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初中《生物》教材的“植物”部分中 ,光合作用的生理实验有 3个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分组实验 ) ;2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演示实验 ) ;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演示实验 )。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 ,由于教材规定使用的器具比较简陋落后 ,操作繁琐 ,效能低下 ,实验周期长 ,加之当前生物学教师任课班次多 ,课时容量大 ,教学节奏快 ,从而使许多学校难以完成这些实验 ,很不利于“大力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生物学教师只有尽快改进这些实验器具 ,才能完成好这些实验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在“绿叶在光…  相似文献   

2.
我们将初中《植物学》课本第45页上的证明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的实验改液体培养法为砂基培养法。即将石英砂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取两个较高的广口玻璃瓶,将底部截去,成为简状,用纱布包严简底并装入洗净的石英砂,各栽上一株同样大小的健壮植株幼苗,最后把栽有幼苗的培养瓶分别放在盛有土壤浸出液的甲容器(如培养皿)和盛有蒸馏水的乙容器里。为防止容器内水分的过度蒸发,可用硬纸板中央剪洞套在瓶  相似文献   

3.
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代替锥形瓶,套在实验用的叶片上并抽出其中的空气:用锥形瓶、分液漏斗和橡胶塞等组装成“去除空气中二氧化碳装置”;在装置内用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式去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经分液漏斗向锥形瓶内注水.并将排出的“空气”注入部分套有叶片的塑料袋中,另一部直接注入空气。  相似文献   

4.
一、变教材的静态内容为动态内容首先要掌握教材的内在系统性,确定授课的动态内容,其次是选择运用相应的教法。如: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从教材内容看知识结论是割裂、孤立的,这仅是书本上的文字现象,而实际茎构造这两部分是个体生长发育中,由胚芽...  相似文献   

5.
有针对性地从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3个方面对"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进行改进,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关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改进刘智芳李建英(河北省藁城市实验学校,052160)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生物》第一册(上)第五章第一节“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课本上连续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我们认为该实验中前两个实验有三方面的不足:第一,...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凸显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理解和传递。本改进实验简单易行,且实验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用时较短,材料廉价易得;将原来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更能体现课标要求,凸显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开设价值,深入挖掘教材实验资源,组织本校学生对该实验进行了尝试。在尝试过程中,依循细胞周期及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化的原理对此实验的选材、诱导方式和课堂实验组织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调整,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与分组操作的可行性,体现了该实验所蕴含的内在价值,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9.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是初一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不同条件。过去教师常作为演示实验在课堂出示给学生,往往要提前准备好,以防效果不明显。即使这样,教学效果也大受影响,原因是:学生未能参与实验全过程,若作为学生实验,往往由于操作和工具等原因成功率不高,实验效果不理想。回原因分析对这个实验的几个步骤和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以下几点值得研究:①通常要求用小刀在马铃薯(或萝卜)表面挖一个与橡皮塞直径相同的圆洞,但十有八九挖不圆、再要求这个洞的直径与橡皮塞的…  相似文献   

10.
将"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和讨论,比较分析,得出了实验的改进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1.
植物学“绿色开花植物的分类”一章共讲述了十个科,篇幅较多。如果只是借助挂图、标本来讲解,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结果,学生只会背书,不会分析问题,只能在书本上识图,而对实物则视而不见。我利用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采取探索性教学,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融于一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场所根据教材、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事先实地考察了解放公园的植物种类。该公园内的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较多。如十字花科有荠菜,油菜,小白菜等;禾本科有狼尾巴草,狗尾巴草,竹子,稗等;还有蔷薇,月季,草莓、蛇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我们对华东师范大学植物生理教研组主编的《植物生理实验指导》(高等教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30页)中“不良环境对植物的伤害”的方法作了一点改进,现介绍如下:按实验操作要求选用生长基本一样的小麦苗,分别放在盛有20 ml重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每个处理各放  相似文献   

13.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前,我按课本中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成功率极低,原因之一是1%龙胆紫浓度太大,染色不足一分钟就成一片深紫色。我们改变了龙胆紫浓度,即浓度范围是0.01%-0.02%。染色3-5分钟。一般背景不  相似文献   

14.
单盐毒害是指将植物培养在某种单一的盐溶液中,不久即出现不正常的状态,表现为根系停止生长,生长区细胞粘液化,细胞破坏,变为一团没有结构的粘液,最后整株植物死亡。单盐毒害实验是一个经典的实验,至今仍然列入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材中(侯福林2004;叶尚红2007)。  相似文献   

15.
将500毫升吸滤瓶的支管端和一根长约12厘米直径6毫米左右的玻璃管端涂些凡士林,并用4—5厘米长的一段乳胶管将二者连接。把软木塞的中央打一略小于供实验用枝条直径的孔,并把枝条插在孔中(枝条下端露出木塞1—2厘米长)把插有枝条的软木塞塞紧瓶口周围以凡士林密封。玻璃管的另一端插在盛有稀释红墨水的小瓶中。最后把一个叶片套进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如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与酵母菌相关的实验有多个,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酵母菌的酒精发酵”等。下面就针对这些实验的可操作性,对实验装置进行一些改进,以利于探究实验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开展乙醇发酵演示实验,意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感知生物学实验不仅仅限于在实验室中进行,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展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限制酵母菌发酵的温度、酵母菌浓度、蔗糖浓度、液体量等限制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发现,温度和液体量对酵母菌发酵影响非常显著,酵母菌浓度影响显著,而蔗糖浓度影响不大,并得出酵母菌发酵实验的最佳条件为:蔗糖浓度5%,酵母菌浓度3%,温度50℃,液体量300 m L,发酵所需时间为4 min 30 s。同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使得检测二氧化碳更加简便。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酒精使整个实验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染色改进笔者采用0.02%亚甲基蓝溶液来培养活体植物,从而省去课本中“装片制作的染色”过程,效果较好。1原理亚甲基蓝是一种活体碱性染色剂,低浓度的亚甲基蓝溶液对植物细胞基本无毒害作用,不影响植物体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同时能使活体...  相似文献   

20.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一点改进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成功关键是在压片时,使细胞散开,成一均匀、单尾细胞的薄层。为此,根尖的解离是重要的一步。为了缩短材料的解离时间,将盛有解离液和很尖的小烧杯放在60℃左右的热水中温热1~Z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