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水稻     
水稻在我国国民经济上的地位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全国稻米产额占粮食总产额的比重最大。据战前估计,我国产稻数量为103,884,647,000市斤,其中粳稻和籼稻约占90%,糯稻约占10%,这由於籼米和粳米充作粮食,需要量多:而糯米供酿酒制糕饼,需要量少。每亩产量,粳籼稻平均为307市斤,糯稻为274市斤。单位面积产量,是相当低的。由於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我国每年所产稻米,一年此一年减少,不但不能自给自足,还需要大量外米的输入。  相似文献   

2.
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 ,非糯性的稻米中直链淀粉的含量与各品种中蜡质基因 (Wx)第 1内含子被剪接的效率有关 ,即剪接效率高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也高。为弄清糯米中不含直链淀粉是否也与此内含子剪接效率有关系 ,构建了蜡质基因启动子 (来自籼稻品种2 32 )、蜡质基因第 1内含子 [来自籼稻品种 2 32 (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 )或粳稻品种寒丰 6 36 6 (中、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 ) ]与GUS报告基因组成的两种嵌合基因 ,将含有这两种嵌合基因的质粒分别转化进粳性糯稻品种奉糯 5 93中 ,同时还分别转化进非糯性的籼稻品种特青和粳稻品种中花 11中作为对照 ,测定它们的抗性愈伤组织与转基因植株未成熟种子胚乳中的GUS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在非糯性的籼稻和粳稻中一样 ,这两种嵌合质粒在不合成直链淀粉的糯稻中也有相当水平的表达。从此结果可以推测 ,糯稻品种有从嵌合基因的转录本中剪接蜡质基因第 1内含子的正常能力 ,而在糯稻中缺乏直链淀粉可能是糯稻蜡质基因第1内含子中的其它突变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在南方稻区大面积应用的常规粳稻、杂交粳稻、杂交籼稻中各选两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根据钵苗机插不同穴距设置高、中、低3种密度处理,并以塑盘毯状育苗机插为对照,比较研究钵苗机插不同密度对水稻株型及田间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剑叶与倒2叶叶枕距、倒3叶与倒4叶叶枕距、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剑叶夹角、倒2叶长、倒3叶长及叶夹角、穗长及穗下两个节间长均随着栽插密度的减小而增大;冠层内部温湿度随栽插密度降低而降低,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以中低密度透光性好,杂交籼稻透光性差;钵苗机插水稻较常规盘育毯苗机插苗株型整齐,群体内部温湿度降低;钵苗机插常规粳稻、杂交粳稻、杂交籼稻适宜穴距设置分别为12、14和16 cm,有利于实现省工节本和高产高效的统一,可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机插超级粳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对氮肥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大田机插条件下,以5个超级粳稻品种为材料,设置0、150、187.5、225、262.5、300、337.5 kg·hm-2等7种施氮水平,研究氮肥用量对超级粳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比较机插条件下各超级粳稻最高产施氮量与经济最佳施氮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超级粳稻产量均先增加后下降,5个超级稻品种均在300 kg·hm-2施氮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达10.33~10.60 t·hm-2.产量的增加主要取决于较高的群体颖花量,在300 kg·hm-2施氮条件下,各超级粳稻品种的群体颖花量均达到最大值.随氮肥用量的增加,5个超级粳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及蛋白质含量均增加,337.5 kg·hm-2氮肥处理比不施氮处理分别高3.3%~4.2%、2.9%~6.0%、4.4%~33.7%和23.8%~44.3%;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味值均下降,337.5 kg·hm-2氮肥处理比不施氮处理分别低12.4%~38.9%、10.3%~28.5%和20.3%~29.7%;垩白度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而垩白率的变化因品种不同略有差异.随氮肥用量的增加,5个超级粳稻品种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下降,而籽粒吸氮量显著增加.根据水稻产量与氮肥用量的效应方程,5个超级稻的理论最高产量为9.99 t·hm-2,对应的施氮量为299 kg·hm-2;如果考虑氮肥的投入成本,则经济最佳施氮量为275.68 kg·hm-2,对应的产量为9.97 t·hm-2.因此,对于现有的超级水稻生产,可根据高产、优质、高效和低投入等不同目标分类进行氮肥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5.
研究施氮量和每穴栽插苗数对双季杂交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及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影响,可为双季杂交早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5个施氮水平(0、120、150、180和210 kg·hm~(-2),以N_0、N_1、N_2、N_3和N_4表示)和3种每穴栽插苗数(2、3和4根苗每穴,以M_1、M_2和M_3表示),在成熟期对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及产量构成进行测定,并分析氮肥吸收利用等指标。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每穴栽插苗数对双季早稻产量具有显著影响;产量各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和千粒重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增加,而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收获指数降低,氮肥吸收利用率和产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增加每穴栽插苗数,氮肥农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适量增苗能增加总生物量和产量可提高氮肥利用率;与其他处理相比,施氮量为180 kg·hm~(-2)和每穴栽插3~4根苗的组合产量均较高,同时可获得较高的氮肥吸收利用率。适宜的施氮量和每穴栽插苗数组合可显著增加有效穗数、产量和氮积累量,建议双季杂交早稻栽培中采用施氮量为180 kg·hm~(-2)、每穴栽插苗数为3~4根苗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长江下游不同类型水稻分蘖期耐淹能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蘖期对长江下游稻作区主栽的9个水稻品种进行大田模拟没顶淹涝处理,研究淹涝胁迫对水稻植株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比较分析了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对淹水胁迫环境适应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淹水胁迫4d后,水稻株高及顶部全展3片叶长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伸长程度为杂交粳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的茎蘖数、绿叶数和地上部干质量损失率分别为18.0%、41.4%、13.2%,显著小于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则介于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之间,且整株死亡率显著低于常规粳稻.常规粳稻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增加1.91 μmol·g-1 F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降低;杂交粳稻和杂交籼稻MDA含量分别降低2.32和2.10 μmol·g-1 FM,S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不同类型品种的减产程度差异显著,常规粳稻的产量损失率达到38.5%,显著高于杂交粳稻和杂交籼稻,杂交粳稻产量损失率仅为4.1%.长江下游水稻分蘖期的耐淹涝能力为杂交粳稻强于杂交籼稻,常规粳稻的耐淹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7.
一.去年3月间,我们就开始了稻谷替换胚乳的试验工作,参加这个实验的工作人员,是由作者担任指导,由米丘林生物科学研究小组倪懋樟、卢寿根两个工作组,担任管理工作,工作方法是这样的: (1)材料我们选择了当地的晚糯稻憨糯品种(以下简称糯稻)和当地的一季粳稻七月搓品种(以下简称粳稻),这两种稻的特性,是有明显区别的:糯稻的粘性强,它的分叶力强;粳稻米较硬,且分叶力弱。我们这样选择,是根据了米丘林学说:用习性有明显区别的植物,杂交后所产生的后代其变异是比较大的。我们希望获得一种不软不硬适宜煮饭,而分叶力强,可以提高产量的新类型稻的品种。 (2)嫁接根据当地农业实践的经验。“清明播种,谷雨插秧。”我们在四月七日把选好的两种稻谷,在培养皿内萌发,到胚根突出种皮时,用安全剃刀片,  相似文献   

8.
氮肥和密度对双季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祥  青先国  艾治勇 《生态学杂志》2012,31(12):3094-3101
以早稻“陆两优996”,晚稻“Y两优86”为试验品种,设4个氮肥水平、3个栽插密度,研究了双季超级杂交稻在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冠层光能截获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特性.结果表明:早晚稻产量与氮肥水平呈现单峰曲线关系,以中氮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10245.04和11015.37 kg· hm-2,有效穗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每穗实粒数以中氮处理(早N135、晚N180)最高,分别达143.92和142.80粒·穗-1;3个栽插密度之间早晚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且对早稻产量构成因子无显著影响,但对晚稻有效穗、结实率的影响有极显著差异,高密度处理有效穗高、结实率低,低密度处理有效穗低、结实率高;氮肥与密度互作对早晚稻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从高产高效节氮栽培综合考虑,双季早稻“陆两优996”和晚稻“Y两优86”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135和180 kg· hm-2,栽插密度为45×104和30×l04穴·hm-2.  相似文献   

9.
由38个杂交粳稻及其12个亲本的6个产量性状和13个品质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得出:两者以稻谷重、糙米重、精米重、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间相关极显著.其它性状关系小.故对产量及其余品质性状同步选择可加速育成优质高产组合.提高产量宜着力增加穗数和结实粒数,籽粒不且过大过宽过重.改良品质以糙米率、糙米长宽比、垩白率、透明度、食味最为关键,并互为正向关系,可同时改良,其中透明度、垩白率又是影响食味的主要直观性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北方杂交粳稻具有生物量大、抗逆性强而产量优势不突出的原因,以140份恢复系材料与不育系辽99A杂交组配而成的140个杂交粳稻组合为试材,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设置正常肥力(施加底肥、蘖肥和孕穗肥)和低肥(仅施加底肥)两种施肥量处理,对杂交粳稻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干物质积累转移的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实率低、千粒重小是制约杂交粳稻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限制因素;杂交粳稻产量更依赖齐穗期后干物质的生产;低肥条件下杂交粳稻茎和鞘部干物质输出率增加,而叶片干物质输出率减少。降低茎部积累干物质的输出率、增加叶片干物质输出率的相差值,有利于降低不同肥力条件下产量的差值,提高杂交粳稻的耐低肥特性优势,为杂交粳稻抗逆性选择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粳稻穗角小的品种产量高而品质差。谷粒性状与产量和品质都有关联。为培育产量与品质相协调的品种提供相关遗传信息,测定了粳稻直立穗品种丙8979和弯曲穗品种C堡及其重组自交系349个株系的穗角和7个谷粒性状,分析了穗角与谷粒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7个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角与粒厚、长厚比和宽厚比均无显著相关,而与千粒重、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7个谷粒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的作用方式因性状而异。千粒重、粒长、长厚比和宽厚比4个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粒宽、粒厚和长宽比3个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12.
粳稻穗角与谷粒性状的相关性及谷粒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粳稻穗角小的品种产量高而品质差。谷粒性状与产量和品质都有关联。为培育产量与品质相协调的品种提供相关遗传信息, 测定了粳稻直立穗品种丙8979和弯曲穗品种C堡及其重组自交系349个株系的穗角和7个谷粒性状, 分析了穗角与谷粒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对7个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穗角与粒厚、长厚比和宽厚比均无显著相关, 而与千粒重、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7个谷粒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 2对主基因的作用方式因性状而异。千粒重、粒长、长厚比和宽厚比4个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粒宽、粒厚和长宽比3个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13.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次伟  冯炳灿 《昆虫知识》1994,31(4):196-198
白背飞虱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上的分布、趋性、发育和繁殖力是不同的。它喜欢在杂交稻(汕优6号)上生活和繁殖,取食后成虫寿命最长,取食量、产卵趋性、产卵量、田间虫量均最大,种群增长快;在粳稻上却相反;常规灿稻和糯稻介于二者之间。在同一类型品种中,抗虫品种比感虫品种在上述特性方面差异明显。说明抗虫育种和种植抗虫品种是对该害虫综合治理的一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云南栽培稻种SSR 遗传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64个SSR标记对96份云南水稻(Oryz a sativa)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64个标记都具有多态性, 共检测到741个等位基因, 每个多态性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29个, 平均11.57个; 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范围在0.345(RM321)-0.932(RM1)之间, 平均为0.56。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非按地理位置均匀分布, 而是在相 似系数为0.17的水平上明显分为2个不同类群, 即籼稻类群和粳稻类群, 且籼粳亚种间的SSR多样性差异不明显, 籼稻平均等位基因数(Ap)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Ap=10.6, He=0.46)与粳稻品种(Ap=10.7, He=0.48)十分接近, 可能与这些品种间存在一定频率的基因交流有关。糯稻和非糯稻在籼稻群和粳稻群中都有表现, 没有特别的分布规律。云南栽培稻选育品种与地方稻亲缘关系较近, 其遗传基础可能来源于云南水稻地方品种。本研究结果表明, SSR标记能较好地区分云南栽培稻品种, 且云南水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 存在大量的优质性状可供育种实践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机械旱直播下控释复合肥和播种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籼稻和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连续3年开展了田间大区试验研究。每个水稻品种分别设置3个处理:一次性施控释复合肥处理(OTA)、一次性施控释复合肥+增加播种量处理(OTA+S)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P)。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机械旱直播下供试籼稻和粳稻的2个控释复合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幅相近,平均分别为8.9%和8.8%;一次性施控释复合肥处理与增加播种量的一次性控释复合肥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同样,2个控释复合肥处理提高了水稻群体的成穗率、地上部和根生物量、根冠比、收获指数和单株生物量,但同种品种下这些指标在2个控释复合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一次性施控释复合肥处理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降低了水稻总氮素积累量,但显著增加了氮、磷、钾肥偏生产力。2个控释复合肥处理的净利润均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其中OTA的净利润最高,籼稻OTA比FPP净利润增加了41.1%,粳稻OTA比FPP净利润增加了57.0%。因此,机械旱直播下一次性施控释复合肥可以促进水稻增产,节肥省工,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直立穗型粳稻品种农艺特性及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直立穗型粳稻品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分析了直立穗型粳稻品种存在的优缺点。直立穗型粳稻品种具有产量潜力大、抗逆性强等优点,目前在国内推广面积呈快速增大趋势,对直立穗型粳稻品种的产量生理和优质栽培技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水稻生育中后期的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抽穗期最大,拔节期次之,抽穗后20 d最低.施氮量对NR活性的影响大于栽插密度,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NR活性呈上升趋势;而栽插密度增大,NR活性则呈下降趋势.叶片中的NR活性与产量、单位面积穗数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与千粒重和结实率呈弱度负相关,与每穗粒数的相关性则因品种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64个SSR标记对96份云南水稻(Oryza sativa)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64个标记都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到741个等位基因,每个多态性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29个,平均11.57个: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范围在0.345(RM321)-0.932(RM1)之间,平均为0.56。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非按地理位置均匀分布,而是在相似系数为0.17的水平上明显分为2个不同类群,即籼稻类群和粳稻类群,且籼粳亚种间的SSR多样性差异不明显,籼稻平均等位基因数(Ap)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Ap=10.6,He=0.46)与粳稻品种(Ap=10.7,He=0.48)十分接近,可能与这些品种间存在一定频率的基因交流有关。糯稻和非糯稻在籼稻群和粳稻群中都有表现,没有特别的分布规律。云南栽培稻选育品种与地方稻亲缘关系较近,其遗传基础可能来源于云南水稻地方品种。本研究结果表明,SSR标记能较好地区分云南栽培稻品种,且云南水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存在大量的优质性状可供育种实践选择。  相似文献   

19.
抗稻瘿蚊水稻品种的筛选鉴定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就收集到的包括籼稻、粳稻、糯稻、陆稻、杂交稻和野生稻在内的水稻品种资源共13037份,采用先室内后田间,先苗期后分蘖期的筛选鉴定方法对稻瘿蚊的抗性进行了鉴定。选出了高抗级品种4个,抗级品种15个。同时还通过试验研究探知稻种抗稻瘿蚊害的机制是属于抗生性类型,与品种的物理性状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0.
2017-2018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福建项目组对省内9个地级市74个县(市、区)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和征集,经过系统调查共收集到水稻地方品种资源148份,并进行了表型性状和稻瘟病抗性鉴定评价。调查发现,在福建闽西和闽北地区收集到的水稻资源数量远比闽东南沿海地区多,海拔4~1000 m地区均有收集到水稻地方品种;表型鉴定结果表明:收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中籼稻和粳稻数量相当,而粘稻和糯稻数量相当;大多数品种表现为种皮白色、叶鞘绿色、颖尖黄色、颖色黄色,谷粒形状以阔卵形、椭圆形为主;收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数量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鉴定评价获得抗稻瘟病资源有下洋粳稻、罗洋粳稻、丹阳糯稻、香春优种、宫占同安本、红米、红壳糯、黑米和红米仔9份。经综合评价筛选出香春优种、红米、红米仔、428、K28和长龙时谷6份优异水稻地方品种。本研究可为福建水稻地方品种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