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守怡  江绍慧 《遗传》1981,3(2):40-44
实验原理和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果蝇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验 证孟德尔第二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独立分配定 律)。采用的材料是长翅黑檀体果绳和残翅灰体果蝇。 通过对杂交后代翅傍和体色这二个性状的观察,经过 数据处理,验证是否符合杂种第二代的分离比数9:3: 3:1比率。已经知道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位 于第二染色体上的基因十//vg决定,灰体和黑檀体是 另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第三染色体上的基因十/e决 定,所以都属常染色体遗传。把长翅黑檀体雌蝇 (十+ee)与残翅灰体(vgvg+十)的雄蝇杂交,或它们 的反交,F.代全部是长翅灰体。F,代雌雄蝇互交,F, 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了四种表型,图示如下:  相似文献   

2.
谈谈基因交换图解教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规律是经典遗传学中三大基本规律之一。基因交换在高中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在讲解基本理论的同时,常辅以图解。我发现许多教师用如下图解表示果蝇灰身残翅雄蝇与黑身长翅雌蝇杂交,子一代灰身长翅在形成配子时发生的基因交换。  相似文献   

3.
雌性对雄性表饰的偏好性有利于性别选择。目前尚不清楚这一偏好性是否只限于雄性表饰或这一偏好性实际上是源于影响后代适合度的基因。对于雄性可直接有利于雌性或其后代适合度的交配系统而言,答案是肯定的--雌性偏好于与对气候胁迫具有更强生理抗性的雄性交配。对果蝇Drosophila biarmipes 的室内研究已经证明了求偶过程中翅斑的作用,但是其生态学意义仍然不清楚。我们检验了有翅斑与无翅斑雄性果蝇D. biarmipes 及雌性偏好的雄性所产生的后代对环境胁迫的抗性是否不同。结果表明:在干燥或冷胁迫条件下,有翅斑的雄性果蝇比无翅斑的雄性果蝇的交配成功率明显要高。相反,在高湿条件下,无翅斑雄性果蝇的交配频率更高。我们也发现在较为干旱的条件下,与有翅斑雄性交配的雌性果蝇的生殖力以及所得后代从卵至成虫的存活率更高。我们的结果与优良基因性选择假说一致,说明交配选择能给雌性带来间接好处。这是对热带物种D. biarmipes翅色二型性生态学意义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斑翅果蝇(Spotted wing Drosophila,SWD,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常见寄主果实期较短,评估4种非寄主果实(香蕉、紫心火龙果、芒果、红提)对斑翅果蝇种群的适合度,筛选最佳饲养水果。[方法]测定了人工饲料饲养的斑翅果蝇对4种水果气味的选择反应及其产卵选择性,比较了分别用4种水果饲养的斑翅果蝇的生物学特性(产卵量、卵历期、孵化率、幼虫历期、化蛹率、蛹历期、羽化率、成活率、雌雄比)。[结果]斑翅果蝇对4种非寄主果实气味喜好为:香蕉芒果红提紫心火龙果,产卵选择喜好表现为:香蕉紫心火龙果芒果红提,且香蕉饲养的斑翅果蝇后代成活率最高,各虫态历期最低。[结论]在4种非寄主果实中,香蕉既能引诱斑翅果蝇,也能刺激其产卵,且后代成活率显著最高,宜作为长期饲料进行实验室种群扩增。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在杨梅园的发生为害特性,为斑翅果蝇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4月至7月在红河州石屏县采用糖醋酒溶液诱捕斑翅果蝇成虫,调查斑翅果蝇的田间种群动态;从果园采集鲜果及落果带回室内观察虫果率;从土壤中取样以调查土壤中斑翅果蝇蛹量;通过定期清除落果评价果园清洁对斑翅果蝇种群的影响。【结果】斑翅果蝇在4月下旬至7月中旬在杨梅园均有发生,其发生高峰期在在6月底至7月初。在斑翅果蝇发生高峰期,杨梅果实的被害率可达100%。新鲜虫害果及落果中既有斑翅果蝇也有其它果蝇。这表明多种果蝇可同时为害杨梅果实。斑翅果蝇除了可在果实中化蛹外,也有少量入土化蛹。清理地上落果会显著降低果园中斑翅果蝇的种群数量。【结论】斑翅果蝇与其它种类果蝇混合发生、为害杨梅鲜果。及时清除地上落果能显著降低果园斑翅果蝇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6.
正遗传与进化31.野生型果蝇分别和3种隐性纯合突变体:b(黑体)、sc(亮红眼)和vg(残翅)进行正交。所获得的F1代果蝇分别与对应的纯合突变体回交,所得F2代表型和比例如下表所示:请指出下面的描述正确与否。A.将2个F2代,仅体色为黑体,其他性状正常的果蝇杂交将获得不同的翅膀表型B.b和vg基因位点的相对距离小于20 cM C.b和sc为杂合,vg为纯合的果蝇将产生等比例的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D.如果vg和sc杂合个体进行杂交,所得后代  相似文献   

7.
黑腹果蝇黑条体突变型的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菁  曾庆韬  薛小桥  金珊  杨勇 《遗传学报》2001,28(6):527-534
黑腹果的体色突变类型常见的有黄体(yellow,y)、黑体(black,b)和黑檀体(ebony,e),分别位于X染色体,第二染色体和第三染色体上,.黑条体突变型是本实验室1991年9月从野外采集的黑腹果蝇野生型单雌系后代中发现的自发突变品系,为了探明黑条体突变型是原有黑体突变类型的再现还是新的突变,采用常规杂交方法和互补7实验技术对黑腹果蝇黑条体突变型的定位进行了探讨,互补测验的结果表明,黑条体与黑檀体杂交的子一代为反式排列的杂合体无互补,表现为突变型,子二代中,由于交换而产生重组类型的顺式排列的杂合体表现为野生型。因此确定黑条体突变基因(bsr)与黑檀体突变基因(e)是等位的,位于第三染色体的93D2区,但分别位于不同的位点上,属于同一顺反子的新的点突变,同时对于各体色间的相互作用及遗传传递方式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Yan H  Deng XM  Wu CX 《遗传》2010,32(10):1051-1056
果蝇的平衡染色体在遗传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文章通过分析黑腹果蝇裂翅新突变体与野生型、982紫眼及黑檀体杂交后代裂翅性状情况,首次将裂翅基因定位于3号染色体上,并阐明了裂翅平衡致死、杂合子纯繁的遗传机制,获得了以裂翅为显性标记的3号平衡染色体品系.探索了双平衡染色体显性标记基因聚合的杂交模式,成功建立了以裂翅和卷翅为标记的2号、3号双平衡染色体.裂翅的发现为3号染色体平衡子提供了更加方便识另0的显性翅型标记,同时裂卷翅双平衡体的建立丰富了果蝇常用工具平衡子,可以广泛用于基因定位及突变筛选过程.  相似文献   

9.
单、双因子杂种交配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远樟  毛盛贤 《遗传》1987,9(2):41-42
(一)甚本原理 果蝇的单、双因子实验Ill可用计算机模拟。假定 模拟的第一个性状是翅形,由第二染色体上的V-。位 点(假定为第一位点)控制,长翅(V)对残翅(v)是 显性;第二个性状是体色,由第三染色体上的E-。位 点(第二位点)控制,灰体(幻对黑檀体(。)是显性。  相似文献   

10.
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侵害的葡萄微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gaster侵害葡萄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寻找与两种果蝇密切相关的微生物种类。[方法]本研究利用自然腐烂和两种果蝇分别危害的方法处理葡萄,经过2、4、6、8、10 d的腐烂时间后,对葡萄进行微生物分离纯化,并对分离得到的细菌及真菌分别采用16S rDNA和ITS基因分析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总共分离鉴定出25种细菌和7种真菌。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两种果蝇对微生物的动态也产生了影响。果蝇侵害后的葡萄中滋生的细菌和真菌种类明显多于自然条件下的葡萄,其中黑腹果蝇侵害第4天时微生物种类最为丰富,而斑翅果蝇侵害8d后微生物种类最多。另外,果蝇的侵害导致葡萄中产生了大量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而只有黑腹果蝇侵害后的葡萄中培养出了3种醋酸菌Acetofbacter spp.。[结论]果蝇加速了葡萄的腐烂和微生物的滋生,与两种果蝇均密切相关的微生物是白地霉,而相比斑翅果蝇而言,黑腹果蝇与醋酸菌的关系更为密切。本研究可为探索微生物、葡萄、果蝇三者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窃棺头蟋雌雄嵌体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鳞翅目、双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的雌雄嵌体已有一些报道 ,前人也曾就不同问题做过许多研究工作 ,但蟋蟀科 Gryllidae棺头蟋属 Loxoblemmus(Saussure)中雌雄嵌体尚未见报道。本文就1 999年 8月采自甘肃文县碧口镇的窃棺头蟋 L . detectus (Serville 1 839)雌雄嵌体 (图 1 ,2 )的性征畸形之处描述如下 :体色与正常体相同 ,体长 1 5mm,头部兼有两性特征 ,头部颜面呈典型雄性特征为斜截状 ;额突前缘左半侧呈雌性状较平 ,右半侧为雄性状较突出 ;左前翅为正常雄性翅 ,具镜膜 ,长 8mm,右前翅为正常雌性翅 ,长 9mm,右前翅覆盖左前翅 ;腹…  相似文献   

12.
果蝇因种类多、分布广、寄主广、繁殖力强,世代历期短,近年已成为葡萄的重要害虫之一。葡萄果蝇幼虫不仅蛀食果实,导致果实逐渐软化以致变褐色,还能导致微生物的二次侵染,诱发酸腐病,严重影响葡萄的品质和产量。现已发现危害葡萄的果蝇有7种,其中以黑腹果蝇为优势种,其次为斑翅果蝇和叔白颜果蝇。在山东地区,7月初是斑翅果蝇和叔白颜果蝇的发生高峰期,而黑腹果蝇发生高峰期为8-9月上旬。就不同葡萄品种来说,黑腹果蝇成虫对4个葡萄品种巨峰、马奶、无核白和红提的嗜好程度无显著差异,幼虫对红提的嗜好程度显著高于巨峰、马奶和无核白;斑翅果蝇和叔白颜果蝇对于金手指等早熟品种以及果皮较薄的葡萄品种具有更强的趋性。本文依据葡萄园主要果蝇的种类、生物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危害习性,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葡萄园果蝇的可持续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TIS11是转录后调控因子TTP在果蝇中的同源物,在果蝇幼虫免疫、发育和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TIS11的功能,需要利用GAL4/UAS系统获得整体高干扰效率的Tis11 RNAi果蝇幼虫.为平衡GAL4转基因果蝇高活性启动子的致死效应,需要使用带有成蝇卷翅标记CyO的第二染色体的平衡子,但CyO标记在幼虫中无可见表型,因此无法区分杂交幼虫的基因型.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带有CyO-GFP标记的平衡子.携带CyO-GFP平衡子的G-Actin果蝇与携带Tis11 RNAi序列的101765果蝇杂交,杂交幼虫可以通过GFP标记进行区分,剔除带有CyO-GFP平衡子的幼虫,从而挑选出表达Tis11 RNAi序列的幼虫,最后经real-time PCR检测所得幼虫具有整体高干扰效率.  相似文献   

14.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昆虫体内的共生细菌,对宿主的生殖具有多种调控作用,其中,最常见的调控方式称为细胞质不亲和(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CI),即感染了Wolbachia的雄性宿主与未感染或感染不同品系Wolbachia的雌性宿主交配后,胚胎在发育早期死亡。关于CI产生的原因,目前人们认为是一种"精子修饰-卵子挽救"机制,本研究初步探索了黑腹果蝇中参与"修饰-挽救"机制的重要因子。本研究采用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3种基因:yem-α(yemanuclein)、uif(uninflatable)、Prosα4T1(proteasomeα4 subunit,Testis-specific 1)在感染和未感染果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发现,Wolbachia感染能够显著上调雌蝇中yem-α和uif的表达,并且显著下调雄蝇中yem-α的表达。尽管Prosα4T1在雄性果蝇体内特异表达,但是Wolbachia感染对Prosα4T1表达无明显影响。因此,yem-α可能是Wolbachia产生"修饰-挽救"机制的重要因子之一,Wolbachia可能通过调控果蝇体内yem-α的表达,影响卵子发生和精子发生进程,导致CI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卷翅是果蝇遗传学上最常用的标记之一,但卷翅形成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过去的研究发现,理化刺激影响果蝇卷翅的形成.我们最近研究发现,H_2O_2处理不仅会影响果蝇的羽化率,还会使其出现卷翅现象.本研究通过改变H_2O_2浓度、果蝇培养温度和H_2O_2处理时间,探讨影响黑腹果蝇卷翅形成的具体因素,并对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进行检测,探讨H_2O_2对果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蝇的羽化率与H_2O_2浓度成反比.温度、H_2O_2浓度和H_2O_2处理时间的改变均会影响果蝇翅的卷曲程度和卷翅果蝇所占的比例.其中white基因突变果蝇对这3种条件反应最明显,mini-white(white基因回复突变)果蝇却可以拯救该表型,它的反应与野生型OR相似.H_2O_2对含Cy基因的果蝇卷翅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加大果蝇翅的卷曲程度.对SOD、CAT和GSH-PX活力检测发现,H_2O_2处理会使果蝇的抗氧化能力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H_2O_2处理会导致果蝇基因表达量发生改变.黑腹果蝇卷翅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H_2O_2可能作为某种信号分子或是间接影响某种因子参与黑腹果蝇的卷翅形成过程.该卷翅形成过程可能与Cy基因导致的果蝇卷翅过程是同一个信号途径,两者也可能是通过不同的模式进行调控的.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灰飞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为了明确温度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及其在种群暴发中的作用,本文对不同温度下(18~30℃)灰飞虱种群的生长发育、存活、翅型和繁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18~27℃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0℃明显抑制了若虫的生长发育,其发育历期延长了16 d左右,但对卵期无影响。21~27℃下灰飞虱的存活率较高,在81%~88%之间;但30℃下存活率极低,仅为5%左右。温度影响了灰飞虱种群的性比和翅型,18℃下雄性显著多于雌性,21~30℃下性比接近1:1;18℃和21℃下雄性个体中长翅型和短翅型的比率无显著差异,但24℃和27℃下长翅型极显著多于短翅型。雌性个体以短翅型为主,但24℃和27℃下也有长翅型个体出现。18~27℃下灰飞虱的产卵量有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但30℃时成虫寿命极短,没有卵产生。18~27℃下灰飞虱种群增殖能力很强,种群趋势指数在30~46之间,很易暴发成灾。本研究还得到了灰飞虱各龄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这有助于灰飞虱发生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3种稻飞虱翅型分化的遗传规律与差异, 采用翅型筛选与杂交遗传的实验方法, 研究了3种飞虱在秧苗期水稻上的翅型选择响应与杂交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3种稻飞虱的翅型具有较强的选择响应, 并且长翅型纯系在白背飞虱中最易筛选得到, 灰飞虱的次之, 而褐飞虱的最难。3种稻飞虱的长翅(M)雄虫与短翅(B)雌虫配对(M♂×B♀)筛选3~5代后, 95%~100%的雄虫和雌虫分别稳定为长翅型和短翅型。筛选和杂交实验结果表明, 褐飞虱的翅型决定基本符合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调控的从性性状遗传规律, 雄虫中长翅为显性, 而雌虫中短翅为显性。翅型的表型还受除基因型外的其他条件的影响, 利用长翅雄虫与长翅雌虫后代中出现的极少数的短翅雄虫与短翅雌虫进行配对, 其后代中各翅型出现的比率与长翅雌虫和长翅雄虫配对的无显著差异; 同样, 在短翅雄虫与短翅雌虫配对的后代中也有相同的结果。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在该筛选条件下很少有短翅雄虫出现, 两者翅型的遗传调控较为相似, 可用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来解释筛选和杂交实验的结果, 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调控雄性的翅型, 且长翅为显性; 另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 调控雌性的翅型, 且短翅为显性。据此认为, 3种飞虱翅型决定基因的显隐性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 以及翅表型与基因型的不一致性, 是稻飞虱种群在不同条件下均可灵活调控翅型的重要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采自陕西秦岭山区的棒腹蚜蝇属2新种:四鬃棒腹蚜蝇Sphegina quadrisetae sp.nov.及太白棒腹蚜蝇Sphegina taibaish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1四鬃棒腹蚜蝇,新种Sphegina quadrisetae sp.nov.(图1~3)本种以其小盾片后缘具4根黑色长鬃而明显区别于本属的其它种.雌性末知.♂体长8 mm,翅长6mm.正模♂,眉县(红河谷,海拔2 000m),2002-09-05,霍科科采.2太白棒腹蚜蝇,新种Sphegina taibaishanensis sp.nov.(图4~13)本种外形上近似Sphegina sibrica Stack,但新种外生殖器不对称,结构复杂,与Sphegina sibrica Stack显著不同.雌性末知.♂体长8 mm,翅长6mm.正模♂,眉县(太白山,海拔2 300m),2003-07-24,霍科科采.  相似文献   

19.
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在生物体内催化腺苷甲硫氨酸合成的酶。它是除自身以外、所有甲基化反应的甲基供体,并且参与多胺的生物合成。多胺对于稳定DNA、RNA和蛋白质大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和DNA的甲基化一起参与了基因组的印迹(impriting)过程。在分离到SamS基因的基础上,本文通过Northernblot和酶活两种方法,对该基因在野生型果蝇和四个等位突变体发育过程中主要阶段的转录和转译水平进行了测定。野生型果蝇由瑞典Umea大学果蝇中心提供。由于该基因的突变是阴性致死突变,研究中采用了杂合子突变体:Su(z)5,L(2)M6,L(2)R23和Df(2L)PM44,均由所在实验室诱变获得。Northern分析时,以cDNA#10和a微管蛋白基因为探针,分析果蝇卵巢、幼虫、蛹、胚胎、雄性和雌性成蝇中该基因Poly(A)RNA的转录水平。通过测定蛋白粗提物中的酶活,分析果蝇卵巢、幼虫、蛹、以及雄性成蝇腹部组织中该基因的翻译水平。Fig.1,2&3表明:SamS基因主要在成熟雌蝇的卵巢中高表达,在雄性成蝇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雌性。在其它发育阶段及组织部位中仅维持  相似文献   

20.
带纹竹飞虱雄性的记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种系黄其林、田立新于1980年根据采自江苏杨州的1雌性标本发表的新种,当时雄性未知。作者于1984年7月6日在安徽黄山采得标本11雄、14雌,又于1984年10月28日和1985年6月26月在浙江天目山来得雌、雄各一头。现将雄性简记如下。 长翅型雄:体连翅长3.1毫米,体长1.7毫米,翅长2.5毫米。 形态特征概如雌虫,但体色殊异。头顶、颜面、触角、前胸背板侧脊间和后、侧缘,中胸背板小盾板、胸部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