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观察了抗P-选择素凝集素-EGF功能域单抗(PsL-EGFmAb)和IL-10两种抗炎物质对体外培养人树突状细胞(DC)表型以及致炎细胞因子IL-12分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通过SCF、GM-CSF、TGF-β1、Flt-3L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脐血CD34 造血干细胞中诱导扩增获得DC,并于成熟过程中分别用PsL-EGFmAb和IL-10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CD1a、CD11c、CD83、CD80、CD86和HLA-DR;采用RT-PCR检测IL-12p35、IL-12p40mRNA表达;以及ELISA法测定IL-12p70分泌的含量。结果显示,PsL-EGFmAb和IL-10对DC表面CD11c、CD83、CD80、CD86表达均有抑制作用,且PsL-EGFmAb可下调HLA-DR表达,同时两者也能抑制DC内IL-12p35、IL-12p40mRNA的转录和IL-12p70的分泌。研究结果表明,PsL-EGFmAb和IL-10对DC黏附共刺激分子表达和致炎细胞因子合成具有抑制作用,由此可能影响和调抑DC成熟及其递呈抗原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病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功能变化。方法:以1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选择16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病儿为研究对象,分离PBMC并经rhGM-CSF诱生成熟DC。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B7-1)、CD86(B7-2)和CD83的表达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L-12的变化。结果:①哮喘组DC表面CD86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27,P<0.05),CD80、CD83的表达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1.17,1.34;P>0.05)。②哮喘组DC分泌IL-10、IL-12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3.31,3.39;P<0.01)。③哮喘组DC分泌IL-10与IL-12成正相关(r=0.740,P<0.01),而健康对照组IL-10与IL-12无相关性(r=0.232,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病儿DC存在功能缺陷,主要表现在CD86表达升高、IL-10、IL-12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3.
结合树突状细胞(DC)生物学特性, 探讨抗P-选择素lectin-EGF功能域单抗(PsL-EGFmAb)对体外培养人DC成熟和功能干预调节的作用. 通过SCF, GM-CSF, TGF-β1, Flt-3L及TNF-α体外培养体系, 从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中诱导扩增获得DC, 并于细胞成熟过程中用PsL-EGFmAb及辅以IL-10作为对照进行干预. 分别观察和检测DC形态学及细胞活力, 细胞表面分子HLA-DR, CD1a, CD11c, CD54, CD83, CD80, CD86, CD209(DC-SIGN)及CD62P, E, L(P-、E-、L-选择素)表达, 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 及IL-12p35, p40 mRNA与NF-κBP50, P65 mRNA表达, 培养上清液中IL-12p70分泌含量, 以及DC体外对T淋巴细胞刺激能力, 以此分析PsL-EGFmAb 对DC成熟与功能的干预状况. 结果显示, 未成熟DC高表达属模式识别受体的C型凝集素DC-SIGN外, 且胞内蓄积适量ROS, 具备了细胞吞噬能力. 成熟DC除仍高表达DC-SIGN, 伴随细胞内NF-κB基因明显表达, 其表面黏附共刺激分子CD11c, CD83, CD80, CD86表达上调, 且细胞因子IL-12合成分泌增加, 并具明显的体外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符合于抗原提呈细胞特征. 此外, 未成熟和成熟DC基本不表达P-, E-选择素, 而分别高表达和低表达L-选择素. 进一步发现, PsL-EGFmAb较对照IL-10对DC表面DC-SIGN表达有抑制作用; 也能抑制细胞内NF-κB基因表达, 并相应抑制或下调DC黏附共刺激分子CD11c, CD83, CD80, CD86及HLA-DR表达, 抑制IL-12基因转录及其合成分泌, 以及抑制DC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 上述结果表明, PsL-EGFmAb对DC分化成熟及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提示此作用与其抑制作为DC模式识别受体及功能分子DC-SIGN有关, 并可能是通过影响NF-κB信号途径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面所表达的腺苷受体A2B亚型(ADOR-A2B)可促进DC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er cell,Th)的激活,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或加重.本文旨在研究作为免疫反应的诱导分子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否可调节ADOR-A2B在DC中的表达并籍此影响其功能.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BM-DC),以多种TLRs的配体,Pam3csk4、polyIC、LPS及CpG进行干预.提取细胞总RNA,real-time PCR测定ador-a2a、ador-a2b的表达;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测定BM-DC对3H-腺苷结合能力的变化.以LPS及选择性ADOR-A2B激动剂BAY 60-6583协同干预BM-DC,ELISA测定培养基中IL-1、IL-6及IL-12的含量.以干预后的BM-DC刺激naive CD4细胞,ELISA测定培养基中IL-17A、IFNγ的含量,荧光抗体染色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CD4细胞的分化.结果显示,TLR-4的配体LPS可显著提高BM-DC中ador-a2b的表达及对腺苷的结合能力.BAY 60-6583与LPS相协同可刺激BM-DC分泌多种致炎因子,并增加其诱导CD4细胞向Th1及Th17分化的能力.由此可见,Toll样受体可上调adora2b在DC中的表达,并可籍此增加DC分泌促炎因子的能力及对CD4细胞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两歧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WPG)对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形态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了解双歧杆菌WPG对DC分化、成熟及免疫调节功能的作用;并为益生菌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分离正常孕妇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生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实验组在培养的第7天分别加入两歧双歧杆菌WPG(5μg/ml)、两歧双歧杆菌全菌(100μg/ml),阳性对照组加入脂多糖(LPS),阴性对照组仅加入培养基。倒置显微镜在培养各期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物CD83及CD1a的表达,NLR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能力,ELISA法测定DCs培养上清中IL-12p70、IL-10的分泌。结果脐血单核细胞在双歧杆菌WPG与GM-CSF、IL-4协同诱导作用下,能成为形态上具有典型树突状突起的DCs;诱导后的CB-MD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分泌IL-12:p70、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且细胞表面标志物CD83及CD1a的表达增加。结论(1)双歧杆菌WPG能影响CB-MDDCs的成熟状态。(2)双歧杆菌WPG对CB-MDDCs成熟程度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强于双歧杆菌全菌,说明WPG是双歧杆菌主要免疫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面所表达的腺苷受体A2B亚型(ADOR-A2B)可促进DC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er cell,Th)的激活,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本文旨在研究作为免疫反应的诱导分子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是否可调节ADOR-A2B在DC中的表达并籍此影响其功能. 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BM-DC),以多种TLRs的配体,Pam3csk4、polyIC、LPS及CpG进行干预. 提取细胞总RNA,real-time PCR测定ador-a2a、ador-a2b的表达;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测定BM-DC对3H 腺苷结合能力的变化.以LPS及选择性ADOR-A2B激动剂BAY 60-6583协同干预BM-DC,ELISA测定培养基中IL-1、IL-6及IL-12的含量. 以干预后的BM DC刺激naive CD4细胞,ELISA测定培养基中IL-17A、IFNγ的含量,荧光抗体染色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CD4细胞的分化. 结果显示, TLR 4的配体LPS可显著提高BM DC中ador-a2b的表达及对腺苷的结合能力. BAY 60-6583与LPS相协同可刺激BM DC分泌多种致炎因子,并增加其诱导CD4细胞向Th1及Th17分化的能力. 由此可见,Toll样受体可上调ador-a2b在DC中的表达,并可籍此增加DC分泌促炎因子的能力及对CD4细胞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与正常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负荷Der p2抗原后表达表面分子(CD11c、CD86)和细胞因子(IL-10、IL-12p70)的差异及其对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过敏性哮喘发生中DC的可能作用。方法:分别从哮喘组和对照组提取骨髓培养DC,第五天负荷Der p2,24小时后吹打收集细胞,观察DC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孵育后细胞表面CD11c、CD86表达。并留取负荷Der f2前后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IL-10及IL-12p70含量。同时以DC:反应细胞比例为1:10混合培养,72 h后ELISA法检测混合培养上清中IL-4、IL-5、IFN-γ的水平。结果:1负荷Der p2后,哮喘组CD86、CD11c表达比对照组高,分别为(t=11,P0.05)(t=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细胞因子分泌方面,Der p2负荷前,两组DC均能分泌IL-10与IL-12p70,IL-10水平哮喘组高(t=9.5,P0.05),而IL-12p70水平对照组高(P0.05);负荷Der p2后,对照组IL-10、IL-12p7分泌量比负荷前明显增加(P0.05),哮喘组无明显差异(P0.05);3在DC刺激同种T细胞因子分泌方面,负荷Der p2后哮喘组DC刺激T细胞分泌IL-4、IL-5分泌能力明显增强(P0.05),而刺激INF-γ能力降低(P0.05)。结论:DC在过敏性哮喘中起着重要作用,异常DC通过增加CD86、CD11c的表达和减少IL-10及IL-12的合成,致使T细胞向Th2细胞优势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对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CD11c+m 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BALB/c小鼠脾脏CD11c+m DC和CD4+T淋巴细胞。在CD11c+m DC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BL(2.5~20μg/m L)刺激,以不加MBL的细胞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1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用MTT法测定CD11c+m DC刺激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 MBL显著增强CD11c+m DC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和IL-12的分泌,促进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原递呈能力,诱导CD4+T向TH1反应分化。结论 MBL能够有效刺激CD11c+m DC的活化,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1反应分化。  相似文献   

9.
在发现抗P-选择素凝集素-EGF功能域单抗(PsL-EGFmAb)对体外培养人树突状细胞(DC)成熟及功能有抑制作用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PsL-EGFmAb对DC干预调节的作用机制。通过SCF、GM-CSF、TGF-β1、Flt-3L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脐血CD34 造血干细胞中诱导扩增获得DC,并于成熟过程中用PsL-EGFmAb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表达;RT-PCR检测细胞内NF-κBp50、NF-κBp65mRNA表达;MTT比色法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以及ELISA法测定IL-12p70分泌的含量。结果显示,PsL-EGFmAb对DC表面特异性C型凝集素DC-SIGN(CD209)表达有抑制作用,同时也能抑制DC细胞内NF-κBp50、NF-κBp65mRNA表达,相应抑制其黏附共刺激分子CD11c、CD83、CD80、CD86表达,以及IL-12p70分泌,此外也可抑制DC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PsL-EGFmAb对DC成熟及功能的抑制作用,提示与其抑制作为DC模式识别受体及功能分子DC-SIGN有关,并可能是通过影响NF-κB信号途径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柳氮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免疫活性的影响,探讨SAS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分离18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别在DC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加入SASP,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的改变;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作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IL-12的表达.实验发现SASP不影响PBMC经GM-CSF和IL-4诱导向未成熟DC的分化;但影响未成熟DC在TNF-α刺激下的成熟;抑制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和分泌IL-12的能力.结果提示SASP的抗风湿作用可能与其抑制DC成熟及IL-12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过敏性哮喘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泌IL-1β、IL-6、IL-10、IL-12、IL-23和IFN-γ的影响。方法从15例过敏性哮喘儿童和15例非哮喘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生成未成熟DC,加入双歧杆菌后继续培养DC2d,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β、IL-6、IL-10、IL-12、IL-23和IFN-γ的水平。结果双歧杆菌能明显刺激哮喘儿童DC分泌IL-12、IFN-γ,IL-1β及IL-6和非哮喘儿童DC分泌IL-12、IL-10、IL-1β及IL-23水平增高。结论双歧杆菌能够刺激过敏性哮喘儿童DC分泌IL-12和IFN-γ,可能改变Th2优势分化,纠正Th1/Th2失衡。同时双歧杆菌还能刺激哮喘儿童DC分泌IL-1p及IL-6增高,达到促进,Th17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比例,探讨其对DC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检测CHB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eg及DC表面因子CD80和HLA-DR的表达;在DC培养不同时间内加入不同比例CHB Treg细胞,观察D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细胞因子IL-10及TGF-β的表达变化。结果:CHB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DC细胞表面分子CD80和HLA-DR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Treg细胞处理后,DC细胞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随Treg细胞增加,IL-10及TGF-β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增加可能通过诱导IL-10和TGF-β的表达来抑制DC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pG-ODN2216致敏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对HBV相关性肝癌病人的树突状细胞(DC)成熟与功能的影响,寻求一种增强DC疫苗效果的方法。方法:从9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PBMC中诱导出未成熟的单核细胞来源的DC(MoDC),经HBV核心抗原(HBcAg)负载后,用CpG-ODN2216刺激的PBMC上清液、“细胞因子鸡尾酒(IL-1β、IL-6、TNF-α和PGE2)”以及两者的联合作用促进MoDC的进一步成熟,检测MoDC表型和功能;选择其中5例HLA-A2 病人,用成熟MoDC诱导自身T细胞产生HBV特异性CD8 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结果:用细胞因子鸡尾酒和CpG-ODN2216刺激的PBMC上清液联合作用可明显增强MoDC表面的CD80、CD83和CD1a表达,其对HBcAg负载的MoDC促成熟作用大于单独用细胞因子鸡尾酒或单独用CpG-ODN2216刺激PBMC的上清液。联合作用促进MoDC分泌IL-12和IL-10的能力明显强于单独应用PBMC上清液或细胞因子鸡尾酒,其刺激自体T细胞分泌IFN-γ、TNF-α、IL-6的能力也明显增高。联合作用促成熟的MoDC诱导HLA-A2 病人的自体T细胞产生HBVcore18-27特异性CD8 CTL的频率明显高于细胞因子鸡尾酒单独促成熟的MoDC。结论:CpG-ODN2216刺激PBMC的上清液和细胞因子鸡尾酒联合作用可以明显促进HBcAg负载的HBV相关性肝癌病人的MoDC成熟,增强MoDC分泌细胞因子、刺激自体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诱导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能力。为提高HBV特异性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效果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过程中小胶质细胞(MG)向树突状细胞(DC)转化情况;方法:线栓法建立CIRI小鼠模型;免疫荧光方法检测MG转化为DC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MG活化情况,MG转化为DC情况及由MG转化而来的DC表达MHC-II情况;结果:CIRI过程中MG(CD11b+)表达DC(CD11c+)表面标志;与Sham组相比,不同时间点CIRI小鼠脑组织中,活化的MG(CD11b+CD45med)显著增多(P1d0.01,2 d、4 d、6 d组P0.001),活化的MG转化为DC(CD11b+CD45med CD11c+)的数量显著增多(P0.001),4 d时达到高峰,4 d组与1 d、2 d、6 d组相比显著增多(P0.001,P0.01,P0.05),并且,由MG转化而来的DC表达MHC-II显著增多(P0.001),4 d组与1 d、2 d、6 d组相比,CD11b+CD45med CD11c+MHC-II+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01,P0.001,P0.05);结论:CIRI过程中MG能够转化为DC,并且,由MG转化而来的DC具有抗原递呈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反复冻融法制备Rac-1淋巴瘤细胞总抗原,与树突状细胞(DC2.4)共培养制备DC瘤苗;设置不同实验组,M组及RM组加入蛋氨酸脑啡肽(MENK),研究MENK对DC瘤苗抗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影响。结果表明:MENK作用于DC瘤苗后,DC2.4形态上更趋向于成熟,且CD86、MHC-Ⅱ类分子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升高;DC2.4酸性磷酸酶(AC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减少而IL-12的分泌水平升高;同时,DC2.4诱导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且诱导活化的淋巴细胞对Rac-1淋巴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增强。结果可见,MENK可明显促进特异性负载Rac-1淋巴瘤抗原的DC2.4的成熟,并增强特异性诱导活化的淋巴细胞对Rac-1淋巴瘤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过表达吲哚胺2, 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 3-dioxy genase, IDO)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 mal stem cells, BMSCs))分泌外泌体(exosome, ES)的免疫抑制调节作用。方法构建过表达IDO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分泌的外泌体做为实验组,将空载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做为对照组,将实验组及对照组分泌的外泌体分别与树突状细胞(DC细胞)、T细胞体外共培养48h后采用流式细胞检测DC细胞表面免疫调节分子表达及T细胞亚群分子标志物表达,同时采用RT-PCR检测DC细胞中IDO表达量。结果过表达IDO的BMSCs分泌的外泌体与DC细胞共培养使DC细胞CD40、CD86、CD80、MHCII、CD45RA+CD45RB、OX62等免疫促进分子表达率降低,而CD274表达率升高,同时DC细胞中IDO表达量增多;而过表达IDO的BMSCs分泌的外泌体与T细胞共培养组使T细胞亚群中的Treg细胞数量增加,CD4阳性T细胞变化无规律性,但CD8阳性T细胞减少。结论过表达IDO-BMSCs分泌的外泌体可通过抑制DC活性和上调Treg细胞数量,产生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的体外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变化、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对K562、K562/ADM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 CD8+、CD3+ CD56+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d,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NF-7的分泌量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分泌量高(P<0.01,P< 0.05);在2.5∶1-2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共培养物对K562和K562/ADM的杀伤活性均高于单纯CIK细胞组,且差异显著(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对K562和K562/ADM的杀伤活性均高于CIK细胞,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成熟DC具有很强的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激活免疫应答的功能,是固有免疫中巨噬细胞和适应性免疫中B细胞功能的100~1 000倍。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对抑制肿瘤进展和转移、降低肿瘤负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都有一定的意义,但目前临床应用的DC其成熟度与疗效所需的成熟度仍有差距,这可能是限制DC-CIK疗效的原因之一。该研究将贴壁法获得的DC用多聚次黄嘌呤胞嘧啶核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I?C)]和传统刺激DC成熟的物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刺激DC成熟,第8 d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DC的表型,发现与TNF-α相比,Poly(I?C)能够更有效地促进DC成熟。同时,该研究还比较了Poly(I?C)协同腺病毒对DC成熟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或ELISA检测成熟DC的表型CD80、CD83、CD86、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 DR,HLA-DR)以及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的分泌,发现腺病毒并不能协同Poly(I?C)刺激DC的成熟。最后,探讨了不同成熟度的DC对初始T淋巴细胞活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度较高的DC可更好地诱导初始T淋巴细胞的活化,并且大量分泌TNF-α和γ干扰素(inteferon-γ,IFN-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最佳体外诱导培养小鼠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方法。方法分离、纯化6周龄C57BL/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20ng/ml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10ng/ml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IL-4)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7d,然后将细胞分成对照未刺激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组和TNF-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组。继续培养48h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检测IL-12、IL-6浓度及细胞表面标志CD11c、CD80、CD86和MHC II。结果培养9d后,两刺激组培养的细胞经相差显微镜观察有DC生长。TNF—α刺激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IL-1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TNF—α+LPS刺激组(P〈0.05)。3组均高表达CD11c,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而CD80、CD86和MHC II表达阳性率TNF-α刺激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NF-α+LPS刺激组显著高于单纯TNF—α刺激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TNF-α与LPS刺激可使DC成熟度提高,分泌IL-6、IL-12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在人胚胎干细胞(hESC)中有效转染微小RNA miR-125b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过表达miR-125b对hESC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在无饲养层上培养至第3 d,克隆融合达70%的hESC用Accutase酶消化为单细胞,然后用LipofectAMINE2000对hESC单细胞转染pHRS-1cla-miR125b-CMV-EGFP载体及其对照pHRS-1cla-CMV-EGFP载体,通过实时定量PCR对转染后细胞中成熟miR-125b的表达进行检测;进一步进行细胞计数和克隆计数,对miR-125b表达上调的hESC的增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细胞转染后72 h,miR-125b的表达上调1.45倍,说明hESC转染成功;克隆计数及细胞计数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25b的hESC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1)。结论:转染miR-125b真核表达载体的hESC能够上调成熟miR-125b的表达,hESC中miR-125b的表达上调能明显抑制hESC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