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的动态改变对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实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有ST-T段改变的患者,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心电图状态,并重点监测ST-T改变的动态情况,并回归性分析及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心电图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率的冠心病确诊率为67.9%,明显高于无动态变化组32.3%的确诊率。两组确诊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有动态改变的ST-T段改变能提高患者冠心病的临床确诊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疾病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并可能造成暴发性流行性疾病,给全球卫生系统带来了极大的疾病负担。病原学的明确诊断是感染性疾病精准诊疗的先决条件,由于已知病原体的变异、新发病原体的不断出现以及机会性致病菌的增加,临床诊疗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然而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作为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培养周期长、敏感性低且污染率高,这促使分子诊断技术向快速、高效、自动化、数字化不断发展,并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新的分子诊断方法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很多心肌梗死患者都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出现了完全性或者不完全性的闭塞。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其心电图会发生一些变化,掌握这些变化的特征就能够更好地分析患者的病情,通过对心电图进行动态的观察,通过分析心电图的演变规律,能够总结出患有疾病的患者的心电图展示的特异性,因此,心电图对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具有极高的价值,能够更加及时的判断患者的病情,使患者接受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杨春兰 《生物磁学》2005,5(4):75-76
目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时有发现,通过心电图观察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对于临床观察治疗十分重要,现将近年来收集的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的心电图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时有发现,通过心电图观察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对于临床观察治疗十分重要,现将近年来收集的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我们共收治50例患儿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并全部做了12导联常规心电图,并进行随访三个月。其中男27例,女23例。最小年龄为6个月,最大年龄为14岁,3岁以内9例,占有18%;4岁~6岁21例,占42%;7岁~10岁12例,占24%;11岁~14岁8例,占16%。心电图分析结果:①期前收缩与异位心动过速情况:VE 27例,占54%;SVE 26例,占52%;VT 1例,占2%;SVR 3例,占6%。②传异阻滞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不同导联方法分析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trocrrdiograhy;AECG),评价导联方法在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检测上的诊断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分组的方法对三甲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要求检测动态心电图进行分组:12导联组,3导联组;比较两组动态心电图表现.结果:(1)12导联发生缺血性ST-T下降的病例比例高于3导联(P<0.05),缺血部位明确.(2)12导联和3导联在不同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诊断方面无统计学差异;(3)12导联对室性期前收缩定位存在可行性.结论:12导联(AECG)相对3导联更能及时检出缺血性ST-T改变,并准确定位;对室上性与室性心律失常判定准确;对室性期前收缩的起源定位存在可行性,对提高心电图临床诊断提供了较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65岁以上老年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12-Holter)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其对阵发性房颤的诊断价值。方法:①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机选择500例65岁以上老年人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心律失常情况的统计分析,并同时选择500例小于65岁的心电图作为对照;②另选择500例65岁以上老年人的十二导联普通心电图(ECG)作为对照,对比分析12-Holter与ECG两种方法对老年人阵发性房颤的检出率。结果:①65岁以上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各种心律失常、ST-T改变的发生率高。而在各类心律失常中房性早搏、室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发生率较高。②动态心电图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十二导联心电图。结论:①老年人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率高;②与普通心电图比较,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人阵发性房颤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时序分析理论与方法提出对正常人和室性早搏心脏病人的心电图进行谱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正常人和病人的谱差异显著,可利用此方法对心脏病人进行医疗诊断.  相似文献   

9.
两种药物性肝炎诊断评分标准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Maria药物性肝损害(1997年)诊断标准和我国常用诊断标准对药物性肝损害的效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期间经肝穿病理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的54例病例,分别按照上述两个标准评分。评价每一标准的准确性。结果:符合Maria药物性肝损害(1997年)诊断标准的(>10分)有45例,占83%;符合我国常用诊断标准的有39例,占72%。结论:两个诊断标准符合率较高,均可做为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标准,但仍有部分病例不能准确诊断,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微柱凝胶技术(MGT)与肥达反应法(WR)在诊断伤寒及副伤寒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及肥达反应法分别检测317例疑似伤寒及副伤寒患者.结果 317例疑似患者中,通过对已被临床确诊或得到血培养和(或)粪便培养阳性报告的患者血清标本检测,微柱凝胶法要比肥达反应法平均提高1~2个滴度.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微柱凝胶技术检测伤寒杆菌抗体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便于观察,能为临床早期诊断,快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心律失常(Arrhythmia)患者诊断中常规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DCG)两种诊断方式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HD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ECG和DCG两种方式进行诊断,判断2种方法冠心病检测阳性率、心律失常检出率的情况。结果:动态组检测的阳性率为63.10%(53例),常规组为58.33%(49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项心律失常指标中房性/室上性早搏早发、方式传导阻滞等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项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时采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阳性率和心律失常检出率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一)本文分析了107例不同年龄的正常獼猴心电图,包括R-R,P-R,Q-T,P-Q間期,心率,心电位和心电軸,以及6个肢导程和3个胸导程中的P,QRS,T波的时間和幅度,ST段移位情况等。 (二)猴子的心率,依年龄的增加而减慢。心率与房室間的傳导时間,有着很密切的关系:P-R=0.079+0.09(R-R)±0.0078。 (三)冲动通过猴子的心房或心室的傳导时間是比較恒定,并不因年龄、性別、心率等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但冲动通过房室結和房室束的时間,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地延长。 (四)猴子的心电位多为垂悬型或半垂悬型,横置和半横置型的心电位亦有出現,且在幼体的猴子較为多見。 (五)P、QRS、T波的电压以及左心室外膜綜合电压,均不因年龄或性別的不同而有显著性的差异。 (六)猴子ST段移位情况較为多見,这可能与猴子心率快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熊胆粉的成分、加工等进行分析,列出其药理作用,并且对其在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眼科疾病、痔疮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大白鼠心电图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大白鼠心电图的资料,已有一些学者进行过研究,但资料不够全面,结果也不一致,鉴于目前有关学科在实验设计中,倾向于选用小动物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且常将心电图作为观察指标之一。为此,我们对大白鼠进行了心电图的描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 淋病是由革兰氏染色阴性的淋病双球菌引起的一种以尿道炎为主的性传播疾病。本病虽有特效疗法,但由于潜伏期短,接触者的传染率高达50~90%,短时间内病例可成倍增加,以及为数众多的无症状患者,使传染源的控制甚为困难,故至今仍在不少国家与地区流行,仅美国每年即有患者300余万,因而,近年来对淋病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研究十分活跃,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8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6例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动态心电图24h进行连续监测,比较诊断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ST段发作高峰为早上6点~12点,以及最低时段为晚上12点~早上6点,两个时段的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且P0.05;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次数为990次,其中观察组775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次数,且P0.05;两组患者发生心肌缺血135例,其中观察组检出121例,检出率为8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且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性,可有效提高心肌缺血检出率,为冠心病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9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及100例无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在入院后1~2 d上午8:30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ST段改变、心率失常、心率震荡(HRT)指标、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T段压低或抬高的比例、ST段压低位移幅度及持续时间、ST段抬高位移幅度、窦性心动过缓(SB)、室性早搏(VPB)、加速性室性自主心率(AIR)、室颤(VF)的发生率、震荡初始(TO)、动态心率震荡(TD)均明显升高(P0.05),震荡斜率(TS)、总体标准差(SDNN)及均值标准差(SDAN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比较准确地检查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HRT、HVR等方面的异常,在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糖尿病与胰岛素的关系以及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阐明了糖尿病的形成机理,介绍了美国、中国以及WHO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以期提高和加深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全球社会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糖尿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冠心病诊断中心电图的价值作用。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组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根据两组患者检查方式阳性检出率对比可知,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5%和75%,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为对比无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在多支病变患者中其确诊率相对比较高与单支或者是双支病变患者的确诊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相对在冠心病的诊断过程中有着更为突出的效果,和冠状心电图相比,在多支病变中具有更高的确诊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20.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属于基因型疾病,患者在分子遗传上具有很强异质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相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对同一种抗癌药物的治疗反应差异较大,因此,肺癌是在我国实施精准医疗的最佳领域之一。肺癌的发展进程与驱动基因密切相关,驱动基因突变状态为靶向治疗疗效的重要预测因子。随着对肺癌发病机制及其生物学行为研究的深入以及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以特异性高、不良反应小为特点的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成为关注的重点,促进了伴随诊断的发展,使得肺癌的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对精准医疗及伴随诊断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