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麦穗期麦长管蚜发生程度的综合预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永存 《昆虫知识》1993,30(3):136-139
据9年资料,影响小麦穗期麦长管蚜发生程度的主要因子有:5月1~3日蚜量变动系数,5月1~5日每亩七星瓢虫数量,4月份平均相对湿度,3月中旬平均温度、3月份平均温度、4月上旬平均相对湿度。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其发生程度预测,准确率高,历史符合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王洪誉 《昆虫知识》1998,35(4):197-200
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是我地小麦穗期的主要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受虫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生期(穗蚜量达500头的日期)不同年份间差异很大。为了及时准确作出预报,指导防治,笔者应用模糊因素加权综合评判法对麦长管蚜发生期预测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研究方法1.1选取预报因子麦长管蚜的发生期主要受温度、降雨量等气候因素的影响。笔者对本站1982~1994年13年的系统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与发生期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2个:X1,3月下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相关系数r1y=…  相似文献   

3.
麦长管蚜发生量预测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我市10年资料,分别把小麦抽穗期(5月上旬)和灌浆末期(5月下旬)麦长管蚜发生量作为预报量,首先采用相关系数法选出(1)抽穗期蚜量预报因子:冬前秋苗期虫源基数(x_1);1月份平均气温(x_2);4月中旬降雨量(x_3)。(2)灌浆末期蚜量预报因子:5月上旬温雨系数(x_1);抽穗期蚜量基数(x_2)。然后分别采用“多因子简化综合相关法”和“模糊列联表法”进行预报,经回报检验,11年准确率分别为90.9%和86.4%,均明显高于经验预报,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麦长管蚜为害小麦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报道了麦长管蚜为害小麦的田间实验结果。分析表明:麦长管蚜为害小麦的关键时间是小麦灌浆期;对于郾师9号其经济阈限在灌浆前期是480头/百株或2402日头/百株的累积蚜量,在灌浆中期是185头/百株或922日头/百株的累积蚜量;对于冀麦19号,其经济阈限在灌浆前期为222头/百株或1110日头/百株的累积蚜量,在灌浆中期为369头/百株或1845日头/百株的累积蚜量。  相似文献   

5.
宁夏地区麦长管蚜远距离迁飞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1992—1978年的调查试验, 初步明确了以下事实:本地越冬的麦长管蚜尚未羽化, 田间已出现有翘成蚜;小麦苗期发现了穗期才能产生的穗型蚜;在冰冻期的高山上多次捕到有翅麦蚜;有翅成蚜大范围的“同期突发”现象;外来麦蚜占春季田间有翅蚜的98.8%以上.首次提出, 在有本地蚜源的情况下, 存在外来蚜源, 且外来蚜源可以成为春季田间麦长管蚜群的主体.本文分析讨论了迁入蚜源的可能基地和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对吡虫啉敏感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麦穗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 .)对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乳油的敏感度。结果表明 ,禾谷缢管蚜对吡虫啉的敏感度是麦长管蚜的 3~ 4倍 (基于LC50 的比较 )。在北京、河南、江苏、湖北、四川等地同浓度的吡虫啉对禾谷缢管蚜的防治效果要好于麦长管蚜 (特别是在低浓度时尤为明显 )。依据我国不同省份小麦穗蚜的优势种不同 ,建议用吡虫啉防治小麦穗蚜时 ,在南方麦区 ,禾谷缢管蚜为优势种的麦田 ,吡虫啉用药量为 15~ 3 0g(a.i) hm2 ;北方麦区 ,以麦长管蚜为优势种的麦田 ,吡虫啉的用药量应大于 3 0g(a.i) hm2 。  相似文献   

7.
麦长管蚜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麦蚜在我国分布广、为害重,又传播病毒病,是小麦的重要害虫。近年麦蚜的发生为害有增长的趋势,有些地方反映农药防效下降、用药次数增加。本文介绍1983—1987年5年中采用6个省市的8个地区麦蚜种群对6种农药进行了点滴法毒力测定。探明了张掖和高台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对氧化乐果产生10—15倍抗药性。用英国Rothamsted试验站的比色板试验法进行生化测定,结果同生物测定一致。作者认为该法是一种探测蚜虫抗药性简便可行的定性方法。用北京室内饲养的麦长管蚜以16种新老农药品种用点滴法进行了敏感水平测定,建立了麦长管蚜对16种供试农药的毒力基线。这对探测麦蚜抗药性、监测其抗药性动态变化打下一定基础。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和20多万亩的大面积示范推广,作者提出杀螟松是防治麦蚜较理想的候选农药品种,以替换当前使用的药效已下降的乐果和氧化乐果、替换当前使用的毒性很高的杀虫剂甲胺磷。  相似文献   

8.
影响麦长管蚜体色变化的主导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体色变化生态主导因素,田间红色麦长管蚜种群对不同抗蚜性寄主的反应和自然条件下,不同体色麦长管蚜的生殖力以及后代种群体色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麦长管蚜种群中红体色蚜虫所占比例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28,29,30,31℃时,红体色蚜虫所占比例分别为6.66%,38.30%,70.60%和65.24%。麦长管蚜体色变化过程中,温度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与光周期和寄主营养的关系甚微。红体色麦长管蚜在不同抗蚜性的品种上其种群消长情况存在差异。田间红绿体色麦长管蚜经2代观测,平均蚜量比值分别为9.96和15.85,生殖力差异不显著。在小麦抽穗期到乳熟期红体色麦长管蚜个体比例随着田间条件的改变逐代升高(分别由第1代的17.55%和14.70%增至第2代的29.80%和42.2%)。  相似文献   

9.
麦长管蚜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绍友  李定旭 《昆虫知识》1990,27(3):132-134
<正>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是我国小麦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不仅直接吸食小麦植株,还能传播大麦黄矮病毒,(BYDV),引起小麦黄矮病的流行,其损失更大。因此,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不少人对该种蚜虫的发生规律、危害损失及防治都进行了研究,但对麦长管蚜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尚未见到正式报道。为此,我们于1987年冬季在西  相似文献   

10.
麦长管蚜及蚜茧蜂空间格局的地学统计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应用地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麦长管蚜及蚜茧蜂种群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麦长管蚜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曲线皆为球型,其空间格局为聚集型,变程在33-57cm之间;蚜茧蜂种群的拟合半变异函数曲线也表现为球型,呈聚集空间格局,空间变程在36-55cm之间,并与麦长管蚜种群在数量和空间上有较强的追随关系,说明蚜茧蜂种群是麦长管蚜种群的优势种天敌。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抗性对麦长管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高崇省 《昆虫知识》1994,31(4):201-205
本研究采用室内、外结合的方法,分苗期和拔节期,对大田抗蚜性鉴定中表现不同的10个小麦品种的抗性对麦长管蚜种群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品种抗性对麦长管蚜的存活率、发育进度、繁殖力有一致的抑制作用;品种间抗蚜性存在显著差异。同时通过组建不同品种上麦长管蚜繁殖特征生命表,从量的角度揭示了小麦品种抗性与麦长管蚜种群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不同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的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对18个品种98-10-34、PI-矮、千斤早、XZ1三代、AmigoF3、98-10-30、98-10-35、Tm44、98-10-9、Amigo、XZ13三代、98-10-32、AmigoF2、AmigoF4、PI-高、XZ13母本、陕229及Largo进行耐害性测定,对小麦的感蚜量做了系统调查,分别分析各品种耐害补偿功能及自然感蚜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品种Tm44、AmigoF3、Amigo、AmigoF2、AmigoF4和98-10-9虽然自然感蚜率比较高,但与同类相比减产率却不高;品种Largo、98-10-32、陕229、98-10-35、XZ13母本、PI-高和XZ1三代自然感蚜率比较低,而且其减产率也相对较低;品种PI-矮不仅自然感蚜率高,减产率也排名第二;98-10-34为明显感虫品种,还有98-10-30、XZ13三代和千斤早因为虽然感蚜率最小,但减产率相对较高,所以也是感虫品种。采用室内网罩饲养实验系统研究4个小麦品种陕229、98-10-9、Tm44和largo对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生命周期及生殖情况等的影响,同时通过组建不用品种上麦长管蚜繁殖特征生命表,从量的角度揭示小麦品种抗性与麦长管蚜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和净增值率的影响明显不同,品种间抗蚜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田间使用小麦互益素--水杨酸甲酯和6-甲基-5-庚烯-2-酮对麦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异色瓢虫和燕麦蚜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互益素虽然没有明显改变麦长管蚜的田间种群变动趋势,但显著降低了麦长管蚜的种群数量.使用小麦互益素能够恶化麦长管蚜的生存环境,使有翅蚜数量明显增加.尽管小麦互益素使天敌物种丰富度有所下降,天敌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下降,但燕麦蚜茧蜂、异色瓢虫等优势天敌的种群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因此,田间使用小麦互益素对控制麦长管蚜的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抗性的模糊综合决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50个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抗性鉴定指标值进行模糊统计回归分析,提出了品种自然感蚜量、蚜虫在品种上的累积存活率、平均发育历期、产仔率、内禀增长率(rm)及品种耐害性等抗性指标的模糊隶属函数,建立了品种抗性的模糊综合决策模型。对10个品种的抗蚜性综合决策结果表明,陕167的综合抗蚜性最强,83(37)65、(87)113、82246次之,小偃6号最差。同时,综合型决策模型的决策结果最优,精度高,保留较多信息。  相似文献   

15.
郭光喜  刘勇 《昆虫知识》2005,42(5):534-536
用四臂嗅觉计测定了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对小麦植株挥发物及麦蚜取食诱导挥发物的行为反应,揭示了2种麦蚜的嗅觉及小麦植株的诱导防御反应特点.在所选的13种小麦植株挥发物及蚜害诱导挥发物组分中,6-甲基-5-庚烯-2-酮、6-甲基-5-庚烯-2-醇和水杨酸甲酯对这2种蚜虫表现出强的驱拒作用;反-2-己烯醛对麦长管蚜的有翅和无翅蚜的吸引作用最强;反-2-己烯醇对禾谷缢管蚜的无翅蚜吸引作用最强,反-3-己酰醋酸酯对禾谷缢管蚜有翅蚜的吸引作用最强.说明麦蚜取食能诱导小麦植株的防御反应,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及其不同蚜型间嗅觉反应的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6.
模拟风雨对麦长管蚜自然种群发展的干扰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李克斌  尹姣  曹雅忠 《昆虫知识》2011,48(6):1646-1654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大害虫,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本研究采用人工模拟风雨气象因子的方法,研究了吹风和喷水对麦长管蚜种群数量的干扰作用,解析了麦长管蚜在种群不同发展阶段受模拟风雨干扰后种群变化的特征,明确了麦长管蚜受模拟风雨作用影响其种群生长的关键时期。结果表明,在小麦田进行模拟风雨试验,处理强度越大,防治效果越好;有目标的对靶喷施处理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非目标喷施处理;确定人工喷水或吹风处理的最佳时期为小麦灌浆初期,即在该阶段进行一次喷水处理,可以获得最佳的防治效果和保产作用。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dole alkaloid contents of five winter wheat varietie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ole alkaloids and carboxylesterase activities of Sitobion avenae (F.) from wheat ear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KOK1679 and My295, highly and moderately aphid-resistant varieties, had a high indole alkaloid content during vegetative growth. During their reproduction growth, resistant varieties had a high alkaloid content in penultimate leaves, and indole alkaloid contents of KOK1679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varieties in wheat ears. The indole alkaloid contents of all varieties were low in flag leaves except for Han4564 .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shown between carboxylesterase activity in aphids collected from wheat ears and indole alkaloid contents in ears of the wheat varieties ( r  = 0.9646).  相似文献   

18.
张广珠  胡春祥  苏建伟  戈峰 《生态学报》2009,29(9):4745-4752
在加倍CO2浓度(0.7 mL/L)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小麦感蚜品种(铭贤169)和抗蚜品种(KOK1679)幼苗30d,正常CO2浓度(0.35 mL/L)处理为对照.应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在苗期小麦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蚜虫在加倍CO2浓度下生长的2个小麦品种上的取食过程中,电势降落次数(pd波个数)显著增加,刺探总时间(C波总时间)显著延长,首次出现在小麦韧皮部取食的时间(E2)显著滞后,被动取食持续时间(E2波的总时间)显著拉长.因此,加倍CO2浓度可能通过影响小麦而对麦长管蚜的取食行为产生了明显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小麦抗蚜品种(系)或材料的抗性遗传测定及筛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测定了部分小麦品种(系)或材料的丁布(DIMBOA)含量及几个和抗蚜性有关的物理性状(叶、叶毛长度和密度,蜡质含量),同时对这些品种(系)或材料进行抗麦长管蚜(Macrosiophum avenae(F.))鉴定,统计其累计蚜量。结果表明,丁布含量及各物理性状与累计蚜量均成负相关关系,通过多目标综合决策分析,认为1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cum)和材料98-10-9是比较好的抗性种质资源,生产上广泛推广的千斤早是感蚜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靳然  李生才 《昆虫学报》2015,58(8):893-903
【目的】建立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病虫害预测预报模型,对提前采取防病防虫措施、减少农作物病虫害损失、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1980-2014年麦蚜发生程度和气象因子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40个基础气象因子中整合形成9个新的自变量输入模型,采用试凑法筛选隐含层节点数,用1980-2009年的数据进行网络训练,对2010-2014年麦蚜发生程度进行回测,建立了以Morlet小波函数为传递函数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并与以Sigmoid函数为传递函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小波和BP神经网络两种模型对训练样本的平均拟合精度均有10年以上超过80%,两者MAPE 值分别为 89.83% 和83.07%,MSE 值分别为0.0578和0.6192。【结论】两个模型都能较好地描述麦蚜发生程度;从预测精度和模型的稳定性来看,小波神经网络好于BP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