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彭泽县1960~1986年第三代棉红铃虫百株孵量构成的离散数列进行数据处理,用微分方程进行拟合,并建立棉红铃虫灰色系统GM(1,1)长期灾变预测模型:x(t)=53.60952e0.17851(i-1)1.97246e0.03736(i-1)-3.56687e-0.19052(i-1)-46.93949。应用该模型进行回测和预测,回测符合率可达100%,1987~1991年的预测结果与实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在南通棉区,棉铃虫从价oveFpaampra(ffebner)属间隙暴发性害虫,以四代为主害代。对年代至今,棉铃虫已数度暴发,特别是进入如年代以来,爆发频率明显增加,为害更加严重。因此,做好四代棉铃虫发生趋势预报,及早掌握防治主动权,是取得防治成效减少棉花损失的重要保证。本站多年生命表研究结果和历年发生实况资料表明,本地夏季高温干旱与棉铃虫的暴发关系密切。为此,作者根据1972~1992年的对年中各年有关时段的气象资料及三代发生量,运用模糊模式识别的方法,组建了四代棉铃虫的预测模式[’-’],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回建…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发生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 及其长期灾变预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山东郓城26年(1974~1999)、德州22年(1978~1999)和江苏丰县20年(1980~1999)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关系及其时空动态规律,并选出相关显著程度P<0.05概率水平、空间分布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而稳定的组合作为关键预测因子组建了郓城、德州棉铃虫三代卵,丰县棉铃虫二代卵的预测模型,并筛选出最优长期灾变预警模型。结果表明:① 北太平洋海温场与棉铃虫种群数量消长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遥相关区域,其位置及范围随时间变化,但存在若干呈现出空间稳定性和时间持续性的大面积相关显著区域。② 郓城棉铃虫三代卵量和丰县棉铃虫二代卵量与北太平洋海温场的相关区分布形式很相似,与前两年1月份北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场存在大片相关显著的区域(35°~ 55°N,135°E~135°W),持续时间达4个月之久;而德州棉铃虫三代卵量与前两年7~9月份北太平洋低纬度海温有大范围相关显著区(1°~17°N,165°E~120°W)。 ③ 用前两年1~11月份北太平洋海温场相关显著区内各格点的月平均海温距平的平均值做因子建立了棉铃虫长期灾变预警模型,预测检验结果表明:郓城棉铃虫三代卵6年(1994~1999)中报准5年,丰县棉铃虫二代卵5年(1995~1999)中报准3年,德州棉铃虫三代卵5年(1995~1999)全部符合。据此可提前20~27个月做棉铃虫的长期灾变预警。  相似文献   

4.
褚茗莉  孙立德 《昆虫知识》1998,35(5):259-262
连续4年的试验证明,北方特早熟棉区,棉铃虫发生受温度、奇主等因于制约。在露地作物上,棉铃虫仅发生第二、三代及不完整的第四代。在一般年份,我省第四代棉铃虫孵化盛期在9月中旬前后,此时,棉铃虫田间寄主植株老化,幼虫死亡率极高。因为棉花等植株枯萎,露地蔬菜等寄主将遭受霜冻,缺少食物的第四代棉铃虫即使能发育至3龄,也会冻饿至死。1994年10月上旬,课题组曾在抚顺四方台受霜冻死亡的番茄植株上,采到了3龄棉铃虫(从虫孔大小、深浅识别)蛀食过的番茄果,但没找到活体幼虫。1995~1996年,课题组对室外人工饲养第四代棉铃虫幼…  相似文献   

5.
大棚番茄生长发育与棉铃虫危害的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晓峰  沈斌  罗志义 《生态学报》1997,17(3):303-310
根据1993~1994年大田资料建立了塑料大棚番茄的生长发育动态模型和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za(Hubner)取食为害模型,动态模拟了番茄的净光合产量和各器官的干物质消长,以及植株的形态建成和产量形成过程,模型把番茄繁殖器官的脱落按其成因归纳为生理的,环境的及病虫害引起的脱落,容量包棉铃虫取食为害模型偶联,棉铃虫对番茄的取食为害模型为第一代,第二代棉铃虫取食不同时期番茄各发育  相似文献   

6.
用氰戊菊酯对来自阳谷的棉铃虫(YG)Heliothisarmigera(Hubner)进行抗性品系的筛选。在15代期间经过9代的室内选育,获得抗性品系(Fen-R),抗性倍数高达2463倍,筛选后F1,代LD50值(24.1412g/头)比筛选前F1代LD50值(0.2020 g/头)提高了119.5倍。对来自偃师的棉铃虫(YS)进行了连续两代单对筛选,得到敏感品系(Fen-S),敏感品系的LD50值为0.0116g/头,接近1983年东台敏感品系的LD50值(0.0098g/头)。Fen-R抗性品系筛选前后分别测定了七种杀虫剂的剂量-死亡回归线,发现Fen-R抗性品系对溴氰菊酯[LD50(Fen-R)LD50(YG)=5.2X]和氯氰菊酯(2.5X)具有一定程度的交互抗性;而对功夫菊酯(0.66X),氯菊酯(0.87X)、灭多威(0.74X)及久效磷(1.5X)没有交互抗性。氰戊菊酯加Pb的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主要是由于多功能氧化酶的代谢作用。毒理学资料还暗示抗性为多因子(基因)的。  相似文献   

7.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消长律及危害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惠珍  王书魁 《昆虫知识》2000,37(3):146-148
通过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的系统6调查研究表明,(1)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蛾、卵无抗性表现,田间落卵量与常规棉田无明显差异,相反,二代棉虫百株累计卵量倒比常规棉处理区增加了216~274粒,增长幅度为30~38%,(2)转Bt基因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制作强,基本不用进行药剂防治,但对三代棉虫幼虫的抗性控制效果明显处降,田间3龄以上幼虫平均均20~40头/百株,多者达60头以上,仍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笔者从事水稻纹枯病研究工作,每3~5天即在稻田调查。1996年8月中下旬发现有虫暴露在水稻植株上为害,经鉴定确认为棉铃虫He伽ovefpaa七Wigero--xxx-xxuo。此类报道未见,故简报如下。(l)水稻品种为粳稻(武有粳3号);(2)调查稻田距棉田200~500m;(3)稻田中棉铃虫幼虫l~6龄均有;M幼虫均在稻株顶叶或穗部,水稻未抽穗时,幼虫啮食嫩叶叶肉,少数食成缺刻,抽穗后,幼虫多数爬至穗部咬食灌浆、乳熟稳粒;(5)千株有虫0~5头不等。1996年本市四代棉铃虫在棉田落卵量为1556粒/百株,属特大发生。笔者分析认为稻田中棉铃…  相似文献   

9.
运用加权频率法预测2代棉铃虫发生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靳桂芝  张会孔 《昆虫知识》1997,34(5):266-269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是棉花整个生育期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越来越严重地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及时准确地做出发生期预报,指导防治,减轻其为害,笔者根据本站1982~1994年间年系统调查资料,运用加机频率法[1]对2代棉铃虫发生期预报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1.1确定预报对象1992年以来,棉铃虫在华北各大棉区大面积暴发,产卵盛期明显拉长,世代重叠严重。过去选2代棉铃虫卵峰日为预报对象,在2代棉铃虫大发生的年份用于指导防治,时间上偏晚,因此针对近几年棉铃虫发生的新特点,选择2代棉铃虫卵始盛期(百株卵量…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不同统计方法预报棉铃虫发生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红霞  魏新田 《昆虫知识》1999,36(5):263-265
运用判别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1987~1997年棉铃虫历史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别建立了棉铃虫3代卵发生量的判别函数式和多元回归预测式。其中,降雨量(X_3)是棉铃虫发生量多少的关键因子,经统计测验和复相关分析,均呈极显著水平。同时,分析比较了两种统计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在测报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吴孔明  郭予元  吴燕 《生态学报》2002,22(7):1075-1078
1996-2000年期间先后在河北省廊坊市、北京市西郊和辽宁省辽阳市系统研究了不同代别棉铃虫成虫的卵巢发育特点及与季节性迁飞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湾南部的河北省廊坊市和北部的辽宁省辽阳市第1代棉铃虫成虫种群主要由外地迁人,第2-3代种群多数年份主要来源于当地,但部分年份亦有外地种群大量迁入,北京市西郊空中诱捕的棉铃虫1-3代成虫多为产卵前期个体,具迁飞昆虫的生殖生理特征,表明棉铃虫成虫迁飞活动存在于各个代别。  相似文献   

12.
不同照度对棉铃虫蛾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棉铃虫蛾分别在五个日龄(第二至第六天),各经过五个光照梯度的光照处理,结果表明,10-1~10-3lX照度范围是棉铃虫蛾比较合适的活动范围,计算同时表明,棉铃虫蛾在不同照度下的活动反应量差异显著,尤以在10-3lX照度下的活动反应量为最大,约88%左右。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田间种群抗药性的生态学干扰和生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建军  戴志一  杨益众 《生态学报》2001,21(10):1589-1595
从生态遗传学角度和抗性机制两个方面研究了作物布局和解毒酶系对棉铃虫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的影响,通过田间采样,测定了姜堰,如皋,兴化3个地区的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作物布局对棉铃虫菊酯抗性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寄主相对单一的棉花连片种植区(兴化)棉田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水平最高,是棉花春玉米混栽区(如皋)棉田棉铃虫抗药性的3.5倍,在邻近春玉米种植区的稻棉区(姜堰),棉田棉铃虫的抗药性水平,是4-5km外玉米田棉铃虫的4.8倍,研究同时表明,四代棉铃虫的抗药性比3代棉铃虫的抗药性下降了2.3倍,棉铃虫离体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表明,棉铃虫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对姜堰南部棉田和如振戴庄棉田棉铃虫的活体增效试验表明,多功能氧化酶是抗性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重要的解毒酶系,增效醚可分别增效22.79倍和12.33倍,羧酸酯酶对抗性棉铃虫的解毒代谢也有部分贡献,磷酸三苯酯可分别增效4.41倍和3.70倍。  相似文献   

14.
农业害虫发生动态的Fuzzy优选识别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山东省曲阜市1982-1994年二代棉铃虫发生动态的虫情与相应年份的气象资料进行了数量分析,应用Fuzzy优选识别原理,建立了二代棉铃虫发生动态的Fuzzy优选识别模式·对历史资料进行回代验证,其历史拟合率为 100%.书 1995,1996 两年的观测数据资料作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本研究为农业害虫发生动态的预测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沈进松 《昆虫知识》1997,34(2):73-75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是苏北盐垦区主要的棉花害虫常年发生量较大,尤其近年来发生量逐年加重,对棉花生产威胁极大。本人根据江苏省黄海农场1978年以来的历史资料,探讨棉铃虫在苏北盐垦区的发生特点,现总结如下。1发生世代与时间棉铃虫在苏北盐垦区常年发生4代,l代大多在棉田外为害,2~4代均在棉田内为害。特早发生年份,也有部分1代卵产于地膜棉田。1993年地膜棉田1代百株累计产卵对粒。如果8~9月份温度高,棉田内幼虫、蛹的发育进度快,也会出现不完全的5代。1994年8~9月份温度比常年高1.2℃,棉田内出现第5代棉…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蛾复眼视网膜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用视网膜电位(Electroretinogram,ERG)技术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成虫在暗适应过程中对单色光和复合光(即白光)刺激的光感受性变化,并初步分析了ERG的波形成分组成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⑴依ERG振幅大小(峰-峰值),棉铃虫蛾的光谱敏感曲线在340-605nm波谱内有三个大小不等的峰,其中第一峰位于绿-黄光区的562nm,第二峰位  相似文献   

17.
四代棉铃虫卵、幼虫在棉株上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燕涛  王东华 《昆虫知识》1998,35(5):286-287
1994~1996年,笔者结合棉铃虫的系统观察,调查了四代棉铃虫卵及低龄幼虫在棉株上的分布,并初步探讨了其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1方法1994年选定2块长势较好的棉田,每块田定2个点计50株棉花,从四代棉铃虫产卵开始日起逐日系统调查棉株各部位卵量。另外每块田定两个点逐日系统观察低龄幼虫的分布位置,调查方法同卵。1995~1996年分别在一、二、三类棉田及不用药棉田定50株棉花,从四代棉铃虫开始产卵起逐日观察记载卵的分布位置。2结果分析2.1棉铃虫卵和幼虫在棉株上的空间分市棉铃虫卵在果枝垂直方向上,从上至下递减,主要集中在顶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新疆第一个自主转Bt基因棉花品种国抗62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发育影响及田间抗虫效果,2005年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在室内以国抗62(转Cry1Ac基因棉花)和中棉35(对照常规棉花)的叶片饲喂棉铃虫幼虫,从幼虫发育历期、体重、存活率、化蛹等方面,分析了棉铃虫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国抗62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与对照相比,取食国抗62的棉铃虫幼虫1~6龄龄期分别延长了1.0,7.8,8.2,17.8,20.3和>21.3天;幼虫发育到6龄时存活率仅为2.6%,最终无一化蛹,而对照幼虫发育到6龄时存活率为91.8%,最终化蛹率为89.8%。田间小区调查结果显示国抗62对第2代棉铃虫有非常好的抗虫效果:两个品种棉田棉铃虫落卵量无显著差异,但国抗62棉田比对照棉田虫口数量降低85.7%,顶尖被害率降低94.4%,蕾铃被害率降低95.1%,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但国抗62对第3代棉铃虫的田间抗虫效果欠佳。棉铃虫在新疆棉田以第2代为害为主,因此,国抗62能够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不同寄主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RAPD技术对生活于辣椒,烟草和番茄3种不同寄主上的棉铃虫(Helicover pa armigera)种群,并以烟草烟青虫(H.assulta)为外群进行了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个处理内个体间最大的遗传距离均小于处理间最小的遗传距离,烟青虫的遗传距离为0.177-0.346,棉铃虫的辣椒种群为0.289-0.404,烟草种群为0.396-0.505,番茄种群为0.329-0.382,采用UPDGA法进行聚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各处理成聚的遗传距离为:烟青虫是0.334,棉铃虫的辣椒种群是0.372,烟草种群是0.463,番茄种群是0.360。各处理均首先成聚,棉铃虫与烟青虫成聚的遗传距离(0.703),稍大于棉铃虫各种群的成聚值(0.639)。上述结果表明,棉铃虫不同寄主种群已经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0.
孟祥玲  葛绍奎 《昆虫知识》1994,31(4):234-237
棉铃虫多胚跳小蜂是棉铃虫的一种寄生性天敌。该蜂一年1代,以幼虫在土内越复越冬(在棉铃虫幼虫体内),当5月份棉铃虫在麦田产卵时,该峰也同时羽化,并在棉铃虫卵内产卵寄生,当棉铃虫幼虫老熟入土后,该蜂突然行多胚生殖,一个棉铃虫幼虫体内有峰高达800~900头,棉铃虫则很快死亡。本文对该蜂的昼夜活动,田间消长、交配和产卵行为等都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