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的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设计法考察不同影响因素对乳化溶剂挥发法所制得的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结果: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通过改变处方和工艺因素所制得的纳米粒,外观圆整,大小均匀,粒径可控,包封率多数可达50%以上。结论:优化确立了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的处方和工艺,可以制备满足不同要求的纳米粒。  相似文献   

2.
目的:肿瘤的多药耐药现象会显著降低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本研究通过制备抗肿瘤多药耐药的靶向给药系统来逆转肿瘤的耐药性以提升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该现象对癌症治疗的阻碍。方法:本文使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以含姜黄素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载体、以紫杉醇和磁性粒为核心的抗肿瘤多药耐药纳米粒,使用透射电镜和动态粒径散射仪等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和磁响应性测试后,使用MTT法测定纳米粒对肿瘤耐药细胞MCF-7/ADR的抑制率以探究给药系统的耐药逆转性能。结果:制备的抗肿瘤多耐药纳米粒粒径为105 nm左右,磁响应性良好。所制得载紫杉醇纳米粒包封率为74.74%,载药率为12.40%。纳米粒可以通过磁场和生物素受体介导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对粒子的内化,以增加抗癌药物的蓄积。与游离紫杉醇相比,逆转细胞耐药指数达8.5。结论:纳米系统在维持自身稳定性同时,能够凭借协同作用和靶向作用较大程度提升药物对耐药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硫酸长春新碱作为一种细胞毒型抗肿瘤药物,临床上多用其注射剂,虽应用广泛,但存在较多缺点,如药物半衰期短,代谢速率快以及毒副作用明显。本文目的是制备包载长春新碱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的阳离子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用复乳挥发法制备出目标脂质纳米粒;利用激光粒度仪对其粒径及zeta电位进行检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包封率和载药量进行测定;透析法检测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用小肠吸收法评价纳米粒的促进吸收作用。结果:制得的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92.4±4.14)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84±0.015,包封率为32.28%,Zeta电位为(30.6±4.09)m V,载药量为(1.56±0.10)%;体外释放实验显示在pH=7.4的中性释放介质中,硫酸长春新碱脂质纳米粒表现出缓释特性;小肠吸收实验表明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加入和阳离子纳米粒的修饰可提高小肠对药物的吸收。结论:阳离子硫酸长春新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具有缓释效果,并可以促进小肠对药物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我们设想通过磷酸钙药物载体与多糖的结合制备新型的疫苗佐剂,以提高疫苗传递效率,增强免疫应答。首先对云芝粗多糖进行提纯处理,随后利用高碘酸钠(Na IO4)氧化云芝多糖(PSK)得到多醛基产物,再以帕米膦酸二钠(PA)修饰,得到PSK-PA,利用红外光谱法对其产物进行鉴定。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功能化磷酸钙(PSK-CAP)纳米粒,利用动态光散射(DLS)粒度仪对纳米粒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选取最优结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最优条件下纳米粒的形貌。随后利用载有鸡卵清蛋白(OVA)为模型抗原的纳米粒(PSKCAP-OVA)验证对细胞活性影响,同时观察RAW264.7细胞对其吞噬能力。通过一系列的表征发现,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00 nm左右,且分散性良好,PSK-CAP-OVA纳米粒毒性较小,并且RAW264.7细胞更倾向于吞噬装载OVA的纳米粒,可以提高胞内OVA的浓度。总之,PSK-CAP纳米粒可为后续研究佐剂类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免疫增强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 目的: 制备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并对其体外转染效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增强效果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本课题组构建的口蹄疫DNA疫苗为模型药物,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观察形态;用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多分散度和zeta电位;凝胶阻滞分析测定基因在纳米粒中的位置;用体外基因转染实验评价纳米粒的转染活性。用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免疫雌性Balb/c小鼠,检测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结果: 所制备的载基因纳米粒形态规则、大多成球形,平均粒径约为150nm,多分散度<0.26,zeta电位约为21mV;凝胶分析结果表明质粒DNA与壳聚糖分子间可以通过电性结合作用而完全结合,基因几乎全部被包裹在纳米粒内部;体外基因转染实验表明壳聚糖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病毒基因递送载体能够高效传递DNA进入BHK-21细胞,基因能够在该细胞中高效表达;小鼠免疫实验表明纳米粒不仅能诱导机体产生较高的细胞免疫水平,而且体液免疫水平也显著提高。结论: 壳聚糖纳米粒能将基因递送到细胞内并且能够表达,小鼠免疫实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一种能结合钛表面的载药纳米粒及钛-载药纳米复合材料的组装和性质研究。方法:(1)多巴胺修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多巴胺-泊洛沙姆188(Dop-Poloxamer188)的合成和检测;(2)Dop-Poloxamer188作为表面活性剂、PLGA作为油相基质,制备纳米粒及纳米粒载药和表征;(3)钛片的预处理及钛片与修饰后的纳米粒的结合;(4)纳米粒修饰后的钛表面的表征。结果:新合成的Dop-Poloxamer188在285 nm左右有紫外吸收峰,说明多巴胺成功的修饰在Poloxamer188的两端;Dop-Poloxamer188能和PLGA制备出很好的纳米粒,平均粒径在110 nm左右,PDI小于0.1;多巴胺修饰的纳米粒与钛片通过简单的浸渍过程结合后,通过水接触角、场发射扫面电镜(Fe-SEM)、荧光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仪器检测都显示多巴胺修饰的纳米粒成功且牢固的修饰在钛片表面。结论:成功达到钛表面的载药纳米粒修饰的目的,为钛种植体的载药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血脑屏障使大部分的活性药物很难由血液进入脑内发挥作用。载药纳米粒具有脑靶向性,可显著提高药物在脑内浓度,成为药物突破血脑屏障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载药纳米粒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并对纳米粒载中药入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血脑屏障使大部分的活性药物很难由血液进入脑内发挥作用。载药纳米粒具有脑靶向性,可显著提高药物在脑内浓度,成为药物突破血脑屏障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载药纳米粒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并对纳米粒载中药入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新型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研制出质量稳定的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乳液制剂,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采用改良的溶剂蒸发法制备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粒径大小和分布;经超速离心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与载药量;考察藤黄酸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经急性毒性实验考察藤黄酸纳米粒的安全性。得到确定处方工艺为:水相∶有机相为2∶1(v/v),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5%(w/v),藤黄酸(GA)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1%(w/v),GA∶PLA为1∶4(w/w)。处方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51.36 nm;平均包封率与载药量分别为98.87%和13.3%;藤黄酸纳米粒的体外释药分为两相:突释期和缓释期;急性毒性试验测得藤黄酸纳米粒的ID50为26.3mg/kg。制备的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质量稳定、分散性良好。聚乳酸可能成为藤黄酸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PLGA-PEG为聚合材料,制备RGD修饰包载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RGD-NP—Fe3O4),用于脑胶质瘤细胞靶向核磁共振成像纳米探针。方法:采用沉淀法制备RGD修饰的栽超顺磁性纳米粒,考察纳米粒的粒径,电位等理化指标以及细胞毒性。通过细胞以及肿瘤球摄取实验,考察RGD.NP—Fe304的脑胶质瘤细胞靶向性。结果:制备得到的RGD-NP-Fe3O4粒径在85±7.5nm,电位为18+1.15mV。纳米粒浓度在300μg/mL范围内,对脑胶质瘤细胞均无显著毒性。经过RGD修饰后脑胶质瘤细胞U87对纳米粒的摄取效率大大提高,纳米粒穿透肿瘤球能力显著增强。结论:RGD修饰包载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是一种潜在的高效的脑胶质瘤细胞靶向诊断纳米探针和靶向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和poly(styrene-co-4-styrene-sulfonate)(PSS)制备带负电荷的牛血红蛋白纳米粒,并对其载氧性能和体外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出空白的PLGA-PSS的空白纳米粒,通过改变pH值,吸附牛血红蛋白,从而制备出牛血红蛋白PLGA纳米粒.通过TEM、粒径、Zeta电位、包裹率和载药量、体外释放及其携氧能力对该纳米粒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Hb-PLGA-PSS-NPsTEM电镜下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226.8±23.4nm,Zeta电位为-68.62 mV,优化条件后最大包裹率约为99.3%,载药量约为28.6%,在37℃,pH7.4的PBS溶液中释放缓慢.通过对Hb结构的分析表明此工艺未对蛋白的结构造成影响,体外携氧实验测量了P50(29mmHg)和Hill系数(2.036),结果说明该Hb纳米微囊具有良好携氧功能.结论:成功制备了一种Hb-PLGA-PSS-NPs纳米粒,稳定性好,具有很好的携氧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阿霉素-姜黄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复方纳米粒(DOX-CUR-PBCA-NPs),该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33±5.34nm,Zeta电位为+32.23±4.56 mV,阿霉素(DOX)和姜黄素(CUR)的包封率分别为49.98±3.32%,94.52±3.14%.MTT实验结果和Western blott实验结果均表明,DOX-CUR-PBCA-NPs与CUR-PBCA-NPs+DOX-PBCA-NPs体外对MCF-7/ADR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相当,下调MCF-7/ADR细胞中P-糖蛋白(P-gp)的表达也相当,较没有用PBCA纳米粒包载的游离药物、单一药物的纳米制剂及其他形式的制剂联用的抗肿瘤活性及逆转多药耐药的性能都显著增强.说明利用PBCA纳米粒同时包裹抗癌药物阿霉素与中药逆转剂姜黄素协同用药可以增强克服多药耐药(MDR)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两种阳离子纳米基因载体及植物基因介导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阳离子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 PEI)和壳聚糖(chitosan, CS)作为两种植物基因载体,分别制备了载基因PEI纳米粒(PEI/DNA)和壳聚糖-DNA纳米粒(CS/DNA),并对其形态、粒度分布、包封率、DNA结合的稳定性及纳米颗粒对DNA的保护等方面进行表征.并以GFP基因为报告基因进行植物细胞转染,比较两者转化效率.结果表明PEI/DNA纳米粒稳定性,对DNA的保护以及转染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壳聚糖-DNA纳米粒.  相似文献   

14.
以高分子多聚物聚乳酸(PLA)为材料,10-甲氧基喜树碱(Me OCPT)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10-甲氧基喜树碱缓释纳米粒,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缓释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球状结构,确定了最佳投料比为0.02∶1,平均粒径在100~250 nm之间,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3.57±3.45%和3.10±1.19%,体外持续缓慢释放达48 h以上,累计释放率超过70%,缓释效果明显。以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的载10-甲氧基喜树碱缓释纳米粒,为聚乳酸作为药物缓控释载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为难溶性小分子药物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具有被动靶向和酸敏特性的脂质混合纳米粒,以期提高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靶向递药效率,降低DOX的毒副作用,提高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微乳法制备磷酸钙纳米粒核,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混合纳米粒,硫酸铵梯度法包封DOX。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外观形态,用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电位,透析法评价阿霉素脂质纳米粒体外释药特征。用MTT方法研究阿霉素脂质混合纳米粒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对阿霉素脂质纳米粒的摄取。结果:体外释药结果显示阿霉素脂质纳米粒具有酸敏特性。流式结果说明A549细胞对阿霉素脂质纳米粒的摄取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显示阿霉素脂质纳米粒能将阿霉素递送至细胞核中。结论:阿霉素脂质体对A549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为进一步进行体内实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固体脂质纳米粒自1991年出现以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综合了传统胶体给药系统如乳剂、脂质体及聚合物纳米粒等的优点,同时避免了它们的许多缺点。本文综述了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适合工业大生产的方法,介绍了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其研究方法,并讨论了适合于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不同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载有胰岛素纳米粒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禁食12 h后,尾静脉一次性注射5%四氧嘧啶40 mg/kg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超声条件下,制备含胰岛素纳米粒,纳米悬液的胰岛素浓度为2 U/ml,于4℃冷藏保存。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口服胰岛素组(A组)、载胰岛素纳米粒组(B组)、皮下注射胰岛素组(C组)。分别于灌胃前、灌胃后0.5,1,2,4,8,12 h取血测定血糖。结果:口服载胰岛素纳米粒后能显著降低大鼠的血糖水平,起效时间晚于皮下注射胰岛素,但作用时间长久;而口服等量普通胰岛素血糖无明显变化。表明HTCC-ALG/OREC纳米粒在体内对胰岛素具有保护作用。结论:载胰岛素纳米粒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和缓释效果,是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口服蛋白质给药载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BSA作为模型药物,制备壳聚糖季铵盐-OREC复合物纳米微粒,建立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控释传递系统。方法:超声条件下,制备不同质量比的具有壳聚糖硅酸盐插层结构的复合物纳米微粒,观察其形态学特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同时,测定OREC对BSA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OREC-HTCC纳米粒子。电镜结果显示纳米粒呈圆球形,均匀,平均粒径约为30nm。红外图谱分析证实,HTCC插入了OREC插层中,BSA成功地包裹入HTCC-ALG/OREC混合材料制备的纳米微粒。加入OREC后,纳米粒子的包封率及载药量均明显提高,但随着加入量的增加,包封率及载药量逐渐减少。结论:OREC-HTCC纳米粒子是良好的蛋白药物载体,具有粒径小、包封率高、缓释效果好等优点,为CS-OREC作为潜在的药物给药系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粒给药载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粒用于给药载体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粒给药载体领域的最新进展 :包括纳米粒表面修饰特性、药物释放、载多肽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药物传输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紫杉醇(PTX)的PLGA微球(PTX-PLGANPs)。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乳化剂质量浓度、PLGA与紫杉醇质量比、油相用量、剪切速度4个因素对粒径和载药率的影响,优化纳米粒最佳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PLGA与PTX的质量比为4∶1,聚乙烯醇PVA用量0.1%,二氯甲烷用量为4mL,剪切速度为16000r·min^-1是纳米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下的PTX-PLGANPs多批次重复实验得到PLGA-NPs粒径分布为(207.1±20.5)nm,Zeta电位为(-23.8±2.5)mV,载药量为(14.45±0.04)%。制得的PTX-PLGANPs均匀圆整、理化性质稳定。冻干粉复溶溶液12h粒径变化不大,具有良好的药物稳定性,为新型抗肿瘤缓释制剂的研发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