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温和光周期对绿盲蝽越冬卵滞育解除和发育历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温度和光周期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越冬卵滞育解除和发育历期的影响, 系统调查了绿盲蝽越冬卵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组合下的孵化率和孵化时间, 结果显示:绿盲蝽的越冬卵均为滞育卵,低温和光周期对绿盲蝽越冬卵的滞育解除均有影响。2℃的低温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其滞育解除,在0~65 d范围内,随着低温处理时间增长,其滞育解除时间缩短,未经低温处理的越冬卵T50为68.5 d,低温处理65 d的T50为12.25 d,绿盲蝽越冬卵在2℃低温处理65 d后完全解除滞育;在0~40 d范围内,低温处理时间越长,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率越高,在25℃、全光照的条件下不经低温处理的孵化率为68.65%,低温处理40 d后在25℃的条件下的孵化率达到99.46%。在20~26℃范围内,绿盲蝽越冬卵的滞育后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缩短, 随着光周期的延长而缩短。结果说明低温处理能够提高绿盲蝽越冬卵滞育解除率,但不是其滞育解除的必要条件,低温处理与自然变温对绿盲蝽滞育解除的作用相似;高温和长光照能够促进绿盲蝽的滞育解除,缩短发育历期。  相似文献   

2.
光周期与温度对林地德国小蠊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道弘  刘世大  赵吕权 《生态学报》2006,26(7):2125-2132
为弄清湖南株洲(北纬27°50′,东经112°54′)栖息于林地的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季节生活史策略,研究了光周期和温度对其若虫发育、龄数变异及成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德国小蠊的若虫发育明显受光周期的影响。长日条件(LD 16∶8h)下若虫发育最快,中间日长(LD 14∶10h)次之,短日条件(LD 12∶12h)下若虫发育最慢。将孵化后30日的若虫自长日条件向短日条件转移,则若虫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反方向的转移,则若虫发育迅速。说明德国小蠊若虫存在滞育现象,短日条件诱导并维持滞育,长日条件解除滞育。若虫期经历的龄数受光周期和温度的影响,25℃的温度条件下,LD 16∶8h、LD 14∶10h及LD 12∶12h若虫期的龄数分别为7、8和9龄;长日条件下,30℃和25℃的若虫龄数为7龄,而20℃为9龄。根据实验室观察和林地调查结果,德国小蠊在湖南株洲1年发生1代,以滞育若虫越冬。30℃、25℃、20℃的温度条件下,卵鞘成活率分别为14.3%、90.1%和51.9%,高温和低温均不适合德国小蠊的繁殖。因此,可以认为控制若虫发育和龄数的光周期、温度反应的生态意义在于调控繁殖虫态和繁殖的适宜季节保持同步。  相似文献   

3.
温度和光周期对绿盲蝽滞育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阐明环境因子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卵滞育诱导作用,测定了3个温度和6个光周期组合处理对绿肓蝽的滞育诱导和绿盲蝽光周期感应的敏感虫态,系统调查了绿肓蝽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组合下所产卵的孵化率.结果表明:绿盲蝽的敏感虫态为1龄若虫;在17℃,20℃和23℃3个不同温度下,光照时间小...  相似文献   

4.
截形叶螨的光周期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截形叶螨的光周期反应属于长日照发育型,短日照是诱发滞育的主导因子,但高温可抑制其光周期反应。经测定,在南京该种群的临界光周期为10.7小时(15℃)。低温处理滞育雌螨的时间与其复苏速率呈负相关,与其滞育历期呈正相关。滞育雌螨具较强抗寒性,其过冷却点为-20.62℃。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明确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的捕食作用及生物防治潜能。【方法】室内系统研究了东亚小花蝽不同虫态对黄胸蓟马不同虫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与捕食选择性。【结果】东亚小花蝽对黄胸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与成虫分别对黄胸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能力(a'/Th)最强,分别为126.64头和64.30头,捕食上限(1/Th)最大,分别为149.25头/d和84.75头/d。东亚小花蝽对黄胸蓟马的捕食量与黄胸蓟马猎物密度正相关,但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东亚小花蝽高龄若虫与成虫对黄胸蓟马表现出较高的寻找效应。东亚小花蝽对黄胸蓟马的捕食作用同时受自身密度的影响,随着天敌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率随之降低,表明东亚小花蝽对黄胸蓟马的捕食作用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该反应符合Hassell模型方程。捕食选择性试验表明,东亚小花蝽对黄胸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偏好性最强,其次为成虫,对伪蛹喜好性较弱。【结论】东亚小花蝽对黄胸蓟马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所获研究结果为正确评价东亚小花蝽对黄胸蓟马的生防潜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东亚小花蝽对西方花蓟马和二斑叶螨的捕食选择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晓会  徐学农  王恩东 《生态学报》2009,29(11):6285-6291
多食性天敌对猎物的捕食选择性及猎物密度对天敌捕食的干扰作用直接影响到天敌对不同猎物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东亚小花蝽对西方花蓟马和/或二斑叶螨不同虫态的捕食选择性,以及两猎物中一种猎物的密度变化对小花蝽取食另一种猎物的影响.结果如下: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和成虫对西方花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选择性均强于对其成虫,对二斑叶螨的选择性为雌成螨>若螨>幼螨.实验中西方花蓟马2龄若虫是东亚小花蝽最喜好的虫态.二斑叶螨雌成螨密度固定为60头/19.63cm2,西方花蓟马若虫密度从10增加到60时显著地减少了东亚小花蝽对二斑叶螨的取食.反之,固定西方花蓟马同样密度,增加二斑叶螨密度却没有显著改变小花蝽对西方花蓟马的取食.此结果进一步表明,西方花蓟马是东亚小花蝽更喜好的猎物.  相似文献   

7.
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明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控制效能,开展了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该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在相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成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8℃~26℃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量增加,而在26℃~34℃则有相反的趋势。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随着东亚小花蝽成虫密度的增大,其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地降低,东亚小花蝽成虫之间存在分摊竞争。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探明滞育诱导期和滞育期间的光周期和温度如何影响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滞育的强度。【方法】采用不同条件下诱导的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转到不同条件下解除滞育的方法,测试了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滞育幼虫滞育解除的光周期反应、滞育诱导期和滞育期间的光周期和温度对滞育持续时间的影响及田间越冬幼虫滞育解除的时间进程。【结果】滞育解除是由光周期控制的,临界日长为14.5 h。在25℃和28℃,光周期13L︰11D诱导的滞育个体的滞育强度显著弱于11L︰13D和12L︰12D。滞育幼虫在长光周期15L︰9D和22,25和28℃解除滞育,显示了其滞育持续时间随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从22℃下的72 d降到28℃下的34 d。5℃的低温处理没有缩短滞育持续时间,但低温处理同步了滞育个体的化蛹时间。越冬幼虫不同时期从自然条件下转入恒温25℃,长光周期15L︰9D和短光周期12L︰12D的条件下解除滞育,显示了越冬幼虫滞育初期对光周期仍然敏感,但这种光敏感性在1月份后丧失。3年的田间观察揭示了50%滞育幼虫的化蛹时间出现在4月末至5月上旬,50%羽化时间出现在5月中旬。【结论】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的滞育强度受到滞育诱导期和滞育期间的光周期和温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亚丰  王甦  邸宁  金道超 《昆虫学报》2021,64(8):967-975
【目的】天敌昆虫和生防菌剂的应用都是害虫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在生产中通过两者联合进行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极强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防控增效作用,然而生防菌对天敌的安全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与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联合应用进行害虫生物防治的可行性。【方法】测定了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经2种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孢悬液(常规浓度: 1×107孢子/mL; 低浓度: 5×103孢子/mL)和孢子粉(1×107孢子/头)处理后成虫羽化率以及经上述处理后的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对不同密度下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雌成螨的捕食能力。【结果】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经白僵菌孢子粉(1×107孢子/头)处理后,成虫羽化率显著降低,其余处理的成虫羽化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3个处理组中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II型,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加逐渐降低。经低浓度球孢白僵菌孢悬液(5×103孢子/mL)处理的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Na-max)最高,猎物处理时间最短(Th),搜寻效应回归线随猎物密度增加下降趋势最小;而球孢白僵菌孢子粉处理的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理论日最大捕食量最低,猎物处理时间最长。【结论】低浓度的白僵菌孢悬液对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捕食能力无影响,而孢子粉对该天敌5龄若虫捕食二斑叶螨雌成螨造成不利影响。本研究初步证明低浓度白僵菌孢悬液与东亚小花蝽联合应用防控二斑叶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东亚小花蝽和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协同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4,(6):978-982
在温室内,试验观察了单独释放和组合释放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两种天敌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与不释放天敌的空白对照相比,单独释放东亚小花蝽处理对烟粉虱卵、若虫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在释放后第1周, 东亚小花蝽处理及东亚小花蝽和丽蚜小蜂组合处理与对照相比对烟粉虱卵和若虫的控制效果分别达到87.1%、89.3% 和73.9%、78.3%, 两周后的控制效果分别为72.7%、6.9% 和64.8%、57.2%;而丽蚜小蜂的处理在释放天敌后第1周和第3周,对卵的控制效果分别为3.5%、80.3%,第3周对若虫的控制效果为75.7%。在相同数量天敌条件下,东亚小花蝽和丽蚜小蜂的组合处理较天敌单独处理对烟粉虱的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光周期和温度对桃小食心虫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桃小食心虫在辽西兴城地区为二化性具有兼性滞育的昆虫。第一代幼虫的一部分及第二代幼虫的全部老熟脱果后,在表土作扁圆形的“冬茧”以滞育状态越冬,整个越冬期长达9—10个月。 在田间,7月下旬脱果的幼虫,就有少数个体进入滞育:随着脱果日期的延迟,进入滞育的个体增多。8月20日以后脱果的幼虫,进入滞育的个体锐增,8月底脱果者,基本全部进入滞育,当年不再发生第二代。 室内控制条件下进行的试验证明,在中位温度下,滞育与否主要决定于幼虫果内发育期间昼夜光照时数:当每天光照为12小时以下时,脱果后的幼虫,基本上全部进入滞育。在每天光照15小时下发育的幼虫,基本上不滞育。但随着光照时间的继续延长,滞育个体又大大增加。 在25℃恒温下,临界光周期约为14小时20分,但此临界光周期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而是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变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提高,临界光周期缩短;温度降低,临界光周期延长。 幼虫在果内发育时间,对短光照反应均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敏感性,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感受光照反应的时期主要是蛀果后取食的前10天。幼虫连续感受短光照的时间愈长,则滞育率愈高。光周期诱发滞育是不可逆的。 关于温度与滞育的关系,试验结果初步表明,高温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短光照对滞育的作用;低温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长光照对滞育的作用。 解除滞育的试验初步证明,低温是解除滞育必需的条件,滞育幼虫在10℃的温度条件下,经历两个多月,即有60%的个体解除了滞育。完成滞育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可能在5—10℃之间。  相似文献   

12.
粟穗螟滞育的形成和解除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学贤  程开禄 《昆虫学报》1993,36(4):451-458
粟穗螟Manpava bipunctella Ragonot在川南地区为二化性兼性滞育的昆虫。光周期是诱发滞育的主导因素,在中位温度下,滞育与否主要取决于幼虫发育期间的每日光照时数。在2s℃恒温下,临界光周期为14小时38分。幼虫对光照刺激反应的敏感期为低龄期。 温度和食料效应只发生在每天14小时以上的长光照下,低温有抵销长光照抑制滞育的作用,高温影响不显著;取食玉米的幼虫滞育率比高粱的高,并随寄主生育阶段的发展而增高。该虫滞育解除必需每天14-15小时的长光照;不利于滞育发育和解除,适宜温度为10一25℃。本文最后讨论了该虫滞育形成和解除的特点对发生规律的作用及在测报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室内开展了东亚小花蝽二龄、四龄若虫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26℃试验温度下其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东亚小花蝽若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捕食上限分别为9.2头和23.0头.  相似文献   

14.
不同猎物饲喂对南方小花蝽捕食量和喜好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昌容  郅军锐  莫利锋 《生态学报》2013,33(9):2728-2733
为探讨南方小花蝽对不同猎物的捕食喜好性,室内用西花蓟马、蚕豆蚜、二斑叶螨、混合饲料(同时饲喂3种猎物)分别饲喂南方小花蝽驯化两代,研究了4种饲喂处理的南方小花蝽初孵若虫、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西花蓟马、蚕豆蚜和二斑叶螨的捕食量和喜好性。结果显示不同猎物饲喂处理驯化的南方小花蝽1龄若虫对同一种猎物的捕食量和喜好性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某种猎物的捕食量因前期取食的猎物种类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均表现出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正喜好性。蚕豆蚜饲喂处理的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蚕豆蚜表现出正喜好性,除二斑叶螨饲喂处理外其余3种处理的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均表现出对二斑叶螨的负喜好性。以上结果表明4种饲喂驯化处理的南方小花蝽1龄若虫的喜好性不受前期取食猎物的影响,但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前期取食过的猎物的喜好性增强,存在一定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5.
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是一种为害春茶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天敌军配盲蝽Stethoconus japonicus和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对茶网蝽的捕食能力,为茶网蝽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室内开展军配盲蝽和南方小花蝽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以及南方小花蝽的种内干扰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军配盲蝽和南方小花蝽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军配盲蝽和南方小花蝽的捕食量与茶网蝽3龄若虫的密度呈正相关,但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南方小花蝽成虫、3龄若虫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11.49头、12.82头)大于军配盲蝽成虫、3龄若虫(10.10头、6.41头);军配盲蝽成虫对茶网蝽的寻找效应高于其3龄若虫,而南方小花蝽3龄若虫的寻找效应高于成虫。南方小花蝽成虫、3龄若虫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捕食作用均存在种内干扰反应,且符合Hassell模型,分别为E=0.4263P^-0.825和E=0.5234P^-0.762。综上研究结果,军配盲蝽和南方小花蝽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捕食作用较强,均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16.
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作为一种广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可高效控制蓟马、蚜虫及螨类等多种害虫,极具生防潜能.但目前国内南方小花蝽商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其中未找到适合的饲料来源是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新鲜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卵和紫外线处理的麦蛾卵作为饲养南方小花蝽的替代猎物,以南方小花蝽的天然猎物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为对照,通过比较其发育历期、存活率及寿命等生物学指标,组建生命表来评价麦蛾卵对南方小花蝽的饲喂效果.结果发现:以新鲜麦蛾卵、紫外处理麦蛾卵和西花蓟马饲喂的南方小花蝽若虫发育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取食新鲜麦蛾卵的南方小花蝽若虫存活率(60.5%)高于其他两种猎物;同时,饲喂新鲜麦蛾卵的南方小花蝽雌虫寿命(37.3 d)和雄成虫寿命(23.0 d)以及产卵量(74.0粒)均最高,其次是紫外处理麦蛾卵,而西花蓟马最低;饲喂新鲜麦蛾卵的南方小花蝽存活率、净增殖率(47.91)、内禀增长率(0.10)、周限增长率(1.11)和世代平均周期(36.5 d)均大于饲喂紫外处理麦蛾卵和饲喂西花蓟马,且种群加倍时间也以饲喂新鲜麦蛾卵的南方小花蝽最短(6.57 d).本研究结果表明麦蛾卵可作为南方小花蝽饲养的替代猎物,且以新鲜麦蛾卵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和蚕豆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是多种小型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为了掌握其控制潜能,本文研究了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蚕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捕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3~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西花蓟马和蚕豆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南方小花蝽3~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瞬时攻击率均高于蚕豆蚜。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对蚕豆蚜的控制能力比雌成虫强,而对西花蓟马的控制能力比雌成虫差。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蚕豆蚜的捕食率(E)随着捕食者自身的密度(P)的增加而下降,其干扰反应方程分别为E=0.412P-1.623和E=0.416P-1.639。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蚕豆蚜有明显的选择性,5龄若虫喜欢取食西花蓟马2龄若虫,但前期取食的猎物对其选择性有明显的影响,更喜欢选择前期取食过的猎物。  相似文献   

18.
张昌容  郅军锐  莫利锋 《生态学报》2012,32(18):5646-5652
南方小花蝽是多种猎物的天敌,为评价西花蓟马、二斑叶螨、蚕豆蚜和腐食酪螨饲养南方小花蝽的效果,研究了南方小花蝽取食四种猎物时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取食腐食酪螨时若虫只能发育到5龄,4龄若虫累计存活率仅为6.8%。其它3种猎物均可使南方小花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南方小花蝽取食西花蓟马时生长发育时间最短,繁殖率最高;取食二斑叶螨时生长发育时间最长,繁殖率最低。取食西花蓟马的南方小花蝽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猎物。用3种猎物连续饲养南方小花蝽两代,以蚕豆蚜和二斑叶螨为猎物时南方小花蝽的未成熟期、成虫的寿命、繁殖情况和生命参数在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都有所不同,但以西花蓟马为食料时南方小花蝽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在供试猎物中西花蓟马对南方小花蝽实验种群的增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滞育诱导期进行短光照处理可影响昆虫耐寒性。为明确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 (Tjeder)耐寒性的影响, 针对中华通草蛉滞育解除过程及非滞育虫态的耐寒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方法】测定了中华通草蛉自然越冬成虫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 SCP)以及长光周期(15L∶9D)和短光周期(9L∶15D)条件下自然越冬成虫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在-12℃下的死亡率, 并测定了室内长、 短两种光周期下实验种群2龄和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SCP)、 结冰点(freezing point, FP)以及-7℃下的死亡率。【结果】中华通草蛉12月份的自然越冬成虫SCP集中在-10~-14℃之间。SCP低于-12℃的个体占43.70%, 且-12℃处理1 d死亡率为62.00%。-12℃处理1 d条件下的长、 短光周期处理自然越冬成虫, 除处理0 d外, 长光周期处理死亡率均高于短光周期处理的, 且在处理15 (P=0.012), 20 (P=0.01)和25 d (P=0.001)差异显著。中华通草蛉试验种群相同龄期幼虫在短光周期下的SCP和FP均高于长光周期下, 但差异不显著(P>0.05); 但在-7℃下, 2龄幼虫短光周期下的低温死亡率为67.00%±4.04%, 显著低于长光周期下的低温死亡率(78.00%±1.33%)(P=0.011), 3龄幼虫短光周期条件下低温死亡率为24.33%±1.33%, 显著低于长光周期下的低温死亡率(53.00%±3.46%)(P=0.002)。【结论】中华通草蛉为结冰敏感型, 诱导滞育的短光照处理可提高其幼虫期及滞育解除过程中成虫的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是自然界重要的天敌昆虫,以预蛹兼性滞育越冬。本研究旨在明确光周期和温度对大草蛉滞育解除及滞育后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观测了不同温度(22℃和25℃)和光周期(15L∶9D及9L∶15D)条件下大草蛉预蛹的滞育解除及滞育解除后的蛹期、蛹存活率、成虫鲜重、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单雌产卵量等生物学特性,以及5℃低温处理对预蛹滞育解除的作用,并分析了滞育持续时间对大草蛉滞育解除后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在光周期15L∶9D和9L∶15D下,25℃下大草蛉预蛹期(分别为50.09和49.47 d)显著短于22℃下(分别为80.80和82.20 d)。5℃低温处理极显著延长了大草蛉预蛹期(P0.01),且缩小了预蛹期的个体差异。22℃下,与非滞育预蛹相比,滞育后预蛹的存活率显著降低,蛹期和产卵前期显著延长,雌成虫寿命显著缩短,成虫鲜重和单雌产卵量显著下降。22℃,光周期15L∶9D下大草蛉的滞育持续时间为50~170 d,且能影响滞育后发育:随着滞育持续时间的延长,蛹期逐渐延长,雌、雄成虫的鲜重逐渐降低,雄成虫寿命呈先延长后缩短的趋势,蛹存活率、雌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单雌产卵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试验条件下,两种光周期对大草蛉滞育解除、滞育后发育和繁殖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温度是调节大草蛉滞育发育和繁殖的重要因子。较高温度能促进滞育的解除,低温处理能够同步种群的滞育发育。大草蛉的滞育存在生殖代价,滞育持续时间影响滞育解除后的部分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