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旨在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4年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所上报的260例出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女性患者出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男性,年龄高于60岁的老年患者及0-12岁的儿童患者出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者居多。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更易产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药品种类方面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多为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抗肿瘤类及补益类,且其中居首位的为活血化瘀类。结论:导致患者对中药制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其不但包括患者本身的因素,而且还包括药品的问题,同时药品的使用方法也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临床使用时应加大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将其上报,以尽量提高临床中药制剂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蛋白水解物制剂的质量标准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0个厂家生产的20个品种的脑蛋白水解物制剂进行统计汇总,结合相关质量标准,对其有效成分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说明书的有效含量标识不规范,各生产厂家的药物在规格上也并不统一,其中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有必要对该类药品进行定性检查。结论:应对脑蛋白水解物制剂的质量标准进行完善,对药品说明书进行规范,以便于个体化给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举例说明西药处方使用药物过程中存在着药物重复使用、联用不恰当、选取不适当的溶媒、超过规定时间使用药物、乱使用抗菌药品、选用不恰当的药品、医生书写处方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因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产生的毒副作用和药源性病症的事例很多,必须禁止乱开乱用药物的状况,才能确保西药处方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统计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及原因,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加强药品的安全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住院处方1699份,对其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现象,研究处方点评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的变化。结果:全年共点评1260份清洁手术病例,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病例303份,包括不合理用药病例287份,不合理用药率为94.71%;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用药时间长、无指征用药及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合理。Ⅰ类切口病例中含不合理病例271份,不合理率为28.11%,其中无适应症用药情况最为明显,无适应症用药比例为7.39%。限制级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特殊级抗菌药物万古霉素不合理应用严重。通过定期专项点评抗菌药物处方并积极落实整改措施,以上不合理应用现象均有明显好转。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不合理使用情况有改善,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需加大力度宣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的形势下,抗菌药物的应用最为广泛。随着医药科学和制药工业的迅猛发展,新的抗菌药物的种类、品种、剂型已不断用于临床,抗菌谱也越来越广,使得细菌性疾病可以比较容易得到控制,但是,医生在使用和选用抗菌药时遇到的问题随之增多,抗菌药物的长期大量应用,特别是不注意合理应用、误用、滥用、等现象,不仅造成大量的浪费,以及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产生及不良反应,而细菌耐药性又直接导致了用药剂量的增大,甚至更新换代。因此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滥用抗菌药物,或用昂贵的抗菌药,以杜绝、减少药源性疾病,做到有的放矢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应用范围广是抗微生物药物的一大特点,其中以新型抗微生物药为主,目前不合理用药状况比较情况严峻。本文就介绍了抗微生物药物得定义和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而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的管理,增强正当使用药物程度,削减不良反应产生的几率、降低以及节减细菌抗药性出现供给患者使用药物指示。  相似文献   

7.
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哈尔滨市抽取5家三级和5家二级综合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在药品监管组织与规制、药品储存与养护、医嘱管理、药品的调配和分发、给药、用药安全监测、安全文化建设等7个方面进行了病人用药安全管理现状调查研究。发现了病人用药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提高医院药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病人用药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诊断的1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喹诺酮类药物药物所致占有比例最大,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过长、剂量过大、滴速过快、药剂浓度过高等均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呈正相关,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药物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并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合理使用情况,为基层基本药物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处方进行抽样和对医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根据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对处方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并分析可能导致不合理用药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张处方平均使用药品数为:城区(4.9±1.2)个,农村(213±0.7)个;每100张处方抗生素使用比例:城区78.9%,农村57.3%,其中两联使用比例分别为20.1%和32.4%;人均药费:城区为(36.9±5.2)元,农村为(21.3±4.7)元;参加合理用药培训的医生所开处方药品合理使用的比率是98.0%,而未参加过培训的医生合理用药的比率是77.1%,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一定的基本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对医生加强基本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可以提高基本药物合理使用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很多新医药进入市场和各大医院,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安全用药和药物科学管理的重要性随之凸显,因此,加强医院的药物科学管理,合理使用临床药品,是保证医药安全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和药品管理人员作为药物的使用人员和储存人员,是药物管理的重要人员,笔者以自身在医院的多年工作经验,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提出医院药物科学管理的方法及策略,希望对医院的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保药品的安全,检验药品微生物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只有严把药品微生物检验的关口,才可以使投入使用的药品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在概述药品微生物及其检验方法的基础上,简述在实际生产中药品微生物应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通过ADR网上检索工具统计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不良反应报告表,采用回顾性分析全院不良反应分布情况。结果:60岁以上老年人ADR发生率较高(27.36%);静脉滴注方式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75.00%);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45.2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为主(44.35%)。结论:全院不良反应工作有所提高,但仍应加强全院用药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中药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期间收治的患者120例,将选取的所有队形列为研究对象。其中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为50例,对该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临床用药情况分析,同时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有效的评价以及分析。结果:50例患者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未进行辨证论治,药物用法错误、药物用量错误、中药炮制不不满足实际标准以及中西药联合应用不不恰当,当然还存在其他的原因。结论:我们需要强化中药使用过程中的辨证力度、炮制、煎煮以及配伍等的利用度。  相似文献   

14.
刘丹  张治然  王世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22):4374-4377,4358
目的:分析我院2009和2010年收集的15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为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方法,对我院2009和2010两年上报的154例报告就ADR分布与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累及系统及器官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为主,分别占44.81%和20.78%。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中儿童和老年患者居多(33.12%和48.05%),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91.55%),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常见(75.97%)。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上报工作,并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效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人们就认识到不同的个体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存在着差异,这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本文从药物代谢基因、药物受体相关基因、药物转运基因和疾病通路基因等方面论述了基因多态性与药物效能的关系。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为开发安全、有效的药物,指导临床个性化合理用药,减少毒、副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药品不合理支出费用及住院天数,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不良反应,必须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来源、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给药的时机、使用的疗程、选择的种类、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及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等几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药品不良反应是在预防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给予正常用法和用量的药品时所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我国应逐步完善相关法律,以规范药品生产,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
陈金陵  伍松合 《蛇志》1993,5(2):42-4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寿命将逐步延长,平均寿命已接近70岁。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疾病必将引起社会各方面重视。老年人因生理、生化过程发生变化,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反应发生改变,于是对药物反应与中青年人不同,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中青年人。因此在老年人的药物治疗方面和中青年有一定的差别。特别强调合理化、慎重考虑用药的后果。对老年人用药剂量应个体化,并仔细观察症状、体征、血药浓度,依病情变化随之调整给药量和给药时间,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据统计70~79岁老人和20~29岁年青人相比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前者是后者7倍以上。老年人因药源性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者远超过其它集体年龄组。因此对于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应  相似文献   

19.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集中配置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管理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成立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PIVAS)后,建立与完善质量控制小组、制度建设、人员培训和管理,并对药品和器材、环境卫生、配置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不断进行总结分析改进药物配制方法。结果完善药物配制质量控制措施后,未发生因药物配置引起的输液反应,无1例配错药等静脉用药不良事件发生,而且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品流失现象较PIVAS成立前显著减少,同时也节约了临床护士近40%的人力资源。结论对PIVAS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可提高用药安全和输液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 王永铭教授是改革开放后首批赴国外研修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合理用药的临床药理学家,回国后率先开展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对推动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及机构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他科学求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