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便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跌倒,为神经内科防控住院患者跌倒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0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显示,调查的2307例患者中,发生跌倒79例,跌倒发生率为3.42%,影响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的疾病、年龄、药物原因、运动能力障碍、视听力障碍和认知能力障碍。患者自身的疾病、年龄和药物原因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发生跌倒与其年龄、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及使用药物等有关,护理人员可依据致使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发生率,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力娜  刘颖  张靖  刘静  孙桂志  张慧 《生物磁学》2011,(18):3544-3546,3600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原圜及影响因素,以便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跌倒,为神经内科防控住院患者跌倒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0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显示,调查的2307例患者中,发生跌倒79例,跌倒发生率为3.42%,影响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的疾病、年龄、药物原因、运动能力障碍、视听力障碍和认知能力障碍。患者自身的疾病、年龄和药物原因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发生跌倒与其年龄、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及使用药物等有关,护理人员可依据致使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发生率,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杨启英 《蛇志》2014,(1):61-62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确保老年患者医疗安全。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16例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同时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采用常规护理的208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老年防跌倒知识掌握程度及跌倒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跌倒知识知晓率为87.5%,发生跌倒1例,发生率为0.46%;对照组跌倒知识知晓率为34.62%,发生跌倒26例,跌倒发生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有的放矢的进行干预,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确保老年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科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鼻饲后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以使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消化道出血,为神经内科防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鼻饲后消化道出血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大面积脑梗塞住院患者400例,分为普通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情况。针对消化道出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引起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数据显示,鼻饲时间长短(一周、二周)与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有关联,鼻饲二周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机率高于鼻饲一周患者,两组间统计检验,x2=11.329,P<0.05,有显著差异。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自身疾病及严重程度、年龄、置管位置、鼻饲技术。结论:护理人员可依据致使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神经内科患者鼻饲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评价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不同因素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比较2种营养筛查方法的适用性和结果,为临床营养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4月入住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的年龄≥65 岁、住院时间≥24h 的180 例老年患者,由经过培训的营养师对神经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2种筛查方法进行营养风险评估,观察其评估营养状况的可行性。结果:180例老年患者中低体重、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6.1%、23.3%和16.7%,体重指数正常者占53.9%。采用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定,有营养风险者共计75例(41.7%),其中男性患者61例占42.7%、女性患者14例占37.8%;高年龄组患者有营养风险的比例较高(59.4%)。采用MNA-SF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为58.3%、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7.3%,随着年龄的增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增加(P<0.05)。105例NRS<3分的患者,再按照MNA-SF进行评价,有营养不良风险的65例(61.9 %)、营养不良者6例(5.7%);NRS≥3分者75例,再按照MNA-SF进行评价,有营养不良风险的共40例(53.3 %)、营养不良者25例(33.3%),2种方法的筛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NA-SF的营养风险检出率更高。结论:MNA-SF的适用性更好,老年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营养技师应加强对患者进行营养宣教,配合临床医生积极进行营养干预和营养治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分析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370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确诊为感染患者的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以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0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93例,感染率为5.21%;感染患者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5.56%,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21.74%、上呼吸道感染占12.56%;年龄≥65岁、男性、合并基础疾病、接受侵入性操作、一季度、四季度、无意识状态、糖皮质激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及住院时间≥21 d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共检出致病菌211株,其中多重耐药菌126株占59.72%;革兰阴性杆菌141株占66.82%,革兰阳性菌50株占23.70%,真菌20株占9.48%。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临床中应综合预防控制,提高整体预防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5,(3)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5436例患者中发生意外事件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内科患者发生意外主要以跌倒、烫伤、胃管脱落为主,发生意外的高峰年龄段为61~80岁。结论针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黄玉红  冯茜茜  周文婧  李萍 《蛇志》2013,(4):452-453
目的总结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跌倒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以减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根据患者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估,确定存在高危因素患者,予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落实。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跌倒的主要因素有疾病造成的失血和恶性肿瘤脑部转移、肿瘤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自我认知欠缺和负面情绪的心理和不良环境因素。结论通过评估,确定存在高危风险因素的目标人群,对其加强病情观察与监控,加强健康教育,改善住院环境,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意识培训,保证有效措施的落实,可预防和减少意外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及有效预防跌倒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7月心内科991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入的访谈,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及危险因素分析,实施护理干预后再次评估。结果: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系数高,属于高危密集人群。实施使用床栏、使用固定及身体约束带、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和改善科室环境护理措施后,跌倒发生率有显著下降。结论: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后,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保护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认知衰弱对患者执行功能和跌倒恐惧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收治的3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认知衰弱将患者分为认知衰弱组(31例)和无认知衰弱组(31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采用执行缺陷综合征行为学评价(BADS)、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分别评价执行功能和跌倒恐惧,比较认知衰弱组、无认知衰弱组BADS、MFES评分以及跌倒恐惧发生率。结果:认知衰弱发生率为8.86%。单因素分析显示:认知衰弱组年龄≥70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和初中、家庭月收入<3 000元/月、未婚或离异、丧偶、运动次数<3次/周、睡眠时间<6 h、合并慢性病种类≥2种、2型糖尿病病程≥10年、合并营养不良、合并抑郁比例高于无认知衰弱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慢性病种类≥2种、营养不良、抑郁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认知衰弱组转换卡片、动作计划、找钥匙、时间判断、动物园分布图和修订六元素测验得分和BADS总分、MFES评分低于无认知衰弱组(P<0.05),跌倒恐惧发生率高于无认知衰弱组(P<0.05)。结论:年龄≥70岁、合并慢性病种类≥2种、营养不良、抑郁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认知衰弱可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执行功能,增加跌倒恐惧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影响神经内科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住院患者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案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调查的2091名患者中,肺部感染例数为41例,发生率为1.96%。内源性因素包括:年龄,意识障碍,瘫痪,卧床,严重的基础疾病;外源性因素包括:住院日,侵入性检查、人工气道与人工机械通气,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误吸。结论:外源性的感染,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及早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老年住院患者口咽部念珠菌定植状况及菌种分布特点,为有效预防念珠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解放军第44医院收治的894例住院患者口咽部念珠菌定植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94例住院患者口咽部标本共培养出念珠菌121株,念珠菌定植率为13.5%,老年患者的定植率高于非老年患者。念珠菌定植以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最大,占74.5%。年龄≥80岁、肺部基础疾病的存在及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口咽部念珠菌定植率高于普通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口咽部念珠菌定植率较高,菌种分布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念珠菌定植与患者年龄、肺部基础疾病的存在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精神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及降低安全风险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于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精神病人100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影响精神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有:饮食不当(噎食)、行动不当(跌倒)、皮肤损伤。结论:影响精神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的因素对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此,精神科老年病人的护理要具有针对性与预见性,提高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矛盾。  相似文献   

14.
曲丽  郑英花  李壮  丁欣  李利英  杨怡 《生物磁学》2011,(19):3742-374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及有效预防跌倒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7月心内科991例住院蕊者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入的访谈,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及危险因素分析,实施护理干预后再次评梧。结果: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系数高,属于高危密集人群。实施使用床栏、使用固定及身体约束带、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和改善科室环境护理措施后,跌倒发生率有显著下降。结论: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后,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保护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相关性。方法:于2011年2月至2017年8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住院患者中选取单侧新鲜闭合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40例(其中老年患者(年龄≥60岁)282例)及同期住院的非骨折老年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44例老年患者进行分组,根据有无发生骨折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记录患者入院后首次抽血生化检验结果中钠离子值,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低钠血症发生情况。在3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比较不同年龄段间骨折发生率、低钠血症发生率,分析低钠血症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相关性。结果:骨折组患者与非骨折组患者性别、年龄段、合并慢性疾病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60岁患者中,骨折发生率与低钠血症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低钠血症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相关,纠正低钠血症有助于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麻醉恢复室是否出现谵妄分为观察组(术后发生谵妄)和对照组(术后未发生谵妄),分析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老年骨科全麻患者中,发生术后谵妄的患者83例,发生率为41.50%(83/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与年龄、合并其它基础疾病、吸烟史、术前血糖、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红细胞压积、手术类型、术中失血量、电解质紊乱有关(P<0.05),而与性别、体质量指数(BM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术前总蛋白、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钾、手术时间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合并其它基础疾病、术前血红蛋白<12g/dl、术中失血量≥200 mL、电解质紊乱均为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合并其它基础疾病、术前血红蛋白、术中失血量、电解质紊乱等,临床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合理制定手术方案,以降低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老年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归兰  郑映娜 《蛇志》2009,21(4):308-309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护理与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采取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我院2003年至2007年收治的350例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长、长期卧床、严重的基础疾病、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侵入性操作等。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各种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引起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以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方法:通过病例查找,回顾性分析我院112例老年患者住院过程中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发病时间、发病率、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治疗措施、病原菌分布等数据.结果:本组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7.6%,明显高于同期院内感染发生率(1.6%);住院时间长(平均45± 5.9 d);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基础疾病,其中以恶性肿瘤(53%)、慢性阻塞性肺病(48%)、脑血管疾病(43%)多见;均接授多种治疗措施,其中使用7天以上抗生素(53%)、雾化吸入(48%)、留置尿管(43%)、使用糖皮质激素(41%)为多;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54.0%)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23.9%)、真菌(22.1%)、二重感染(19.0%)也常见.结论:老年患者容易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针对各种因素处理,可有效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9.
淳基妮 《蛇志》2008,20(1):72-73
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脑血管性病变所引起的脑疾病的总称.脑对血氧、血流量的需求量很大,一旦供应失常,极容易发生病变.随着光量子血疗法治疗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神经内科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手段.我科自2002年4月至2007年4月期间,采用中国科技大学提供的JLX-2型光量子血液治疗仪治疗4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无1例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影响神经内科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住院患者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案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调查的2091名患者中,肺部感染例数为41例,发生率为1.96%。内源性因素包括:年龄,意识障碍,瘫痪,卧床,严重的基础疾病;外源性因素包括:住院日,侵入性检查、人工气道与人工机械通气,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误吸。结论:外源性的感染,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及早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