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行为生态学(二十四):动物的信号(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的很多醒目特征、很多行为方式、分泌的很多化学物质以及由动物发出的大多数声音都可以被解释为是为了影响其他动物的行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应,并经常被看作是动物的信号。正如翅膀借助于在空气中搏击来完成其正常的飞行功能一样,一个信号是借助于影响另一个动物(经由感觉器官)而完成其正常 相似文献
5.
12月17日星期一大风阴雨晨出席高雄接管委员会纪念周,讲演15分钟,由洪石笋君翻译。余讲演之大意,指日人统治台湾,其基本方针为以日人之资本及高级技术,与台湾之劳动力结合,榨取利润,一切教育、工业及农业上之诸措施,皆根据此点。于是台湾既回归祖国,则此后之教育、产业必须改弦更张,一切以台湾及本国之福利为依归,而更张之际须在接收时定其基础云。演讲后将近10时,由洪君引导参观忻立水产试验所。该所自备无线电台一,可与渔船通讯。其房屋虽被炸,然机器皆完好。所址为平房10余间,有陈列室二大间,陈列鱼类标本、鱼… 相似文献
6.
接收台湾大学日记1945年10月17日星期三晴(乘坐美国旧军舰)上午10时望见陆地,领队者命在1时以前,收拾行李,准备登陆。12时抵基隆,埠头设备完全炸毁。有大型汽船被炸沉没于港口,其上身仍露在水面。下午1时,将行李交与领队者,即鱼贯而出,至甲板。舰长(美国人)以基隆无处投宿,不准上陆。实则吾人今日将至台北,无需在基隆投宿。但以通译者不善英语,事前与美国海军联络不周,在甲板上停留半小时,终于登陆。基隆同胞出迎者甚众,吾人被导至邮政局大厦中休息。当地人士以茶点招待,女学生殷勤进茶,各面有喜色。男女… 相似文献
7.
(续1998年第33卷第6期第14页)3内共生学说真核细胞除了有细胞核外,细胞质中还有多种细胞器,这些细胞器的起源和进化同样是细胞进化的重要事件。其中研究得最多,争论也最大的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和进化。作为经典的学说,一直有人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SCCRO/RP42/DCUN1D1是粘膜系统鳞片状细胞癌(SCC)发生时人类基因组3q区域扩增的潜在靶标之一,其蛋白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拟通过表达并大量纯化SCC相关蛋白DCUN1D1用于蛋白结晶以求获得其三维结构。方法:使用人肝脑组织RNA反转录产物为模板扩增出DCUN1D1基因cDNA片断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通过IPTG诱导获得大量可溶性表达,再经过GST亲和层析和Sephadex G-200层析柱纯化。结果:获得了纯度95%以上的蛋白,采用悬滴气相扩散法筛选蛋白晶体,获得显微镜下可见的微晶。结论:初步得出DCUN1D1晶体生长条件及范围,为解析DCUN1D1的三维结构并进一步认识其生物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程控性细胞死亡(PCD)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细胞完成其功能使命,或遭受严重伤害,或发生异常时,由各种细胞内外信号分子激活细胞所固有的自杀程序而导致细胞死亡。PCD的调节控制是由于某种缺失所引起的,即细胞不能接受对细胞内在的自杀程序有抑制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12.
海南捕鸟蛛毒素-I(HNTX-I)的~1H-NMR信号归属和二级结构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捕鸟蛛毒素-I(HNTX-I)是从海南捕鸟蛛(Ornithoctonus hainana)的粗毒中纯化的一种新型神经毒素。应用二维1H-NMR.技术研究HNTX-I的溶液结构特点,通过分析水和重水中的DOF-COSY、TOCSY和NOESY谱,识别出HNTX-I全部33个氨基酸残基自旋体系;通过NOESY谱中的dαN、dβN、dNN和Dαδ联系完成了序列专一的谱峰归属,从而确认了HNTX-I所有的主链质子和大于96%的侧链质子的化学位移。并通过分析3JNH-CaH耦合常数、序列间的NOE联系以及慢氢交换质子等,确定HNTX-I的二级结构主要是由三股反平行的β-折迭组成(Lys7-Cys9,Tyr20-Asn23和Trp28-Val31),这些结构特点与已经探明结构的其它蜘蛛毒素的基本相同。这些结果为完全解析HNTX-I的溶液三维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 NK 细胞的发现。NK 细胞克隆的建立以及细胞因子(cytokines)中有些活性分子的高度纯化和分子克隆,为细胞因子和 NK 细胞相互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不少新的认识。本文将对上述研究的一些新进展作概要综述。一、一般概念1.细胞因子:1966年,一些科学工作者发现,淋巴细胞体外激活后释放了非免疫球蛋白的糖蛋白分子能够抑制巨噬细胞的迁移,从而引起了研究淋巴细胞来源的活性因子的兴 相似文献
14.
15.
《生物学通报》2017,(10)
动物从单鞭毛的领鞭毛虫演化而来,最初的动物都是二倍体的;而植物却是从双鞭毛的绿藻演化而来,最初的植物都是单倍体的。二倍体的生物由于细胞内含有双份遗传物质,生活力强于单倍体的生物,所以后来的动物都继承了最初动物二倍体的优点,一直保持二倍体的身体状态。植物从单倍体开始,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在亿万年的时间中通过几个步骤逐渐变为二倍体:从绿藻的单倍体生命,到苔藓植物以单倍体的配子体为主,二倍体的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到蕨类植物以二倍体孢子体为主,单倍体的配子体相对弱小的生命,再到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孢子体"收容"高度退化的配子体的生命,植物完成了遗传物质份数上的"华丽转身",在繁殖方式上几乎与动物相同,即都是二倍体的生物体产生二倍体的下一代,原来单倍体的形式几乎退化干净。植物二倍体的出现需要新的身体发展蓝图,以及"规定"二倍体细胞必须采用新的发展蓝图的控制机制,而这是由KNOX蛋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分子与细胞”是高中生物学课程共同必修内容的第1个模块,本模块的内容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5部分。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甲型流感病毒A/HK/123/77(H1N1)和A/Qld/6/72(H3N2)及其具有相应表面抗原的两个冷适应基因重分配株(Cold-Adapted Reassortant)的子代毒株CR35和CR6,在小鼠体内诱导初次细胞毒性T细胞(简称Tc)反应的能力。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病毒后第6天,甲3型A/QLd和CR6所诱导的脾细胞Tc活性均比甲1型A/HK和CR35者高100倍。编码内部蛋白的基因相同而表面抗原的基因不同的CR6与CR35所诱导的Tc活性也不同,说明了表面抗原决定着初次Tc反应的强度。用无关的流感病毒A/SW/72(H6N5)攻击已用低剂量(10~4EID_(?))病毒致敏的小鼠表明,对A/Qld和CR6致敏者所诱导的第二次Tc活性,比A/HK和CR3S致敏者的稍高;但对用大剂量病毒致敏者,则均能产生同样好的第二次Tc活性。对Tc识别感染靶细胞上的病毒成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通产省工业技术院生命工学工业技术研究所主席研究员三井洋司等小组克隆了小鼠的motl和mot-2二种cDNA,mot-1是抑制细胞分裂并诱导老化的;mot-2置换了两个碱基,氨基酸有2个不同,其结果,失去老化诱导活性。这些基因也许是分析细胞老化(以细胞分裂次数为标准)现象的线索。 mot-1是该小组比较了小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正常老化细胞株和不老化而无限增殖的细胞株中的蛋白后,仅从老化的细胞株中提取的蛋白。由679个氨基酸构成,其结构类似于酵母的热激蛋白70(hsp70),能进行基因的转录调节。对mot-1的抗体一旦染色细胞,正常老化细胞的细胞质就会被染色,但是无限增 相似文献
19.
在《生理卫生》课本中,第四章循环系统血液成分一节中,指出血液由血浆和细胞组成,血细胞又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这就承认了血小板是(血)细胞。而据其他书中记载: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有形成分,由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而成,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无核,呈双凸扁盘状,直径2-4μm,由透明部和颗粒部组成,由此推 相似文献
20.
Ca2+在细胞死亡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胞浆和/或线粒体(MT)内Ca2+超载不但是多种原因、多种方式细胞死亡的起始因素,也可通过激活蛋白酶、核酸酶、磷脂酶等酶,直接或间接通过与Bcl-2家族蛋白等重要调节因素的相互作用,全程参与死亡生化反应。内质网(ER)释放Ca2+与MT、溶酶体(LS)、细胞核相互作用,激活多种细胞死亡信号转导通路,导致细胞凋亡、坏死和自噬性细胞死亡。本文重点介绍Ca2+信号在亚细胞和分子水平调控细胞死亡的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