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寄生蜂是寄生在寄主体内或体外的一类重要天敌昆虫,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寄生蜂对寄主的确定主要依靠触角敲打和产卵器刺探共同完成,作为寄生蜂的重要感觉器官,触角和产卵器上着生有不同种类的感受器,在其寄主搜寻和产卵识别等过程中起着感受外界信息的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寄生蜂触角和产卵器上感受器的研究进展,包括感受器的类群划分、超微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并对该领域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展望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深入研究寄生蜂的寄生行为,揭示其对外界信息的感受机制以及将来利用寄生蜂进行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毛虫雄蛾触角毛状感受器的细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gus(Walker)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在触角鞭节的每对侧枝的内侧(迎风面)着生许多毛状感受器。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及位于其下的三个感觉神经原和三个呈同心排列的辅助细胞-鞘原细胞、毛原细胞和膜原细胞构成。几丁质表皮毛上有许多孔。毛腔内充满感受器淋巴液。感觉神经原发出的树状突伸入毛腔,浸浴于感受器淋巴液内。这些结构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司嗅觉的化学感受器。雄蛾终生不取食,推断它的嗅觉感受器主要用以感受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帮助寻找配偶。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毛虫雄蛾触角毛状感受器的细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在触角鞭节的每对侧枝的内侧(迎风面)着生许多毛状感受器。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及位于其下的三个感觉神经原和三个呈同心排列的辅助细胞──鞘原细胞、毛原细胞和膜原细胞构成。几丁质表皮毛上有许多孔。毛腔内充满感受器淋巴液。感觉神经原发出的树状突伸入毛腔,浸浴于感受器淋巴液内。这些结构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司嗅觉的化学感受器。雄蛾终生不取食,推断它的嗅觉感受器主要用以感受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帮助寻找配偶  相似文献   

4.
【目的】甘草胭脂蚧Porphyrophora sophorae Arch.是一种典型的土栖性蚧虫。本研究旨在了解该虫触角的结构及其对土栖环境的适应性。【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甘草胭脂蚧雌成虫触角以及触角感受器进行了观察。【结果】甘草胭脂蚧雌成虫触角由9节组成,各触角节粗而短,各节间连接紧密,使触角形态呈现出较为粗壮的特点。在触角上分布着4种感受器29~48个,包括2~5个B9hm氏鬃毛,5~12个无孔毛形感受器,10~15个腔锥形感受器和11~22个多孔钉形感受器。根据各感受器的结构特点,判断它们分别具有自体感受、触觉感受、温湿度感受和嗅觉感受的功能。触角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触角的3个节上,分别是:柄节,具2~4个B9hm氏鬃毛;第3鞭节,分布有6~10个腔锥形感受器;第7鞭节(即顶节),大多数的感受器都分布在这一节的端部,包括3~8个腔锥形感受器,4~11个无孔毛形感受器和11~22个多孔钉形感受器。而在触角的其他节上几乎没有感受器分布。【结论】甘草胭脂蚧雌成虫触角有着许多不同于其他蚧虫触角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与其土栖性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嗜虫书虱触角的超微结构及其在交配行为中的作用,对于其生物学和行为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Quanta 250型扫描电镜对嗜虫书虱触角超微结构进行研究,在Lei CAEZ4HD型解剖镜下用WPI500374型显微剪刀分别剪去雌、雄虫触角及触角不同部位后,利用Smartzoom 5型超景深显微镜观察其交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嗜虫书虱雌、雄虫触角形态类似,均属于线状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分13个亚节,成虫触角感受器主要有微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SC1、SC2)、锥形感受器(SB1、SB2)和B9hm氏鬃毛4类感受器6种形态,绝大部分触角感受器分布在雌雄触角的背面、腹面和外侧面,两性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和分布无明显差异,但数量差异明显(雌、雄虫感受器的数量分别约为8280和7240)。嗜虫书虱触角在交配行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雌虫触角的梗节在交配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其次是柄节,再次是鞭节;雄虫触角的鞭节部位起着主要的作用,其次是柄节和梗节。结合其交配行为并参考其他昆虫触角感受器的研究结果,推测雌虫触角柄节和梗节上分布的B9hm氏鬃毛和雄虫触角鞭节上分布的微毛形感受器在两性识别中起着主要作用,雌、雄虫触角上分布的两种刺形感受器(SC1、SC2)和两种锥形感受器(SB1、SB2)在交配过程中有机械感受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嗜虫书虱的行为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和电生理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红火蚁触角及其上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艳  罗礼智 《昆虫学报》2005,48(6):986-992
应用扫描电镜对采自我国广东吴川和广西南宁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有翅雌蚁和雄蚁触角的形态和感受器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蚁、雌蚁和雄蚁的触角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工蚁和雌蚁的触角为膝状,末端2或3节膨大为棒状,雌蚁的触角11节,比工蚁(10节)的多1节。雄蚁的触角为线状,12节,末端没有棒状结构。工蚁和雌蚁的触角上共有7种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曲毛形、锥形、腔锥形、坛形、刺形感受器和Böhm氏鬃毛,前6种感受器大多集中在触角末端的棒节,棒节以外的各鞭节上主要是毛形感受器,Böhm氏鬃毛则分布于柄节和梗节的基部,鞭节上无此感受器。雄蚁触角上也有7种感受器,但其分布与工蚁的有较大差异,Böhm氏鬃毛的分布与工蚁和雌蚁的相同,锥形感受器分布在末端2节,坛形感受器分布在末端3节,其余的4种感受器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各鞭节,而不是聚集在端节。另外,新发现雄蚁中存在一种与已知的毛型感受器不同的超短毛状感受器,定名为超短毛感受器。最后,对红火蚁的触角及感受器在蚁群社会性行为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蒲氏钩蝠蛾Thitarodes pui(Zhang et al.)是冬虫夏草寄主昆虫之一,其雄成虫触角感受器在求偶交配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本研究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蒲氏钩蝠蛾雄成虫触角上的化学感受器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雄成虫触角上有7种感受器,即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钟形感受器、Bhm氏鬃毛和鳞形感受器,其中以毛形感受器和鳞形感受器数目最多,腔锥感受器又分为长栓形和短栓形两种。综合本研究结果与已知蝠蛾的触角感受器,发现蝠蛾触角感受器在表面结构、感受器类型等方面与其它鳞翅目昆虫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有瓣蝇类隶属于昆虫纲双翅目,其物种多样性高,适应能力强,生态类型丰富,与人类关系密切,是开展昆虫适应演化研究的理想类群。触角是有瓣蝇类最重要的嗅觉感受器官,在其精准寻找食源,高效完成交配、产卵等生活史环节中都起着获取外界信息的关键作用。目前已有大量对于有瓣蝇类触角感受器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对触角感受器形态名词的使用存在诸多差异、混乱和歧义,使得不同研究间难以相互参考。本文统一了之前研究中有瓣蝇类触角上常见的各类感受结构的不同名词;并结合其它昆虫类群的相关研究,综述了各类感受器在形态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该领域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 蜚蠊,俗称蟑螂,是一种常见的室内卫生害虫。它们有很发达的感觉器官(如触角等),上面有许多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具有发现食物、感受外界环境温湿度变化、逃避天敌、寻找配偶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适当方法处理寄主并长期保存,是大量繁殖寄生蜂的重要途径.蝇蛹金小蜂是多种有害蝇类的蛹期重要寄生蜂,在生物防治上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探讨了蝇蛹金小蜂对-20℃冷冻、6℃冷藏和二氧化碳窒息处理1、3和30 d的家蝇蛹以及热处死和热处死后冷藏保存30 d家蝇蛹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蝇蛹金小蜂可以利用上述蝇蛹,且其后代在胫节长度上均与源自新鲜蛹的寄生蜂胫节长度无显著差异;但除冷冻方法外,寄生蜂后代产量均随寄主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保存30 d的前提下,冷冻方法保存的寄主上寄生蜂后代最多.表明在大量繁殖蝇蛹金小蜂时,可以利用冷冻等方法对寄主进行处理并保存.  相似文献   

11.
多态DNA病毒(polydnavirus,PDV)由一组特异的病毒组成,其生活史与某些寄生蜂种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量研究表明该种病毒是决定某些寄生蜂能否在寄主体内成功寄生的关键因子之一[1]。本文将综述已有的研究报道,重点阐明PDV随寄生蜂产卵而...  相似文献   

12.
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华才  程家安 《生态学报》2005,25(2):346-350
综述了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的研究进展。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是指由昆虫产生的用来标记寄主上有同种个体存在的化学物质。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的主要生态学功能是调节昆虫的产卵行为,通过阻止自身或同种其它个体对已标记寄主的产卵选择,或减少产卵量来减少后代之间对寄主资源的竞争。寄主标记信息素也会给释放着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信息盗用和盗寄生现象等。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也调节昆虫近缘种之间对共同寄主资源的竞争。近缘种昆虫对相互寄主标记信息素识别能力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昆虫对同一寄主资源竞争能力的强弱。寄主标记信息素产生和贮存的部位一般与外分泌腺、消化系统或生殖系统相联系,杜氏腺、毒腺、前胸腺、腹腺、下唇腺、后产卵管、卵巢、中肠和后肠等是产生或贮存寄主标记信息素的常见部位。产生的寄主标记信息素一般在成虫产卵时由产卵器、口器或排泄口释放到寄主体内或体表。卵寄生蜂的寄主标记信息素一般标记在寄主的体表,雌成蜂用触角检测;其它寄生蜂的寄主标记信息素常产在寄主体内,用产卵器检测;植食性昆虫的寄主标记信息素只产在寄主表面,用触角或产卵器检测。昆虫的产卵器、口器、触角或跗节上着生有感受寄主标记信息素的化感器,可以检测到标记在寄主体内或体表的寄主标记信息素。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的完全定性涉及活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合成以及行为测定等,已有几种昆虫的寄主标记信息素成分得到了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3.
拟寄生蜂的寄主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国清 《昆虫学报》2006,49(3):504-512
拟寄生蜂常借助寄主标记信息素 (host marking pheromone, HMP) 来辨别已寄生寄主和健康寄主,避免过寄生和多寄生,减少后代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寄主标记有外部标记、内部标记和“容器”及区域标记3种方式。HMP来源于拟寄生蜂的杜氏腺、毒腺、输卵管、卵巢、卵或咽侧体,由触角或产卵器感受。目前已鉴定出几种拟寄生蜂的HMP,多数为饱和与不饱和烃类的混合物,但卡氏盾痣细蜂Dendrocerus carpenteri的HMP是保幼激素。拟寄生蜂对寄主标记的反应受HMP持效期,拟寄生蜂内部状况如载卵量、年龄、经验和学习,及外部条件如拟寄生蜂和健康寄主种群密度以及寄主种类的影响。本文还讨论了HMP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梨小食心虫触角感受器雌雄二型的超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是果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SEM)对成虫离体触角外部形态进行观察,以Onagbola和Fadamiro(2008)为分类标准,对梨小食心虫的触角感受器重新进行分类。结果显示,梨小食心虫触角为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构成,鞭节细分为38-45个亚节。雌、雄蛾共有8种触角感受器,分别为无孔栓锥形感受器、无孔B9hm's鬃毛、单孔刺形感受器、多孔毛形感受器、多孔锥形感受器、多孔腔锥形感受器、多孔耳形感受器和芽孢形感受器(只在雌蛾触角上观察到)。感受器在类型、形态和数量上存在雌雄二型现象。耳形感受器数量在雌雄间差异显著,雌雄蛾刺形感受器、栓锥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长度差异显著,并对其功能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5.
张旭  蔡波 《生物学通报》2013,(9):54-55,F0003
通过对昆虫纲半翅目异翅亚目盲蝽科柬盲蝽属泛柬盲蝽(Pilophoms typicus)昆虫触角进行扫描电镜拍摄,按照Patrick触角感受器的分类系统,对位于其上的4种外部感受器(毛形、刺形、鳞形和B6bhm氏鬃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感受器集中于鞭节、梗节、柄节处较少;毛形感受器、B6bhm氏鬃毛分布最多,雌雄无明显差异,鳞形感受器位于触角末端,排列整齐;刺形感受器位于梗节,较少。  相似文献   

16.
辛星  马子龙  覃伟权 《昆虫学报》2010,53(6):626-633
对寄生蜂交配行为的了解将有助于发展对其行为调控的技术,提高寄生蜂对害虫控制的效能。为探讨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rière的复眼和触角在交配中的作用,用水溶性黑色素和液体石蜡分别涂抹该蜂复眼和触角后观察其交配行为,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复眼和触角的超微结构,分析雌、雄蜂触角感器的分布与数量差异。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啮小蜂雄蜂的复眼在交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雌蜂复眼作用不显著。在椰心叶甲啮小蜂求偶识别和接受过程中,雄蜂触角柄节部位起主要作用,其次是棒节部位,再次是鞭节的索亚节部位,而雌蜂触角鞭节索亚节部位起主要作用,然后是棒节部位,最后是柄节部位。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椰心叶甲啮小蜂触角上共有8种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是主要感器,雌、雄蜂触角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表现为触角大小不同及触角感器类型、大小、数量、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7.
寄生蜂寻找隐蔽性寄主害虫的行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艺  杨忠岐 《生态学报》2008,28(3):1257-1269
林木蛀干类害虫具有高度的隐蔽性,是林业上的一类重要害虫,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难防治的害虫类群之一.寄生蜂在与寄主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搜索、发现和攻击寄主害虫的独特机制,能够有效地找到并寄生它们.总结了寄生性天敌寻找、发现并成功定位隐蔽性寄主害虫的行为学机制.寄生蜂可以利用来自嗅觉的化学信息物质(如寄主、寄主粪便、虫道共生菌的挥发性气味)、寄主成虫的化学通讯物质、来自视觉的植物表面色差信息、来自触觉的寄主保护物性状特征、来自寄主取食和运动所产生的介质振动信号以及来自寄主活动和代谢的红外辐射等多种途径有效地发现隐蔽性害虫的位置,从而完成寄生行为.有些寄生蜂还能综合利用来源不同的多种信息,从而提高寄主定位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文还对寄生蜂寻找寄主的这些线索在生物防治上可能的利用途径和前景进行了讨论.这对促进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充分利用天敌昆虫,提高生物防治效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和禾粉虱Aleurocybotus indicus3种粉虱的触角、口针及跗节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烟粉虱、温室白粉虱和禾粉虱3种粉虱触角、口针及跗节化学感受器的类型和分布,进行了比较。3种粉虱触角上都有刚毛感受器、锥形感受器2种感受器和微毛,烟粉虱触角还有钟形感受器和腔锥感受器;温室白粉虱和禾粉虱触角均没有发现钟形感受器;3种粉虱的口针和跗节上均只有刚毛感受器和微毛,且形态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19.
圆柏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abinae Xu et He是危害祁连圆柏球果种仁的寡食性害虫,其幼虫在球果内蛀食胚乳,并随球果同步发育,致使种子成熟后有果无仁,严重影响祁连圆柏种子生产。观察和分析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受器形态特征,旨在为圆柏大痣小蜂进化和行为策略研究提供基础。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的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上的感受器进行观察,并对各感受器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圆柏大痣小蜂触角为膝状,由支角突、柄节、梗节、环节、索节(7节)和棒节(3节)共14亚节组成,触角总长1 797.56±24.29μm,表面有B?hm氏鬃毛、板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锥形乳头状感器5种感器;下颚须由5节组成,第1节粗长,其余4节较细,表面有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和栓锥形感受器4种感器;外产卵器由产卵鞘和产卵针组成,有毛形感受器、栓锥形感受器、半球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产卵鞘长3.17±0.22 mm,表面具2类毛形感器,产卵针长5.01±0.41 mm,产卵针从基部开始,分为3个产卵瓣,外侧端部具"八"字形缺刻及2个腔锥形感器。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产卵器上的感受器类型多样,形态变化丰富。不同感受器类型间存在一定差异,是圆柏大痣小蜂为适应生存而进化产生的适应性形态,不同感器形态与圆柏大痣小蜂寄主选择、产卵及交配策略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首次对圆柏大痣小蜂的触角、下颚须、产卵器的感受器形态进行研究报道,为理解圆柏大痣小蜂的形态特征、进化和行为策略研究提供理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寄生蜂畸形细胞特性及其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一些进化高等的膜翅目内寄生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包裹在胚胎周围的浆膜会随着蜂卵的孵化,以游离的细胞团或单个细胞的形式释放到寄主昆虫的血淋巴中。这些源自浆膜被称作“畸形细胞(Teratocyte)”的特殊类群,在伴随蜂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身也经历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它们主要通过分泌蛋白质或酶类,改变寄主的物质代谢途径等方式为发育中的蜂幼虫提供营养和能量。对寄生蜂重要的调控因子一畸形细胞的特性及与蜂幼虫相互关系的揭示,可以阐明寄生蜂一寄主昆虫协同进化的内在机理,也可为开发害虫生物防治新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