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桂雨  万恩广 《蛇志》1996,8(1):53-54
13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应用蝮蛇抗栓酶和酚妥拉明治疗,分别在一个疗程开始前和结束后观察心率、PaO2、PaCO2、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其结果是心率减慢、PaO2增高,PaCO2降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降低,经t检验P<0.01。症状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好转。文章对蝮蛇抗栓酶和酚妥拉明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浦良发  沈德方 《蛇志》1992,4(2):19-2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高伴高粘滞综合症表现.在用马利兰作化疗同时应用清栓酶治疗,结果发现在马利兰未使白细胞下降前,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下降及高粘滞综合症得以缓解,而其它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也有明显改变.证明清栓酶能降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前血粘度增高,缓解高粘滞综合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
严惠民  吴蠡荪 《蛇志》1990,2(4):36-37
本文应用蝮蛇抗栓酶(清栓酶)和丹参注射液对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并有高粘状态84例进行治疗,其中清栓酶组50例;丹参组34例。检测血球压积,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血沉等7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抗栓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丹参组(P<0.005)。抗栓酶有大幅度降低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所以蝮蛇抗栓酶是目前应用于血栓病。血液高粘滞血症HVS等病症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韦继政  黄远昌 《蛇志》1998,10(4):10-11
目的观察东菱精纯克栓酶对高粘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用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28例高粘血症患者。结果东菱精纯克栓酶能明显地降低血粘度,表现为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结论东菱精纯克栓酶通过降低高粘血症患者血粘度而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袁承泰  肖梅 《蛇志》1992,4(1):19-22
研究临产孕妇血液流变性的11项指标的改变,并与健康育龄妇女进行对照.结果表明临产孕妇体外血栓形成的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及血沉方程K 值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全血比粘度与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P<0.05),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内粘度和 TK 值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认为在妊娠后期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其主要原因是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及血浆粘度增高,与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红细胞压积关系不明显.文中还探讨了各因素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蝮蛇抗栓酶对高粘血症患者血液流变与微循环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启棣  王克腾 《蛇志》1997,9(4):36-37
静注蝮蛇抗栓酶并口服青龙胶囊治疗高粘血症140例患者。结果显示,蝮蛇抗栓酶能明显降低血液粘度,表现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及纤维蛋白原降低,同时降低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及管周状态积分。探讨其改善血液粘度机制。  相似文献   

7.
白斑狗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值和血液流变学常值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作者于1995年11月在新疆额尔其斯河水系进行了调查,首次测试了白斑狗鱼血液生理,生化常值和血液流为学常值,结果发现,白斑狗鱼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比茯它鱼类高,影响白斑狗鱼全血粘度的主要因子有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聚集性A1,A2,血浆粘度(η)而影响其血浆粘度的主要因子为血清胆固醇(CHO),白斑狗鱼血清白蛋白(AP)与血清球蛋白(GP)之比为0.57。  相似文献   

8.
犬脾切除对阻断冠脉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旨在观察切除脾脏对犬心肌缺血时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切除脾脏后,阻断冠脉血流120min内血细胞比容与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升高程度明显减轻;心肌缺血40min和80min时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升高程度减轻;但对心肌缺血120min时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变化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浆粘度变化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毛细管式粘度计是根据泊肃叶原理测量流体粘度的一种生物流变学检测仪器。它所测定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是血液流变学的重要数据。对于诊断、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参考价值。由于仪器制式的不同可使正常值不一样;仪器本身存在的某些缺点也  相似文献   

10.
钟炎泉  相梅芳 《蛇志》1990,2(4):4-6
本文应用动物DIC模型进行清栓酶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观察指标包括应用清栓酶前后血浆中6-K-PGF_2α,TXB_2,全血粘度等的变化以及脑、肺、肾等脏器的不同病理改变。实验结果表明,A组血中TXB_2增高明显,全血粘度增高,病理改变以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血管内纤维蛋白原沉积为主,B组血中6-K-PGF_1α增高明显、全血粘度下降,病理改变以血管扩张为著,程度淤血,未见透明血栓。从而推测清栓酶之所以具有去纤、溶栓、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与血中前列腺毒的增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