑+火棘灌丛)和群落10(黄荆+灰毛浆果楝灌丛)的组成丰富、多样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3.
青海湖地区芨芨草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以青海湖地区典型的芨芨草群落为研究对象,用样带法进行了调查。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青海湖地区芨芨草群落的群落学特征,应用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和方法计测了青海湖地区芨芨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R0,R1)、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Hill指数n1、n2)及均匀度指数(E1、E2)。结果表明,青海湖地区芨芨草群落的组成成分简单,植物种类比较贫乏,北温带分布的属占优势;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种类居多,是该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的生活型;芨芨草群落垂直结构分异较为明显;芨芨草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群落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大小受立地生境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对于芨芨草群落而言,生境条件越适宜,优势种地位越明显,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越低;过度放牧地带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4.
 分析比较了暖温带中部至西南部20个落叶阔叶林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一般情况下,乔、灌、草3个层次的物种丰富度(Sp)和多样性指数(D和H′)多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但均匀度指数(Ea)则多以灌木层居高;2)处于亚顶极阶段的森林群落各层次多样性指数(D和H′)特征是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3)当群落处于顶极亚顶极阶段时,群落各层次的均匀度指数均在0.5以上;4)以群落总体重要值为测度指标来测度群落的总体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时,发现群落总体Simpson多样性指数(D)可用于判断群落稳定性的高低,即总体多样性指数D低于或接近0.5的群落其稳定性较差或为特殊生境下的群落类型;当总体多样性指数D高于0.5时有两种情况:群落的均匀度指数Ea大于D的群落为地带性群落类型,它们有很高的稳定性,相当于顶极群落,而Ea小于或与D接近的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在群落的演替动态方面处于顶极的前期,相当于亚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15.
选择合适的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标与多样性指数是进行群落多样性研究的基础工作。依据塔里木河上游荒漠河岸林样地调查资料,分别采用重要值、盖度和多度为测度指标比较了反映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12种多样性指数与异质生境群落多样性特征,并对多样性指数进行了相关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荒漠河岸林异质生境群落物种组成种类差异明显,轮南镇胡杨群落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最高,水工三连灰胡杨群落多样性最低,土壤水盐的空间异质性是引起荒漠植被空间分布与群落多样性差异的主导因子。表征荒漠群落多样性以重要值和盖度为测度指标优于多度指标,其中以重要值为测度指标来反映群落多样性更为合理。相关与主成分分析表明,均匀度与多样性指数间的相关性高于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且多样性指数受均匀度、优势度指数受丰富度影响较大,反映出荒漠河岸林群落多样性主要决定于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12种多样性指数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Ma)、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D)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异质生境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同时,针对高度生境异质性的荒漠植物群落,还应综合考虑群落物种组成与生境特征,选择合适的多样性指数组合可更客观地反映荒漠河岸林群落多样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鼎湖山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83,自引:1,他引:82  
根据鼎湖山自然保护区16个植物群落的样地调查资料,从种丰富度和不同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与植被类型、人为干扰程度、演替阶段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区植被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均匀率指数变化反映了其结构复杂程度、生境的差异。物种丰富和多样性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强而降低。群落内各层的物种丰富度的大小的顺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群落多样  相似文献   

17.
运用物种丰富度S、种群优势度D、群落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作为综合指标,分析了不同间作方式下麦田麦蚜Aphidius avenae主要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群落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麦-油间作田天敌物种丰富度多高于单作田和麦-蒜间作田,麦-蒜间作田和单作田天敌物种丰富度基本相同;不同间作处理天敌群落优势种在调查初期有所不同,而中后期皆为燕麦蚜茧蜂;麦-油间作田天敌群落多样性指数一直高于单作田和麦-蒜间作田;调查后期(5月8日后)麦-油间作田的寄生性天敌的优势度指数显著低于单作田和麦-蒜间作田,均匀度指数则显著高于单作田和麦-蒜间作田.说明麦-油间作,麦蚜天敌物种丰富度较高,群落较稳定性,在小麦灌浆初期即可对麦蚜为害起一定控制作用;麦-蒜问作对麦蚜天敌群落的结构特点及时间动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牛皮杜鹃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变化及相似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牛皮杜鹃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对不同海拔牛皮杜鹃群落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1)牛皮杜鹃群落相同海拔高度,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普遍高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自海拔1926—1986m,灌木层α多样性指数先降低后升高,1986m后再次降低,到达海拔2010m处达到最低点,适应高山苔原带特殊生境条件的物种逐渐增多,多样性指数开始回升。海拔2250m,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于平缓,物种组成相对较为稳定。海拔2528m以上,生物多样性再次呈降低趋势。草本层的α多样性指数中,物种多样性指数SW、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R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海拔1986m处时出现最小值,海拔2350m时达最大值。牛皮杜鹃群落α多样性指数间呈P0.01水平极显著正相关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贡献率最大,表现为丰富度指数(D1、D2)种间机遇指数(H)生态优势度指数(SN)群落均匀度指数(R)。(2)牛皮杜鹃群落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基本呈波形变化,草本层β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灌木层β多样性指数。在牛皮杜鹃群落物种沿海拔梯度的替换速率上,草本植物高于灌木物种。Routledge指数的变化趋势不显著。海拔1986m处和海拔2250m处,草本层Cody指数出现两处极值,海拔2250m以上群落灌木层之间差异和变化较小,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和Cody指数逐渐趋于平稳。(3)海拔梯度间生境及群落结构差异性越大,生物多样性变化越明显。海拔高度接近的群落间相似性系数较高,海拔是影响牛皮杜鹃群落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灌木植物在干旱区"山地-荒漠-绿洲"景观构型下的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以及灌木地景观特点,本文对额尔齐斯河流域典型地区灌木物种进行样方调查和区系分析,运用TWINSPAN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计算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研究区的灌木地景观的群落多样性。研究区被调查的植物有185种(灌木植物44种,草本植物141种),隶属于33科123属,其中以蔷薇科、菊科、藜科等西北干旱区的优势科居多。灌木物种的植物区系以北温带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为主。研究区灌木植物群落可划分为9种灌木群落类型或灌木地景观类型,分属平原和河谷灌丛、山地灌丛和平原荒漠类型,其群落多样性指数中,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优势度指数则与前三者呈负消长的关系;随着海拔升高,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变化均呈现单峰分布格局。灌木群落结构比较简单,物种组成相对稀少,物种分布不均匀,这与研究区所处的干旱区地理背景和灌木植物或群落生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20.
抗虫转基因水稻和化学杀虫剂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刘志诚  叶恭银  胡萃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2309-2314
从功能团优势度、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功能团个体数量、群落主要参数及群落结构相异性等方面,就含crylAb/crylAc融合基因的Bt水稻和化学杀虫剂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田相比,Bt稻田的节肢动物功能团组成及其优势度、各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分布、功能团内个体数量的时间动态、群落参数(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及时间动态在大多情况下均无显著差异,两者间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Bt水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基本无明显的负效应、而化防田的功能团优势度等群落特征指标与对照田相比,有时具有明显甚至显著的差异;群落结构相似性也较低.综合分析表明,Bt水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明显弱于化学杀虫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