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立止血外用治疗断指再植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2010年9月~2011年5月我科收治的13例断指再植术后出血患者应用立止血冻干粉进行止血治疗,并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 13例患者断指再植术出血点均取得了较好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2~5 min,止血成功后出血部位无血痂形成,且未发生血运障碍等并发症.结论 外用立止血对断指再植术后出血的治疗效果较好,起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断指再植手术效果,分析断指再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仪的临床应用效果价值。方法: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中,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监测再植肢体血运;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监测再植肢体血运。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仪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断指再植术后血管栓塞率、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降低,而断指成活率以及成活再植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则明显增加(P0.05)。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血流监测应用于断指再植术后,能够无创、实时、灵敏的反应再植指术后的血运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各种不良事件的,提高再植成功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林苗珊  陈燕冲  吴柳容 《蛇志》2009,21(3):241-241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断指再植的成活率也在逐步提高.血管痉挛的防治是断指再植术成活的关键,断指再植术后的预防与正确处理血管痉挛可大大提高成活率。我科于2008年施行断指再植手术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断指再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02月选取我院就诊患者中完全离断断指186病例200指,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对照组,分别记录抗缺血在灌注损伤组和对照组血管痉挛、血管栓塞、指体坏死发生的例数。选取部分患者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灌注前后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断指存活率86%,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断指存活率95%。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与对照组断指再植术后血管痉挛、血管栓塞、断指坏死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断指再指术后红花注射液能减少MDA的产生,提高SOD的活性,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再灌注后24h及1周的血液中MDA和SO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能减轻断指再指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断指再植的成功率,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断指再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02月选取我院就诊患者中完全离断断指186病例200指,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对照组,分别记录抗缺血在灌注损伤组和对照组血管痉挛、血管栓塞、指体坏死发生的例数。选取部分患者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灌注前后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断指存活率86%,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断指存活率95%。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与对照组断指再植术后血管痉挛、血管栓塞、断指坏死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断指再指术后红花注射液能减少MDA的产生,提高SOD的活性,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再灌注后24h及1周的血液中MDA和SO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能减轻断指再指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断指再植的成功率,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AO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在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断指患者52例,其中26例(34指)断指采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另26例(37指)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均辅以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断指再植平均耗时分别为(83.5±10.2)min、(62.7±8.3)min(P<0.01),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8±0.9)周、(8.4±1.7)周(P<0.01),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1.2%、62.2%(P<0.01)。结论:在断指再植术中应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比较,虽手术耗时较长,但骨折愈合时间短,断指功能恢复优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莫水芳 《蛇志》2006,18(1):79-80
断指再植术是一种综合性显微外科手术,手术难度较大,费用高,为了提高断指再植成功率,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了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2年9月~2005年1月共收治断指再植病人142例,其中男85例,女57例,年龄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如何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更好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30例断指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健康成人为参照对象。观察30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段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断指患者受伤至术后72h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显著降低断指再植患者的血液粘度,改善血液不利于断指成活状态,提高断指成活率,降低其坏死率、致残率。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毒副作用小,为防治断指再植术后并发症的一种良药,为临床断指成功再植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AO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在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断指患者52例,其中26例(34指)断指采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另26例(37指)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均辅以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断指再植平均耗时分别为(83.5±10.2)min、(62.7±8.3)min(P〈0.01),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8±0.9)周、(8.4±1.7)周(P〈0.01),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1.2%、62.2%(P〈0.01)。结论:在断指再植术中应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比较,虽手术耗时较长,但骨折愈合时间短,断指功能恢复优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抗凝药物有助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最常使用的传统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目前有一类新的口服抗凝药物已经用于临床,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带来了一种更方便、安全和有效预防血栓的治疗选择。本篇综述主要针对传统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及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以及选择性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对迄今为止传统抗凝药物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使用经验、优缺点、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最新临床用药进展进行综述,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晓  林兰  谢寿燕 《蛇志》2014,(4):419-420
<正>显微外科技术自1966年首次应用后在最近10年间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有关显微外科技术的基本理论、显微仪器、显微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1]。显微外科技术用于断指再植也显著提高了断指再植的成活率。而且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断指再植术的护理对提高再植指的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手部创伤相对于人体只是局部病情,但护理不到位可导致手内部经脉混乱,甚至丧失手的功能[2,3]。同时患者受伤后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  相似文献   

12.
重组线虫抗凝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具有抗凝活性的重组线虫抗凝肽(NAP)蛋白, 为新型抗凝药物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将pPIC3.5K-rNAP质粒转化毕赤酵母菌株GS115,筛选出阳性菌株后,用甲醇诱导表达。收集酵母培养上清,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通过测定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INR(血浆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来验证其生物学活性。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NAP的重组酵母菌株。重组NAP被分泌表达,其分子量比预计分子量(8.7KD)稍大,约为10KD左右,可能与糖基化有关。体外活性检测证实其有较强的抗凝活性。结论: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线虫抗凝肽,可用于新型抗凝药物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该疾病发作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转移至全身各处,导致卒中和肢体动脉栓塞等。在房颤时若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应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卒中的发生。在北美,目前用于抗凝治疗的常用处方药为华法林,其虽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但须合  相似文献   

14.
新型抗凝血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临床上主要的抗凝血药物如肝素、华法林及重组水蛭素等存在出血,需要实验室监测,药物半衰期短等不足。以pegmusirudin、HD1-22、flovagatran、otamixaban、RB-006、EP217609等为代表的新型抗凝血药物克服了现有抗凝剂的诸多不足,为抗凝和溶栓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本文就相关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蛇志》2019,(3)
目的分析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手术前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手断指患者112例,均在显微镜下行外科断指再植手术,均给予全面护理,观察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评分、心理状况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改善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患者的心理情绪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断指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外科断指再植手术时,实施全面护理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血管套接法与血管断端吻合法对断指再植患者断指血运、断指成活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107例断指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5,共断指93指)和B组(n=52,共断指86指),A组给予血管断端吻合法,B组给予改良血管套接法,比较两组患者断指血运、断指成活、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B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患指微循环检测值低于A组,氧饱和度、经皮氧分压则高于A组(P<0.05)。B组断指成活率、断指张力正常率及断指颜色正常率均高于A组(P<0.05)。B组术后1年社会关系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以及环境领域的维度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的肌力、活动度、灵巧度、Carroll量表评分均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血管断端吻合法相比,断指再植患者采用改良血管套接法,在断指血运、断指成活、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效果更佳,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毛源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0):1972-1974,1958
药物治疗对不能手术和在围手术期的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起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药物如抗凝药物、利尿剂、洋地黄类、氧疗等不能改变疾病的预后,治疗效果也有限。近年来,一些新型药物被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包括前列腺环素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磷酸二酯酶5的抑制剂等。它们在非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预后,由于相似的病理机制,所以它们对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也可能有效,但证据有限。本文将对这些药物在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8.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以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多烯类以及棘白菌素类等。药物治疗作为应对IFI的主要策略,现有的药物种类明显不足,并且受到真菌耐药性和药物毒副作用等越来越多的制约,使得对抗真菌新药的需求愈加迫切。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策略主要包括改造现有临床常用药物和发现新靶点药物两个方面。近年值得关注的研发中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药物VT-1161和VT-1129、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CD101和SCY-078、GPI锚合成抑制剂E1210、嘧啶合成抑制剂F901318、抗真菌中药和增效剂,以及其他抗真菌新药如T-2307、尼可霉素Z和VL-2397等。该文主要综述了上述新药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体内外活性以及临床试验等。  相似文献   

19.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能引起栓塞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故抗凝治疗在房颤治疗中尤为重要。华法林已被证实的传统口服抗凝药,但因其出血风险高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克服了华法林的上述缺点,备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浅部真菌病(superficial mycosis)随着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家养宠物流行及诊断水平的提高,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唑类抗真菌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浅部抗真菌药物,本文就部分新型外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浅部真菌病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