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樑  忻茜 《生命的化学》2005,25(6):506-508
环境激素是环境中的激素类似物,它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于激素的作用,通常称为"外因性内分泌干扰物质",干扰体内正常激素的作用.该文介绍激素与环境激素的区别、环境激素的特性、种类;重点阐述环境激素的及其内分泌干扰机制;从环境激素对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对生殖健康的危害,提出了防治环境激素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环境激素类污染物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风险因子之一。为了解我国葡萄中的环境激素污染现状,文章综述了葡萄中邻苯二甲酸酯、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重金属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我国葡萄中的环境激素污染目前处于低风险状态,建议开展环境激素污染在农作物中的迁移、积累、转化机理研究、完善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限量值以及开展多种环境激素共存下的联合风险研究。  相似文献   

3.
环境激素类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奕娟  王朝晖 《生态科学》2007,26(6):564-569
环境激素是具有生物体内分泌激素干扰作用的一大类化学物质。环境激素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不仅对生物的繁殖具有一定影响,而且还对生物的许多行为和感知能力产生影响。论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环境激素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阐述了其作用机理,并探讨了环境激素类物质控制和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4.
侯苹  张娴文  白洁 《生命科学》2013,(11):1121-1125
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endocrines,EEs)是外源性激素,可模拟体内天然激素与机体内的受体以及相应靶点结合,导致内分泌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功能紊乱。环境激素所产生的效应十分复杂,因此,进一步明确其毒性机理将为环境激素所致危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就环境雌激素的生殖、发育等毒性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环境激素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环境激素的概念动物激素是动物的内分泌腺分泌的,通过体液运送到身体的特定作用部位,对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化合物。但据最近的观察和研究表明,许多种类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均能影响和扰乱生物体内固有的内分泌系统,导致内分泌障碍,我们称这类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为环境激素。2 环境激素的种类根据“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的调查,目前,人们已知晓的环境激素多达72种,主要存在于二恶英类物质和人工合成的各种化学物质内,并散布于人类的生活环境中。二恶英是以两个氧原子桥结合两…  相似文献   

6.
环境激素对动物生存的威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冯碧  邵健忠 《四川动物》2002,21(1):25-27
日前,一份"尽快立项开展我国有毒化学品污染及环境安全问题研究"的建议书被送到朱镕基总理手中,魏复盛院士、徐晓白院士等19位学者就化学制剂对中国环境安全造成的威胁提出了警告,其中环境激素的污染问题成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几乎都生活在"环境激素的海洋"之中,环境激素污染问题已同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问题一样,严惩威胁着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7.
环境激素是一类能够扰乱生物体正常平衡激素水平的外源性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导致人体的生殖系统问题、心血管疾病、肝脏和心脏系统问题等。在生产过程中一旦生产原料的质量没有得到严格控制,就可能导致后续生产所得的日用品、食品、饮料、饮用水等中含有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激素。因此,针对食品中环境激素含量的快速灵敏检测方法亟待开发。本文中,笔者基于环境激素的结构特点和物化特性,综述了目前针对环境激素类小分子的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对传统的色谱、质谱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检测水平进行总结,并重点介绍了基于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的新型传感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研究现状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境雌激素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环境雌激素(ecoestrogen) ,是指能够扰乱动物内分泌活动 ,生理活性与雌激素较为相似的动物体外化学物质 ,包括人工合成化合物以及植物天然雌激素 ,由于目前所发现的干扰动物及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都具有激素特征 ,因此通常又将环境激素称做“干扰内分泌化合物”(endocrinedisruptingchemi cals或endocrinedisrupters)。环境激素问题只是在最近几年才引起世界关注 ,但由于环境激素污染范围广、影响大 ,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更直接 ,目前 ,西方国家将环境激素问题与臭…  相似文献   

9.
何宁  刘伟杰  孙东  王瑞  段舜山 《生态科学》2013,32(5):654-659
环境激素类物质由于其具有生态毒性、难降解与生物累积性,对水产品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典型环境激素壬基酚(NP)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的降解产物,后者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但同时也对水产生物及人类健康产生了危害。该文综述了壬基酚的环境激素特征及污染途径,在水环境中的分布,对水产生物的生理生态影响以及其通过生物富集和传递效应对人类健康形成的潜在威胁,可作为中国水产品安全风险预警体系的参考资料,为壬基酚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维甲酸X受体(RXR)基因在调控软体动物内分泌行为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为揭示环境激素对软体动物RXR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在前期构建纹沼螺转录组基础上,利用RACE技术扩增获得纹沼螺RXR基因cDNA全序列,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环境激素暴露后纹沼螺RXR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纹沼螺RXR基因与其他软体动物RXR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雌激素处理后RXR基因的表达先被抑制后被促进,雄激素处理后RXR基因的表达先被诱导后被抑制,并且不同暴露浓度组RXR基因表达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激素可能对纹沼螺有一定的毒理效应,为从分子水平上深入探究环境激素对软体动物危害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环境激素—危险的环境污染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激素是由人或动物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它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 ,共同调节机体的多种功能活动 ,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近几年来人们发现在环境中存在一些化学物质 ,它们具有类似人体激素的功能 ,有时能引起机体内分泌紊乱 ,故将其称为“环境激素”。1 环境激素的来源和作用方式环境激素是社会生产工业化的产物。特别是近 70年来 ,随着大量的化学合成物的生产、使用 ,一些具有激素功能的化合物也随之排入周围环境产生污染 ,造成巨大的危害。目前全球已合成的化学物质有 10 0 0万种 ,每年还新合成 10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环境激素类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壬基酚(NP)对海洋微藻的联合毒性效应,选取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为受试生物,以环境激素对杜氏盐藻单一暴露的96h EC50的毒性效应作为一个毒性单位(IU),采用毒性单位法比较研究了DEP和NP单一暴露以及两者以三种不同混合比例(毒性单位比:1:1、1:4和4:1)暴露对杜氏盐藻的细胞生长、叶绿体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以及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EP和NP单一暴露对杜氏盐藻的96h EC50分别为69.54 mg/L和1.47 mg/L,两种环境激素对杜氏盐藻均有抑制作用,且NP较DEP对杜氏盐藻的毒性更强.DEP和NP联合暴露较单一暴露对杜氏盐藻的细胞生长、叶绿体色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两种环境激素在毒性单位比为1:1、1:4、4:1三个比例水平上的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协同效应,其中比例为1:1的协同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13.
邻苯二甲酸酯联合暴露对杜氏盐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毒性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同时或短时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论文探讨了典型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对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 )的联合毒性效应.实验以96h的单一毒性效应EC50为一个毒性单位(TU),将上述两种环境激素按照毒性单位比1:1、1:4和4:1的三种比例水平两两组合进行联合毒性试验,研究不同处理下,两种典型环境激素对杜氏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环境激素对杜氏盐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联合暴露较单一暴露对杜氏盐藻的细胞生长和光合作用抑制更强;DMP和DEP单一暴露对杜氏盐藻的96h EC50分别为317.49mg·L-1、和69.54mg·L-1.两者在1:1、1:4和4:1三个比例水平上的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相加或协同效应,其中比例为1:1的协同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14.
田斐  何宁  段舜山 《生态科学》2013,32(4):401-407
近年来,海洋环境激素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考察环境激素对海洋微藻的生物毒性效应,进而评估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该实验研究了三氯卡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三丁基氯化锡三种环境激素对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sp.)、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tala)、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4种海洋微藻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三种环境激素均可显著抑制该4种微藻的生长。三氯卡班对4种微藻的96 h-EC50分别为108.19 μg·L-1、63.21 μg·L-1、60.73 μg·L-1和57.58 μg·L-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4种微藻的96 h-EC50分别为1.42 mg·L-1、1.02 mg·L-1、1.47 mg·L-1 和1.21 mg·L-1;三丁基氯化锡对4种微藻的96 h-EC50分别为3.5 μg·L-1、4.36 μg·L-1、0.6 μg·L-1和0.6 μg·L-1。三种环境激素对四种海洋微藻的毒性强弱顺序为三丁基氯化锡>三氯卡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相似文献   

15.
日本电波工业株式会社充分利用手机和数码相机所使用的设备,试制成功了可高灵敏度检测生物体内蛋白质和环境激素等的设备。检测组件的进一步开发,可以广泛应用于体外诊断和环境污染检测等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日本环境省重启内分泌扰乱物质(环境激素)对策,今后讨论的议题不仅是内分泌扰乱作用,还有可能扩大到化学物质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对同化学物质打交道的企业也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二噁英或二氧(杂)芑(dioxin)被称为"世纪之毒",是危害性极大的环境激素,致畸、致突变和致癌力强,可通过食物链富集进入人和动物体,在脂肪中积蓄,对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重点综述二噁英对水生生态环境和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总结了控制二噁英污染、保护水生生态环境的方法,指出今后本领域亟需研究解决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18.
声学通讯是动物对内外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对无尾两栖动物的配偶选择和成功繁殖起着关键作用。从声学通讯的类型和声谱特征等入手,综述了影响两栖动物声学通讯的3个主要因素:发声器、体内激素及体外激素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激素调控无尾两栖动物声学通讯的作用机理,对无尾两栖动物声学通讯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探讨了环境激素对其影响,以期为无尾两栖动物生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卵黄蛋白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卵生非哺乳动物中的糖磷脂蛋白,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殖蛋白参与卵生动物生殖、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最新研究表明,卵黄蛋白原还参与动物的免疫防御过程,是一种典型的模式识别分子。本文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卵黄蛋白原的研究进展,包括卵黄蛋白原的激素诱导、合成方式、分解代谢、结构特性以及生物学功能等,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其作为生物标志物在环境激素检测中的应用。对卵黄蛋白原近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可为今后开展卵黄蛋白原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环境激素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金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方法:在繁殖季节选取雌雄健康成年金鱼,采用人工受精的方法获取金鱼受精卵于23℃培养箱孵育。将正常发育的囊胚早期金鱼胚胎(50枚胚胎/培养皿)分别暴露在1μmol·L~(-1)、4μmol·L~(-1)、8μmol·L~(-1)、12μmol·L~(-1)和16μmol·L~(-1)的NP实验液中,设空白对照。通过显微成像技术观察NP暴露对金鱼胚胎发育形态、不同发育阶段胚胎死亡率、受精后72小时(72 hpf)孵化率及畸形率的影响。从原肠期开始每隔12 h观察一次。结果:低浓度NP主要影响金鱼胚胎晚期发育,使其尾部脊索弯曲上翘;高浓度NP可导致金鱼胚胎卵凝结、发育延迟、组织坏死、尾部卷曲、体轴缩短并出现血栓。各发育阶段胚胎死亡率和72 hpf畸形率随NP浓度升高而增加,72 hpf孵化率则随NP浓度升高而降低;NP对金鱼胚胎24 h、48 h、72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6.28μmol·L~(-1)、8.27μmol·L~(-1)和6.52μmol·L~(-1)。结论:NP对金鱼胚胎具有明显发育毒性,金鱼胚胎对低浓度NP也具有较高敏感性,在评价环境激素胚胎发育毒性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