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本文比杉醇在氧化铝层析分离紫杉烷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紫杉醇在柱中的仪时间、流动相中甲醇浓度、介质的含水量以及操作温度是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当停留时间控制在45min以内,氧化是质经过脱水处理,降低甲醇浓度及温度控制在25℃以内时,可减少紫杉醇在氧化铝层析过程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2.
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中紫杉醇的代谢调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中紫杉醇的代谢调控甘烦远彭丽萍郑光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METABOLICREGULATIONONTAXOLOFCELLCULTUREFROMTAXUSYUNNANENSISGANFan-Yuan,PEN...  相似文献   

3.
产紫杉醇类云南红豆杉内生真菌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无菌技术从云南红豆杉中分离得到200余株内生真菌,经过PDA液体培养基发酵后用TLC、HPLC等方法检测,发现其中有一株的胞外分泌物中含有紫杉醇,标号12.3,2。经过形态学鉴别,其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利用微生物(特别是内生真菌)产紫杉醇是新的途径,该菌株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红豆杉紫杉醇提取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粉碎粒度、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红豆杉中紫杉醇得率的影响,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提取和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超声波提取法从红豆杉叶片中提取紫杉醇,用HPLC法对其进行鉴定,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将原料于95%烘箱内干燥至恒重,粉碎至100目,以95%甲醇为提取剂,于60℃提取20h,料液比为1:10,紫杉醇得率为0.086mg/g。结论:该法简单、快速、准确、适应性强,为紫杉醇的提取与检测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云南红豆杉中紫杉醇和四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红豆杉中紫杉醇和四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项伟张宏杰阮德春孙汉董(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650204)(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Contentsoftaxolandother4taxanediterpenoidsinTaxusyu...  相似文献   

6.
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L. K. Fu)的一株紫杉醇高产细胞系经过8年多的继代培养,仍保持较稳定的紫杉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能力.从此株紫杉醇高产细胞系的悬浮培养物中分离到8个紫杉烷类化合物,经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数据分析,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是2,5,10-三乙酰氧基-14-丙酰氧基紫杉二烯(1)、 2,5,10-三乙酰氧基-14-(2′-甲基丙酰氧基)紫杉二烯(2)、 2,5,10,14-四乙酰氧基紫杉二烯(3)、 2,5,10-三乙酰氧基-14-(2′-甲基-3′-羟基丁酰氧基)紫杉二烯及其差向异构体(4和5)、巴卡亭Ⅳ(6)、巴卡亭Ⅲ (7)和紫杉醇(8).化合物3、 5-7为首次从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到.定性分析表明,云南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液中的化学成分与培养细胞中的相似.另外,此株紫杉醇高产细胞系的紫杉醇含量可高达0.3%,可用来进行大规模培养.  相似文献   

7.
云南红豆杉细胞的悬浮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云南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中,适宜的培养基为B5,接种量为0.5~0.8g干重细胞/100ml培养基,2,4-D浓度为1.0mg/L;培养细胞的生长周期约30d;培养基中较高浓度的蔗糖(40g/L)可提高紫杉醇含量;添加的椰子汁(CM)、酪蛋白氨基酸(C)和水解乳蛋白(LH)3种有机添加剂均能提高培养细胞中紫杉醇的含量,但只有CM和CA能促进细胞的生长。于B5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H4NO3对培养细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种云南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分离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邱德有  朱至清 《真菌学报》1994,13(4):314-316
本文首次报道从云南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一种内生真菌,并用薄层支析技术对该真菌培养物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表明该真菌能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分离鉴定紫杉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合成了紫杉醇,我们利用固液分离、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富集、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低压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从中国红豆杉的细胞培养物中分离纯化了紫杉醇,用多种核磁共振波谱方法(^1H NMR,^13C NMR,DEPT,^1H-^1H-COSY,NOESY,HMQC,HMBC)结合质谱(FABMS),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方法鉴定了它的化学结构,证明与源于天然红豆杉植物材料提取的紫杉醇为同一物质。  相似文献   

10.
几种真菌诱导子对云南红豆杉细胞产生紫杉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自1993年以来,紫杉醇(Taxol)已成为临床上治疗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重要药物。由于其药源植物—红豆杉属植物(TaxusL.)生长非常缓慢,体内紫杉醇含量很低,且资源有限,所以人们一直在寻找解决紫杉醇药源短缺的方法。用红豆杉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紫杉醇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方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虽然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较多[1],但该研究仍处在试验阶段,还未见用此方法商业化生产紫杉醇的报道。其重要原因是目前红豆杉属植物离体细胞的紫杉醇产量还比较低,而且不稳。人们仍在继续寻找提高紫杉醇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氧化铝催化7-表-紫杉醇转化为紫杉醇的机理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碱性氧化铝作用下,云南红豆杉浸膏中-7-表-紫杉醇被催化转人继此 醇。该异构化反应是由氧化铝表面上酸中心,碱中心的协同作用而催化,在室温条件下就可进行,氧化铝到碱中心的种类和强度都将影响反应进行的程度,适量的甲醇对反应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碱性氧化铝作用下,云南红豆杉浸膏中7-表-紫杉醇被催化转化为紫杉醇。该异构化反应是由氧化铝表面L酸中心、碱中心的协同作用而催化,在室温条件下就可进行,氧化铝表面酸碱中心的种类和强度都将影响反应进行的程度,适量的甲醇对反应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吸附层析分离麻黄生物碱的过程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吸附层析取代现有的二甲苯萃取麻黄生物碱的工艺,重点考察了洗脱剂和操作条件对产品纯度和回收率的影响,发现在树脂吸附后的洗脱中,0.08M草酸的洗脱率最高,达99.3%,纯化倍数大于20;在操作条件中,进料量、pH和料液在层析柱中的停留时间影响最大:进料量增大导致纯度和收率的下降,树脂的动态吸附容量为27.5mg/mL树脂;停留时间在20rain时纯度较高,而洗脱率随停留时间减少却略有下降;pH=10时吸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三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水生态毒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小山  朱琳  田胜艳  郎宇鹏  李燕 《生态学报》2008,28(8):3507-3516
参考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生态毒性测试标准方法,以绿藻(Scenedesmus oblignus)和大型蚤(Daphnia magna)为受试生物,研究了3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纳米氧化锌nZnO、纳米二氧化钛nTiO2、纳米氧化铝nAl2O3)水悬浮液的水生生态毒性.结果发现,不同的纳米颗粒具有不同的毒性:nZnO、nTiO2和nAl2O3对斜生栅藻生长的 96 h半效应浓度(EC50)值分别为1.049、15.262、>1000 mg · L-1,而对大型蚤活动抑制的 48 h EC50 值则分别为0.622、35.306 mg · L-1和114.357 mg · L-1.据此可得到3 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水悬浮液的毒性大小顺序为:nZnO >nTiO2 > nAl2O3.此外,不同的生物对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敏感性也不同,除nTiO2以外,大型蚤对另外2种纳米颗粒的敏感性强于斜生栅藻.实验结果表明,人工纳米材料的生态毒性和环境效应不容忽视,应重视并深入研究此类纳米材料的毒性作用机制和影响因子,以便能对其进行更好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5.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茶黄素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首次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茶黄素单体成分,溶剂系统为乙酸乙酯-正己烷-甲醇-水(3:1:1:6),优化了分离茶黄素的条件。同时与SephadexLH-20柱色谱法梯度洗脱对比,结果表明,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时间相对较短,可进行较大量的分离制备。高速逆流色谱法较之SephadexLH-20柱色谱法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无不可逆吸附污染及不会导致样品化学变性。  相似文献   

16.
SDS-蛋白复合物的性质及其液相色谱分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一些常用的蛋白质液相色谱的分离方法,首次系统地研完了SDS-蛋白复合物的性质及其液相色谱分离规律,并对有关的原理进行了探讨。该项研究为膜蛋白及基因工程产生的包涵体蛋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17.
Ca3Al2Ge2O10:Cr3+ phosphors were prepared by a high‐temperature solid‐state method, and their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excitation at 550 nm, Ca3Al2Ge2O10:Cr3+ phosphors exhibited a broad red emission band at 697 nm in the range 650–750 nm that was caused by the 2E→4A2 transition of Cr3+. For the 697 nm emission peak, emission intensity reached a maximum at x = 0.07, and there was concentration quenching of Cr3+ in Ca3Al2Ge2O10; the corresponding concentration quenching mechanism was analysed. Under excitation at 262 nm, the Ca3Al2Ge2O10:Cr3+ phosphor showed a weakly broad emission band in the range 350–600 nm that was caused by intrinsic defects (V′′Ca and V′′O).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离理论的共性,通过薄层层析优化难分离物质对的最佳分离条件并直接放大到植物天然产物的工业制备分离。本文对实际应用中的溶剂组成、溶剂强度、溶剂用量及溶剂再利用等问题作了详细论述。最佳溶剂选择性可通过不同溶剂系统在薄层板上所给难分离物质对的最大Rf比值确定;在正相硅胶层析中,主要极性溶剂决定了物质的洗脱顺序;洗脱剂中极少量强极性溶剂(O.5%)或pH值的改变可显著改善拖尾现象;根据Rf值和容量因子(K)及洗脱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Rf在0.1~0.3为用于柱层析的洗脱溶剂强度的最佳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