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她与众不同的,是她自己的决定。在孩提时代,蕾切尔·卡逊就决心要做一名作家。文学的天赋,也许是天才,以及充满进取心的头脑使她产生了这种意愿。但这一切的基础,是极度热切的渴望。  相似文献   

2.
在和马丽华交谈之中,感觉她在自身的不同角色之间游离:面对一个美丽孤绝的高原,她首先是一个充满好奇心与激情的文学来客;而面对文化的西藏,她又成为一个冷静观察、睿智分析的见证人;那么,面对多年来自己生活的现实的西藏,面对这方百姓与热土,她又以自己的方式在关注和影响着周围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人鸥戏春城     
叶茵  吴兆录 《生命世界》2007,(11):90-93
某天,她从海上经过,风给了她一把钥匙,说,在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春天永远醒着。春天对于她当然是一种致命的诱惑,于是在一个特定的季节,她悄悄来到这里,在霞光中,她找到了一个充满爱情和自由国度,她在湖面上轻轻地兵团着,在昆明的天空中,一次又一次美丽而精致的飞翔。  相似文献   

4.
在达尔文遗留下来的书信中,有两封信从前认为是写给马克思的。一封写于1873年10月1日;1897年由爱德华·艾威林(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的丈夫)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予以公布。另一封是1880年10月13日写的;1931年以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所的名义首先发表于《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杂志第1—2期。近半个世纪以来,围绕着达尔文这两封未写收信人姓名的信件,提出了各种假说,引起了许多误会。尤其是在达尔文对待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5.
Cristina Mittermeier的文字充满了诗意,然而镜头中却是深深的忧虑。她决心投入自己毕生的精力去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之后,很快就意识到,用吸引眼球的图片比仅仅用科学更能有效应对环境所面临的挑战。关键的问题在于,对于自然保护摄影来说,使命感比技术更加重要。不仅要拍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照片,更要拍出能让自然界本身恒久存在下去的照片。这就是难度所在。她在雨林中的经历,完全可以写成一篇感人的小说,但是镜头说出了更为直接.更为强有力的故事,让人在感叹之余,想到了个体的生命和自然的家园那些无法割舍的关联,就像在都市的阳台上,可以看得见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作为国际保护摄影师联盟的主席的Cristina Mittermeier,她所做的工作意义非凡,她正带动更多的人,从都市的阳台上走下来,走入亚马逊热带雨林,将人类忧虑的目光,一点点变成可以奶切实实拥抱的关爱。[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说话的时候,主人家出去放羊的女儿回来了,名叫白马·仲嘎,16岁,没上过学,但经常跟父母表示很想去上学。从她懂事的时候开始就帮着家里放牧干活了,天天跟妈妈一起起早贪黑地挤奶、放羊。在我们跟文桑谈话的时候,女主人尕毛一直在帐篷里忙活着,一会儿煮茶一会儿切肉,听说我们想跟她聊聊女人的事儿,就一边手脚麻利地准备午饭一边用一句"牧人家的女人很辛苦"做了她的故事的开场白。  相似文献   

7.
张素君女士:首先对于很迟写回信,表示歉意。其实我因为感冒,三周来一直未痊愈,甚至也没到木原生物研究所去办公。现在已经完全康复了,请放心。您在信中提到罗兄的特别讲演,已发表在《东京植物学杂志》卷刀(1957)里,我已予以复印,另外寄上,而且把当时的开会节目单一同寄上。坎村老师已在去年(198N10月18日辞世。这以前,他的身体很衰弱,几年来一直在自己家里养病。去年春天,我去探望他老人家时,还能像常人一样说话。报村师母在长期护理着,看样子她很疲劳。但当我的面,也许为了让病人放心,她说老师心情很好,又吃得下,还…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发生在东北大兴安岭深山里的真实故事。故事发生的时候,我爷爷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太爷爷,还是一个9岁的小少年。据说,太爷爷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山里远近闻名的好枪杆(好猎手),而太爷爷自己,则从四五岁时起,就开始跟着大人们去山里打猎了。  相似文献   

9.
追访越境者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是什么使这些纯朴本分的农民,变成了一群甘愿以身试法的越境者?  相似文献   

10.
<正>蜜蜂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它常常让人害怕,又常常让人喜爱。人们喜欢它的时候,就夸赞它是辛勤耕耘的园丁。人们害怕它的时候,就说它是蜇人的毒虫。这是因为,人类大多数时候,都必须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世间万物,对世间万物进行审美。蜜蜂与人类的关系,就充满了复杂性。但总的来说,我国古代文化中的蜜蜂,是值得敬佩和喜爱的。作为"反面"角色的蜜蜂古代以动物来形容人的相貌、身材、声音、气质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鹰视虎步、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通报》从创刊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三十年来,从摸索创办到逐步发展,以及受十年内乱影响而中途停刊,直到打倒“四人帮”后的复刊,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纪念她三十周年的时候,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优点,改正错误,进而展望未来,提高刊物质量,使其在我国的“四化”建设中更加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是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  相似文献   

12.
小宠故事多我名叫黑球,却既不是皮球,也不怎么黑,而是只身披浅灰色绒毛的小獭兔;我看似温顺,却既不听话,也不乖,而是古灵精怪有点儿贼。小主人说,我是她收到过的最惊喜连连的生日礼物,想知道为啥惊喜连连要加引号?嘿嘿,看看我的光荣事迹你就知道了!我的一大特点是贪吃。有一次,趁主人在写作业,我  相似文献   

13.
远古的食人之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承认祖先有过这一不光彩的事,不知怎么从思想上就不那么舒服似的,对近期的祖先是如此,就是对距今几十万年的老祖先,也还是不离这个谱儿。不是吗,今天我们一提到人吃人,总觉得这是非常残忍的、难以使人相信的怪事。可是,历史无法避讳。食人之风在历史上的确是存在过的事实。达尔文在《一个自然科学家在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记》中写过南美洲火地岛吃人的情形:“根据洛乌先生所雇的男孩和琴米·白登(和达尔文同船回火地岛的男孩——笔者注)双方完全不谋而合的说法,可以认为下面的事情是确实无疑的:在冬天,火地岛人由于饥饿的驱使,就把自己的老年妇女杀死和吃食,反而留下狗到以后再杀。当洛乌先生询问这个男孩,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的时候,他就回答道:‘狗会捕捉海獭,可是老太婆就不会’。这个男孩就讲述怎样把她们杀死的情  相似文献   

14.
幸福漫游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什么?你不问我的时候还好;当你问我的时候,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哲学家们说幸福是生活的本质意义。那么它到底在哪里?在生活中追寻幸福的意义,这种感觉就像爱丽丝落人了她的兔子洞,一不小心就会迷路。所以,进入寻找幸福的旅程之前,不妨先参考一下写在洞口的漫游指南。  相似文献   

15.
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三百多位古生物学界的代表在园林城市苏州聚会,举行各种活动,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建立五十周年。古生物学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学术团体之一,她对团结古生物学界,促进古生物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古生物学家之家”。五十年来,这个“家”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热闹和兴旺过。在反映古生物学会五十年变迁的书刊展览室里,出现了一个  相似文献   

16.
每年我们都看到自然界在改变它自己的面貌,如春天和秋天。春天太阳的温暖光线使大地穿上了绿色的外装,于是就抛去了它的凋萎和枯黄;野兽的温暖的、稠密的毛皮在春天里脱掉,而在冬天又盖上;鸟类在秋天飞到很远的热带地方,而只在春天才回到祖国。  相似文献   

17.
主编寄语     
《化石》2004,(1):18-18
一年前的这个季节 ,我幸运地成了您———《化石》读者的一名公仆。在这 36 0多天里 ,为了咱们的《化石》 ,我和我的编委、编辑同事们“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结果 ,我们从广大读者朋友那里收获了莫大的欣慰。一封封充满关爱的来信和无数个带着朴实的各地方言的电话 ,让《化石》一年四季都沐浴在春风里。在这里我要说声道歉 ,因为编辑部人手太少 ,我们做不到给每一位热心读者都写回信。此刻 ,请允许我代表全体编委和编辑们向所有的读者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吧。在这过去的一年里 ,《化石》杂志有了自己的会员组织 ,会员们开始享…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一位学员给我电话,问我如何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她告诉我很讨厌这个人,因为不能摆脱这种讨厌的心理,所以很烦恼。我问她以前这个人在不在你的世界里。她说不在,只是刚认识一年多。我说,是的,你们只是在这一段时间相遇而已,接下来,不是你走过她,就是她走过你,要不就是岁月走过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目标,谁先走过谁就先获得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本材料书,供在农村工作的人们看的。本来在9月间就给这本书写好了一篇序言。到现在,过了三个月,那篇序言已经过时了,只好重新写一篇。事情是这样的。这本书编辑了两次:一次在9月,一次在12月。在第一次编辑的时候,收集了121篇材料。这些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大多数是1955年上半年的,少数是1954年下半年的。当时,曾经将这些材料印成样本,发给参加1955年10月4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扩大)的各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的负责同志阅看。请他们提出意见。他们认为需要补充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20.
评威尔逊《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美国出版了一本大书,书名是《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创立了所谓“社会生物学”这门新的学科,近三年多来在美英等西方国家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当这本书还在印刷中的时候,美国的《科学》杂志1975年第一期(1月10日)和第二期(1月17日)就在“研究消息”一栏中连续作了这门新学科内容的介绍。这本书一出版,美国最大的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