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测定人工段木栽培3年生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鲍姆桑黄S. baumii、桑树桑黄S. sanghuang及野生桑树桑黄子实体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氨基酸、多糖、三萜、总黄酮、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ABTS和FRAP),探究此3种栽培桑黄及野生桑树桑黄子实体的营养、药效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营养、药效成分及抗氧化活性上差异较大。其中,栽培鲍姆桑黄子实体粗纤维含量最低,多糖含量较高,总黄酮、总酚含量和ABTS、FRAP活性最高;栽培杨树桑黄粗纤维含量较低,粗脂肪含量最低,总黄酮、总酚、三萜含量较高,多糖含量最高;野生桑树桑黄粗蛋白、粗脂肪、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多糖含量较高,三萜含量最高,总黄酮、总酚含量和ABTS、FRAP活性最低;栽培桑树桑黄粗纤维含量较高,多糖、总黄酮、总酚、三萜含量和ABTS、FRAP均较低。栽培杨树桑黄、鲍姆桑黄和野生桑树桑黄在药效成分含量上各有所长。筛选到可结实、药效成分含量高的桑树桑黄菌株是可能的。桑黄优良品种选育是今后的工作重点。本研究为桑黄真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独根草这一药赏两用植物,对独根草根、茎和叶中粗灰分、粗纤维、粗脂肪、还原糖、部分矿质元素及活性成分(多糖、绿原酸和总黄酮)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独根草叶中粗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及还原糖的含量分别为10.11%、8.02% 、9.54%、9.91%和6.53%;Fe、Zn、Cu、Mn、K、Na、Ca和P等矿质元素含量分别为284、132.8、1.07、19.5μg/g、7.01 mg/g、169.38μg/g、221.9 μg/g和300.5 μg/g;还含有2.00%的绿原酸、6.98%的总黄酮,以及3.29%的粗多糖.叶中各成分含量多高于茎和根,证明其主要药用成分在叶;而茎和根均含有多种元素和活性成分,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一种可以全株入药的药赏两用植物.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宁波地区野生换锦花鳞茎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差异,以采自舟山大猫岛及宁波市北仑洋涨岙、奉化萧王庙、象山鹤浦、镇海招宝山、慈溪海黄山等6个地区的野生换锦花鳞茎为实验材料,以石蒜碱计总生物碱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非淀粉粗多糖及总生物碱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其加兰他敏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6个地区的野生换锦花鳞茎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地区的野生换锦花鳞茎中的总黄酮、总生物碱、加兰他敏的含量及非淀粉粗多糖的得率变化幅度分别为1.095~1.751 mg/g、2.691~5.559 mg/g、0.686~1.476 mg/g和11.590%~14.182%。其中采自象山鹤浦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751±0.116)mg/g;慈溪海黄山的非淀粉粗多糖得率最高,为(14.182±0.523)%;镇海招宝山的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为(5.559±0.394)mg/g;北仑洋涨岙中加兰他敏含量最高,为(1.476±0.018)mg/g。同一地区样品中总生物碱与加兰他敏的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1,但并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换锦花人工栽培资源的选优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红雪茶”和“白雪茶”是滇西北少数民族传统饮用的地衣保健茶;其中,“红雪茶”混杂了梅衣科(Parmeliaceae)金丝属(Lethariella)中的4个地衣种:金丝绣球(Lethariellacashmeriana),金丝刷(L.cladonioides),柔金丝(L.sernanderi)和金丝带(L.zahlbruckneria);“白雪茶”包含了雪茶属(Thamnolia)中的两个种,即:雪茶和雪地茶(Thamnoliavermicularis&T.subuliforms)。利用常规方法测定了两种地衣茶的主要营养成分,并与常见饮茶进行比较,测定结果显示:红雪茶和白雪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红雪茶粗蛋白质含量为2.69g/100g·DW,粗脂肪3.42g/100g·DW,总糖、可溶性糖、灰分含量分别为5.04g/100g、0.35g/100g、1.74g/100g·DW;白雪茶的粗蛋白质含量为2.81g/100g·DW,粗脂肪2.91g/100g·DW,总糖、可溶性糖、灰分含量分别为0.99g/100g、0.27g/100g、4.18g/100g·DW;两种地衣茶均含有17种氨基酸和多种矿物元素,具有一定营养价值;而两种地衣营养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野生地木耳(Nostoc commune Vauch.)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并与4种常见食用菌藻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judae)、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紫菜(Porphyra)、海带(Laminaria japonica)进行比较分析,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总生物碱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果显示,野生地木耳中总酚含量为24.255 mg/g±1.631 mg/g,总黄酮含量为5.741 mg/g±0.239 mg/g,总生物碱含量为0.768 mg/g±0.073 mg/g,缩合单宁含量为0.069 mg/g±0.009 mg/g。4种食用菌藻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范围为:总酚(5.520~62.326 mg/g)、总黄酮(0.847~7.010 mg/g)、总生物碱(0.408~4.132 mg/g)、缩合单宁(0.063~0.233 mg/g);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野生地木耳次生代谢产物中的总酚和总黄酮物质含量较高,且总酚是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缩合单宁与总生物碱含量较低;总酚含量约为黑木耳和银耳的2倍、紫菜的6倍;总黄酮含量约为黑木耳的7倍,银耳的3倍。  相似文献   

6.
云南两种食用地衣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云南两种食用地衣的主要营养成分 ,并与常见蔬菜及食用菌进行比较。测定结果 ,东方肺衣粗蛋白质含量为 11 0 2 g/ 10 0 g .DW ,粗脂肪 5 5 6 g/ 10 0g .DW ,总糖、可溶性糖、灰分含量分别为 0 6 2g/ 10 0 g、0 37g/ 10 0g、2 6 4g/ 10 0 g .DW ;裂髓树花 (新拟 )的粗蛋白质含量为 3 43g/ 10 0g .DW ,粗脂肪3 12 g/ 10 0g .DW ,总糖、可溶性糖、灰分含量分别为 0 79g/ 10 0 g、0 35g/ 10 0 g、2 99g/ 10 0 g .DW ;两种地衣均含有 17种氨基酸 (色氨酸未测 ) ,多种矿物元素 ,具有一定营养价值 ;且两种地衣营养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蓝莓果渣提取物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畅  程大海  高欣  赵尔丰 《植物研究》2010,30(2):253-256
研究了蓝莓果渣提取物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分别采用水、40%乙醇及纤维素酶辅助乙醇超声提取蓝莓果渣,并用Folin-Ciocalteu试剂对3种提取物的总酚含量进行评估;并采用DPPH清除实验及O2—.清除实验对3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提取蓝莓果渣的总酚含量最高,可达425.36±15.21 mg GAE.100 g-1DW,远远高于水提物(169.46±9.75 mg GAE.100 g-1DW)及醇提物(218.39±12.54mg GAE.100 g-1DW)中的总酚含量。且纤维素酶辅助乙醇超声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为2.67±0.13 gVc.100 g-1DW,对O—.2的清除能力2.48±0.14 g Vc.100 g-1DW,明显好于醇提物及水提物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石韦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活性,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福林酚比色法和硝酸铝络合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各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的含量,以DPPH法、ABTS法和普鲁士蓝法分别测定各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和α-萘胺法分别测定石韦各提取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采用Pearson法分析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石韦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正丁醇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9.85±2.15和37.23±2.41 mg/g。各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抑制亚硝化活性,以正丁醇提取物的效果最显著,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44.14±1.21μg/m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97.47±12.10μg/mL)和还原能力(822.08±24.82μmoL Vc/g),以及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IC_(50)=7.071±0.231 mg/mL)、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能力(IC_(50)=15.010±1.224 mg/mL)均最强,并显著强于其他提取物(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石韦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亚硝化活性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总酚类和总黄酮类物质是石韦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通过对石韦不同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抗氧化和抑制亚硝化作用评价及相关性分析,为石韦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百合营养品质综合评价中的主要影响因子,选育赏药食兼用的新品种百合,本文比较研究测定了12个百合种/品种鳞茎的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氨基酸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百合营养品质特征。结果表明,12个百合种/品种鳞茎以多酚和生物碱两个活性物质指标含量变异系数大,膳食纤维、氨基酸等指标含量差异相对较小。品质指标转化数据经主成分分析,被提取的前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0. 229%,影响百合综合营养品质评价的次序依次为:功能因子、营养因子和碳水化合物因子。经综合评价,岷江百合、宜昌百合和‘塞拉达’营养品质评分最高,传统食用百合龙牙百合和兰州百合(平陆)营养品质也较好。该研究基于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氨基酸组成3个方面对12个百合种/品种鳞茎进行了系统评价,为筛选新型赏药食兼用百合、充实和完善百合营养品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海南省东方市红心火龙果为研究对象,优化分离出果籽,测定果籽中的营养成分,并与白心火龙果籽进行对比研究,为火龙果加工中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红心火龙果籽-80℃冷冻干燥后,其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及碳水化合物含量依次为:6.48,24.84,31.79,13.38、2.58 g/100 g和20.39 g/100 g果籽。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到果籽中含有丰富的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分别为5.78 mg/100 g和10.50 mg/100 g果籽。此外果籽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75.23%)和多种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26.62%)。研究结果为火龙果籽在食品、药品及日化用品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鲍姆桑黄Sanghuangporus baumii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段木栽培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子实体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氨基酸、多糖、三萜、总黄酮、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ABTS和FRAP),探究生长年限对段木栽培桑黄子实体营养、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年限对上述10个指标均产生了...  相似文献   

12.
红柄白鹃梅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柄白鹃梅嫩茎、幼叶和花蕾等器官不同部位的粗脂肪、可溶性蛋白、粗纤维、可溶性糖、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红柄白鹃梅粗纤维含量丰富,达4.45g.100g-1,可溶性糖的含量较低为2.16g.100-g1,粗脂肪和维生素C的含量适中,分别为0.69g.100g-1和32mg.100-g1,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较低,为0.317g.100g-1.红柄白鹃梅富含营养成分,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木本野生蔬菜.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刺三加这一药食两用植物,对刺三加叶中的粗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等部分营养成分与K、Ca、Mg、Fe、Mn、P、Zn、Na和Cu等部分矿质元素及活性成分(绿原酸和总黄酮)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刺三加叶中的粗灰分、粗纤维、粗蛋白及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2.75%、2.34%、4.63%和4.13%,与6种常见蔬菜相比较,是6种常见蔬菜的2~10倍;K、Ca、Mg、Fe、Mn、P、Zn、Na和Cu等矿质元素含量分别为:516.00、1061.00、86.58、8.13、4.18、156.12、9.61、8.27和0.044(mg/100 g);与6种常见蔬菜比较后发现除Na和Cu元素含量略低于6种常见蔬菜外,其它成分均相当或高于6种常见蔬菜,其中K、P、Ca、Fe、Mn、Zn是6种常见蔬菜的4~15倍;刺三加叶还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黄酮和绿原酸,黄酮含量为4.06%,绿原酸含量为3.72%,证明刺三加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药食两用植物。该研究为刺三加这一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红花桑寄生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酚类物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DPPH法、TEAC法、FRAP法对红花桑寄生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体外评价,并测定其总酚、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溶剂种类对红花桑寄生叶提取物的得率、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在3种评价方法中,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量效依赖关系。3种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强弱依次为丙酮提取物 >甲醇提取物 >水提取物,其中80%丙酮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达276.83mg/g)抗氧化活性最强,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EC50值为0.247,FRAP值(FeSO4 mmol/100g)为115.81,浓度为1.0mg/ml时,TEAC值为2.04。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鳢肠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及总皂苷、总黄酮含量,采用MTT法和对硝基苯酚磷酸二钠法测定鳢肠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对UMR106细胞的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鳢肠不同部位总皂苷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鳢肠根和叶提取物对UMR106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浓度为50μg/mL时促增殖作用最强,增值率分别为7.7%和16.9%,茎提取物没有明显的作用;鳢肠根、茎、叶提取物对ALP活性均有促进作用,浓度为100μg/mL时促增殖作用最强,分别促进18.9%、20.1%和17.0%;鳢肠根、茎、叶中总皂苷含量分别为3.6%、4.0%和2.2%,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4%、1.4%和3.4%。这些结果表明;鳢肠不同部位提取物均有抗骨质疏松活性,其不同部位总皂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快速鉴定百合珠芽中10种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并对薯蓣皂苷元进行抗肿瘤研究。实验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柱(100 mm×2.1 mm,1.9μm);乙腈(A)-0.5%乙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同步监测。采用CCK8法进行薯蓣皂苷元抗肺肿瘤A549细胞、胃肿瘤HGC-27细胞的药效筛选。结果表明,通过二级高分辨质谱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共鉴定对香豆酸、薯蓣皂苷、槲皮素等10个化合物。药理研究显示,薯蓣皂苷元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只有微弱的抑制活性,而对胃癌HGC-27细胞增殖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本试验证实UPLC-Q-TOF-MS/MS可从保留时间、紫外吸收光谱、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和二级结构碎片等方面对百合珠芽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为寻找百合珠芽中活性物质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且揭示百合珠芽中鉴定得到的单体成分可能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了解青海玉树沙棘的营养价值,选取青海玉树5个不同地区的沙棘,对其不同部位(果实、枝、叶、籽)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营养价值的评价,为玉树沙棘再加工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依据。分别用亚临界流体丁烷和1,1,1,2-四氟乙烷(R134a)萃取出沙棘不同部位中的粗脂肪和黄酮类成分,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ASE)提取沙棘中的糖分,然后分别测定了各部位脂肪、黄酮类成分、总糖、多糖、类胡萝卜素、总酸、维生素C、原花青素、沙棘籽中脂肪酸含量,同时还测定了各部位主要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各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等。结果表明,玉树沙棘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以干计,6.89%)、可溶性糖(7.56%)、类胡萝卜素(34.1 mg/100g)、维生素C(1430 mg/100 g)和总矿物质元素(226.4 mg/100 g);玉树沙棘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7.5%)、总黄酮(2.10%)、氨基酸(以干计,15.41%)、总矿物质元素(748.1 mg/100 g);玉树沙棘枝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3.5%)、粗纤维(21.1%)、熊果酸(144.1 mg/100 g)、氨基酸(以干计,11.62%)、总矿物质元素(376.9 mg/100 g);玉树沙棘籽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21.4%)、原花青素(3.27%)、氨基酸(以干计,18.63%)、不饱和脂肪酸(548.6 mg/g)。上述数据表明,青海玉树沙棘不同部位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可为青海玉树沙棘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热风干燥法干燥刺梨鲜果,分析干燥前后对刺梨主要活性成分(维生素C、总多酚、总黄酮、没食子酸、儿茶素和鞣花酸)的影响,以及测定其有害重金属含量。结果:刺梨鲜果经60 ℃热风干燥后,总黄酮含量基本不变,总多酚和维生素C含量有减少;多酚类化合物儿茶素含量减少,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则增加;刺梨干果中维生素C含量仍然高(7.2%);干果中总多酚96.18 mg/g、总黄酮1.97 mg/g、儿茶素4.94 mg/g、没食子酸0.30 mg/g、鞣花酸1.70 mg/g。有害重金属限量符合国家标准GB 2762—2017的规定。结论:热风干燥的工艺方法使刺梨中活性成分含量变化,但不影响干刺梨的应用品质,是加工干燥刺梨鲜果的方便、快捷、性价比合适的方式,适合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19.
云南12种食用竹笋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云南省12种食用竹笋营养成分的系统分析测定,并与10种常用蔬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2种竹笋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73~3.09g/100g·FW,粗脂肪、总糖、可溶性糖、粗纤维、灰分含量分别为0.15~0.26g/100g·FW、0.29~1.07g/100g·FW、0.21~0.84g/100g·FW、0.90~1.43g/100g·FW和0.68~1.23g/100g·FW;含17~18种氨基酸、多种矿物元素和维生素,且含量丰富,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之一,具有较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营养成分的含量在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菌物学报》2017,(6):752-765
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一株分离自川贝母鳞茎的内生真菌CBY11鉴定为Fusarium tricinctum。分别研究其发酵液石油醚提取物(PEE)、乙酸乙酯提取物(EAE)、正丁醇提取物(BAE)和乙醇提取物(ETE)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总抗氧化活性(以ABTS法测定)和总还原力(FRAP法测定),以及其总多酚含量(TPC)、总黄酮含量(TFC)和总皂苷(TSC)含量。结果发现EAE、BAE和ETE均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分别为1.95mg/m L、1.19mg/m L、1.64mg/m L)和总抗氧化活性(IC50分别为0.43mg/m L、0.58mg/m L、0.43mg/m L),但总还原能力相对较弱;PEE的抗氧化活性整体较低。此外,EAE、BAE和ETE的TPC、TFC及TSC显著高于PEE(P0.05)。可见TPC、TFC及TSC与抗氧化活性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HPLC分析表明EAE含有多种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酚酸等物质,如芹菜素。GC/MS分析表明PEE中含有少量抗氧化酚类物质,最主要成分是烷烯烃类。本研究表明川贝母内生真菌CBY11具有产生丰富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能力,具有多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