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2年 Metchnikoff 首次提出了巨噬细胞的概念及臣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发现巨噬细胞不仅具有吞噬功能,而且还具有分泌、杀菌、抗肿瘤、调节免疫反应等多方而功能。其中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有些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明确。本文就这方面的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时胞质内游离钙离子的变化。实验使用F luo-3标记巨噬细胞内钙离子和碘化丙碇对死亡细胞核染色,观察吞噬过程中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和显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检测含死亡细胞的巨噬细胞内荧光密度图像。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钙离子的释放。在缺钙的溶液中,可见巨噬细胞接触死细胞时细胞内钙离子快速地聚集和增高。在吞噬体形成时,巨噬细胞内钙离子上升到较高的水平。快速上升后,当吞噬小泡消化时,细胞内游离钙下降,随后钙离子恢复到低水平。研究显示伴随着吞噬小泡中红色荧光的死细胞的出现和消失,巨噬细胞内出现一系列钙离子变化的图像。提示巨噬细胞内钙离子改变在细胞吞噬作用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文研究了双载蛋白(amphiphysin,Amph)对果蝇S2细胞吞噬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影响。在S2细胞吞入E.coli后,Amph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但用Amph-si RNA处理后的S2细胞,其Amph蛋白质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和吞噬E.coli的S2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发现,S2细胞可以吞噬热灭活的E.coli,且细胞内存在典型的吞噬小体,而用Amph-si RNA处理的S2细胞内则未发现吞噬小体,说明Amph可能对吞噬体形成起关键作用。Amph-si RNA处理的S2细胞对E.coli的吞噬率显著低于未用Amph-si RNA处理的S2细胞,说明敲低Amph会显著地抑制S2细胞对E.coli的吞噬率。上述结果表明,Amph在果蝇S2细胞吞噬E.coli的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体吞噬是一种细胞内自我降解系统,它能将植物细胞内溶物运输至液泡并降解.自体吞噬可划分为内溶物的包裹、运输至液泡、内溶物的降解和降解产物的重新利用几个连续步骤.关于细胞自体吞噬的认识主要来源于酵母、人类、小鼠、果蝇和线虫等生物,以拟南芥等为代表的植物细胞自体吞噬的研究虽然刚刚开始,但也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且近十几年来已迅速成为植物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自体吞噬在植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和病理作用,如对饥饿的适应、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器的清除、种子中贮藏蛋白的积累、抵制微生物、细胞死亡和胁迫响应等.本文在介绍自体吞噬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自体吞噬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并对植物中自体吞噬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对石刁柏(Asparagusofficinalis)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非胚性细胞内液泡大,大量的自体吞噬泡出现,胚性细胞内细胞核大,核移中,核仁结构明显,线粒体、质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增多,淀粉、脂滴积累,有较活跃的自体吞噬现象,梨形细胞内质体向叶绿体转变。  相似文献   

6.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利用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和原料进行复制和增殖,同时能引起宿主细胞启动抗病毒免疫应答的防御机制。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病毒感染能够引起宿主细胞的DNA损伤应答,该反应是细胞另一种防止病毒入侵的自我保护机制。同时发现,病毒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机制来对抗宿主细胞的DNA损伤应答,从而消除细胞对其复制和繁殖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和阐述病毒感染后引起宿主细胞DNA损伤应答途径的机制,可使我们采取相应对策选择新的抗病毒靶点,从而有利于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型磁性纳米脂质复合物对肝癌细胞和肝细胞的作用。方法:将肝癌细胞(Hep-G2)和肝细胞(L-02)根据加入的不同浓度新型纳米脂质复合物,各自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含铁脂质体组、空脂质体组,用MTT法观察各组细胞毒性,筛选出适合的浓度和时间;用普鲁士蓝染色、电镜检测观察各组细胞吞噬情况;用原子分光光度计观察各组细胞内铁含量;用细胞磁共振观察新型纳米脂质复合物体外显影效果。结果:新型磁性纳米脂质复合物含铁浓度在0.238μg/ml以上时,24小时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对肝癌细胞和肝细胞的抑制率均超过40%,故以下实验选择含铁浓度在0.238μg/ml以下;肝癌细胞和肝细胞与各浓度新型磁性纳米脂质复合物共同培养,24小时普鲁士蓝染色最高阳性率分别为5.5%和1.25%,24小时细胞内铁含量最高值分别为0.675pg/cell和0.460pg/cell;24小时电镜观察肝癌细胞和肝细胞空白对照组均未见颗粒样物质,各含铁脂质体组和空脂质体组均可见颗粒样物质;24小时肝癌细胞和肝细胞磁共振感兴趣区均未见明显信号表达。结论:新型磁性纳米脂质复合物含铁浓度在0.238μg/ml以下时,24小时细胞毒性较小;肝癌细胞对新型磁性纳米脂质复合物的吞噬作用稍高于肝细胞对其的吞噬;进入细胞内的新型磁性纳米脂质复合物含铁量低,体外显影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8.
肌动蛋白是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细胞吞噬过程中的关键组分,通过其细胞内的定位和多聚化形式在确定的时间和地点连接特定的分子,使吞噬过程得以完成。profilin是肌动蛋白多聚化的重要调节分子,在磷脂酰肌醇信号转导与细胞骨架相交处起关键作用。许多小分子G蛋白参与细胞骨架调节,CAP蛋白是两者间重要连接分子。所以,吞噬作用是细胞内诸分子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RNA干扰是指dsRNA抑制细胞内同源基因表达的现象,RNA干扰现象自发现以来在短短的几年里,已成功地用于不同种属的生物研究。dsRNA不仅参与内源基因表达调控,而且能够抑制宿主内病原微生物基因的表达,参与构筑生物体的防御机制。近年来,运用RNAi技术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抑制病毒复制的研究成果令人欣喜,这为人类动物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与感染》2010,5(1):50-50
在抗病毒免疫中自体吞噬发挥一定功能。然而,内源性自噬基因对脊椎动物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保护能力还未得到普遍认同。本研究发现自噬基因Atg5对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致死性辛德毕斯病毒(SIN)感染至关重要。Atg5失活将造成病毒蛋白清除滞后,细胞内P62接头分子堆积以及细胞死亡增加,而病毒复制水平不受影响。体外研究发现P62可与SIN衣壳蛋白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通过其Ⅲ型分泌系统将效应因子注入到宿主细胞内,破坏宿主细胞内的多种信号通路从而有利于细菌的感染及定植。近年来对于EHEC Ⅲ型分泌系统效应因子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成为EHEC致病机制研究新的热点,研究表明,除了经典的效应因子外,一些新发现的效应因子在细菌的致病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效应因子能够抑制宿主细胞内正常的信号通路,有些效应因子还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干扰炎症信号通路和抑制吞噬的作用。这些发现揭示了EHEC效应因子具有多种功能,它们通过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菌的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ATP是最重要的胞内代谢产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研究发现,某些凋亡刺激能诱导肿瘤细胞内ATP释放到细胞外,这种释放到细胞外的ATP能促进吞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由此激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杀伤效应,提示细胞外ATP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就细胞外ATP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冠状病毒(Coronavirus, CoV)3C样蛋白酶(3CLpro)在冠状病毒复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抗病毒药物候选靶标。细胞自噬是宿主重要抗病毒防御机制之一,但目前冠状病毒诱导细胞自噬及其机制还不很清楚。本研究以人类新发高致病性冠状病毒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 CoV)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冠状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的关系。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MERS 3CLpro引起细胞内eGFP-LC3B绿色荧光点状聚集,同时MERS 3CLpro诱导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基 (LC3-II)表达增多,表明MERS 3CLpro可激活细胞自噬。进一步研究发现,MERS 3CLpro诱导细胞自噬体形成而阻断或抑制自噬溶酶体形成,即MERS 3CLpro诱导不完全细胞自噬效应,而且MERS 3CLpro诱导细胞自噬具有时间依赖性且不依赖于其蛋白酶催化活性。此外发现SARS CoV和NL63 CoV等其它人类冠状病毒3CLpro也具有诱导细胞自噬效应,表明3CLpro诱导细胞自噬可能是人类冠状病毒所具有的一种普遍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首次发现冠状病毒蛋白酶3CLpro能诱导宿主细胞自噬,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来源的宿主细胞自噬诱导蛋白,这一发现拓展了对人类冠状病毒蛋白酶功能的新认识,为研究冠状病毒与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以及以病毒蛋白酶为靶标的抗病毒药物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吞噬功能和炎症相关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佛波酯(phorbol ester,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形成巨噬细胞,之后采用ox-LDL处理48小时后,诱导其形成泡沫细胞。利用中性红吞噬实验,分析泡沫细胞形成前后吞噬功能的变化;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观察ox-LDL对THP-1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细胞形态学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利用ox-LDL诱导THP-1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进一步发现ox-LDL诱导THP-1巨噬细胞表面的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升高,并促进细胞吞噬功能增加,进一步促进细胞内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同时,ox-LDL能够刺激巨噬细胞大量分泌TNF-α(P0.05)。结论:ox-LDL通过增强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引起大量胆固醇聚集,产生细胞毒性损伤,并促进TNF-α炎性因子的大量分泌。  相似文献   

15.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胞内感染菌,巨噬细胞是其寄生场所。结核分枝杆菌通过阻止吞噬溶酶体的融合、减少巨噬细胞凋亡、降低巨噬细胞对刺激应答的敏感性等途径逃避巨噬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攻击,并在细胞内存活、增殖;而巨噬细胞又是抗菌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通过直接杀伤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免疫调节、呈递抗原等作用。深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对巨噬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及巨噬细胞抗结核免疫作用,对研究宿主抗结核免疫机制及设计新型结核病疫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尼莫的平对脑创伤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莫的平对脑创伤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治疗研究隋建峰熊鹰张长城(第三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重庆400038)近年来,Ca2+内流及随后的细胞内Ca2+超载在神经细胞继发性损害过程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已提示人们将Ca2+通道阻断剂(Ca2+channelb...  相似文献   

17.
双歧杆菌影响肌醇三磷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实验首次发现双歧杆菌可降低大肠癌细胞内肌醇三磷酸水平,且存在时间依赖关系,提示双歧杆影响脂代谢通路的信息传递过程,这种影响是通过关闭亚细胞器上钙离子通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吴红艳  王艳林 《生命科学》2011,(10):1009-1013
钙网蛋白是内质网分子伴侣,负责糖蛋白的折叠及维持细胞内Ca2+平衡。新近研究发现,某些凋亡刺激能诱导肿瘤细胞内的钙网蛋白快速转位到肿瘤细胞膜上,这种表面包被有大量钙网蛋白的肿瘤细胞,能被抗原呈递细胞有效识别和吞噬,由此激发抗同种肿瘤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效应,提示钙网蛋白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对钙网蛋白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首次发现骨形成调控新机制,新型固定化细菌肥料研制成功,我国发现调控肝脏甲胎蛋白基因表达的重要分子,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研制成功,美国首次在小鼠体内培育出人类血管,美国宣布2009基因组测序计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干酪乳杆菌LC2W细胞壁组分体外对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培养液单纯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作为对照,研究干酪乳杆菌LC2W细胞壁主要组分磷壁酸和肽聚糖对RAW264.7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吞噬中性红和致病菌能力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磷壁酸和肽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LDH活性、吞噬中性红能力有明显增强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在相同质量浓度时,2种细胞壁组分刺激RAW264.7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差异无显著性,但磷壁酸对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内LDH活性的增强作用高于肽聚糖。在受到浓度为50μg/ml的磷壁酸和肽聚糖刺激后,磷壁酸和肽聚糖均能显著增强RAW264.7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肠炎沙门菌的吞噬作用(P〈0.01)。经过刺激的巨噬细胞与致病菌共孵育1h后,其吞噬能力达到最大值。结论干酪乳杆菌LC2W细胞壁主要组分磷壁酸和肽聚糖可以增强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内LDH活性及吞噬能力,并具有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