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4 毫秒
1.
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应该强化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尤其是在知识探究和实践活动的引入中,以生物课程教学内容为载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课程资源的整合,以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遗传学是生物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之一,与其他生物类课程交叉渗透,内容繁多。为了响应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的目标,作者在遗传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教学内容以加强遗传学知识与其他生物学科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在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关系模式下,推动以兴趣引领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培养心智全面发展人才。社会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生物学科还在飞速发展,对于遗传学的教学改革也将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物学科因为研究的是宏观的生态系统和微观的分子系统,因而学科内容本身呈现出这样的一些特点:知识容量大、逻辑性强、抽象性强和应用性强等特点,同时由于初中生物学科到高中生物学科的跨度大,学生在初中知识的不扎实等特点,使得高中的生物课堂教学具备进度上不去,课堂容量大等特点,如何化解这个矛盾,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畏难情绪,我在教学中尝试使用"喻教"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快乐,课堂气氛、课堂效果以及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提高,在此总结,以便大家交流、讨论和分享。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规定初中阶段的新课程应以分科与综合相结合,但积极倡导综合课程。7—9年级生物课程标准对构建课程体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在实践中开发研究型生物学科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创造性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个性特长,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已经获  相似文献   

5.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使课堂活跃起来,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地和创造性地学习的能力?如何通过提高课堂效率的基本途径来加强生物学科的教学工作?这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在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进行了初步的试验。一、方法我们采取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程序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双一流"的重要建设任务,微生物学实验作为生物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理清微生物学实验项目间内在联系,优化实验方案,构建细菌分离鉴定综合实验,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同时,引入新媒体教学,改革考评方式,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生物课是中学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担负着提高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生物学科教学必须重视德育,保证生物学科基本知识学习和基本能力训练,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实的动力。一、目的任务生物学科进行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初步树立生物进化、生态学等生物学观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讲究卫生等优良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理性思维的构建与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人教版高中生物学科教材选修1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教材内容也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在"胡萝卜素的提取"实验教学中,基于学生已有知识,通过层层设问,帮助学生运用理性思维构建知识体系,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完成胡萝卜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体验多学科知识交融的魅力,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与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生物学科教学对直观性和实验性的要求很高,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影响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城市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正朝着越来越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生物学科核心概念为框架所构建的课程,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强调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实现课程内容的少而精,同时体现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基因突变"为例,采用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类比推理等方式进行核心概念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这一概念,并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参考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的高考评价体系对当下生物学科高考的功能、考查内容、考查方式等进行思考。在构建的生物学高考评价体系中,将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到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3个方面的功能进行生物学科化;将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概括为生物学科的关键能力;将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到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4种考查方式从生物学科的角度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2.
生物中考是我们生物学科的一次大型考试。教师应采取有效的复习方法,来接受这次检阅。首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做到"以课标定学"和"以考纲定学",把握备考方向。其次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定、实施科学周密的复习计划。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学实验作为生物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结合长治学院的学科建设,探讨了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新思路,建立了由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实验内容,开放学科实验室为学生搭建科研创新实践平台,借助微信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交流学习,构建了科学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后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谈学生课外专题实践活动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任务。作为生物科学素养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仅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它需要学生参加大量的生物学科实践活动才能实现。生物学科课外专题实践活动是其中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活动规律,并形成对新事物更加强大的解释力。在学科教学中帮助学生用学科思想统摄学科知识,构建塔形知识结构,是学科教学的高层次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基础。以"群落演替"教学内容为例,阐述了用系统论思想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准确选择资源开发的立足点。合理巧妙整合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7.
马汇泉 《生物学杂志》2003,20(4):52-52,54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技术的一门科学。在理工科类大学生物专业中 ,属专业基础课 ,无论是本科学生 ,还是专科学生 ,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我校自开办生物专业以来 ,即把这门课作为生物专业的重要必修课而重点建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深切感到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与其它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特提出几点教学体会 ,供学生学习时参考借鉴。1 充分认识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树立专业思想人…  相似文献   

18.
荆林海 《生物学通报》2011,46(11):21-23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2.6生物的进化”的实验。观察和实验是自然科学的两大基石,数学则是科学的皇冠,本实验实质上是一个运用数学进行的一个思维探究实验.使学生能较充分地感悟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在其研究过程中运用数学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鉴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60年代初,美国、英国等相继进行了课程改革。新的生物学课程的突出特点是以实验活动为中心,把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技能和知识并重,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这一改革影响了几十个国家的生物教育,一些生物教育学专家们注意到,传统的课程、教材、教法已不能适应新的课程和要求。因此,不管是教材编写还是教学方式,只有把生物学知识与观察实验的探究法结合起来,才能与学生的学习心理相统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香港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好,无论在课程设置、教材宗  相似文献   

20.
遗传学与基因组学整合课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ZX  Xu GB  Zeng CZ  Wang AY  Wu RY 《遗传》2011,33(7):801-806
基因组学是遗传学的重要学科分支,具有全新研究思维和技术手段,已经形成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体系。在本科课程中加强基因组学教学是遗传学学科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生物伦理学修养和学习兴趣。整合遗传学与基因组学课程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目前国内已经基本具备相关教材,通过调整遗传学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本科教学中整合遗传学与基因组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