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宫颈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标本并将其分为CINⅠ级组、CINⅡ-Ⅲ级组及宫颈癌组用免疫组化法对E-cadher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于术前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E-cadherin在CINⅠ级、CINⅡ-Ⅲ级及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50(80.0%),24/50(48.0%)、17/50(34.0%),随疾病的进展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减少,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危型HPV在CINI级、CINⅡ-Ⅲ级及宫颈癌中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21/50(42.0%)、38/50(76.0%),48/50(96.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CIN和宫颈癌中,HR-HPV阳性组中E-cadherin阳性率39.3%(42/107)低于HR-HPV阴性组中E-cadherin阳性率90.7%(39/43)(P0.05)。结论:E-cadherin的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是HR-HPV导致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黄小莲 《蛇志》2012,(4):377-379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与手术中感染控制措施的关系,观察不断完善和巩固控制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措施后对患者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6月实施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后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与去年同期(2011年1~6月)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实施前总切口感染率为7.03%,且不同手术切口感染率具有较大差异,污染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大大高于清洁类手术,按切口感染率排列顺位依次是结肠、直肠手术(11.73%)、腹部手术(8.28%)、其它手术(5.19%)、乳腺手术(4.55%)、骨关节手术(2.63%);而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实施后切口感染率下降至3.36%,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实施前后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后,可对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提前干预,降低了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风险,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切口愈合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5,(3)
目的观察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化脓性阑尾炎开腹术后创口愈合情况及抗感染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化脓性阑尾炎行开腹术治疗的患者92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在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照组未行置管引流,比较两组创口愈合及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创口愈合甲级率观察组60.87%,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口愈合丙级率观察组4.35%,对照组4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4.35%,对照组4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6.82±1.86)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79±4.9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开腹术后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化脓性阑尾炎的创口愈合有促进作用,而且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心功能参数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HF患者7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析CHF患者血清Hcy水平与NT-proBNP、LVEF、LVEDd的相关性,观察不同血清Hcy水平CHF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清Hcy、NT-proBNP及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Ⅳ级患者血清Hcy、NT-proBNP、LVEDd水平高于Ⅱ级与Ⅲ级,且Ⅲ级高于Ⅱ级(P0.05);Ⅳ级患者LVEF水平低于Ⅱ级与Ⅲ级,且Ⅲ级低于Ⅱ级(P0.05)。由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CHF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血清NT-proBNP、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血清Hcy水平高于25μmol/L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1.43%,血清Hcy水平在15μmol/L-25μmol/L范围内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Hcy、NT-proBNP、LVEDd随心功能恶化程度增加而升高,LVEF随之降低,且Hcy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室感染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室感染高危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比较外科手术室实施护理管理前后的感染情况。结果 外科手术室感染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术前洗手不彻底、器械物品消毒不认真、医护人员流动管理不严格、以及患者自身的因素等;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感染率为2.39%(9例/376例),明显低于实施护理管理前的感染率9.52%(35例/36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室加强护理管理可以明显的降低感染率,为患者在外科手术室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某院门诊收治的1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显效率为56.25%,护理有效率为40.00%,护理无效率为3.75%,护理总有效率为96.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行LEEP(96例)与冷刀锥切术(78例)治疗的CINⅡ-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脱痂期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LEE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3.5±2.6 mL)、手术时间(12.8±1.9 min)分别少于或短于冷刀宫颈锥切组(26.4±3.7 mL;24.9±2.5 min)(P0.01),两组患者脱痂期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EEP治疗CINⅡ-Ⅲ级患者较冷刀锥切术治疗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黎伟珍 《蛇志》2014,(4):408-409
目的探讨精卫水胶体伤口敷料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9例Ⅰ~Ⅲ期压疮患者应用精卫水胶体伤口敷料治疗护理,观察压疮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好转5.1%。其中Ⅰ期压疮治愈时间为(2±2)天,Ⅱ期压疮治愈时间为(14±3)天,Ⅲ期压疮治愈时间为(34±5)天。结论精卫水胶体伤口敷料在压疮护理中的治疗效果明显,能促进压疮的愈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羊水性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分娩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及剖宫产率等。结果:347例ICP中轻度278例,重度69例。羊水污染89例(Ⅰ级19例,Ⅱ级14例,Ⅲ级56例),羊水污染率为25.6%。重度ICP中羊水污染46例,发生率为66.7%。89例ICP羊水Ⅱ级及Ⅲ级病例中出现3例新生儿窒息。结论:ICP的羊水性状与病情程度基本一致,羊水污染预示着不良的妊娠结局,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生儿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妇剖宫产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300例产妇,统计切口感染率,分析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关的干预对策。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产妇部位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产妇发生切口感染31例,感染率为3.06%,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手术时间、BMI、胎膜早破、妊娠并发症、接台手术者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产妇手术时间≤1 h、BMI≤24.0 kg/m2、无胎膜早破、无妊娠并发症、非接台手术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与手术性质、手术时间有关,针对影响因素制定可行的护理对策,可以明显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相关护理干预。方法对502例在我院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统计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特点。从中抽取100例患者根据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加强抗感染和抗菌药物使用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502例患者术后共发生切口感染38例(7.57%),共培养出病原菌35株。铜绿假单胞菌所占的比例最高(51.4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所占的比例最低,均为2.86%,和铜绿假单胞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甲级愈合率(72.00%)明显高于对照组(48.00%),丙级愈合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加强抗感染和抗菌药物应用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促进切口良好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妇产科手术切口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除了接受常规护理外,还接受围术期全面性的护理。并对两组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手术患者实施护理手段后,发现实验者患者在切口愈合、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和切口开裂等方面,都比对照组要占有优势,两组护理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全面性护理,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终板造瘘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动脉瘤夹闭术中是否进行终板造瘘分为两组,随访6个月以上,评价其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慢性脑积水的总发生率为17.4%,终板造瘘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7.8%,而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为28.1%,显著高于终板造瘘组(P0.05)。在FisherⅠ-Ⅱ级中,终板造瘘组与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5.0%、7.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isherⅢ-Ⅳ级中,终板造瘘组与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10.8%、40.3%,单独夹闭组显著高于终板造瘘组(P0.05);而Hunt-HessⅠ-Ⅱ级中,终板造瘘组与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7.0%、9.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unt-HessⅢ-Ⅳ级中终板造瘘与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11.3%、46.5%,单独夹闭组显著高于终板造瘘组(P0.05)。结论:终板造瘘可明显降低Hunt-HessⅢ-Ⅳ级、FisherⅢ、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而对Hunt-HessⅠ-Ⅱ级、FisherⅠ-Ⅱ级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转归的评估价值。方法: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10例心力衰竭患者(研究组)根据病情分为NYHAⅡ级30例、Ⅲ级46例、Ⅳ级34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根据患者6个月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91例)和死亡组(19例)。比较分析各组患者RDW水平、死亡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中,NYHAⅢ~Ⅳ级患者RDW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RDW水平明显升高(P0.05)。NYHAⅣ级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NYHAⅡ、Ⅲ级患者(P0.05)。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年龄明显较小,入院时Hcy、CRP、GLU、RDW、NT-pro BNP明显降低,Hb、RBC、LVEF水平明显升高(P 0.05)。年龄、入院时NT-pro BNP和RDW是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VEF水平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RDW可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于预后转归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放化疗在治疗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中的毒副作用、临床预后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患者共计64例,术后放疗剂量为50 Gy,化疗方案为顺铂联合紫杉醇(21 d方案),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患者3年无瘤生存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其中Ⅰ/Ⅱ度骨髓抑制39例(61.0%),Ⅲ/Ⅳ度骨髓抑制19例(29.7%);胃肠道反应Ⅰ/Ⅱ度15例(23.4%),Ⅲ/Ⅳ度6例(9.4%);无肝肾功能异常或明显过敏反应;Ⅰ/Ⅱ度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气管炎分别为18例(28.1%)和14例(21.9%),晚期肺损伤Ⅲ/Ⅳ度2例(3.1%)。64例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期为28.8个月,无瘤生存率为46.9%。本研究未发现明显影响术后放化疗治疗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和放射性损伤等,患者均可耐受,且3年无瘤生存显著改善,可用于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中应用全程规范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来我院开展自体动静脉内瘘治疗的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为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为另外一组采用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内瘘使用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6%(40/41),明显高于对比组82.93%(34/41),同时研究组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程规范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疼痛控制中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到2019年10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480例,按照入院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4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跟骨骨折内固定治疗与全身麻醉,观察组术后给予连续坐骨神经自控镇痛,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记录疼痛控制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引流量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切口干燥时间与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 h、24 h与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 h的感觉阻滞情况0级、1级、2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083、0.083,P=1.0、0.773、0.773),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切口裂开、感染、皮下血肿与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8%(x2=18.148,P=0.000),两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应用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且不影响阻滞效果,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在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TaTME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0例)患者行手辅助腹腔镜下TaTME术治疗,对照组(70例)行腹腔镜下TaTME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保肛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保肛率、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尿道感染、盆腔脓肿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33%(2/60),少于对照组的10.00%(7/70),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4年内,研究组总复发率和总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TaTME术治疗,运用手辅助腹腔镜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尽快促进切口愈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复发率及死亡率较低,实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宫颈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分型及特点,为宫颈癌筛查诊治以及HPV疫苗研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原理对2010年06月至2016年0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诊的1021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并按宫颈病变程度分为对照组(正常组)(217例)、CINⅡ-Ⅲ组(222例)和宫颈癌组(582例),分析三组的HPV感染特点和型别分布情况及其在不同年龄段(≤35岁、35岁)和民族(汉族、少数民族)中的感染特点。结果:(1)62.16%的CINⅡ-Ⅲ患者处于30-49岁,66.32%的宫颈癌患者处于40-59岁。(2)对照组、CINⅡ-Ⅲ组及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分别为20.7%、86.5%、90.5%(p0.001)。其中,多重感染率分别为11.1%、29.7%、18.0%(p0.05)。(3)CINⅡ-Ⅲ组和宫颈癌组的不同年龄段HPV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宫颈癌组中不同年龄段的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CINⅡ-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HPV主要感染型别都是HPV16、58、18、52、33,但是排序先后有差异。其中,HPV33感染率在CINⅡ-Ⅲ组排第3位且主要参与多重感染,而在宫颈癌中感染率低。三组中汉族与少数民族HPV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颈癌组中少数民族患者58型感染率明显高于52型。(5)宫颈癌组病理类型与HPV感染相关,鳞癌患者的HPV感染率及多重感染率均高于非鳞癌患者,其中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宫颈鳞癌组OR=1.966(p=0.042),95%CI值为1.023-3.775。结论: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PV感染增加,且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HPV33可能是癌前病变特殊感染亚型,HPV58可能是少数民族特有的感染亚型。HPV感染使宫颈癌患者患鳞癌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宫颈不同疾病患者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病原菌感染状况及免疫功能。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宫颈不同疾病患者为研究组,其中宫颈炎组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4例(CINⅠ组15例,CINⅡ组17例,CINⅢ组22例),宫颈癌组24例;并以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HPV感染、阴道菌群情况和宫颈分泌物CD_4~+、CD_8~+细胞数。结果研究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炎组、CIN组、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宫颈炎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宫颈癌组细菌性阴道病(BV)、解脲支原体(UU)和衣原体(CT)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宫颈癌组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人型支原体(MH)、滴虫和霉菌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炎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宫颈癌组CD_4~+T细胞表达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宫颈癌组与宫颈炎组、CIN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_8~+T细胞表达阳性率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_4~+/CD_8~+1患者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宫颈癌组、CINⅢ组、CINⅡ组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病原菌感染及免疫功能下降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中应给予足够重视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