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叶酸治疗对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肾功的影响.为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延缓病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6例符合标准的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压,胰岛素敏感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凝血指标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等基线数据.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接受替米沙坦80 mg/d及替米沙坦80 mg/d+叶酸片0.8 mg/d治疗后,于24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并与用药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均较治疗前血压下降,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均低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替米沙坦联合叶酸治疗较单纯替米沙坦治疗具有更良好的降压作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高凝状态,改善肾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中心动脉压(central artery pressure,CAP)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5 mg/d,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2.5 mg/d,疗程均为1年。测定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CAP、IMT变化情况以及心绞痛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AP收缩压、舒张压、IMT分别为(130.36±5.09)mm Hg、(73.38±5.76)mm Hg、(0.89±0.08)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4.82±6.54)mm Hg、(84.89±6.14)mm Hg、(1.01±0.1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76.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氨氯地平在降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AP、IMT方面的效果优于比索洛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使用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CHF)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7例本院老年CHF患者随机分做实验组(19例)及对照组(18例)。对照组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及美托洛尔治疗;实验组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美托洛尔及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心功能及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7%)高于对照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及胱抑素C水平增加,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NYHA)及B型脑钠肽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LVEF及胱抑素C水平较高,NYHA分级及B型脑钠肽水平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血清甲状腺素(T4)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T3、T4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CHF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症状、提高LVEF水平,降低NYHA分级及血清中B型脑钠肽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Fractalkine与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内皮功能(ET-1、NO、FMO)及血清Fractalkine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3%,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为(118.43±15.72)mm Hg、(81.32±6.87)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126.71±17.38)mm Hg、(86.18±5.29)mm Hg(P0.05);观察组血清Fractalkine、ET-1水平为(217.81±76.62)pg/mL、(53.82±6.73)ng/L,明显低于对照组(282.17±83.24)pg/mL、(65.14±7.92)ng/L(P0.05);观察组血清NO、FMO水平为(21.07±1.95)μmol/L、(13.94±0.8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04±2.02)μmol/L、(11.28±1.04)%,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可显著降低血清FKN水平,改善其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及疗效。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医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并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收缩压较入院之时平均降低(10±3.5)mm Hg,舒张压平均降低(6±2.0)mm Hg;实验组患者收缩压较入院之时平均降低(25±6.5)mm Hg,舒张压平均降低(15±5.0)mm Hg,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护理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治疗过程当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显著的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龙红蛭汤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格列喹酮联合氟伐他江进行治疗,研究组接受黄龙红蛭汤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龙红蛭汤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确切,可以作为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米索前列醇对妊高症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200例妊高症产后出血孕妇,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胎儿娩出后对照组肌注催产素,观察组直肠给予米索丽列醇,按摩子宫,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以及血压状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623.2±45.8)m L、(630.0±46.3)m L(P1=0.176)。治疗后,两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86.1±24.3)m L、(313.3±23.1)m 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均有不同减少,观察组患者少于对照组患者(P2=0.026)。对照组中重度妊高症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170.1±6.7)mm Hg、(113.2±2.1)mm Hg,中度(153.6±5.1)mm Hg、(104.5±5.3)mm Hg,轻度(138.9±4.2)mm Hg、(93.2±2.0)mm Hg。观察组重度妊高症患者中以上指标分别为(169.2±6.5)mm Hg、(114.4±2.5)mm Hg,中度患者(156.2±4.8)mm Hg、(105.9±4.9)mm Hg,轻度患者(140.2±4.4)mm Hg、(90.2±4.4)mm Hg,相应病情下两组患者血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3=0.87,P4=0.88,P5=0.75,P6=0.83,P7=0.64,P8=0.92)。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1/100)、2.0%(2/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直肠用药治疗妊高症产后出血,疗效显著、给药方便、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高血压病是心脏科常见疾病,本文观察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不同夜间血压类型患者左心房大小并分析左心房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86例高血压病患者,所有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动态血压中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分为杓形高血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 41例)和非杓形高血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45例)。根据心脏超声左心室长轴切面左心房前后径分两组:左心房增大组(前后径≥3.85 cm,45例),左心房正常组(前后径3.85 cm,41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左心房增大的危险因素。结果:(1)非杓形高血压组较杓形高血压组夜间平均收缩压(125.6±15.0 mm Hg VS 107.7±14.9 mm Hg P0.05)及平均舒张压(70.3±9.0 mm Hg VS 60.3±12.2 mm Hg P0.05)明显增高,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4.0±0.48 cm VS 3.74±0.35 cm P=0.005)。(2)左心房内径增大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6.4±8.1 mm Hg VS10.3±6.7 mm Hg P=0.01)及舒张压下降率(10.1±9.0 mm Hg VS 14.3±7.9 mm Hg P=0.02)较左心房内径正常组明显降低。(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左心室质量、总胆固醇是左心房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夜间血压升高更容易导致左心房内径增大。左心室质量增加、胆固醇增高与左心房内径增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替米沙坦片与贝那普利片两种药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把2013年3月至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人),在高血压知识宣教,饮食控制,运动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B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1),A组总有效率为94.52%,B组总有效率为89.87%,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均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但替米沙坦的降压效果优于贝那普利,安全性更高,是一种长效、安全、有效的降压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探索血管紧张素Ⅱ阻断剂降压以外的胰岛功能修复作用.方法:70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治疗组和氨氯地平治疗组,每组35例患者;替米沙坦治疗组在控制血糖的治疗上给予替米沙坦进行降压治疗;氨氯地平治疗组在控制血糖的治疗上给予氨氯地平进行降压治疗;两组的观察周期均12周,每2周观察1次血压、空腹血糖、并记录低血糖及其它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小时血糖,并按照HOMA稳态模型公式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患者在降压效果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收缩压、舒张压对比,P>0.05;与氨氯地平组比较,替米沙坦组胰岛素峰值和HOMA-3显著升高,HOMA-IR则显著降低.结论:替米沙坦可更显著改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降压以外的改善胰岛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以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轻、中度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40 mg/d,降压未达疗效者,改为80 mg/d,疗程12周。期间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压波动情况、左心室舒张功能及疗效。结果:对高血压的控制,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压监测及血压负荷结果提示两组治疗后的24 h收缩压平均值(24hm SBP)、24 h舒张压平均值(24hm DBP)、日间收缩压平均值(dm SBP)、日间舒张压平均值(dm DBP)、夜间收缩压平均值(nm SBP)、夜间舒张压平均值(nm D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有助于更加有效地控制其动态血压波动,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联合复方丹参片对老年青光眼患者房水屏障功能、MMP2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9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眼压水平、房水屏障功能以及血清MMP2含量、MMP2/TIMP1比值。结果: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眼压水平(17.2±2.2 vs 19.7±3.1 mm Hg)、(17.0±2.8 vs 20.2±3.2 mm Hg)、(16.7±2.5 vs 18.2±3.5 mm 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时,实验组患者的房水闪辉值(18.3±2.8 vs 33.1±5.6 pc/ms)、房水细胞数以及血清MMP2含量(2.77±0.46 vs 4.02±0.72μg/L)及MMP2/TIMP1比例(0.48±0.07 vs 0.76±0.0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眼压水平、改善房水屏障功能,可能与其降低MMP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社区系统管理对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本研究选取2003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8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出院后分别进行社区系统管理和常规随访,比较管理1年后两组患者血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管理前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6月、12月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138.3±10.1)/(82.1±6.4)mm Hg比(141.2±10.8)/(88.9±6.8)mm Hg,(128.2±9.1)/(76.4±5.1)mm Hg比(136.4±9.9)/(85.5±5.9)mm Hg)。观察组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眼底病变及冠心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0.69%比4.86%,2.08%比6.94%,2.08%比9.03%,3.47%比15.28%,p0.05),且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量表中躯体角色功能、情绪角色功能、躯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活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社区系统管理建立全方位血压管理方案,能够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T2DN)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260例T2DN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30例,实验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和氯沙坦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口服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血肌酐(Scr)水平、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肌酐(Ucr)水平和24 h UMALB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0.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6%(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脉压差、SCr、UMALB/Ucr及24h UMALB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不仅可有效降低T2DN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还可有效减少尿液中蛋白的排放,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术(PCI)后血小板的抑制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8月在我院经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ACS患者85例(替格瑞洛组),按性别、年龄2:1匹配原则随机抽取同一时间服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患者170例(氯吡格雷组)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行PCI治疗,并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负荷剂量2天(PCI术后)进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经ADP途径及经AA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经ADP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66.60±25.57)%、(82.10±18.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ADP抑制率50%患者占总人数的29.4%,替格瑞洛组ADP抑制率50%的患者占总人数的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ADP抑制率75%者占总人数的41.8%;而替格瑞洛组ADP抑制率75%的患者占总人数的69.4%,两组抑制率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经AA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88.70±23.89)%、(90.32±18.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优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托伐普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cy、NTpro-BNP、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2%,74.4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LVESD、LVEF、6min步行距离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LVEF、6 min步行距离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S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肌纤维化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LN、HA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64%、14.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伐普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氢氯噻嗪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Hcy、NTpro-BNP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左旋卡尼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CHF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与实验组30例,其中对照组28例,予地高辛、氢氯噻嗪、环磷腺苷葡胺常规治疗;实验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旋卡尼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NYHA)、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D)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和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6 min步行实验明显提高,患者LVEDD、LVEF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能够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及吡哆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高血压对照组(HC组);替米沙坦组(T组);吡哆胺组(P组);联合治疗组(TP组)。同龄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药物干预16周,测定各组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p47phox mRNA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HC组脑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减低(P<0.05);与HC组比较T组、P组、TP组MDA含量明显减低,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NC组比较HC组(NADPH)氧化酶p47phox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HC组比较T组、TP组NADPH氧化酶p47phox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1);HC组与P组比较NADPH氧化酶p47phox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替米沙坦及吡哆胺可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联合治疗并不优于替米沙坦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胸腺肽α1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二科住院和门诊复查的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应用胸腺肽α1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共25例,单一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的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以及HBe Ag定量。结果:治疗半年后,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载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HBe Ag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恩替卡韦可以有效的降低HBe Ag量,促进e抗原转阴,减少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肌酐、HSP70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近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硫酸镁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Scr、BUN、UA、HSP70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和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能够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保护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