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改进"观察酵母茵和霉菌"和"演示实验——发酵现象"等探究活动,增加观察细菌形态的微实验,实现优化实验,帮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体验并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促进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常用的蚕豆根尖培养方法进行改进,创造了"浮床法"。"浮床法"培养蚕豆根尖具有发芽率高、生长迅速、操作方便等优点,适合于大量、快速地培养蚕豆根尖材料。  相似文献   

3.
不断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对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都有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下面举两例作一介绍;1. 对根尖培养方法的改进做好“观察根毛、根尖的结构”这一实验的关键是培养好长出根毛的小麦幼苗。如果按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进和完善现阶段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存在问题的措施。方法分析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对策。结果 "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研究生待遇偏低、管理模式混乱、导师地位的边缘化及临床带教医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结论针对"双轨合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中医临床医师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进初中生物学"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教学设计,将单纯的观察实验拓展为科学探究实验,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了解事物的本质规律。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6.
草履虫 Paramoecium caudatum是动物学教学最常用的实验材料之一,一般采用人工方法培养提高草履虫的纯度,以便于应用于教学和研究.本文记述了11种培养方法和8种观察草履虫的方法,并对其中的一些做了一定的改进,旨在为生物实验教学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在培养过程中除应关注所用的培养物质外,还应综合考虑pH、温度、天敌、有机化合物、金属离子对培养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于细胞团聚与细胞分化有关,球体培养为细胞的团聚体,有三向结构,可用为研究细胞分化的模型。细胞生长或细胞分化常常受到相邻细胞或外加物质的影响,我们在过去建立人食管癌上皮细胞球体培养的基础上,在培养方法上进行了改进,用以研究细胞间相互作用和外加物质对癌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我们用此方法观察了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和维甲酸对人食管癌细胞球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捕食线虫菌物玻片标本制作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玻片培养——棉蓝染色法解决了食线虫菌物永久玻片制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小室培养加盖玻片的方法解决了捕食器不能用高倍镜和油镜观察的难题,并且可以拍摄到高质量的显微图象;刮片法改进了临时玻片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邝丹莹 《生物学通报》2020,(7):49-50+63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通过改良实验材料、改进实验药品,简化实验步骤,突破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染色效果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区分度这一广泛存在的实验问题,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观察,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10.
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辅相成,均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学院实行"导师制"的基础上,尝试以科研促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和改进实验方法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实践能力,事实证明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应用于青年医师培养的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基于临床路径的MDT管理集合了临床规范性、资源整合性、患者中心性、专业互补性等特性,通过形式和内容的改进,将原以患者诊治为目的的管理手段赋予教学性质,以其为平台与抓手,并作为青年医师培养的一项重要手段,可切实提升医师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肝脏、马铃薯、胡萝卜、香蕉等材料,利用U型气压计对"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进行部分改进和优化,比较几种材料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探究不同材料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实现了对课本实验的定量改进,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进行了教学设计改进,不仅提高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实验效果更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中"酶的催化效率"的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实验过程等进行改进和创新,既弥补了课本中实验的不足,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观察鸡卵的结构和鸡胚的发育"实验在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优化。通过实验观察鸡胚的完整发育过程,有助于理解鸡卵的结构和鸡胚的发育,帮助学生构建动物个体发育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发酵现象"是人教版《生物学》8年级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的演示实验。通过观察该演示实验现象,让学生知道发酵可产生CO2,理解发酵原理及其产物。师生经过多次实践,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实验现象(气球鼓起),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发酵原理及其产物,达不到实验教学目的。另外实验不严谨、不科学,缺少对照,使实验结果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通过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既能克服以上不足,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也符合现代社会追求的"低碳、绿色、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如何利用“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并对实验在环保意识欠缺、微量亚硫酸钠获取方面作出改进。  相似文献   

18.
以阿拉伯婆婆纳为实验材料对初中生物学"探索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探索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观察叶片的结构"和"探索植物的无性繁殖的应用——扦插"等实验进行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观察蚯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索和改进:将显微镜擦镜纸三折后平铺于大试管内壁,形成光滑和粗糙的对照条件,试管底部加1~2 mL清水创设缺氧的环境,促使蚯蚓向上运动。此改进实验操作方法简单,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自然环境中99%微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仍是不能被培养的,称之为"未培养"微生物或微生物"暗物质"。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环境中微生物代谢多样性,丰富生命之树,同时未培养微生物还蕴含着巨大的新基因和新天然产物资源。但传统培养技术的局限性阻碍了"未培养"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虽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直接从环境中获得未培养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分析微生物的广泛代谢多样性,但微生物的生理特征和代谢产物等分析仍然需要建立在研究纯菌株的基础上。目前,已经有很多新颖的培养技术被研发,如原位培养技术、共培养技术和连续流生物反应器培养技术等用于挖掘未培养微生物资源。本文主要介绍了连续流生物反应器培养新技术的发展与改进,探讨了"未培养"微生物培养技术及设备的发展方向,以进一步促进"未培养"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