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以直翅目昆虫为寄主的虫草共报道25种,本研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种类、寄主与分布,并给出了相关的分类学注释。ITS和tef1-α基因联合数据的分子系统发育显示,直翅目虫草分别隶属于白僵菌属Beauveria、绿僵菌属Metarhizium和线虫草属Ophiocordyceps 3个属。基于直翅目昆虫六大类群的生态习性特点,分析并讨论了直翅目虫草物种多样性与寄主的关系。以两种白僵菌Beauveria及戴氏虫草Metacordyceps taii(贵州绿僵菌Metarhizium guizhouense的异名)为例,介绍了虫草的根状菌索,一种介于子实体和孢梗束形体之间的根须状结构。种类修订:蟋螽白僵菌新组合Beauveria grylli comb.nov.≡蟋蟀虫草Cordyceps grylli=Beauveria loeiensis,Beauveria kirkii comb.nov.≡Cordyceps kirkii。寄主更正:蟋螽白僵菌的寄主由原来的蟋蟀成虫(蟋蟀科Gryllidae)更正为螽斯(蟋螽)若虫(蟋螽科Gryllacrididae),蟋蟀线虫草Ophiocordycepstettigonia寄主由原来的螽斯成虫(螽斯科Tettigoniidae:螽斯属Tettigonia)更正为蟋蟀成虫(蟋蟀科)。  相似文献   

2.
安纽蝎蛉总科由长翅目中3个灭绝的科组成.它们的共同的特征是具有长管状吸收式口器,推测其与裸子植物的授粉有密切关系.目前在我国东北中生代共发现安纽蝎蛉总科化石5属11种,对它们进行了简单地综述并提供了相应的检索表,探讨了当时这类具有“长口器”的长翅目昆虫与裸子植物之间的取食和授粉过程,以及二者之间协同进化模式,并对早期被子植物传粉模式做了初步推测.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以直翅目昆虫为寄主的虫草共报道25种,本研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种类、寄主与分布,并给出了相关的分类学注释。ITS和tef1-α基因联合数据的分子系统发育显示,直翅目虫草分别隶属于白僵菌属Beauveria、绿僵菌属Metarhizium和线虫草属Ophiocordyceps 3个属。基于直翅目昆虫六大类群的生态习性特点,分析并讨论了直翅目虫草物种多样性与寄主的关系。以两种白僵菌Beauveria及戴氏虫草Metacordyceps taii(贵州绿僵菌Metarhizium guizhouense的异名)为例,介绍了虫草的根状菌索,一种介于子实体和孢梗束形体之间的根须状结构。种类修订:蟋螽白僵菌新组合Beauveria grylli comb. nov. ≡ 蟋蟀虫草Cordyceps grylli = Beauveria loeiensis,Beauveria kirkii comb. nov. ≡ Cordyceps kirkii。寄主更正:蟋螽白僵菌的寄主由原来的蟋蟀成虫(蟋蟀科Gryllidae)更正为螽斯(蟋螽)若虫(蟋螽科Gryllacrididae),蟋蟀线虫草Ophiocordyceps tettigonia 寄主由原来的螽斯成虫(螽斯科Tettigoniidae:螽斯属Tettigonia)更正为蟋蟀成虫(蟋蟀科)。  相似文献   

4.
前肠作为昆虫的暂时储存并初步消化食物的场所,不同的种类在内部结构上有所不同,并已证明其作为分类特征的可靠性.运用生理解剖及扫描电镜技术对螽斯总科拟叶螽科Pseudophyllidae 2属3种和螽斯科Tettigoniidae 2属3种螽斯的前肠几丁质内壁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前肠的内部形态,属间差异明显,可以作为形态分类的一个有用特征.此外还对螽斯前肠的内壁结构同食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现生襀翅目稚虫的食性,其通常分为腐食-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食性不同,其口器结构差异明显.古生物学家根据化石保存的口器结构,利用将今论古、形态功能分析等手段推测襀翅目化石稚虫的食性有腐食-植食性、刮食性、肉食性,以及因化石保存等因素导致的食性不确定.此外,选取热河昆虫群中襀翅目昆虫的优势种类Perlidae的一代表化石稚虫,对其保存的口器形态及其食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推断其食性为捕食性.  相似文献   

6.
小翅蛾科(Micropterygidae)成虫有咀嚼式的口器;翅膜鳞片间有微刺,前后翅的脉序略同,以翅褶相连锁;中足胫节无距;雌生殖孔与肛门合一。幼虫的后唇基横向;触角长;腹部1—8节有腹足。蛹为裸蛹。在鳞翅目(Lepidoptera)中代表最原始的类型。成虫栖息于草本植物上,或咬伤叶表而吮食流出的液体、或在花上啮食花粉。幼虫取食苔藓植物等,并非重要害虫,但从昆虫进化与分类系统上来看,则为十分重要的类群。  相似文献   

7.
主要运用生理解剖及扫描电镜技术对螽斯总科草螽科Conoccphalidac 3属6种螽斯的消化道内部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螽斯消化道尤其是前肠的内部形态,属间差异明显,可以作为螽斯内部解剖形态分类的一个有用的特征,并为研究螽斯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和螽斯的演化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鸣虫与月食     
庞秉璋 《昆虫知识》1999,36(2):102-103
1997年9月16(中秋)至18日作者在上海规划对照研究17日月全食(初亏1:00,全食2:17,生光3:00,复盈4:26)对直翅目螽斯科及蟋蟀科鸣虫的生态反映效应。10种饲虫,共22只,置玻璃面虫盒内,1盒1只,分别隔离,盒面向上,按序编码。安放面南楼房的外阳台木架上,离楼下地面5.16m,入夜月光照见,楼西19m路灯通宵照明。种类有短翅黑螽Metriopterabrachyptera 1雄,平时频鸣,晚鸣彻夜。日本宽翅螽Holochlora japonica 1雄2雌,平时雄不鸣。一色似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8科19属23种蝗虫精子超微形态结构的观察和比较,发现其精子有4种类型。这4种类型精子间的主要差异反映在中心粒侧体及线粒体衍生体的超微形态结构方面。经过比较和分析,确认8科中癞蝗科种类(除友谊华癞蝗外)的精子最原始,斑腿蝗科、斑翅蝗科、网翅蝗科、槌角蝗科、剑角蝗科(除中华蚱蜢外)种类的精子最进化。根据精子的演化类型建立了蝗总科精子系统,在这个系统里蝗总科8科昆虫在演化趋势上可分为3大类群  相似文献   

10.
一、导言 在某些直翅目昆虫中,听器非常发达;不独有固定的位置,并且有复杂的结构,按照听器位置的不同,它们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腹听器,另一类是足听器。我们曾经发表过关於“几种蝗科昆虫的腹听器”一文,本文是报告蟋蟀科和螽斯科昆  相似文献   

11.
白洁  黄原 《动物学杂志》2012,47(4):1-10
测定了39种直翅目昆虫线粒体ND2基因全长序列,联合GenBank中41种直翅目昆虫的ND2基因序列,探讨ND2基因在解决直翅目系统发育分析上的功效,为建立直翅目的主要类群之间稳定的系统发育关系提供更多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直翅目昆虫的ND2基因序列全长为996~1 029 bp,平均长度为1 020 bp,A+T含量平均为73%。用贝叶斯法(Bayesian,BI)、最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树,SH检验显示,RAxML法构建的ML树似然值最大,与PAUP*的ML法构建的ML树差异显著,而与贝叶斯树和简约树没有明显差异。所有系统树都显示直翅目为单系群;而蝗亚目的剑角蝗科、网翅蝗科、槌角蝗科和斑腿蝗科均不是单系群,锥头蝗科与瘤锥蝗科亲缘关系较近,这与Otte分类系统一致。螽亚目基本由两大分支构成,一支是蝼蛄总科和蟋蟀总科聚集而成,且具有很高的置信度;另一大分支由螽斯总科独自构成。  相似文献   

12.
北京及银川常见蟋蟀鸣叫习性与种类鉴定(直翅目:蟋蟀总科)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约从本世纪中叶起,昆虫分类学家注意到蟋蟀、蚱蜢、螽斯及蝉类雄虫的鸣声可用于鉴定种类。由于近代物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把昆虫鸣声准确录音,在示波器上显示其特征,并摄影制图,帮助分析鉴定。六十年代全世界已有三百余种鸣虫的鸣声作了录音带,这一成就大大推动了分类鉴定工作。如美国已被认识的蟋蟀原为65种,由于对鸣声的分析鉴定导致40个新种的发现,使总数达到105种。 1978—1982年,作者等把北京、银川常见的7种蟋蟀进行饲养和观察,以了解其生活  相似文献   

13.
李莎  白明  王心丽  杨星科 《昆虫知识》2013,50(4):974-980
颏花金龟为捕食性,是花金龟亚科12族中食性最为特殊的类群,以其下唇的前颏极度扩大而得名。依据捕食对象及对应形态变异类型的不同,其可分为蚁食性和蚜食性两类。由于颏花金龟的食性异于其他种类花金龟的植食性,栖息环境也有极大的不同,故其口器适应进化出诸多形态类型。通过比较颏花金龟、花金龟亚科其他种类、其他植食性金龟(丽金龟和犀金龟两个亚科为代表)以及典型肉食性甲虫口器的形态,对颏花金龟口器特殊结构及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索了取食机制及颏花金龟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三种夜蛾成虫口器感器的超微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不同种类夜蛾口器及其感器在超微结构上的差异,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烟夜蛾H. assulta (Guenée)和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 (Staudinger)3种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重要农业害虫雌、 雄成虫口器感器的超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 3种夜蛾雌、 雄成虫口器感器类型均无明显差异。棉铃虫和烟夜蛾口器感器在类型和形状上十分类似, 均具有毛形、 锥形和栓锥形感器; 喙管末端的栓锥感器粗、 密, 棱纹明显。银纹夜蛾口器感器与两种铃夜蛾区别明显, 除上述3类感器外, 还具有腔锥形感器; 其喙管末端的栓锥感器细、 疏, 棱纹不明显。结果显示口器感器可用于夜蛾的分类及亲缘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晗  于非  陈荣洪  王志勇  季荣 《昆虫知识》2010,47(4):759-762
7种新疆草原蝗虫口器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上颚切齿和臼齿的形状、长度及排列方式等。根据上颚特征及差异,将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 italicus和朱腿痂蝗Bryodema gebleri gebleri的上颚归属于齿型,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和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划分为磨型,而蓝斑翅蝗Oedipoda coerulescens、红斑翅蝗Obdipoda miniata miniata和黑腿星翅蝗Calliptamus barbarus cephalotes则属于中间型。蝗虫上颚齿型不同与其不同寄主植物选择有密切关系,齿型蝗虫嗜食纤维素含量少的菊科、十字花科和紫草科植物;磨型蝗虫则嗜食纤维素含量较多的禾本科、莎草科植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广翅蜡蝉科昆虫是果园、茶园和园艺植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对其种类进行自动判别是实现其种群自动监测的基础。本研究拟通过获取3种广翅蜡蝉前翅轮廓特征探讨在其种类和性别鉴定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对3种广翅蜡蝉前翅轮廓形态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并使用SPSS v2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同一种广翅蜡蝉左右翅在轮廓形态上无显著差异,雌雄间各参数在不同种类广翅蜡蝉中差异性不同,其中5个实际测量参数在雌雄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只有透明广翅蜡蝉的周长不显著。除周长和雄虫圆形度外,其它各类参数在种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典型判别分析,认为所选用的3种广翅蜡蝉,通过其前翅轮廓特征可以进行种间判别,其原始判别和交叉验证判别的正确率均超过90%。【结论】通过提取前翅轮廓特征可以实现3种广翅蜡蝉种类的识别,为此类昆虫的自动鉴定和种群监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娟  朱道弘  曾杨 《生态学报》2014,34(22):6606-6612
曲脉姬蟋Modicogryllus confirmatus Walker具有明显的翅二型现象。为探究环境及遗传如何影响曲脉姬蟋亚热带种群的翅型分化,对饲养于不同光周期、温度和密度条件下若虫羽化后的翅型比进行了调查,并对长、短翅型蟋蟀进行了3代遗传筛选和杂交试验,研究了光周期、温度、种群密度和遗传对曲脉姬蟋广西种群翅型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周期和种群密度对曲脉姬蟋的翅型分化均无影响,而温度对其翅型分化具有调控作用。正常范围内的温度变化(25℃、30℃)对其翅型分化无显著影响,而35℃的极高温则显著降低曲脉姬蟋的长翅率,说明其翅型分化并不是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而高温胁迫可引起短翅化。对不同翅型进行了3代筛选,结果表明,往短翅型选拔会引起雌、雄虫的短翅率都明显下降,而往长翅型选拔时,雌、雄虫的短翅率均维持在极低水平;不同亲本组合的后代间的长翅率有差异,说明曲脉姬蟋的翅型分化可能受多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18.
长翅目昆虫的分类研究(Ⅰ、Ⅱ)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长翅目昆虫都是肉食性的种类,常捕食叶蜂、叶蝉、盲蝽、小蛾、螽斯若虫等昆虫,在林区的生态平衡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其作用远在螳螂、蜻蜓、猎蝽以上。 中国长翅目有2科:蝎蛉科Panorpidae的种类,绝大多数生活在林区,行动活泼,活动在多重覆盖的杂木林中,一般在灌木的叶面上捕食小虫,只在雨天隐蔽起来,飞行距离不远,仅少数种类生活在较宽阔的草地上;而蚊蛉科Bittacidae的种类则除林区外并见于山区农田旁的杂草中。  相似文献   

19.
用体视显微摄影技术对网翅蝗科5属5种蝗虫前肠形态结构及其分类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属之间主要差异在ZⅡ,ZⅣ脊列数不同,ZⅡ脊上齿行数及ZⅣ是否具骨化面及骨化面形状等。同时还可看出网翅蝗科有与斑腿蝗科和斑翅蝗科相似的结构,表明它们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廷友  林育真 《昆虫知识》2010,47(2):343-346
本文通过设计Y形迷宫实验,对螽斯属的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暗褐蝈螽Gampsocleis sedakovii obscura和鸣螽属的鼓翅鸣螽Uvarovites inflatus雌虫的性选择行为和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3种螽斯的交配行为谱一致,但交配时间上有差别;3种螽斯雌虫趋于选择体重较大的雄虫交配;体重和精包重之间呈现较复杂的相关性,但均以三次函数的拟合度(R2)最大;雄虫精包重占体重均在10.0%以上,分别为优雅蝈螽11.1%、暗褐蝈螽12.5%、鼓翅鸣螽1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