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面对我国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不断增加,对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相关的防范措施进行研究,以有效的减少我院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方法:以我院2011年12月1日-2012年6月1日期间所发生的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详细与科学的总结,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产生各类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所总结出的各种安全隐患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医护人员责任感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是导致安全事件最为主要的原因,其所导致的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性质往往较为最严重,对于手术室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医患关系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其次的护理安全隐患为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医护人员在专业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欠缺等也是导致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加强医务工作者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建立并健全手术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和法律知识水平,并定期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的统计,针对高危的因素不断改进管理措施是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关键措施,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室感染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室感染高危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比较外科手术室实施护理管理前后的感染情况。结果 外科手术室感染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术前洗手不彻底、器械物品消毒不认真、医护人员流动管理不严格、以及患者自身的因素等;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感染率为2.39%(9例/376例),明显低于实施护理管理前的感染率9.52%(35例/36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室加强护理管理可以明显的降低感染率,为患者在外科手术室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开始实施细节管理,对比2013年1月~10月与2014年1月~10月护理质量评分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家属满意率。结果:2013年1月~10月,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64%高于2014年1月~10月0.63%,2014年1月~10月家属满意、基础护理质量评分、病区管理评分、危重症护理质量评分高于2013年1月~10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儿科中实施细节护理管理有助于全面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获得家属好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在护理方面存在的风险并且根据所分析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00例并对这些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血管内科在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院方不安全因素三个方面。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风险主要来源于院方、护理人员和患者自身,其中患者自身的不安全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在进行心血管内科护理时要注意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规范护理人员记录护理过程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风险与防范措施,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方法:结合我院手术室情况,回顾性分析当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制定手术室安全防范措施,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把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医疗差错明显减少,患者护理满意度高。结论:查找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风险,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有利于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探讨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探讨干预对策。结果:2014年度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66例,其中,护理操作不规范28例,发生率为42.5%,法律意识缺乏导致医疗纠纷10例,发生率为15.1%,与患者发生争论9例,发生率为13.6%,护理记录不规范16例,发生率为24.3%,排班不合理3例,发生率为4.5%。结论:护理操作不规范、护理记录不规范为普外科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因素分析,制定相应对策,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精神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及降低安全风险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于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精神病人100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影响精神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有:饮食不当(噎食)、行动不当(跌倒)、皮肤损伤。结论:影响精神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的因素对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此,精神科老年病人的护理要具有针对性与预见性,提高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矛盾。  相似文献   

8.
唐利平  卢兰芳  罗丹  石琳 《蛇志》2016,(4):475-476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2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3例,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住院满意度指标,并评价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79%,对照组为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病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利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手术室的安全护理是确保手术环境安全可靠的关键点,所以需要以严肃的态度加以把控。在实践中不仅需要加深对手术室安全护理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充分的掌握护理过程当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升整体护士的素质,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宣传,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最大限度之上降低护理风险,增强医院的管理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大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术后出现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102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诱发因素,并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制定并实施相应预见性护理干预策略后行介入治疗术的95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前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原发性大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产科护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产科患者及家属100例、护士23名行护理不安全因素调查,进行归类分析,循证进行改进,对比2012-2013年相关指标。结果:患方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诉率前四位分别为:环境与设施条件不足34.00%、医患沟通32.00%、环境设施存在缺陷30.00%、自我护理能力不足27.00%,护士则为医患沟通86.96%、产妇及其家属依从性低65.22%、医院相关管理未落实47.83%与产妇及家属自我护理能力低47.83%;经循证改进,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例次率3.56%、不良妊娠结局率1.70%低于2012年8.04%、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方缺乏安全感,对医院硬软件水平不信任,加之部分护士可能存在工作态度欠佳现象,医患沟通效用较低,致患方不依从、自我护理能力不足,两者是产科护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医院应注重培养护士职业素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以提升健康教育质量、促医嘱落实,从而全面提高孕产妇住院期间护理质量,规避风险因素,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中行风险意识的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手术室2011年4月-2015年3月收治患者200例作为对象,按入院意愿分成不同组:对照组(基础护理)、干预组(风险意识护理),护理结束后评估总体效果。结果:干预组预后的风险者2例,占比2.0%,和10.0%的对照组相比较低,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手术室患者行风险意识护理作用突出,可降低风险事件,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3.
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因素较多,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非常有效的控制不良事件的方法。通过在本院手术室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修正方案及预防措施,提升护理质量,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神经内科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以前神经内科的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然后在3月进行合理的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把神经内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当成评价指标,对比实行护理管理模式前后的变化。结果:实行合理的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以后,患者出现意外事件的概率由15%减少至5%,同时护理满意率由91%增加至98%,和实行之前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实行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能明显地预防并降低病人安全风险,使医护患关系得以和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三甲医院在2013年8月—2014年1月期间手术室手术间的利用情况、首台手术开始时间的调研,对医院目前实施围手术期流程化进阶管理需求因素的论述以及对手术室管理、科室间协调等需要解决的关健性问题的分析,以期对医院围手术期流程的运行情况不断给予改进和优化,提高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18,(1)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U)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ICU收治的126例患者按入住时间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与生活照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减少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蛇志》2018,(2)
目的分析急诊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静脉输注药物治疗的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药物与器具、患者自身条件、护理人员技术能力等是影响急诊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后的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和掌握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疗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62例,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罗进联 《蛇志》2014,(1):135-13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比较我院65名护士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知信行问卷得分、护理风险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护士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均高于风险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投诉事件发生率均低于风险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风险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降低院内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在护理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手术室护理记录单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以规范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手术室护理记录单2000份进行检查,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结果:2000份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中,检查出不合格护理记录单42份,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结论:针对手术室护理记录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