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絮凝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和絮凝微生物的一些发展概况,列举了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微生物絮凝剂的物质属性和组成,重点讨论了胞外絮凝剂和絮凝酵母的絮凝机理,详细综述了絮凝微生物的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讨论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概况,提出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治理和能源技术,目前已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产电微生物作为生物催化剂,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至关重要。不同种类的产电微生物,其电子转移机制与能力有所差异,直接影响MFC的产电性能,从而决定MFC在工程实践中的性能与应用。任何含有大量微生物的废水、污泥、沉积物都可以作为产电微生物的筛选来源,尝试从不同环境条件下分离筛选高效产电微生物有望促进MFC的进一步完善,从而加速其在环境中的应用。通过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产电微生物种类及其电子传递机制等进行总结分析,综述了MFC中产电微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产电微生物的筛选方法、种类以及技术研究等,最后展望了今后在产电微生物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及MFC的发展前景,以期为产电微生物的的筛选和应用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产电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电微生物是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组成, 本文从生物学角度介绍了几种产电微生物的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产电机理和产电能力, 分析了利用产电微生物进行废水处理同时生物发电的应用前景, 提出产电微生物在MFC系统中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的富集、驯化、改造和多种菌种优化组合等。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电极快速测定微生物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前文所描述的微生物电极,测定了酵母菌、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三种微生物的标准曲线。其基本原理是: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将硫茧还原,还原态硫堇在阳极上氧化,而电流的最大上升速率与微生物的浓度成线性关系。对酵母菌、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检测低限分别为5×105、2×106和1×105 cells/ml。检测时间一般少于20min,重现性误差小于5%.本文还讨论了温度、染料浓度和磁搅拌转速等因素对微生物浓度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植物病理学家们侧重病原体和土壤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而土壤微生物学家们亦关心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如共生有机体的抑制作用(例如菌根菌和根瘤菌)。这种共生抑制作用,正如植物病害一样,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共生生物的选择作用,以及它他在土壤中的生长和生存能力,和有效选择性一样同等重要。田间的实际管理和向对照根病原体引进拮抗微生物,都起不到拮抗共生生物的作物。例如,在薰蒸消毒的土壤中,植物的矮化生长与泡状的灌木的菌根真菌的排除有关。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可分为细菌毒素、放线菌毒素和真菌所产生的毒素等,分述如下: (一)细菌毒素根据它们在细胞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两类: 1.内毒素是病原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其化学性质是脂多糖—蛋白质的复合物,只限于革兰氏阴性细菌才有。 2.外毒素是病原菌的代谢产物,都是蛋  相似文献   

7.
《生命世界》2007,(12):12-13
最初,科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把地球上的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两类,20世纪60年代又根据细胞核的结构把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类。微生物根据其是否有细胞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无细胞结构的病毒、亚病毒因子(类病毒、卫星病毒、卫星RNA、朊病毒);第二大类是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原核生物和包括酵母菌、霉荫、蕈菌等真菌及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原生生物的真核生物。  相似文献   

8.
正地球上尚有我们人类不曾踏足的地方,但微生物无处不在。北极的冰天雪地,大洋底下的万丈深渊,干涸的沙漠,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亦或是在地球深处沉眠了亿万年的石油矿藏,都有微生物的生存。科普作家黄永明先生在他的文章《在中国沙漠寻找火星生命》中是这样描述在沙漠戈壁中的微生物和寻找微生物的科学家:"满眼乱石的戈壁中,金百莉·瓦伦一罗兹博士弯下腰,翻起一块直径数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学杂志》2007,27(6):F0004-F0004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农业微生物研究室主要从事生物农药、生物肥料、药用植物内生菌和生物除臭剂的研究与应用,现有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2名,研究生2名;最近几年先后承担国家课题2项(《金属基抗菌滤膜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辽西半干旱区经济型林业模式构建研究》),其中《辽西半干旱区经济型林业模式构建研究》获朝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承接了海外学子对接项目——《农业增产与环境净化高效微生物制剂的研究开发》。有多项成果完成转化并实现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学杂志》2008,28(1):F0004-F0004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农业微生物研究室主要从事生物农药、生物肥料、药用植物内生菌和生物除臭剂的研究与应用,现有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2名,研究生2名;最近几后先后承担国家课题2项(《金属基抗菌滤膜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辽西半干旱区经济型林业模式构建研究》),其中《辽西半干旱区经济型林业模式构建研究》获朝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微生物群(组)研究的兴起,人体微生物组对机体健康或疾病作用的探索一度呈井喷之势,但研究技术及分析方法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进一步深入。本文对微生物群和微生物组的概念进行了解释,阐述了人体微生物群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模式,概括了微生物群与人体有关疾病的关系,提出了人体微生物组研究中的6个关键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张彤  刘盼  王倩  梁泉峰  祁庆生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0):3520-3534
伴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处理"白色污染"成为人们面临的一个棘手难题,而各种合成塑料因为应用广泛且很难降解成为其"主要元凶"。利用自然界存在的或者是进化产生的微生物可降解合成塑料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策略。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和交流(中欧组织间合作研究NSFC-EU)项目"合成塑料降解转化微生物菌群"为基础,总结近年来筛选到的能够降解合成塑料,如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氨酯(Polyurethane,PUR)、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的纯细菌、纯真菌及微生物菌群的研究状况,分析了各种微生物在石油基塑料降解中的作用,讨论了微生物及其降解酶对合成塑料降解研究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组学对植物病害微生物防治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病害的微生物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病原菌和生防菌三者的互作关系上,相对忽视了植物微生物组/群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内生微生物、根围土壤微生物和叶围微生物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植物防病的机制。为了更好地了解相关进展,本文选择部分代表性研究,详述了植物微生物组/群的构成,并结合案例介绍了植物微生物组/群对寄主植物的防/致病作用、对植物病原菌致病性的影响,以及施用生防菌对植物微生物组/群的影响。微生物组学的发展为生防机制领域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有利于发现更加科学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制造高效炸药与其废料的微生物处理关键词:炸药、硝酸盐类、汉生胶、瓜尔胶、TNT、假单胞菌炸药中所含硝酸盐(NaNO3、NH4NO3、Ca(NO3)2占(60~80%)可通过化学方法、微生物方法制取、著名土壤微生物学家WinogradskiiS.H.100多年前发现代能目养型细菌──硝化细菌对今天用来制造硝酸盐类有着实践意义,既可制取化肥,又可用作炸药原料,但尚未实现微生物工业化生产,有待努力研发。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学杂志》2009,(5):99-99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农业微生物研究室主要从事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研究与应用。生物农药研究以农作物土传病害为主要研究方向,如:作物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等,针对这些病害进行拮抗菌种筛选,对具有明显抗病效果的菌种进行中试,并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工业微生物     
<正>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欢迎投稿欢迎订阅欢迎刊登广告四十余年创刊历史ISSN1001-6678 CN31-1438/Q1971年创刊双月刊由全国工业微生物信息中心和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主办,上海工微所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工业微生物》科技期刊于1971年创刊,主要报道工业微生物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进展,在全国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先后被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  相似文献   

17.
工业微生物     
正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欢迎投稿欢迎订阅欢迎刊登广告四十余年创刊历史ISSN1001-6678 CN31-1438/Q1971年创刊双月刊由全国工业微生物信息中心和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主办,上海工微所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工业微生物》科技期刊于1971年创刊,主要报道工业微生物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和  相似文献   

18.
工业微生物     
<正>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欢迎投稿欢迎订阅欢迎刊登广告四十余年创刊历史ISSN1001-6678 CN31-1438/Q1971年创刊双月刊由全国工业微生物信息中心和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主办,上海工微所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工业微生物》科技期刊于1971年创刊,主要报道工业微生物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进展,在全国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先后被中国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学杂志》2009,29(6):60-60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农业微生物研究室主要从事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研究与应用。生物农药研究以农作物土传病害为主要研究方向,如:作物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等,针对这些病害进行拮抗茵种筛选,对具有明显抗病效果的菌种进行中试,并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遗传和变异,是处于统一体中的一对矛盾同,是生物界存在的普遍规律。亲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大体相似的性状,这是遗传现象。亲代与子代的个体之间,也表现出某些差异的性状,这是变异现象。微生物遗传学是研究微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和内在本质的学科,从而掌握微生物遗传变异规律及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